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贡贸易制度论 被引量:13
1
作者 伍庆玲 《南洋问题研究》 2002年第4期71-77,共7页
朝贡贸易是存在于古代中国——东亚和东南亚的一种地区合作制度,贸易成为相互联系的手段,目的是维系地区关系的和谐与秩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化,是中国古代外交思想的体现。它在有效运作的同时,也存在着因为制度... 朝贡贸易是存在于古代中国——东亚和东南亚的一种地区合作制度,贸易成为相互联系的手段,目的是维系地区关系的和谐与秩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化,是中国古代外交思想的体现。它在有效运作的同时,也存在着因为制度缺陷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本文从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相结合的角度,客观评价了朝贡贸易制度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贡贸易制度 古代 中国 地区合作 东亚地区 东南亚地区 历史学 国际关系学
下载PDF
明代朝贡贸易衰败的经济原因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凌文峰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56-58,共3页
明代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朝贡贸易体系。隆庆元年。漳州月港的开放标志着朝贡贸易体系解体,朝贡贸易也随着衰败,其解体的经济原因主要是贡品对国内经济发展价值不大;朝贡贸易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朝贡贸易程序复杂费用高。使明政府在贸... 明代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朝贡贸易体系。隆庆元年。漳州月港的开放标志着朝贡贸易体系解体,朝贡贸易也随着衰败,其解体的经济原因主要是贡品对国内经济发展价值不大;朝贡贸易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朝贡贸易程序复杂费用高。使明政府在贸易中得不偿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朝贡贸易 外贸法 贡品
下载PDF
明朝对中朝朝贡的组织管理及其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栾凡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52,共7页
朝贡的组织与管理是明朝朝贡制度完善的具体体现,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朝贡事务,不仅设置完备的机构,在朝贡的组织过程中也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对朝鲜的特例,使明朝与朝鲜的朝贡关系比其他朝贡国更为密切,给两国之间... 朝贡的组织与管理是明朝朝贡制度完善的具体体现,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朝贡事务,不仅设置完备的机构,在朝贡的组织过程中也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对朝鲜的特例,使明朝与朝鲜的朝贡关系比其他朝贡国更为密切,给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中朝朝贡 组织管理 影响
下载PDF
从“蝦夷绘”看清代东北边疆的贡赏体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安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中日两国18世纪皆出现以图像手段对边疆民族进行人种学描述的艺术传统。文章结合中日两国历史文献来分析有关库页岛"蝦夷"的视觉呈现,力求还原图像生产的历史情境,在此基础上聚焦江户"蝦夷绘"的代表作《夷酋列像》... 中日两国18世纪皆出现以图像手段对边疆民族进行人种学描述的艺术传统。文章结合中日两国历史文献来分析有关库页岛"蝦夷"的视觉呈现,力求还原图像生产的历史情境,在此基础上聚焦江户"蝦夷绘"的代表作《夷酋列像》及其成画背景,关注图像背后隐藏的清代东北边疆"贡貂赏乌林"制度,并探究这一制度所催生的跨国贸易与器物的授受关系如何借由图像的视觉符号来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蝦夷绘 《夷酋列像》 贡赏制度 蝦夷锦 东北边疆
下载PDF
明朝与南海周边国家关系的新走向——基于对郑和船队航海外交的考察
5
作者 邢蕾 《南海学刊》 2023年第3期87-94,共8页
在构建和发展对外关系时,明朝积极主张与各国和平交往。从历史发展的因果关联来看,明朝的对外交往原则与政策是立足于现实的选择,也是治国策略的核心内容,客观上对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郑和下西洋活动的持续进行,... 在构建和发展对外关系时,明朝积极主张与各国和平交往。从历史发展的因果关联来看,明朝的对外交往原则与政策是立足于现实的选择,也是治国策略的核心内容,客观上对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郑和下西洋活动的持续进行,在国家实力、对外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共同作用下,明朝的大国形象在南海周边各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此基础上,明朝与该区域诸国的交往模式、关系走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个体现了区域各国共同意志,在商业贸易、区域安全等方面合作的关系网络逐渐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下西洋 南海周边国家 航海外交 朝贡贸易
下载PDF
The"Chinese World Order"Encounters the"East Asian World Order"—Post-War Japanese Historians'Debates on the Tribute System 被引量:1
6
作者 Lin Shaoyang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20年第2期198-233,共36页
