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纵流管壳换热器的传热机理与实现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伟 齐向阳 狄军贞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7-40,53,共5页
为了节省能源,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在介质入口封头加装螺旋形折流板、介质出口封头加装旋转螺旋片,形成了一种新型高效管壳式换热器。采用强化传热椭圆换热管加工成螺旋形组成管束作为主要换热元件,改变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和流... 为了节省能源,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在介质入口封头加装螺旋形折流板、介质出口封头加装旋转螺旋片,形成了一种新型高效管壳式换热器。采用强化传热椭圆换热管加工成螺旋形组成管束作为主要换热元件,改变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和流程,形成壳程介质螺旋形流动方式,达到壳程内介质流量和管程内介质流量的合理匹配。理论分析和热工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椭圆螺旋管束换热器总传热系数高于普通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并且加工成本降低,换热器体积减小,达到了节省能源、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是换热器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纵流管壳换热器 管程 壳程 总传热系数
下载PDF
正交椭圆螺旋盘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伟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288-290,共3页
总传热系数是换热器的重要设计参数。对正交椭圆螺旋盘管换热器而言,传统公式计算出的总传热系数理论值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根据热工实验数据,提出了新式强化传热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实用计算公式。测试结果表明,计算值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 总传热系数 热工测试 水流速
下载PDF
建筑外壁面换热系数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刘艳峰 刘加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7-412,共6页
分别分析了建筑外壁面对流换热系数、长波辐射换热系数、蒸发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总换热系数简化经验算式.发现蒸发换热对总换热系数有明显地影响,壁面潮湿概率每增加10%,总换热系数约增大6 W/(m2.K),我国目前统一推荐的外壁面换... 分别分析了建筑外壁面对流换热系数、长波辐射换热系数、蒸发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总换热系数简化经验算式.发现蒸发换热对总换热系数有明显地影响,壁面潮湿概率每增加10%,总换热系数约增大6 W/(m2.K),我国目前统一推荐的外壁面换热系数为23 W/(m2.K)相当于潮湿概率为0.1的潮湿表面的总换热系数,是干燥壁面总换热系数的2倍左右;迎风外壁面的总换热系数大于背风面,夏季外壁面总换热系数大于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 长波辐射 蒸发换热 总换热系数
下载PDF
救生舱热防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汪声 金龙哲 栗婧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19,共4页
研究了救生舱的结构特征和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针对救生舱隔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军用方舱总传热系数的测试标准,采用实验方法测定救生舱的总体传热系数。在救生舱内进行了真人实验,并根据测定的总体传热系数计算救生舱内产热的... 研究了救生舱的结构特征和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针对救生舱隔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军用方舱总传热系数的测试标准,采用实验方法测定救生舱的总体传热系数。在救生舱内进行了真人实验,并根据测定的总体传热系数计算救生舱内产热的热负荷。定量研究了救生舱工作过程中,外界传热和舱内产热的规律,提出了救生舱热防护性能的研究方法。对于研究和开发救生舱制冷系统,调节舱内温度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生舱 热防护 热负荷 总传热系数
原文传递
变压器温度场计算边界辐射-对流复合换热等效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段辞涵 阮江军 +1 位作者 邓永清 全妤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0-129,共10页
