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关联分析法解析新安王氏内科治疗胃痞胃痛辨证及用药特色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睿
王键
+3 位作者
黄辉
李一芳
叶铭刚
郜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新安王氏内科治疗胃病的用药特色。方法:收集新安王氏医家胃痞胃痛病医案共147例,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分析法寻找用药特色。结果:应用最多的药物包括法半夏、川楝子、枳壳、茯苓、延胡索、瓜蒌、五灵脂、佩兰、豆蔻、沉香...
目的:探讨新安王氏内科治疗胃病的用药特色。方法:收集新安王氏医家胃痞胃痛病医案共147例,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分析法寻找用药特色。结果:应用最多的药物包括法半夏、川楝子、枳壳、茯苓、延胡索、瓜蒌、五灵脂、佩兰、豆蔻、沉香、黄连、香附等,味多辛、苦,主入胃、肝经为主。功效以行气开郁止痛为主。半夏、枳壳、瓜蒌、薤白存在最强的关联度。结论:王氏内科治疗该病在立法上采用通阳散结法;基本方由半夏、瓜蒌、薤白、枳壳、延胡索、川楝子、五灵脂、甘松、黄连等药物组成,拟方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王氏内科医案
胃痞
胃痛
通阳散结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多中心住院病历数据的岭南胃痞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梁绮婷
周恒立
+2 位作者
李嘉丽
罗敏怡
潘华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94-1000,共7页
目的对多中心岭南胃痞病患者住院病历数据的证候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中医证治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市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深圳市中...
目的对多中心岭南胃痞病患者住院病历数据的证候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中医证治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市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深圳市中医院、江门五邑中医院收治的胃痞病患者的住院病历诊疗数据,回顾性搜集整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主要症状、舌脉象、中医证型、用药情况等,并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比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对药物-药物进行三阶关联规则分析,并对统计频数较高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有94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发病年龄主要在50~59岁,女性占比大于男性。岭南胃痞病患者的入院时间以惊蛰节气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中医证型以脾胃气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胃湿热证为主,中药使用多为补虚类、清热类和活血祛瘀类;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形成木香+茯苓+白术、砂仁+党参+白术、木香+党参+白术等主要药物组合,并聚类形成以健脾、行气、活血等为核心的新处方7个。结论岭南胃痞病具有以脾虚为本,兼夹湿热、气滞、血瘀等特点。在运用健脾药物的同时,宜适当佐以行气、清热、化湿、活血类药物,并结合发病的节气特点,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痞病
岭南
证治规律
脾胃虚弱
健脾
化湿
行气
清热
活血
原文传递
浅析丁象宸教授胃痞病变主在脾胃三焦论——兼析仲景治痞泻心汤诸方
被引量:
2
3
作者
马永剑
樊雅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丁象宸教授基于《内经》的胃气理论及三焦论述,结合《伤寒杂病论》及李东垣等医家脾胃思想,提出其胃—三焦理论,认为从解剖位置上三焦附胃,与胃相通,从功用关系上,相协为用,助行胃气,通行胃中元气,助胃通行营卫,参与行水布津;助胃联系...
丁象宸教授基于《内经》的胃气理论及三焦论述,结合《伤寒杂病论》及李东垣等医家脾胃思想,提出其胃—三焦理论,认为从解剖位置上三焦附胃,与胃相通,从功用关系上,相协为用,助行胃气,通行胃中元气,助胃通行营卫,参与行水布津;助胃联系脏腑。对于胃痞之病机认为是脾胃三焦同病,其观点源于《内经》及《伤寒杂病论》,提出理脾和胃、通和三焦法,并认为仲景疗痞诸方多乃脾胃三焦同治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象宸
胃痞
学术观点
经方解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医大师治疗胃痞病用药规律
被引量:
1
4
作者
连逸青
陈昫
+1 位作者
樊耀华
邝卫红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6期149-154,共6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治疗胃痞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收集首批国医大师治疗胃痞病的初诊有效医案处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中...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治疗胃痞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收集首批国医大师治疗胃痞病的初诊有效医案处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中药频数、性味、归经、功效统计及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收录103则医案处方,含195味中药。高频用药前五名分别为甘草、半夏、白术、陈皮、香附;高频药性前三名分别为温、平、微寒;高频药味前三名为辛、甘、苦;高频药物功效前三名为燥湿化痰、理气宽中、清热解毒。关联规则分析提示高频同现频次排名前三分别为白芍-甘草、茯苓-甘草、神曲-白术;聚类分析共得出6类药物组合。结论:国医大师治疗胃痞病用药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理气解郁为主,常以辛开苦降为法,强调寒温并用,重视去除痰湿、气滞、热毒、食积,兼以补益脾胃气阴,以达到补泻兼施、标本同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胃痞病
中医药治疗
用药经验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关联分析法解析新安王氏内科治疗胃痞胃痛辨证及用药特色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睿
王键
黄辉
李一芳
叶铭刚
郜峦
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95-97,共3页
基金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研课题项目(2016zy68)
安徽中医药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4fy015)
文摘
目的:探讨新安王氏内科治疗胃病的用药特色。方法:收集新安王氏医家胃痞胃痛病医案共147例,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分析法寻找用药特色。结果:应用最多的药物包括法半夏、川楝子、枳壳、茯苓、延胡索、瓜蒌、五灵脂、佩兰、豆蔻、沉香、黄连、香附等,味多辛、苦,主入胃、肝经为主。功效以行气开郁止痛为主。半夏、枳壳、瓜蒌、薤白存在最强的关联度。结论:王氏内科治疗该病在立法上采用通阳散结法;基本方由半夏、瓜蒌、薤白、枳壳、延胡索、川楝子、五灵脂、甘松、黄连等药物组成,拟方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关键词
