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人口流动与农村社会稳定 被引量:4
1
作者 艾丽颖 孟拥国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农村人口流动不可否认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农村的发展与稳定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农村人口流动也产生了一些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 农村人口流动不可否认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农村的发展与稳定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农村人口流动也产生了一些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应保持农村人口的适度流动,并采取必要的改革与相关措施,消除消极影响,最终使农村人口流动能够真正地转移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最终促进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人口流动 社会稳定
下载PDF
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胡芾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8-91,共4页
群体性事件参与者具有失衡、不信任、造势和法不责众的心理特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应用心理学原理,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心理特征,做到:1.引导参与者保持正常的心态,消除失衡心理;2.赢得参与者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群体性事件参与者具有失衡、不信任、造势和法不责众的心理特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应用心理学原理,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心理特征,做到:1.引导参与者保持正常的心态,消除失衡心理;2.赢得参与者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消除不信任心理;3.及时分化瓦解参与者,消除造势心理;4.保持震慑态势,消除法不责众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心理学研究 社会稳定 心理特征 心理疏导
下载PDF
日本社会稳定性新变化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限 孟明铭 《东北亚学刊》 2023年第5期99-113,149,共16页
当前日本社会正面临诸多深刻的社会问题:急速少子老龄化引发“人口结构失衡”;中产阶层“下流化”、贫困化;贫富差距拉大诱发高失业率、自杀率和犯罪率,从而引发“伦理道德失序”等。此外,自然灾害与安全事故频发,福岛核污染持续扩散与... 当前日本社会正面临诸多深刻的社会问题:急速少子老龄化引发“人口结构失衡”;中产阶层“下流化”、贫困化;贫富差距拉大诱发高失业率、自杀率和犯罪率,从而引发“伦理道德失序”等。此外,自然灾害与安全事故频发,福岛核污染持续扩散与新冠疫情冲击等各种消极因素的叠加影响,也在弱化日本政府的治理能力,消耗着“安心社会”时期积累的资源禀赋和社会稳定基础。日本滑向“风险社会”的进程加剧,其外溢效应助推日本政治更加右倾保守化,发展方向充满不确定性,中日关系恐将受到冲击而趋于复杂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社会 稳定性 风险社会 右倾保守 中日关系
下载PDF
试谈社会和谐前提下的代孕行为及规范措施 被引量:5
4
作者 于皓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12期73-74,共2页
代孕在今天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了,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能够搜索到相当数量的有关代孕的网页和相关的词条。诸如“制造婴儿”等新词汇也随之诞生,一些网络还开展了观点对立、非常热烈的“代孕大家谈”。从20世纪末起,医疗工作者开始了... 代孕在今天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了,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能够搜索到相当数量的有关代孕的网页和相关的词条。诸如“制造婴儿”等新词汇也随之诞生,一些网络还开展了观点对立、非常热烈的“代孕大家谈”。从20世纪末起,医疗工作者开始了对于代孕的研究,也开启了学术界研究代孕的先河。研究的目的除了探讨解决相关的医疗、法律、道德等社会问题,笔者认为,更根本的还是回归到代孕技术应用的初衷,解决不孕不育者的痛苦,增加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孕 家庭稳定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论文化矛盾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正刚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7,共4页
文化矛盾是指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内和人们的精神世界中的矛盾和冲突,它本质上是社会物质利益矛盾的反映,但又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通常表现为人们的信仰、思维、观念、意识、心理、情感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是... 文化矛盾是指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内和人们的精神世界中的矛盾和冲突,它本质上是社会物质利益矛盾的反映,但又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通常表现为人们的信仰、思维、观念、意识、心理、情感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文化矛盾和文化冲突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特殊而关键的因素,是引起社会动荡的内在诱因。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和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矛盾,已对我国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化解文化矛盾,必须提高领导和工作艺术,正确处理实践运作中的一些重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矛盾 社会稳定 和谐社会 化解
下载PDF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于炳诚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5年第3期6-8,28,共4页
现阶段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把人口数量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甚至出现回流,其两... 现阶段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把人口数量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甚至出现回流,其两栖式的流动而非移民型的转移无疑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减少素质偏低的劳动力供给,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有序 现代 农村劳动力 市场经济 经济优势 资源优势 人口数量 战略问题 社会稳定 农村经济 共同作用 制约因素 教育水平 多因素 移民 供给
下载PDF
美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探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林俏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74-177,184,共5页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系统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国家,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具有鲜明的市场化特点,目标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美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调节各利益集团的关系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系统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国家,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具有鲜明的市场化特点,目标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美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调节各利益集团的关系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分析美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特点、问题及改革过程,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有一定的启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和运行要以立法为保障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应格外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应积极应对即将进入的老龄社会带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法 市场化 社会稳定 弱势群体 立法保障 老龄社会 美国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的“新中间阶级论”与当今社会稳定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论述的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的观点为依据,通过史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全面阐述了当前中国社会构成的现状,中产阶级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并提出了保持中国社会稳定的基本对策:扩大中产阶级比重,实施充分的...