In this paper,I trace the post-war Japanese genealogy of studies on China's tribute system(imperial China's relatively tolerant approach to its foreign relations)in relation to the English-language work of his... In this paper,I trace the post-war Japanese genealogy of studies on China's tribute system(imperial China's relatively tolerant approach to its foreign relations)in relation to the English-language work of historian John King Fairbank(1907-91).I emphasize that,together with the sporadic Chinese studies into China's tribute system prior to the 1950s,it was the post-war research of Japanese historians that inspired Fairbank,who,in turn,further stimulated critical debates on the topic in Japan.I first concentrate on post-war Japanese debates concerning an"East Asian world order"based on a"system of investiture/tribute."This notion,developed by the Japanese historian Nishijima Sadao in 1962,precisely corresponds to Fairbank's 1941 understanding of the"tribute system"or"Confucian world-order,"but contrasts with Fairbank's later,controversial understanding of a"Chinese world order"as proposed in 1968.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I introduce Japanese historian Hamashita Takeshi's 1980s and 1990s arguments on the"tribute trade system"as representative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ithin this genealogy,contrasting it with the work of Immanuel Wallerstein and Andre Gunder Frank.In the third part,Ⅰlocate this Japanese genealogy within the wider historical context of post-war Japanese intellectual cultural politics.This means that I examine Japanese historians'arguments both from the angle of historiograph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war Japa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bute(trade)system East Asian world order John King Fairbank Nishijima Sadao Hamashita Takeshi China as method post-war Japanese Sinology
原文传递
论明朝勘合(朝贡)贸易的性质 被引量:8
7
作者 李银 张增强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1期58-61,共4页
明朝,由于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压力,屡屡实行海禁政策,而勘合制度是其实施海禁政策的重要手段,勘合应用领域主要扩展为行移往来与对外关系。由于勘合对朝贡年限、停船港口、进贡船数和随从人数以及贡品的种类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一方面... 明朝,由于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压力,屡屡实行海禁政策,而勘合制度是其实施海禁政策的重要手段,勘合应用领域主要扩展为行移往来与对外关系。由于勘合对朝贡年限、停船港口、进贡船数和随从人数以及贡品的种类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一方面加强了国家对朝贡贸易的有序管理;另一方面,则促使了大规模走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海禁政策 勘合(朝贡)贸易
下载PDF
郑和下西洋与明代对外关系之再认识 被引量:7
8
作者 郑海麟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3年第3期79-85,共7页
研究郑和下西洋及明代的对外政策,首先必须从已有的史料出发,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新发现的资料作小心求证,得出的结论方能令人信服。明代对外政策的成功有三个特点:一是建立了以"王道"和"公平"为核心价值... 研究郑和下西洋及明代的对外政策,首先必须从已有的史料出发,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新发现的资料作小心求证,得出的结论方能令人信服。明代对外政策的成功有三个特点:一是建立了以"王道"和"公平"为核心价值的中华文明统治秩序,二是输出文明而不占有他国领土,三是以强盛国力和军事实力为对外政策提供坚强后盾。这应成为当今中国和平崛起、参与全球治理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下西洋 明代 对外政策 恩威并施 朝贡贸易
下载PDF
汉朝与西域的贡赐贸易 被引量:6
9
作者 马智全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6-143,共8页
在张骞通西域之前,汉朝即以"饶财"的形象为西域所知。汉武帝以来,汉朝通过派遣使者开启了与西域的官方交往,西域诸国随之派出使者到汉朝奉献畜物,汉朝依据献物赐予钱财,贡赐贸易由此成为西域与汉朝交往的重要方式。汉朝为西... 在张骞通西域之前,汉朝即以"饶财"的形象为西域所知。汉武帝以来,汉朝通过派遣使者开启了与西域的官方交往,西域诸国随之派出使者到汉朝奉献畜物,汉朝依据献物赐予钱财,贡赐贸易由此成为西域与汉朝交往的重要方式。汉朝为西域使者提供饮食车马接待,派人迎送西域使者,确保其路途安全,以保障贡赐贸易的畅通。贡赐贸易与儒家"来远人"的王道思想有关,政治上表明西域诸国归顺于汉,经济上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物资交流。贡赐贸易是西域与汉朝交流的动力支撑,也是汉代丝绸之路繁荣畅通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 贡赐 汉简 丝绸之路
