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被引量:108
1
作者 张岱年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共4页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长期延续发展,虽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而仍能自我更新,继续前进。其发展更新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内涵有四项基本观念,即:(一)天人合一;(二)以人为本;(三)刚健自强;(四)以...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长期延续发展,虽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而仍能自我更新,继续前进。其发展更新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内涵有四项基本观念,即:(一)天人合一;(二)以人为本;(三)刚健自强;(四)以和为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天人合一 人本 刚健自强
下载PDF
生态文化论 被引量:40
2
作者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4,共5页
生态文化是生态人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各民族为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而创造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知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和云南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为中华文明和云南各民族文化的长期延续作出了重要贡献。各... 生态文化是生态人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各民族为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而创造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知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和云南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为中华文明和云南各民族文化的长期延续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将为中华民族和云南各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关于儒学复兴的思考 被引量:26
3
作者 汤一介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27-31,共5页
儒学自觉地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儒学得到反省自身的机会。儒家思想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可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大量思想资源。儒家传统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它包含政... 儒学自觉地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儒学得到反省自身的机会。儒家思想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可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大量思想资源。儒家传统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它包含政统、道统和学统三个方面,我们今天可以对它们作适当的区分。其中学统是指学术思想的传统,它可以提供很有意义的学术思想资源,如“天人合一”(合天人)、“人我合一”(同人我)、“身心合一”(一内外)等,但必须给以合理的现代诠释。当前研究儒学要有文化上的主体意识,同时也需要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发展和更新,特别是要对“问题”有自觉性的思考,提出解决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复兴 和谐社会 轴心时代 天人合一 人我合一 身心合一
下载PDF
论太极拳的自然和谐理念 被引量:21
4
作者 冉学东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0,47,共3页
笔者从中国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和深奥的哲理内涵角度,分析和探讨了太极拳自然和谐理念生成的社会文化根源。指出太极拳自然和谐理念是在"阴阳对立统一"和"天人和一"两个思想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下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 笔者从中国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和深奥的哲理内涵角度,分析和探讨了太极拳自然和谐理念生成的社会文化根源。指出太极拳自然和谐理念是在"阴阳对立统一"和"天人和一"两个思想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下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它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拳术中独特的价值理念被确定下来;从本质上看,太极拳自然和谐理念与现代体育所倡导的"和谐发展理念"具有异曲同工的内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自然和谐理念 哲理内涵 健身价值 “阴阳对立统一” “天人和一” 传统文化 传统医学
下载PDF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在中国园林中的体现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保印 张启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6-19,共4页
