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学意义——论才子佳人小说对传统叙事观的改变和想像性叙事缺陷的弥补 被引量:5
1
作者 彭隆健 《娄底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100-103,共4页
中国人具有重史的传统。正是这种传统使得中国文学的想像性叙事先天发育不足 ,同时形成了先秦时期“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叙事观 ,并对后世叙事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 ,正是以跌宕波澜的情节在改变着这种叙... 中国人具有重史的传统。正是这种传统使得中国文学的想像性叙事先天发育不足 ,同时形成了先秦时期“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叙事观 ,并对后世叙事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 ,正是以跌宕波澜的情节在改变着这种叙事观的同时 ,积极弥补着想像性叙事先天发育不足的缺陷。正是这种改变和弥补 ,显示出才子佳人小说非凡的叙事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子佳人小说 叙事学 传统叙事观 想像性叙事 情节 小说艺术
下载PDF
春秋时期的重史传统
2
作者 王旭送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10-13,共4页
春秋时期形成了浓厚的重史传统,它主要表现在在历史中追求不朽;讲史活动盛行一时;从先人格谚、典籍中寻找证据;史家“直书”精神高度自觉及历史典籍的大量积累。它对于开创我国的重史传统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春秋 重史传统
下载PDF
回顾与动向:1935年民国刑法及其八十年来修正述要 被引量:8
3
作者 黄源盛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8年第2期122-143,共22页
自1902—1912年清末变法修律以来,中国的刑律进入所谓的"古今绝续之交"。民国肇建以后的刑事立法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1912—1928年的法典过渡期,即《暂行新刑律》有效时期;第二阶段,1928—1935年的法典改建期,即1928年刑... 自1902—1912年清末变法修律以来,中国的刑律进入所谓的"古今绝续之交"。民国肇建以后的刑事立法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1912—1928年的法典过渡期,即《暂行新刑律》有效时期;第二阶段,1928—1935年的法典改建期,即1928年刑法("旧刑法")有效时期;第三阶段,自1935年以降的1935年刑法,亦即台湾地区"现行刑法"有效时期。1931年底,南京国民政府组成刑法起草委员会,对1928年刑法进行全面整修,历经多番研议,于1934年终至完成。这部亦新亦旧的刑法典在立法指导思想、篇章结构与基本内容上,虽是由既有法典因革损益而来,但随着社会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形态的变迁,以及国际刑法思潮的衍化,新旧之间仍有很大转变,可谓承中有变、变中有承。从历史及时代的意义言,1935年刑法虽参酌了各国最新立法例,却仍兼存若干传统伦常意识,可说是外来与本土的混合物。由于该法典成于政治转型期间,应和时代社会特别需要者多,大部分系对1928年刑法立法疏漏欠妥之处的再梳理与修整,故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而加入的新原则其实相当有限。自1949年花果飘零至台湾地区以来,这部刑法典又历经了30次重点增删修补。故而,民国1935年刑法的来龙去脉与今后走向,值得两岸刑法学界共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8年刑法 1935年刑法 南京国民政府 刑法继受 刑法变迁 传统伦常 刑法思潮 刑法文化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