针对变压器温度场计算中边界条件难以准确设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传热学数学描述的变压器边界辐射-对流复合换热的等效方法,通过合并辐射、对流的传热通式得到描述边界条件的复合传热表面系数,根据不同变压器温升试验的环境条件得到对应... 针对变压器温度场计算中边界条件难以准确设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传热学数学描述的变压器边界辐射-对流复合换热的等效方法,通过合并辐射、对流的传热通式得到描述边界条件的复合传热表面系数,根据不同变压器温升试验的环境条件得到对应的复合传热表面系数,并将其作为边界条件进行温度场计算,对比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不同条件下的4组算例各测温点温度计算平均误差在2~3℃范围内,符合工程要求,验证了边界辐射-对流复合换热等效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在自体散热过程中辐射散热导致的复合传热表面系数平均增量最大占比仅为复合传热表面系数的0. 2%,符合工程常识且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正交实验表和极差分析法对比各因素对热点温度的影响程度,比较极差值大小可知,影响热点温度的主要因素为负载率、环境温度、风速,当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简化或忽略辐射和湿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条件 辐射-对流复合换热 复合传热表面系数 变压器温度场计算 数值模拟 环境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海底管道总传热系数的研究与确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邢晓凯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1年第2期26-28,共3页
以聚氨脂泡沫塑料为保温材料的双重钢管保温管道为例,结合实验方法,论述套管空气夹层的当量导热系数、保温材料的整管导热系数及材料老化问题,并给出了海底管道的总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关键词 海底管道 总传热系数 体温材料 油气管道
下载PDF
海上油井井口温度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13
7
作者 于继飞 吴晓东 +3 位作者 韩国庆 李成见 齐桃 靳书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2-334,337,共4页
渤海地区油田早期研究阶段井口温度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对误差在15%~25%。利用PIPESIM软件,针对地层段、海水段和空气段分别建立模型,分析了海水段和空气段高度、总传热系数,以及海水、空气温度对井筒温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渤海地区油田早期研究阶段井口温度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对误差在15%~25%。利用PIPESIM软件,针对地层段、海水段和空气段分别建立模型,分析了海水段和空气段高度、总传热系数,以及海水、空气温度对井筒温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热力学、传热学理论,推导出了考虑海水和空气影响的井筒温降表达式,讨论了丛式井对井筒温度的影响。实例计算分析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值平均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口温度 海水段 空气段 总传热系数 丛式井
下载PDF
600 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耀德 董乐 +1 位作者 李娟 杨冬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93,共8页
为获得超超临界压力下CFB锅炉水冷壁内、外传热特性,建立了水冷壁总传热系数计算模型,并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工质侧传热系数关联式,将此关联式代入水冷壁总传热系数计算模型,使其预测精度大为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水... 为获得超超临界压力下CFB锅炉水冷壁内、外传热特性,建立了水冷壁总传热系数计算模型,并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工质侧传热系数关联式,将此关联式代入水冷壁总传热系数计算模型,使其预测精度大为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水冷壁传热性能是工质侧传热系数、烟气侧传热系数以及水冷壁管导热性能耦合作用的结果;工质侧传热系数沿着炉膛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30 m时出现第一次峰值,后墙、中隔墙和侧墙水冷壁传热系数分别为24.7,25.9和27.3 kW/(m^(2)·K),而且在此区间内波动剧烈,并在52 m附近达到最大值,后墙、中隔墙和侧墙水冷壁传热系数分别为33.8,35.1和36.2 kW/(m^(2)·K),超过50 m以上区域则迅速下降;在100%BMCR负荷下,水冷壁总传热系数沿着炉膛高度方向减小,在30 m以下区域,中隔墙、后墙、侧墙水冷壁总传热系数分别从220,215.2和213 W/(m^(2)·K)下降到了178,174和170 W/(m^(2)·K),而在30 m~50 m区间仅下降了4~5 W/(m^(2)·K),在炉膛顶部区域总传热系数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CFB锅炉 总传热系数