“天人合一”宇宙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它对中国园林朝自然式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合成的,具有诗情画意的、供人颐养和游憩的综合艺术品,是艺术的宇宙图案。其构思从“象天”到“... “天人合一”宇宙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它对中国园林朝自然式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合成的,具有诗情画意的、供人颐养和游憩的综合艺术品,是艺术的宇宙图案。其构思从“象天”到“法地”,从对大自然的简单模拟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创作理念,都是“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具象”化。该文在简要介绍了“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起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最后指出了这一哲学思想对现代园林建设的指导意义,提出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是: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以人为本,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类、自然、文化、生态、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中国园林 体现
下载PDF
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宗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69-71,共3页
中医学不仅只是智力意义上的科学,而且也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入手,从五个方面展开分析,揭示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崇古尊经的价值取向、重神轻形的方法论特征、得... 中医学不仅只是智力意义上的科学,而且也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入手,从五个方面展开分析,揭示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崇古尊经的价值取向、重神轻形的方法论特征、得意忘象的思维意境及医为仁术的伦理追求。同时,对其历史及现实价值给予简略的评述。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的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 崇古尊经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被引量:13
7
作者 丛斌 陈香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2-747,共6页
中西医结合研究以往多直接面对患者,参与临床诊断治疗的形而下的实操性探索,缺少系统的理论性研究,这可能不足以支撑一个学科体系的发展壮大。目前,在什么是中西医结合、怎样进行结合等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对"中西医结合医学"... 中西医结合研究以往多直接面对患者,参与临床诊断治疗的形而下的实操性探索,缺少系统的理论性研究,这可能不足以支撑一个学科体系的发展壮大。目前,在什么是中西医结合、怎样进行结合等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科学概念表述也未能达成一致。笔者基于学科概念的一般意义,在理论基础、方法论、研究内容、发展方向等方面对中西医结合概念提出了新的表述:中西医结合是基于中医学的本体论、认识论,籍现代医学的还原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研究人类生命和疾病的现象、本质及时相性演变规律,促进人类健康,预防、治疗疾病的综合性医学学科。学科概念决定学科体系结构的基本框架。笔者以中医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为基础系统阐释了中西医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内涵,对中西医结合的实践路径、研究范式阐述了新的观点,并就中西医结合目前需破解的几个重大科学问题提出具体思路。中西医结合不是机械地1+1=2的结合,而是分别用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弥补中医学的推理想象、缺乏实证的不足;用中医学的取类比象思维、天人合一理念及整体观来梳理、统筹现代医学某些碎片化研究成果的零、散、杂,解决其成果间相互矛盾难以系统整合的问题,实现1+1>2的结合。应系统深入研究拓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而构建系统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中医学 本体论 认识论 方法论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新中式建筑所体现的传统空间美学思想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晓燕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1-24,共4页
新中式建筑在整体风格上充分保留了中式建筑的神韵与精髓,广泛的融合了现代科技及多元文化的精华,成为传统建筑现代化的一种积极尝试。从传统的空间意识、空间审美等方面考量,认为新中式建筑具有以下特点:新中式建筑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 新中式建筑在整体风格上充分保留了中式建筑的神韵与精髓,广泛的融合了现代科技及多元文化的精华,成为传统建筑现代化的一种积极尝试。从传统的空间意识、空间审美等方面考量,认为新中式建筑具有以下特点:新中式建筑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天人合一"作为其思想根源;与传统的造园和建筑实践相一致,新中式建筑把对意境的创造作为其设计的核心,传统的虚实表现手法的运用,使新中式建筑具备了独特的韵味之美。此外,在传统的"时空和体"思想的影响下,新中式建筑还要考虑到现代空间功能的时间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创造和实现弹性空间与空间的模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式建筑 “天人合一” 意境创造:虚实相生 “时空和体”
原文传递
湿热类温病“分消走泄”思想刍议 被引量:11
9
作者 邓金钗 万海同 +1 位作者 胡艳兰 郑小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析"分消走泄"思想,为湿热类温病的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系统分析湿热类温病的病因、病机,通过病机特点探寻其治疗方法;阐释"分消走泄"的思想内涵,并列举其代表方剂,总结用药特点;最后以分消走泄治疗... [目的]探析"分消走泄"思想,为湿热类温病的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系统分析湿热类温病的病因、病机,通过病机特点探寻其治疗方法;阐释"分消走泄"的思想内涵,并列举其代表方剂,总结用药特点;最后以分消走泄治疗湿热病的临床运用做具体说明。[结果]湿热类温病因湿热之邪内外相引而发病,病位广涉上中下三焦,病机在于湿热阻滞,三焦气化失常。治疗上,采用"分消走泄"的方法,通过通调三焦气机,开郁行滞,能够使湿热邪气从上中下三部得以分而消除。后世根据"分消走泄"创制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剂,在现代临床上仍广泛使用。[结论]分消走泄是湿热类温病的治疗思想,可以广泛指导湿热性流行病和内伤杂病的治疗,值得学习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湿热类 天人合一 分消走泄 三焦 用药特点 代表方剂 临床运用
下载PDF
