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利用结构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115
1
作者 李俊然 陈利顶 +1 位作者 郭旭东 傅伯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6-510,共5页
当点源污染得到有效的监控时,非点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尤其是农业非点源污染将成为影响地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在野外布点采样及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了蓟运河... 当点源污染得到有效的监控时,非点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尤其是农业非点源污染将成为影响地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在野外布点采样及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了蓟运河卜游于桥水库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与地表水水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以单一上地利用类型为主控制的流域中,林地和草地控制的小流域的地表水水质明显好于以耕地为上的小流域;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草地和耕地等)的组合结构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往往介于林地、草地或耕地为主控制的小流域之间;在其他条件相似时,随着小流域内林地和草地的增加,非点源污染降低,而随着耕地比例的升高,非点源污染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非点源污染 流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中国近30a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主要原因分析 被引量:155
2
作者 赵晓丽 张增祥 +5 位作者 汪潇 左丽君 刘斌 易玲 徐进勇 温庆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共11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在各项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和生态退耕与环境保护措施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的耕地面积在持续减少。对中国耕地随时间变化规律的认识以及其空间分布变化趋势的把握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这对于研究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在各项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和生态退耕与环境保护措施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的耕地面积在持续减少。对中国耕地随时间变化规律的认识以及其空间分布变化趋势的把握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这对于研究区域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在中国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动态时空数据库的支持下,对中国1987年到2010年的耕地变化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中国近30 a来耕地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了其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自1987年以来,中国原有耕地不断减少,北方地区为主的新垦耕地持续增加。以2000年为转折点,1987年到2000年耕地总面积略有增加,2000年到2010年耕地总面积逐步减少,近30 a间,耕地总量相对稳定。比较而言,2000年以前的耕地增加速度明显高于2000年以后的耕地减少速度。到2010年全国耕地总面积呈南减北增、减少速率最快的区域集中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而增加速率最快的区域集中在新疆、黑龙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持续强烈并有加强趋势,生态建设占用耕地是生态脆弱地区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对耕地的占用比例仅次于建设用地。对草地、林地的开垦是全国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对未利用土地的占用有增强趋势,近年来,包括盐碱地;沼泽地,甚至是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被改造成耕地,同时也会带来区域水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尤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耕地变化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区域土地利用决策的研究 被引量:56
3
作者 黄杏元 倪绍祥 +1 位作者 徐寿成 高文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4-121,共8页
本文以江苏省溧阳县为例,研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区域土地利用多目标规划中的应用,着重探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区域土地利用决策原理和方法。研究表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单项适宜性评价模型和生产布局决策模型的建立与运行,... 本文以江苏省溧阳县为例,研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区域土地利用多目标规划中的应用,着重探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区域土地利用决策原理和方法。研究表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单项适宜性评价模型和生产布局决策模型的建立与运行,可以有效地进行研究区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和为区域土地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矿区土地复垦景观格局变化和生态效应 被引量:79
4
作者 李保杰 顾和和 纪亚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1-256,F0003,共7页
为了揭示矿区土地复垦对项目区景观格局的影响及生态效应,应用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徐州市九里矿区土地复垦项目为例,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结合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 为了揭示矿区土地复垦对项目区景观格局的影响及生态效应,应用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徐州市九里矿区土地复垦项目为例,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结合景观格局优化目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因子赋以权重,对矿区复垦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地复垦项目的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部分评价因子呈现出正效应或负效应,如:平均斑块面积增加、生态服务价值增加、生态廊道的密度和面积增大使生物多样性提高等为正效应,但由于生态廊道的建设,宽度的增加和密度的增加,对景观斑块进行切割,降低了最大斑块面积,使斑块破碎度提高而对矿区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土地复垦过程中应采取生物、工程、技术措施来进行生态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复垦 地理信息系统 煤矿区 景观格局 生态效应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54
5
作者 王思远 王光谦 陈志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7,共6页