原文传递
绥中36-1油田外输管道总传热系数理论计算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新明 周晓红 +1 位作者 陈荣旗 路宏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2期132-135,共4页
以绥中36-1油田外输海底双层保温管道设计数据和现场运行数据为基础,通过理论计算,对影响管道总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用于渤海辽东湾南部海域、保温层厚度为50mm的海底双层保温管道总传热系数选取值,强调了在设计海底双... 以绥中36-1油田外输海底双层保温管道设计数据和现场运行数据为基础,通过理论计算,对影响管道总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用于渤海辽东湾南部海域、保温层厚度为50mm的海底双层保温管道总传热系数选取值,强调了在设计海底双层保温管道时应着重考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中36-1油田 双层保温管 总传热系数 热阻
下载PDF
流花16-2油田海底管道原油蜡沉积规律模拟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在孝 黄启玉 +3 位作者 张汛 单锦旭 朱祥瑞 张雨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2-178,共7页
流花16-2油田海底管道原油在深水不保温输送过程中,管壁结蜡对管道全线总传热系数的变化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室内环道蜡沉积实验建立流花16-2油田管道蜡沉积预测模型,模拟研究了不同沉积时间条件下管道沿线结蜡速率及结蜡厚度的变化,并... 流花16-2油田海底管道原油在深水不保温输送过程中,管壁结蜡对管道全线总传热系数的变化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室内环道蜡沉积实验建立流花16-2油田管道蜡沉积预测模型,模拟研究了不同沉积时间条件下管道沿线结蜡速率及结蜡厚度的变化,并引入单位时间管道全线总结蜡量概念对管道全线结蜡速率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在管壁结蜡层的保温作用下,管道沿线最大蜡层厚度位置处的总传热系数迅速降低导致后管段油流温度升高,管道沿线蜡沉积速率峰值向管段末端移动;随着沉积时间的增长,管道全线结蜡区域逐渐扩大,导致单位时间管道全线总结蜡量增大;根据管道沿线最大蜡层厚度2 mm或管道全线总结蜡量10 m^3的沉积时间,推荐流花16-2海底管道清管周期为3~5 d,以保障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不保温输送 环道蜡沉积实验 蜡沉积速率 蜡沉积厚度 总传热系数 单位时间总结蜡量
下载PDF
FSRU中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换热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永东 于改革 +2 位作者 闫永超 韩冰川 倪利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0-126,共7页
海上LNG浮式储存与再气化装置(FSRU)兼具成本和灵活性上的优势,是全球通用型LNG进口一站式解决方案,而基于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的FSRU气化技术研究则是突破该装置模块核心技术的焦点。为了给后续开展的基于天然气侧/丙烷侧、超临... 海上LNG浮式储存与再气化装置(FSRU)兼具成本和灵活性上的优势,是全球通用型LNG进口一站式解决方案,而基于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的FSRU气化技术研究则是突破该装置模块核心技术的焦点。为了给后续开展的基于天然气侧/丙烷侧、超临界低温介质侧/乙二醇侧再气化流程PCHE相关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与试验基础,系统介绍了国外两种适用于FSRU中液化天然气再气化的流程及典型参数,选择了以丙烷为中间流体的再气化流程,建立了超临界压力低温介质——丙烷试验台,研究了氮侧和丙烷侧在PCHE中的,首次获得了两者在PCHE中的试验数据,基于面积权重提出了多相态换热器表观总传热系数的评价指标,并将以丙烷为中间流体的PCHE的表观传热系数和试验传热系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开展PCHE的热力性能研究是实现FSRU关键换热设备国产化的基本途径;②PCHE中超临界低温流体流量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规律为随着超临界低温流体流量的增加,总传热系数值不断升高;③以丙烷为中间流体的PCHE的表观传热系数和试验传热系数的偏差在6%以内,由此验证了PCHE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天然气 浮式储存与再气化装置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 超临界 气化 冷凝 试验研究 表观总传热系数
下载PDF
长呼线原油管道夏季节能优化运行方案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寓兴 周章程 +4 位作者 林霖钊 田志强 邓中华 黎春 袁小平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1年第7期88-93,共6页