是“天人相分”,还是“天人合一”——《荀子》天人关系论再考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业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53-59,共7页
荀子的“天人”观是儒家一贯的“天人合一”论,而不是所谓的“天人相分”。其“明于天人之分”强调的是天、人各有其职分,人应遵守其本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亦并非忽视甚至罔顾自然规律,一味片面地强调改造自然,而是在顺应自然的... 荀子的“天人”观是儒家一贯的“天人合一”论,而不是所谓的“天人相分”。其“明于天人之分”强调的是天、人各有其职分,人应遵守其本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亦并非忽视甚至罔顾自然规律,一味片面地强调改造自然,而是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裁取自然界中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或规律为人类服务。同时,荀子还继承了儒家之“时禁”等生态保护的思想,提出了诸如“应时”等不“失万物之情”的“天人合一”的原则,极力主张保护和有节制性地利用自然资源,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 儒学 荀子
下载PDF
再论庄子传播思想与“接受主体性”——回应尹连根教授 被引量:9
11
作者 姚锦云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52,共21页
对庄子/《庄子》而言,传播意味着不同主体间的关系,主要在"意义理解和分享"以及"人类日常交往"层面。战国时代的庄子将"人与神"的关系改造为"人与道"的关系,后者又决定着人与人的关系。庄子有... 对庄子/《庄子》而言,传播意味着不同主体间的关系,主要在"意义理解和分享"以及"人类日常交往"层面。战国时代的庄子将"人与神"的关系改造为"人与道"的关系,后者又决定着人与人的关系。庄子有着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张力,其理想体现为突破巫师中介的"绝地天通",实现"心道合一"的新"天人沟通"。但庄子并未从现实世界完全退出,而是以"游世"的态度,保留了对人间沟通/交往的关切。庄子的核心传播思想可以用"接受主体性"概念表示,这是一种中国特色的传播观,通俗地说即以虚己之心接收大道,以得道之心自由交往。尹连根教授提出的"审慎"主张和主要建议较为可取,但"庄子没有传播思想"的论断和诸多其他观点则失之于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传播 思想 概念 本土化 接受主体性 绝地天通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传统养生的原则和目标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董男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7-231,共5页
中国传统养生以整体论指导养生实践,重视人类与环境生态和谐相处、形体与道德情志的融合、人与社会的适应。其基本原则是顺应自然、形神合一、动静结合、三因制宜,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及人体自身的和谐统一,动静合宜,同时遵从因时、因地... 中国传统养生以整体论指导养生实践,重视人类与环境生态和谐相处、形体与道德情志的融合、人与社会的适应。其基本原则是顺应自然、形神合一、动静结合、三因制宜,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及人体自身的和谐统一,动静合宜,同时遵从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养生。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中正平和",而在宏观层面上的目标是"天人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 顺应自然 三因制宜 中正平和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四时养生之秋季养生篇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冀东 何清湖 孙贵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83-3085,共3页
中医养生要遵循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的理念,秋季养生针对秋季燥邪当令的特点,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针对秋季的时令特点,在饮食、起居等诸多方面取众法之长,综合调治。文章从秋季的季节特点入手,从养生的各角度进... 中医养生要遵循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的理念,秋季养生针对秋季燥邪当令的特点,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针对秋季的时令特点,在饮食、起居等诸多方面取众法之长,综合调治。文章从秋季的季节特点入手,从养生的各角度进行阐述,倡导秋季养生的正确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 养生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明思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24-127,共4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年来,有些人把它作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甚至作为一种生态哲学。实际上,从"天人合一"的本义看,"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年来,有些人把它作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甚至作为一种生态哲学。实际上,从"天人合一"的本义看,"天人合一"探讨的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不是一种生态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态哲学
下载PDF
教育工具信息化“合一论”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芒 张华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1,共6页
“教育信息化”作为通用概念已然流行,但人们尚未认真审视其概念内涵与现实意义,进而也就忽视了教育能否、为何、如何信息化等关键问题。因此,通过认真审视“教育”与“信息化”的名词关联,才能发现教育不可信息化,而教育工具信息化还... “教育信息化”作为通用概念已然流行,但人们尚未认真审视其概念内涵与现实意义,进而也就忽视了教育能否、为何、如何信息化等关键问题。因此,通过认真审视“教育”与“信息化”的名词关联,才能发现教育不可信息化,而教育工具信息化还情有可原。教育工具信息化的实施还需从“道”“人”“关系”“发展”等四个合而不同的层面体悟其中的道术合一、知行合一、天人合一、新故合一。唯有如此,才能在信息化不断发展而产生丰富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实践进程中认识教育形态的变化,发现无论信息化多么“强大”,都无法改变教育的本质,信息化永远是人的“在手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术合一 知行合一 天人合一 新故合一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中国管理学派的理论基础
