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构财产犯罪的法益与体系 被引量:7
1
作者 车浩 《中国法律评论》 2023年第4期60-75,共16页
通说认为所有权是侵犯财产罪的保护法益。但是,作为观念物的所有权本身不受犯罪行为影响;作为无法量化和分层的概念,也与立法的罪量要求不相协调。刑法保护的是人对财产的一种事实上的全面支配,而不是法律上的权利性。围绕着何谓“支配... 通说认为所有权是侵犯财产罪的保护法益。但是,作为观念物的所有权本身不受犯罪行为影响;作为无法量化和分层的概念,也与立法的罪量要求不相协调。刑法保护的是人对财产的一种事实上的全面支配,而不是法律上的权利性。围绕着何谓“支配”特别是法益中是否包含主体的支配意愿,存在分离模式与一体模式的争论。前者代表着法益的物质化,认为法益是具有社会价值或内在价值的支配对象,忽略了人作为主体的意义;后者代表着法益的精神化,主张法益是由支配意愿和支配对象形成的支配关系,导致法益的脆弱化与保护的扩大化。在财产法益的理解上,应坚持分离模式但须进行功能主义改造。作为财产法益的支配可能性,不是蕴含在主观的支配意愿里,而是客观地栖身在支配对象中。财产是服务于个人自由发展的工具,存储着法益持有者的行动机会,因其相对于人的功能性和工具性而受刑法保护。主观意愿层面的支配自由不在法益之中,但对支配自由及支配关系的破坏,却是通往法益侵害的必由之路。根据对支配自由的不同侵扰形式和程度,形成了构成要件的不同结构,包括回避被害人反抗型、利用被害人瑕疵型、压制被害人反抗型和僭越被害人权限型等,经由被害人教义学视角重塑财产犯罪的意义体系,指导构成要件的解释与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犯罪 功能主义 财产法益 分离模式 一体模式 被害人教义学
原文传递
被害人教义学的法理基础与功能定位 被引量:5
2
作者 邓卓行 《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93,共16页
被害人作为影响刑事司法的重要因素,与其相关的理论研究在两方面展开:一是基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犯罪被害人学;二是本文所论及的基于体系逻辑发展而来的被害人教义学。被害人教义学主张,若可期待被害人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免受侵害,而被害... 被害人作为影响刑事司法的重要因素,与其相关的理论研究在两方面展开:一是基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犯罪被害人学;二是本文所论及的基于体系逻辑发展而来的被害人教义学。被害人教义学主张,若可期待被害人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免受侵害,而被害人竟未进行自我保护,那么刑法就无须介入,损害后果应由被害人自行承担。被害人教义学的法理基础包含四方面内容:刑法从家长主义转变为自我决定;汲取犯罪被害人学的研究成果;贯彻最后手段原则;从被害人视角认定犯罪。应当认为,以上四方面内容皆不妥当。自由法治并不意味着刑法减少对国民安全的保护;犯罪被害人学的研究成果被片面截取;最后手段原则仅适于立法论,被害人因素并不影响行为人成立犯罪,因此,从被害人视角认定犯罪并不妥适,反倒是量刑领域可以妥帖贯彻被害人教义学思想,让裁判者根据被害人因素决定是否从宽处罚。也因此,刑事司法应鼓励行为人与被害人的良性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教义学 犯罪被害人学 被害人因素 从宽处罚
原文传递
被害人教义学的理论基础、解释方法与内在逻辑
3
作者 徐前 王良顺 《南大法学》 2024年第1期167-182,共16页
被害人教义学自其问世以来一直都存在着争议与质疑。批评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否定被害人教义学的正当性:被害人教义学曲解了辅助性原则的基本内涵、目的论限缩方法逾越了刑法规范核心语义范畴、被害人教义学实质上侵占了被害人的自由空间... 被害人教义学自其问世以来一直都存在着争议与质疑。批评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否定被害人教义学的正当性:被害人教义学曲解了辅助性原则的基本内涵、目的论限缩方法逾越了刑法规范核心语义范畴、被害人教义学实质上侵占了被害人的自由空间。事实上,将辅助性原则的内涵理解为包括被害人自我保护可能性在内的扩张性概念,既是从社会契约论以及刑罚权历史演变中得出的结果,也是当前预防刑法背景下坚持自由主义立场的必然选择。目的论限缩原则的正当性源于对立法目的的忠实维护,被害人教义学作为目的论限缩方法,通过充分考虑刑法具体规范目的,并以犯罪行为的应罚性和需罚性为判断标准,能够实现对犯罪构成要件的合理限缩。被害人教义学有其特定的适用场域,家长主义并不排斥公民自我保护,因而并未侵占被害人的自由空间;被害人教义学在尊重法益主体处分自由的基础上提升了其自治能力,促进了法益主体自由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教义学 辅助性原则 目的论限缩 自由处分 自治能力
下载PDF
刑法中的被害人行为理论史考察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焕婷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08-115,共8页