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首先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黄河流域 20世纪 90年代中期和末期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数据,建立了反映该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数字环境模型,而后对黄河流域近 5年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关系进行... 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首先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黄河流域 20世纪 90年代中期和末期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数据,建立了反映该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数字环境模型,而后对黄河流域近 5年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土地利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而形成土壤侵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利用方式不当。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选择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于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矿区土地利用演变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0
6
作者 徐嘉兴 李钢 陈国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47-255,共9页
为探究矿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08年的遥感影像,借助遥感、GIS技术及数理统计软件,分析了徐州贾汪矿区近18a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多个经济社会及空间距离因子,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 为探究矿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08年的遥感影像,借助遥感、GIS技术及数理统计软件,分析了徐州贾汪矿区近18a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多个经济社会及空间距离因子,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8年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耕地、林地持续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水域迅速增加,草地缓慢增加,整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通过对耕地和林地变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耕地变化在第1阶段(1990-2000年)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最近采矿点的距离和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第2阶段(2000-2008年)较为重要的变量有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农业人口密度和到公路的距离;2000-2008年间林地变化较为重要的驱动因素有高程、到最近采矿点的距离和到公路的距离。研究结果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煤矿 驱动力 LOGISTIC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晓松 梅强 +1 位作者 何勤 刘永凤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4-98,共5页
在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企业信息化不仅对大型企业重要,对中小企业也意义重大。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本着科学、实用... 在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企业信息化不仅对大型企业重要,对中小企业也意义重大。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本着科学、实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区别考虑等原则,采用比较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Delphi),涵盖信息设备及软件系统装备程度、利用程度、信息使用者水平、企业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经济效益等五方面指标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企业信息化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县级土地资源动态监测技术系统 被引量:27
8
作者 徐涵秋 涂平 肖桂荣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0年第1期22-27,共6页
土地资源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手段无法满足土地资源信息及时更新的要求。探讨了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3S”技术进行县级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和更新的原理和方法。遥感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 土地资源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手段无法满足土地资源信息及时更新的要求。探讨了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3S”技术进行县级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和更新的原理和方法。遥感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 ,发现土地利用变化区域的主要手段。全球定位系统接收仪用于对变化区域进行现场精确定位和实测。实测的变更数据可用于对原有的地理信息系统本底数据库进行修改 ,从而完成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数据库的及时更新。福清市土地资源动态监测技术系统就是利用“3S”技术建立起来的业务运行系统。系统所具备的功能可以满足县级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及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动态监测 土地资源 3S技术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地区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预测 被引量:45
9
作者 张国平 郭澎涛 +1 位作者 王正银 刘洪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3-120,J0002,共9页
为深入研究紫色土丘陵区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规律,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研究区450个土壤实测数据,结合地形因子和土地利用类型,运用多重线性回归构建了土壤养分预测模型,对养分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 为深入研究紫色土丘陵区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规律,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研究区450个土壤实测数据,结合地形因子和土地利用类型,运用多重线性回归构建了土壤养分预测模型,对养分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强,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土壤水田和旱地中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值间的差异显著(P<0.01),速效钾之间不显著(P=0.34)。基于地形因子的土壤养分预测模型与基于地形因子和土地利用方式组合的土壤养分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精度对比表明,在预测变量中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对提高预测模型的拟合度和预测精度作用非常微小,且仅用地形因子预测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更方便,因此选用该模型对验证集数据进行预测。以验证集数据进行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甚小,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相对偏差分别为0.09、0.19、0.08和0.12,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38、3.42、1.03和1.57,说明基于地形因子的土壤养分预测模型的精度较高,可以很好地预测土壤养分分布规律。该研究结果可为丘陵地区农田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 地理信息系统 丘陵农田 土壤养分 空间预测
下载PDF
基于GIS的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姜鲁光 聂晓红 刘恩峰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3,共4页