下载PDF
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经略与海权渐失 被引量:6
10
作者 章忠民 胡林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41,共8页
海洋经略方式对国家能否拥有海权具有关键作用。抑制海上自由商贸的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是明清时期经略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方式,朝贡贸易因缺乏贸易激励无法维系自身发展,致使国家力量退出远海海权,海禁政策造成政府主动放弃近海经营并... 海洋经略方式对国家能否拥有海权具有关键作用。抑制海上自由商贸的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是明清时期经略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方式,朝贡贸易因缺乏贸易激励无法维系自身发展,致使国家力量退出远海海权,海禁政策造成政府主动放弃近海经营并将海上民间力量"挤出"致近海海权渐失。明清海洋经略方式既是导致海上丝绸之路衰落、海权渐失的内在因素,也为西方获取海上丝绸之路的控制权提供了历史机缘。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及英国先后采取内生动力不同的海洋经略方式,致使中国海权在它们之间转换。东西方不同海洋经略方式及其碰撞共同推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权的历史嬗变。明清海洋经略方式与海权关系的分析为当下中国海权道路选择与建构给出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略方式 朝贡贸易 海禁政策 海权渐失
下载PDF
试论明代海南在南海诸国朝贡贸易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朔人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明代中央政府与南海诸国宗藩关系确立后,海南随之成为国家处理藩属国的重要平台及朝贡贸易的中转站。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出于自身的考量,海南就国家与外藩交往中的贸易周期、遣管官辅护等相关政策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该岛在国... 明代中央政府与南海诸国宗藩关系确立后,海南随之成为国家处理藩属国的重要平台及朝贡贸易的中转站。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出于自身的考量,海南就国家与外藩交往中的贸易周期、遣管官辅护等相关政策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该岛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地位随之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海南 南海诸国 朝贡贸易
下载PDF
明代洪武年间中朝两国政治游戏中的官方贸易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金树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1-11,共11页
明代洪武年间,中朝两国的官方贸易,包括朝贡贸易和互市两种。根据当时朝鲜国内政局的变化,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情况与特点有所不同,总的说来是处于反复与缓慢发展之中。其间问题最多的是洪武中期前后,表现形式为官方贸... 明代洪武年间,中朝两国的官方贸易,包括朝贡贸易和互市两种。根据当时朝鲜国内政局的变化,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情况与特点有所不同,总的说来是处于反复与缓慢发展之中。其间问题最多的是洪武中期前后,表现形式为官方贸易时断时续,有失常态。贸易,离不开政治。明王朝从一开始就推行“国无大小”、“推诚以待”、“修礼睦邻”、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对朝鲜更是始终予以特别重视。然而,终洪武之世,中朝两国的政治关系却很不稳定,于是引致官方贸易屡生摩擦。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在朝鲜王朝建立以前,朝鲜当权者在对待当时明朝最主要的威胁——“北元”的问题上,与明朝存在着根本对立的政治分歧。或者说,操演着两面讨好的政治游戏。同时朝鲜“贡不如约”,不遵守“常制”,态度又缺乏诚信,每每诉难,强调客观困难,尤其是朝贡和互市的商品经常存在质量问题。当然,明太祖的大国思想有时也加剧了双方的贸易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武 朝鲜 朝贡贸易 互市 政治游戏
下载PDF
明代宁波在中日经济交往中的地位——兼论官、民贸易方式的转变与嘉靖“大倭乱”的起因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慕民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5期23-28,共6页
作为专通日本的惟一港口,再加上拥有比较发达的江浙皖地区作为经济腹地,宁波在明代中日经济交往中占据了中心地位。文章着重从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两个方面论述了宁波的这一重要地位,同时研究分析了上述两种贸易方式转换的原因,指出以朱... 作为专通日本的惟一港口,再加上拥有比较发达的江浙皖地区作为经济腹地,宁波在明代中日经济交往中占据了中心地位。文章着重从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两个方面论述了宁波的这一重要地位,同时研究分析了上述两种贸易方式转换的原因,指出以朱纨为代表的海禁政策的失败引发了历时十余年的嘉靖“大倭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市舶司 朝贡贸易 民间贸易 海禁 倭乱
下载PDF
朝鲜朝贡参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永连 刘安琪 《东疆学刊》 CSSCI 2020年第1期56-63,112,共9页