16
作者 吴照云 姜浩天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12,268,共12页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哲学的奠基思想,上溯千年农耕经济基础、下延当代中国价值逻辑,是中国管理学派构建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本文以人格介入性为边界,用“自然之天”与“类人之天”两大概念划分“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哲学的奠基思想,上溯千年农耕经济基础、下延当代中国价值逻辑,是中国管理学派构建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本文以人格介入性为边界,用“自然之天”与“类人之天”两大概念划分“天人合一”思想的管理学表征:“自然之天”代表农耕经济与乡土社会下的有机系统观,象征“心物一元”的管理哲学本体论,从而在对客观规律的研究上重视观测体悟;“类人之天”则代表向上与向下两种管理模式,既需要工具理性的自我定位,又需要价值理性的同理交互,呈现出找平衡、求渐变、谋共生的行为特点,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管理理论体系构建找到理论支点,推动“天人合一”思想的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管理学派 天人合一 自然之天 类人之天
下载PDF
天人之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边界”意识 被引量:6
17
作者 董平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4-18,共15页
人的现实存在是通过“对象性交往关系情境”中的交往活动来实现的,交往即有“边界”,在这一意义上,人的存在乃是边界的存在。中国古代文化由“天人之际”而衍生出相当完整的关于人的存在的“边界”意识,并通过体系化的制度安排来对边界... 人的现实存在是通过“对象性交往关系情境”中的交往活动来实现的,交往即有“边界”,在这一意义上,人的存在乃是边界的存在。中国古代文化由“天人之际”而衍生出相当完整的关于人的存在的“边界”意识,并通过体系化的制度安排来对边界行为进行规范而实现边界秩序,由边界秩序而导向共同体生活的整体和谐。天道是“礼”的本原,“礼”作为“制度综合”乃是厘清诸多边界并对边界交往行为进行规范的体系,由此而建构起一个天、地、人、神共在的人道的生活世界。制度以秩序的实现为功能,而秩序导向和谐,因此和谐并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价值,而是秩序所呈现的状态。“天人之际”在逻辑上优先于“天人合一”,基于分才可能有合。“天人之际”有三重向度:人本身的存在即是“天人之际”,人与自然世界互动意义上的天人分际,特定时代民众的生活实况是“天人之际”的实际体现。不同向度上的“天人之际”的有序融合,导向儒家所重视的不同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之际 天人合一 边界 边界行为 边界秩序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与话语创新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伟 姚秉轩 顾慧卿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5期26-34,共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命题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性认知的深化,引发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热潮。在自然生态领域,基于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真理性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命题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性认知的深化,引发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热潮。在自然生态领域,基于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真理性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时代价值性的对立统一性,厘清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必然性、可能性与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扎根中华大地,推进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永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个结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初探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一平 马鹏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3-28,共6页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资源,对此进行挖掘梳理将有助于我们解决当代中国环境问题在价值理念上的重建问题。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出"天人合一"、"众生平等"、"道法自...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资源,对此进行挖掘梳理将有助于我们解决当代中国环境问题在价值理念上的重建问题。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出"天人合一"、"众生平等"、"道法自然"、"寡欲节用"等古代朴素观念中体现的具有现实价值的思想。通过对上述思想的梳理,文章指出我国在解决现代环境问题时所存在的环境伦理上的偏失,继而就重新解读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提出了看法,以期能对解决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改善生态环境状况,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环境伦理 “天人合一”观 理念重建
下载PDF
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法治建设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婉冰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51-54,共4页
通过阐述西方人文精神中的法治精神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试图吸取二者之精华并将二者融合,运用于我国法治建设的构建。
关键词 人文精神 理性主义 法律至上 天人合一 法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