利用 1986年和 2 0 0 0年两个时相的航空影像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解译 ,通过MapInfo、ArcView等GIS软件对矢量化的解译成果进行空间分析与查询统计。研究表明 :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的圈层和扇形结构特征。自内而外可分为三个圈... 利用 1986年和 2 0 0 0年两个时相的航空影像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解译 ,通过MapInfo、ArcView等GIS软件对矢量化的解译成果进行空间分析与查询统计。研究表明 :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的圈层和扇形结构特征。自内而外可分为三个圈层 ,但与西方圈层模式相比 ,又具有鲜明的特点。内圈层功能以居住和商业金融服务为主 ,且居住用地比重偏大 ;中间圈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比较均衡 ,随时间变化较平稳 ;外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明显 ,工业用地比重较大。各圈层又可划分为多个具有不同城市功能的扇形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圈层结构 济南市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下载PDF
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满春 陈刚 +1 位作者 姚志军 高月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3年第1期65-69,共5页
从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新思路着手,结合江阴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践,对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 土地用途管制 数据库 土地开发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县域乡村生活空间宜居性评价 被引量:34
12
作者 黄安 许月卿 +4 位作者 刘超 郝晋珉 孙丕苓 郑伟然 卢龙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52-261,共10页
为了探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与生活空间宜居性的理论逻辑关系,将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应用于宜居生活空间优化实践中。该文从土地利用供给人类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视角,探讨了两者的理论逻辑关系,并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构建了生活空间宜居性... 为了探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与生活空间宜居性的理论逻辑关系,将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应用于宜居生活空间优化实践中。该文从土地利用供给人类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视角,探讨了两者的理论逻辑关系,并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构建了生活空间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基于GIS和RS技术的指标空间化方法,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综合集成遥感、调查、统计等多源数据,定量研究了张北县生活空间宜居性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张北县生活空间宜居性呈现以张北镇为高值中心、二台-沙沟镇为副中心的空间分布态势,较强以上等级宜居性生活空间面积仅占全县面积的2.42%。其中,生活承载功能呈现以张北县为高值中心,以主要交通干线为高值轴线的网状分布态势;生活保障功能呈现出张北镇、油篓沟乡北部和二台镇-沙沟镇2个组团式高值中心的分布态势;精神净化功能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张北镇,在沿张北镇西南方向至大河乡以及二台-沙沟镇两区域出现副高值中心。城镇区域宜居性等级多为较强及以上,主要分布在张北镇、沙沟镇、油娄沟乡、二台镇;乡村区域宜居性等级多为较弱及以下,主要分布在海图流乡、二泉井乡、大河乡、单晶河乡、两面井乡等,这些乡镇的乡村区域是"振兴乡村"战略推进过程中首要关注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 地理信息系统 生活空间 宜居性评价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 张北县
下载PDF
CBERS-02图像在土地利用/覆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李玉霞 李丽 郑泽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7-630,共4页
以四川省2000-2004年生态环境动态监测项目为基础,对中巴资源二号卫星(CBERS-02)遥感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流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探讨利用CBERS-02卫星遥感图像,结合G IS技术实施快速、准确、经济的大范围土地利用/覆盖状况调查.通过... 以四川省2000-2004年生态环境动态监测项目为基础,对中巴资源二号卫星(CBERS-02)遥感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流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探讨利用CBERS-02卫星遥感图像,结合G IS技术实施快速、准确、经济的大范围土地利用/覆盖状况调查.通过对遥感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查明了研究区2000-2004年期间土地利用/覆盖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CBERS-02卫星数据可以在土地利用/覆盖动态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与其它遥感资料和实测数据相结合,可以缩短监测周期,降低应用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ERS-02图像 土地利用 遥感监测 GIS
下载PDF
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以杭州湾南岸为例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李伟芳 俞腾 +2 位作者 李加林 陈鹏程 陈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1-710,共10页
位于海域—陆域系统交叉和相互作用的海岸带,其土地利用受到自然和人文的多因素共同影响。进行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对于经济发展迅速的海岸带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年杭州湾南岸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 位于海域—陆域系统交叉和相互作用的海岸带,其土地利用受到自然和人文的多因素共同影响。进行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对于经济发展迅速的海岸带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年杭州湾南岸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Land USEM模型,依据土地利用类型与评价因素不同等级组合的频繁度进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计算不同土地利用单因子适宜度及综合适宜度。结果表明:1中等适宜以上占总区域的73.15%,近四分之一位于临界适宜及以下。这说明杭州湾南岸土地利用适宜性较好,各适宜性等级分异情况明显。2杭州湾南岸土地利用适宜性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分布特点,且余姚、慈溪岸段适宜性情况较镇海岸段好。镇海岸段的中等适宜与非常适宜区面积比例大于余姚和慈溪岸段,临界适宜以上区域面积远小于余姚和慈溪岸段,这与当地的工业结构有关。3各土地利用类型开发程度较适宜,96.45%的城乡建设用地处于临界适宜以上,其中临界适宜占70.91%;89.31%的滩涂用地位于临界适宜以上,且80.72%为非常适宜,可开发潜力大,可将滩涂用地适当适时地转化为农用地或城乡建设用地,以满足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需求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适宜性 海岸带 地理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银川市基本农田保护区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李建春 张军连 +1 位作者 李宪文 苏东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2-249,F0004,共9页