高丽参作为朝鲜半岛特有的文化符号,在古代中朝朝贡贸易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朝鲜朝时期通过朝贡流入中国的高丽参数量惊人,其价值是其他贡品难以比拟的,不过因时代不同其流入状况有所变化。通过这些方面的考察,不仅可以剖开古代中朝朝贡... 高丽参作为朝鲜半岛特有的文化符号,在古代中朝朝贡贸易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朝鲜朝时期通过朝贡流入中国的高丽参数量惊人,其价值是其他贡品难以比拟的,不过因时代不同其流入状况有所变化。通过这些方面的考察,不仅可以剖开古代中朝朝贡关系中的某些层面,还可以反映高丽参在两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朝 高丽参 朝贡贸易 中朝关系
下载PDF
清代广州“十三行”制度的政治考量 被引量:3
15
作者 江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2-57,共6页
清代广州"十三行"制度是清朝政府在"闭关锁国"的宏观政治经济政策的前提下,为应对全球的商业经济对贸易扩大的需求,在明代市舶司制度的基础上实施公私结合的对外贸易经济体制。在鸦片战争前后近百年间,担负着清政... 清代广州"十三行"制度是清朝政府在"闭关锁国"的宏观政治经济政策的前提下,为应对全球的商业经济对贸易扩大的需求,在明代市舶司制度的基础上实施公私结合的对外贸易经济体制。在鸦片战争前后近百年间,担负着清政府垄断和管理经营对外贸易的重责,它的出现、兴盛到衰败,其根本因由则是大清帝国出于维护集权统治的政治妥协和经济上的权宜之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舶司 朝贡贸易 十三行 政治考量
下载PDF
试析土鲁番与明朝的关系
16
作者 马守平 《青海民族研究》 2004年第2期94-96,共3页
本文借助历史文献史料,对土鲁番与明朝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些梳理。认为二者关系的建立加强了土鲁番与中原经济的联系,促进了西域地区的发展。
关键词 土鲁番 明朝 哈密 朝贡贸易
下载PDF
试论高丽对宋的朝贡贸易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慧 《东疆学刊》 CSSCI 2009年第3期99-105,共7页
宋朝与高丽通交的时期堪称中朝两国历史上最为和睦的阶段。双方外交往来政治属性较弱,其中一个阶段基本上完全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高丽对宋频繁开展了朝贡贸易。丽宋朝贡贸易的航路和基本方式及交流的物种等,归纳了高丽共68次来宋朝... 宋朝与高丽通交的时期堪称中朝两国历史上最为和睦的阶段。双方外交往来政治属性较弱,其中一个阶段基本上完全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高丽对宋频繁开展了朝贡贸易。丽宋朝贡贸易的航路和基本方式及交流的物种等,归纳了高丽共68次来宋朝朝贡的具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贡贸易 高丽 宋朝
下载PDF
郑和下西洋与琉球海上贸易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斌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19,共4页
郑和七次下西洋既是中国、也是亚洲海上交通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的福州不仅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造船基地和后勤基地 ,同时也是琉球王国向明朝进贡和册封使臣出使琉球的主要门户。本文以此为线索 ,结合具体史实探讨郑和下西洋与琉球海上... 郑和七次下西洋既是中国、也是亚洲海上交通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的福州不仅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造船基地和后勤基地 ,同时也是琉球王国向明朝进贡和册封使臣出使琉球的主要门户。本文以此为线索 ,结合具体史实探讨郑和下西洋与琉球海上贸易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 朝贡贸易 琉球
下载PDF
明清时期纳贡贸易与《广东新语》 被引量:2
19
作者 江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11,共5页
明清时期,全球经济扩张形势的发展把广东推进了世界贸易的大潮中,广东成为纳贡贸易的前沿阵地。被誉为"广东百科全书"、广东番禺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比较具体地记述了明清时期"岛夷"(南洋或东西洋)各国与中国纳... 明清时期,全球经济扩张形势的发展把广东推进了世界贸易的大潮中,广东成为纳贡贸易的前沿阵地。被誉为"广东百科全书"、广东番禺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比较具体地记述了明清时期"岛夷"(南洋或东西洋)各国与中国纳贡贸易的盛况,尤其是对当时"岛夷"诸国纳贡情况及纳贡贸易物品记载得非常详细。《广东新语》对纳贡贸易的认识和评价独到,与明清时期的主流意识截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广东新语 纳贡贸易
下载PDF
明代朝贡贸易体制下澳门的兴起及其与广州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燕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6-765,共10页
明中后期澳门的兴起既是历史选择的一次偶然,也是明代特殊海外贸易政策下的必然结果。文章从明代朝贡贸易和市舶司制度的兴衰入手,探讨澳门兴起的动力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特别是在澳门兴起过程中广州所起的作用以及两者的经济互动。同时... 明中后期澳门的兴起既是历史选择的一次偶然,也是明代特殊海外贸易政策下的必然结果。文章从明代朝贡贸易和市舶司制度的兴衰入手,探讨澳门兴起的动力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特别是在澳门兴起过程中广州所起的作用以及两者的经济互动。同时,基于明代全国视角下的海外贸易与港口分布的总体格局,综合分析澳门、广州以及隆庆以后的月港这3个在明代后期开放的港口,探讨三者在功能、性质、贸易对象等方面的异同点,进一步论证澳门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明代朝贡贸易体制对海外贸易和港口发展的束缚。正是由于广州在明代后期对外通商的垄断性和不完整性,澳门才能以广州外港的性质互补,从而成为当时最大的东西方国际贸易体系之枢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澳门 经济互补 朝贡贸易 明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