为保障长庆—呯和浩特原油管道(长呯原油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实现降耗输送,在分析历年沿线温降、地温真实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经典油温预测工具计算了各管段总传热系数K,且在充分考虑油品物性、运行经验和风险因素基础上,确定了原油安全... 为保障长庆—呯和浩特原油管道(长呯原油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实现降耗输送,在分析历年沿线温降、地温真实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经典油温预测工具计算了各管段总传热系数K,且在充分考虑油品物性、运行经验和风险因素基础上,确定了原油安全进出站温度及输量,进而探讨了长呼原油管道夏季一站启炉优化运行方案的可行性。实践结果表明:管道的总传热系数是预测出站温度的关键参数,须选择合适的预测工具;进站温度23℃是确保管道安全平稳运行的前提条件,是确定出站温度的重要依据;合理的输量可进一步提高方案的稳定性。方案实施后,管道运行能耗较2013年、2014年、2016年、2017年分别下降了25%、44%、22%、26%,节能降耗效果显著,证实了长呼原油管道夏季一站启炉的可行性,为后续运行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为类似原油管道优化运行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管道 油温预测 总传热系数 输量 节能降耗
下载PDF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排汽焓和冷端能量损失模型 被引量:8
13
作者 罗立权 张继东 +3 位作者 俞路军 温翔宇 王如良 赵俊杰 《热力透平》 2016年第4期294-298,共5页
建立凝汽式汽轮机冷源损失热量和排汽焓的计算模型,实时分析负荷和机组状态对冷端损失、低压缸排汽湿度和凝汽器总体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基于别尔曼公式的形式,提出凝汽器总体换热系数的经验预测公式。结果表明,冷端能量损失百分比随... 建立凝汽式汽轮机冷源损失热量和排汽焓的计算模型,实时分析负荷和机组状态对冷端损失、低压缸排汽湿度和凝汽器总体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基于别尔曼公式的形式,提出凝汽器总体换热系数的经验预测公式。结果表明,冷端能量损失百分比随负荷增大而单调降低。冷端能量损失占机组总输入能量的48.4%,占总能量损耗的85%~88%。低压缸排汽焓随负荷增加而单调降低,排汽湿度随负荷增加而单调增大。低负荷下,低压缸排汽为微过热蒸汽;高负荷下,低压缸排汽为饱和湿蒸汽。凝汽器总体换热系数随负荷增加而单调增加,且正比于低压缸排汽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汽式汽轮机 排汽焓 冷端能量损失 排汽湿度 凝汽器总体换热系数
下载PDF
窗传热损失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立华 董重成 +1 位作者 郭骏 秦裕琨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79-82,共4页
由自洞口引起的传热损失不仅同窗构造有关,还同与其相连结的墙的构造及连接方式有关,应用自编的二维计算软件,计算不同构造形式的窗洞口的传热损失,并引进线传热系数的概念对计算进行简化。同时给出不同结构墙体及不同窗户类型情况... 由自洞口引起的传热损失不仅同窗构造有关,还同与其相连结的墙的构造及连接方式有关,应用自编的二维计算软件,计算不同构造形式的窗洞口的传热损失,并引进线传热系数的概念对计算进行简化。同时给出不同结构墙体及不同窗户类型情况下整窗传热系数,以供设计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损失 窗洞口传热 简化计算
下载PDF
典型含蜡原油管道运行数据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涛 李岳 林永刚 《天然气与石油》 2013年第4期8-11,5-6,共4页
惠银线全年分为春夏秋冬4个工艺运行时期,使用全线温降法分析管线油温数据,获得不同时期全线总油温损耗;常温输送首站油温必须高于33℃。通过分析管线全年中间站场启炉运行工况,对比各管段百公里摩阻数据,获得夏季常温输送,应关注灵武... 惠银线全年分为春夏秋冬4个工艺运行时期,使用全线温降法分析管线油温数据,获得不同时期全线总油温损耗;常温输送首站油温必须高于33℃。通过分析管线全年中间站场启炉运行工况,对比各管段百公里摩阻数据,获得夏季常温输送,应关注灵武至永宁管段摩阻变化,其余时间关注永宁至银川管段摩阻。利用公式计算获得不同月份各管段总传热系数,在温降及停输计算中总传热系数应采用实际计算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管道 油温 凝点 摩阻 总传热系数
下载PDF
不同金属换热面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植仁 毛四成 《制冷与空调》 2010年第2期23-25,30,共4页
铜是重大战略物资,我国每年约60%的铜需要进口,制冷空调机组中的两器(蒸发器和冷凝器)是耗铜大户,用其他金属代替铜意义重大。本文整理有关金属替代的实践成果,证明换热面采用的金属的导热系数大小对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的影响不大;而换... 铜是重大战略物资,我国每年约60%的铜需要进口,制冷空调机组中的两器(蒸发器和冷凝器)是耗铜大户,用其他金属代替铜意义重大。本文整理有关金属替代的实践成果,证明换热面采用的金属的导热系数大小对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的影响不大;而换热器的结构型式、流体的流动状态、是否采取强化措施对总传热系数有显著的影响。为制冷空调机组中两器实现以铝代铜和以不锈钢代铜,提高两器的性价比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总传热系数 导热系数 蒸发器 冷凝器 换热面
下载PDF
表面多孔高通量换热管传热性能研究