为配合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质量,该文从基本农田布局的适宜性和协调性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与方法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互斥性矩阵分类方法,选取银川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为配合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质量,该文从基本农田布局的适宜性和协调性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与方法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互斥性矩阵分类方法,选取银川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其空间布局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划分了5种不同类型,分别为高度合理区、一般合理区、保留发展区、缩减调出区以及不合理区,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该研究为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评价提供了新思路,重点阐述了研究手段与方法,展现了评价与决策的具体过程。通过定量化分析表明,银川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成果较为合理,其中合理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0.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保护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布局 评价 措施 银川
下载PDF
基于工作流和GIS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满春 高月明 《现代测绘》 2004年第5期3-5,10,共4页
本文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LUPMIS)建设的需求 ,在网络环境下将工作流技术与GIS相结合 ,实现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定制。在WFMC参考模型体系结构的基础上 ,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流程控制能力与GIS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功能相结合 。
关键词 工作流管理系统 分布式体系结构 WFMC 工作流技术 定制 参考模型 空间数据处理 土地利用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 业务流程
下载PDF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章其祥 《现代测绘》 2003年第2期30-31,44,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南京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技术路线 ,重点对南京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南京市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土地管理 图形数据
下载PDF
临床用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构建 被引量:26
18
作者 刘威 曹磊 +6 位作者 李建林 龚剑国 李劲波 向军 熊伟 范时海 乐爱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临床用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的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构建,以建立科学化、标准化、全程闭环路径智能化的临床用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方法依据我国现行输血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的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按照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临床转... 目的通过对临床用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的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构建,以建立科学化、标准化、全程闭环路径智能化的临床用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方法依据我国现行输血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的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按照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临床转归,全程质量和安全实时控制,做我所写、写我所做、质量持续改进的临床用血全面质量管理总体要求,采用NET框架的B/S/S和C/S/S相结合的模式,应用Oracle数据库技术和SOA服务技术对临床用血的设备、人员、材料、环境、法则等要素进行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构建。结果 1)成功构建了全程闭环智能路径信息化的临床用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2)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涵盖了临床用血全过程,包括了临床输血评估评价、异体输血、自体输血与用血数据库,血液标本,血液制剂,质量分析与持续改进等,实现了路径间无缝对接,信息智能共享,全程实时控制及质量分析与持续改进;3)该路径具备了路径轨迹闭环化、过程溯源循证化、功能智能集成化、质量和安全实时控制化及质量持续改进的功能特点。结论临床用血全程闭环智能路径能有效实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全面质量管理,提升科学安全有效用血水平,为医疗机构和行政部门输血管理决策提供循证依据,同时亦为探索单病种个体化精准输血治疗和大数据临床输血循证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闭环 智能路径 临床用血 信息系统 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持续改进
下载PDF
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秦奋 余明全 王家耀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2-76,共5页
分析了3S技术在提供土地利用规划所需准确现状数据、集成多源信息、建设规划信息系统、管理规划成果和监测规划方案执行情况中的作用,探讨了3S技术支持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模型和统计数据空间化对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改进。提出在新... 分析了3S技术在提供土地利用规划所需准确现状数据、集成多源信息、建设规划信息系统、管理规划成果和监测规划方案执行情况中的作用,探讨了3S技术支持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模型和统计数据空间化对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改进。提出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首先开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并在该系统支持下编制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信息系统 应用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资源开发模式——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被引量:23
20
作者 韦仕川 吴次芳 杨杨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60,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的开发模式,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和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GIS技术,加权指数和法和极限条件法。研究结果:(1)未利用地面积2676.25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33.94%;从未利用地的构成来看,盐碱... 研究目的: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的开发模式,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和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GIS技术,加权指数和法和极限条件法。研究结果:(1)未利用地面积2676.25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33.94%;从未利用地的构成来看,盐碱地、沼泽地、滩涂所占比例接近90%,决定了该区域未利用地开发难度大,极易造成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2)未利用地适宜性等级与离海洋远近和地势高低呈现正相关。研究结论:提出了生态农业开发利用、农林牧综合开发利用、林牧草综合开发利用、林牧生态用地保护、牧草生态用地保护、入海口生态保护和滨海水产养殖开发利用7种未利用地开发模式,以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适宜性评价 开发模式 黄河三角洲 G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