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地区南传佛教跨界诵经风格的传统和变迁——以中缅打洛、小勐拉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董宸 《音乐探索》 CSSCI 2013年第2期68-74,共7页
西双版纳地区是中国境内重要的南传佛教传播区域,与东南亚的缅甸、老挝为邻,在边贸经济、社会生活、宗教生活等领域一直交往密切,对当地的佛教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打洛镇与缅甸小勐拉市毗邻,两地原住民属于血缘、... 西双版纳地区是中国境内重要的南传佛教传播区域,与东南亚的缅甸、老挝为邻,在边贸经济、社会生活、宗教生活等领域一直交往密切,对当地的佛教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打洛镇与缅甸小勐拉市毗邻,两地原住民属于血缘、地缘关系紧密,共同信仰南传佛教的同源掸傣民族,在保持传统宗教教义与仪轨的背景下,传统诵经风格受到了现代文化流动性的影响,呈现出丰富多元的风格。文章拟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出发,以西双版纳地区南传佛教跨界诵经风格传统模式与新模式的同步发展为描述对象,对经文经腔系统中与"音乐方言"相关的内容进行探讨、呈现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传佛教 诵经风格 小勐拉 打洛 传统和变迁
下载PDF
南朝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之关系考察
2
作者 龚贤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83,共4页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诗歌。魏晋南朝时期,佛经传入中土时梵音并没有随之大规模传入。即使有一部分传入,因为梵汉两种语言的语音适应对方极为困难,故只有极少部分人掌握;亦因为掌握的困难而难以产生重大影响,如导致汉语"四声"产生这样的重大事件。佛经转读与永明体的产生二者之间是平行关系,佛经转读对永明体的产生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四声” 永明体 佛经转读
下载PDF
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关系新探
3
作者 龚贤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1-84,共4页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诗歌。魏晋南朝时期,佛经传入中土时梵音并没有随之大规模传入。即使有一部分传入,因为梵汉两种语言的语音适应对方极为困难,故只有极少部分人掌握;亦因为掌握的困难而难以产生重大影响,如导致汉语"四声"产生这样的重大事件。佛经转读与永明体的产生二者之间是平行关系,佛经转读对永明体的产生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四声” 永明体 佛经转读
下载PDF
论南朝佛经转读与永明体的产生是平行关系
4
作者 龚贤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23-26,共4页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颙、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诗歌。魏晋南朝时期,佛经传入中土时梵音并没有随之大规模传入。即使有一部分传入,因为梵汉两种语言的语音适应对方极为困难,故只有极少部分人掌握;亦因为掌握的困难而难以产生重大影响,如导致汉语"四声"产生这样的重大事件。佛经转读与永明体的产生二者之间是平行关系,佛经转读对永明体的产生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四声” 永明体 佛经转读
下载PDF
一件珍贵的唐五代敦煌俗家弟子诵经录——敦煌研究院藏D0218号残卷新探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先堂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49,共10页
本文首次对敦煌研究院藏D0218号残卷刊布录文,考证此卷为唐五代敦煌俗家弟子诵经录,并引申论证此卷反映了唐五代敦煌俗家弟子的结社诵经、试经活动,对于深入研究唐五代敦煌民间基层社会人们诵读、受持佛经的信仰活动,即法供养活动及其... 本文首次对敦煌研究院藏D0218号残卷刊布录文,考证此卷为唐五代敦煌俗家弟子诵经录,并引申论证此卷反映了唐五代敦煌俗家弟子的结社诵经、试经活动,对于深入研究唐五代敦煌民间基层社会人们诵读、受持佛经的信仰活动,即法供养活动及其组织形态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诵经录 俗家弟子 结社 试经
下载PDF
甘南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经堂建筑空间模式研究——以拉卜楞寺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高琦 任云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4,共7页
旨在揭示以拉卜楞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经堂建筑空间模式特征,运用类型学研究方法对寺院经堂建筑空间构成进行分类与归纳,以经堂建筑空间实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视线"分析方法,提出甘南地区藏传佛教经堂建筑空间营造的核心... 旨在揭示以拉卜楞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经堂建筑空间模式特征,运用类型学研究方法对寺院经堂建筑空间构成进行分类与归纳,以经堂建筑空间实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视线"分析方法,提出甘南地区藏传佛教经堂建筑空间营造的核心理念是运用建筑空间尺度的对比突出空间之"门"作为通往"极乐世界"之"法门"的象征意义;以空间之"门"作为设计基点,建立以"门—柱—像"视觉感知系统为核心的视线引导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卜楞寺 经堂建筑 空间模式 视线引导控制
下载PDF
罗桑丹毕坚赞与蒙古语诵经仪式 被引量:4
7
作者 包.达尔汗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22,共5页
蒙古佛教诵经分为藏语、蒙古语两类,蒙古语诵经仪式经历了初创期和完善期,两个阶段以内蒙古梅日更寺第三世活佛罗桑丹毕坚赞为划分点,分别称为“老诵经法”、“新诵经法”。新诵经法经过他创新后达到了完善,在译文格律、经文与韵调的结... 蒙古佛教诵经分为藏语、蒙古语两类,蒙古语诵经仪式经历了初创期和完善期,两个阶段以内蒙古梅日更寺第三世活佛罗桑丹毕坚赞为划分点,分别称为“老诵经法”、“新诵经法”。新诵经法经过他创新后达到了完善,在译文格律、经文与韵调的结合、诵经程式方面均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现存梅日更寺蒙古语诵经对蒙古佛教诵经仪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佛教 藏传佛教 诵经 梅日更寺 罗桑丹毕坚赞
下载PDF
度母诵经音乐的多样性特征
8
作者 斯琴塔娜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80,共11页
度母源于古印度,在汉传与藏传佛教中同被尊为诸佛之母,尤其被藏传佛教所推崇,被看作是诸佛事业总集的显现,象征着诸佛利益众生的善业,其自身的宗教功能及价值意义构成了度母信仰文化延续至今的内在动力。度母诵经音乐是度母信仰中非常... 度母源于古印度,在汉传与藏传佛教中同被尊为诸佛之母,尤其被藏传佛教所推崇,被看作是诸佛事业总集的显现,象征着诸佛利益众生的善业,其自身的宗教功能及价值意义构成了度母信仰文化延续至今的内在动力。度母诵经音乐是度母信仰中非常重要的外在行为,不同的度母礼赞文在寺院持诵时会有不同的诵经形式。文章以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德钦寺的度母诵经音乐为样本,研究其音高表现、节奏节拍、诗曲关系,阐释诵经乐因释义内容不同而呈现出的多样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度母经赞 俱声乐 多样性 佛教本土化与中国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