17
作者 鲁绪石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1期42-45,共4页
与常规换热管相比,外开槽内烧结表面多孔换热管能够显著强化沸腾换热,减少所需换热面积,且阻垢效果好。目前,国内关于多介质、多工作条件下的换热系数等参数的经验式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测量了常规换热管和外开槽内烧结多孔换热管的换... 与常规换热管相比,外开槽内烧结表面多孔换热管能够显著强化沸腾换热,减少所需换热面积,且阻垢效果好。目前,国内关于多介质、多工作条件下的换热系数等参数的经验式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测量了常规换热管和外开槽内烧结多孔换热管的换热系数,总结了传热系数与热流密度的经验关系式,利用ANSYS软件对实验进行了仿真,得到了与实验数据一致的结果。模型处理、网格划分和加载求解过程基本适应于该实验条件下换热管的实验数据,实验及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多孔管 高通量 换热管 传热性能 内烧结 外开槽 总传热系数 热流密度
下载PDF
沼气工程罐内盘管加热传热速率与效率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少鹏 韩瑞萍 +3 位作者 陈晶晶 周俊 陆小华 王昌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304-4311,共8页
国内沼气工程中广泛采用的加热方式——罐内盘管加热。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对影响罐内加热的各因素从传热速率与传热效率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从传热速率-总传热系数角度分析,选用热导率在15 W·m-1·... 国内沼气工程中广泛采用的加热方式——罐内盘管加热。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对影响罐内加热的各因素从传热速率与传热效率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从传热速率-总传热系数角度分析,选用热导率在15 W·m-1·K-1以上的厚管壁管径,同时采用低转速的搅拌方式能实现最大化的传热速率。另外,从传热效率-有效能角度对传热过程进行能耗分析,在逆流搅拌下,提高冷物料进口温度可以减少换热的不可逆性,可增加传热过程有效能的利用率。研究结果为实现沼气工程罐内加热过程传热速率与效率统一,达到能量的最优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沼气工程 罐内加热 总传热系数 热传导 有效能 传热速率与效率
下载PDF
套管换热器的三维数值模拟与分析
19
作者 赵明翔 李少辉 +2 位作者 杨丹丹 郑洪川 文小平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1,共6页
采用FLUENT软件对平直和弯曲套管的整体换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数值计算结果表明:FLUENT耦合算法得到的套管总传热系数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吻合良好。与平直套管相比,弯曲套管内热空气所受到的离心力使其换热... 采用FLUENT软件对平直和弯曲套管的整体换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数值计算结果表明:FLUENT耦合算法得到的套管总传热系数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吻合良好。与平直套管相比,弯曲套管内热空气所受到的离心力使其换热效率提高,在相同等效长度和流动条件下弯曲套管换热器可使总传热系数提高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换热器 三维数值模拟 FLUENT耦合算法 离心力 总换热系数
下载PDF
新型板式换热器的传热与流动特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聂泽森 毕勤成 高彬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41-2044,共4页
对一种新型相变板式换热器进行了实验研究,气侧流量范围为650~2000 kg/h,水侧流量范围为20~48m^3/h,重点研究了相变板式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和压力损失随两侧流量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总传热系数随着气水两侧... 对一种新型相变板式换热器进行了实验研究,气侧流量范围为650~2000 kg/h,水侧流量范围为20~48m^3/h,重点研究了相变板式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和压力损失随两侧流量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总传热系数随着气水两侧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且随气侧流量增大的程度更为显著;水侧压降随水侧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随气侧流量的变化没有明显关系;气侧压降随两侧流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即流量增大,气侧压降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换热器 相变 总传热系数 压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