新安王氏内科医案
胃痞
胃痛
通阳散结法
Keywords
Xin'an
Wang's
internal
medicine
classical
formula
stomach
stuffiness
stomach
ache
activating
Yang
and
eliminating
stagnation
分类号
R57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多中心住院病历数据的岭南胃痞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梁绮婷
周恒立
李嘉丽
罗敏怡
潘华峰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94-1000,共7页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03010055)。
文摘
目的对多中心岭南胃痞病患者住院病历数据的证候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中医证治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市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深圳市中医院、江门五邑中医院收治的胃痞病患者的住院病历诊疗数据,回顾性搜集整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主要症状、舌脉象、中医证型、用药情况等,并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比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对药物-药物进行三阶关联规则分析,并对统计频数较高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有94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发病年龄主要在50~59岁,女性占比大于男性。岭南胃痞病患者的入院时间以惊蛰节气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中医证型以脾胃气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胃湿热证为主,中药使用多为补虚类、清热类和活血祛瘀类;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形成木香+茯苓+白术、砂仁+党参+白术、木香+党参+白术等主要药物组合,并聚类形成以健脾、行气、活血等为核心的新处方7个。结论岭南胃痞病具有以脾虚为本,兼夹湿热、气滞、血瘀等特点。在运用健脾药物的同时,宜适当佐以行气、清热、化湿、活血类药物,并结合发病的节气特点,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关键词
胃痞病
岭南
证治规律
脾胃虚弱
健脾
化湿
行气
清热
活血
Keywords
stomach
stuffiness
Lingnan
are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gularity
spleen
and
stomach
deficiency
invigorating
spleen
resolving
dampness
promoting
qi
clearing
heat
activating
blood
分类号
R256.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249 [医药卫生—中医学]
R289
原文传递
题名
浅析丁象宸教授胃痞病变主在脾胃三焦论——兼析仲景治痞泻心汤诸方
被引量:
2
3
作者
马永剑
樊雅梦
机构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陕西医学陕西中医杂志社
出处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基金
丁象宸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
文摘
丁象宸教授基于《内经》的胃气理论及三焦论述,结合《伤寒杂病论》及李东垣等医家脾胃思想,提出其胃—三焦理论,认为从解剖位置上三焦附胃,与胃相通,从功用关系上,相协为用,助行胃气,通行胃中元气,助胃通行营卫,参与行水布津;助胃联系脏腑。对于胃痞之病机认为是脾胃三焦同病,其观点源于《内经》及《伤寒杂病论》,提出理脾和胃、通和三焦法,并认为仲景疗痞诸方多乃脾胃三焦同治之方。
关键词
丁象宸
胃痞
学术观点
经方解读
Keywords
DING
Xiangchen
the
stomach
stuffiness
academic
ideas
interpretation
of
the
ancient
prescriptions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56.32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医大师治疗胃痞病用药规律
被引量:
1
4
作者
连逸青
陈昫
樊耀华
邝卫红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东医科大学
出处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6期149-15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04145),项目名称:基于“湿热胶着”从NLRP3激活调控“炎微环境”探讨Hp相关胃病发生及演变机制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A030310486),项目名称:基于HP相关胃病演变过程中NLRP3炎症体及胃内微生态的改变探讨“脾胃湿热”的实质。
文摘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治疗胃痞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收集首批国医大师治疗胃痞病的初诊有效医案处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中药频数、性味、归经、功效统计及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收录103则医案处方,含195味中药。高频用药前五名分别为甘草、半夏、白术、陈皮、香附;高频药性前三名分别为温、平、微寒;高频药味前三名为辛、甘、苦;高频药物功效前三名为燥湿化痰、理气宽中、清热解毒。关联规则分析提示高频同现频次排名前三分别为白芍-甘草、茯苓-甘草、神曲-白术;聚类分析共得出6类药物组合。结论:国医大师治疗胃痞病用药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理气解郁为主,常以辛开苦降为法,强调寒温并用,重视去除痰湿、气滞、热毒、食积,兼以补益脾胃气阴,以达到补泻兼施、标本同治的效果。
关键词
国医大师
胃痞病
中医药治疗
用药经验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Keywords
national
medical
masters
stomach
stuffines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medication
experience
medication
rule
data
mining
分类号
R256.3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关联分析法解析新安王氏内科治疗胃痞胃痛辨证及用药特色
王睿
王键
黄辉
李一芳
叶铭刚
郜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多中心住院病历数据的岭南胃痞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梁绮婷
周恒立
李嘉丽
罗敏怡
潘华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原文传递
3
浅析丁象宸教授胃痞病变主在脾胃三焦论——兼析仲景治痞泻心汤诸方
马永剑
樊雅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医大师治疗胃痞病用药规律
连逸青
陈昫
樊耀华
邝卫红
《中医药导报》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