域外刑法学者受发端于20世纪中叶的被害人学理论的影响,将犯罪是"加害—被害互动关系"产物的观念认知运用于刑法学中,深刻影响了刑法理论的发展。被害人过错行为的存在能够减轻犯罪分子的刑罚量是被害人学理论与刑法结合的第... 域外刑法学者受发端于20世纪中叶的被害人学理论的影响,将犯罪是"加害—被害互动关系"产物的观念认知运用于刑法学中,深刻影响了刑法理论的发展。被害人过错行为的存在能够减轻犯罪分子的刑罚量是被害人学理论与刑法结合的第一个产物。德国司法实务中关于被害人自冒风险行为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可以阻却加害者行为不法的学理依据是洛克辛教授于1970年创立的客观归责理论下的被害人自我答责原则,而自1977年产生的被害人信条学被视为是关于被害人行为影响行为人不法的系统化理论。我国关于刑法意义上的被害人行为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理论发展尚未成熟,明确当下域外刑法意义上的被害人行为理论发展和我国就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可以明确我国在此问题上的进一步发展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被害人 被害人过错 自我答责 被害人信条学 理论史
下载PDF
被害人信条学视域下的集资诈骗罪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兴洁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集资诈骗罪中被害人并不是完全的无辜者,在集资者与被害人的互动关系中,被害人有时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本身具有的投机心理降低了刑法的值得保护性。被害人信条学作为研究行为人与被害人交互关系的学说,通过对集资诈... 集资诈骗罪中被害人并不是完全的无辜者,在集资者与被害人的互动关系中,被害人有时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本身具有的投机心理降低了刑法的值得保护性。被害人信条学作为研究行为人与被害人交互关系的学说,通过对集资诈骗罪构成要件之一"认识错误"的限缩解释,以被害人的视角完成对集资诈骗罪成立与否的评价,以此突显出被害人的主体性地位,限制集资诈骗罪的扩张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信条学 集资诈骗罪 互动模式 认识错误 限缩解释
下载PDF
被害人教义学视角下不同类型三角诈骗的判断标准与处断探析
6
作者 隋林熹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3-72,共10页
三角诈骗这一概念常被用来解决新情况与疑难问题,注意力较多集中在处分人与被害人的关系与权限上,而忽视了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的联系。三角诈骗若认定为诈骗罪不能脱离诈骗罪的本质特征,也不能根据社会一般人观念衡量处分人与被害人的... 三角诈骗这一概念常被用来解决新情况与疑难问题,注意力较多集中在处分人与被害人的关系与权限上,而忽视了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的联系。三角诈骗若认定为诈骗罪不能脱离诈骗罪的本质特征,也不能根据社会一般人观念衡量处分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权限理论、阵营理论、密切关系论等学说难以独立作为判断标准。“认识错误理论”“信息落差理论”可以从被害人共同罪责、客观归责、认识错误构成要件等角度为三角诈骗成立的范围提供新的判断标准,展现被害人教义学新的发展空间。对于诉讼诈骗和以法人为被害人的特殊类型案件不符合三角诈骗的成立要求,应当予以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三角诈骗 诉讼欺诈 被害人教义学
下载PDF
刑法中的目的论限缩初探——以被害人信条学的刑法诠释功能为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祖书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1-48,共8页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必然导致法律漏洞。目的论限缩作为填补法律漏洞的一种重要方法,更多地被运用于民法等私法领域,很少被运用于刑法领域,也几乎不为刑法学者所重视。随着被害人信条学的兴起,目的论限缩的方法才进入刑法学者的研...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必然导致法律漏洞。目的论限缩作为填补法律漏洞的一种重要方法,更多地被运用于民法等私法领域,很少被运用于刑法领域,也几乎不为刑法学者所重视。随着被害人信条学的兴起,目的论限缩的方法才进入刑法学者的研究视域。被害人信条学作为对行为构成要件进行目的论限缩的原则,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在充分考虑刑法具体规范的合目的性基础上,借助被害人的应保护性和需保护性双重检验,合理控制刑法的处罚范围。将被害人不应该也不必要受到保护的行为方式,通过目的论限缩的方法对其构成要件进行合理的限缩,将其排除在刑事可罚性范围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限缩 被害人信条学 基本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