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论述的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的观点为依据,通过史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全面阐述了当前中国社会构成的现状,中产阶级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并提出了保持中国社会稳定的基本对策:扩大中产阶级比重,实施充分的就业政策,健全再分配机制,对特殊困难群众实施特殊帮扶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社会稳定 政治参与 和谐社会
下载PDF
社会稳定问题中的群体性治安事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沈惠章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24-29,共6页
当前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多数情况下,经济因素是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导火线,但是,有时政治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复杂的过程,先期处置科学合理,就... 当前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多数情况下,经济因素是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导火线,但是,有时政治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复杂的过程,先期处置科学合理,就能够尽快平息事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治安事件 社会稳定 先期处置
下载PDF
论中产阶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稳定器作用——以亚里士多德的社会稳定观为题引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敏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48-250,共3页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中提出,中产阶层不发达是政治不稳定和独裁政体代替民主政体的根源。亚里士多德的以中产阶层为基础的社会稳定观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现实启示:一个真正现代化的、稳定的国家必然是以中等收入阶层...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中提出,中产阶层不发达是政治不稳定和独裁政体代替民主政体的根源。亚里士多德的以中产阶层为基础的社会稳定观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现实启示:一个真正现代化的、稳定的国家必然是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体,高、低收入者所占比重都不大的“橄榄型”构成,也就是中间大、两头小的社会结构。因而可以说,中产阶层占据主体地位是现代社会保持稳定的“安全阀”和结构性因素,中产阶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器。就亚里士多德的社会稳定观及其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现实启示意义作一点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社会稳定 中产阶层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大学生就业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明华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8-41,共4页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隐患,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促进大学生就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社会稳定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新时期化解社会矛盾的新型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中起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9-22,共4页
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首要任务。针对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范围、形态、程度呈现出的新格局与主体多元化、成因复杂化、处理关联化、形态对抗化等新型特点,从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层面加... 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首要任务。针对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范围、形态、程度呈现出的新格局与主体多元化、成因复杂化、处理关联化、形态对抗化等新型特点,从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层面加强对政府公共机制、整合机制、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调处机制与权益保障机制等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研究,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从根本上预防与化解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的重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矛盾 社会稳定 和谐社会 新型机制研究
下载PDF
社会心理稳定与社会稳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艳玲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74-77,共4页
社会心理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反映,同时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稳定;社会心理的自发朴素性、互动性、感染性、实用性、迎合性等特点决定了以社会心理稳定促进社会稳定的独特方式;社会心理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紧紧抓住社会心理这一社会意识的特... 社会心理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反映,同时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稳定;社会心理的自发朴素性、互动性、感染性、实用性、迎合性等特点决定了以社会心理稳定促进社会稳定的独特方式;社会心理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紧紧抓住社会心理这一社会意识的特殊环节,自觉做好各项凝聚人心的工作,以社会心理稳定促进社会稳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稳定 社会稳定 自发朴素性 互动性 迎合性 实用性 感染性 独立性 中国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社会稳定思想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项松林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7,共4页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深入分析了当时城邦出现动乱、内讧、政变等现象的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提出了相应防范和救治的对策和方法,阐发了稳定城邦的基本原则,蕴涵着丰富的社会稳定思想。在现时代背景下,凸显和挖掘亚里士多德关于社...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深入分析了当时城邦出现动乱、内讧、政变等现象的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提出了相应防范和救治的对策和方法,阐发了稳定城邦的基本原则,蕴涵着丰富的社会稳定思想。在现时代背景下,凸显和挖掘亚里士多德关于社会稳定的思想资源,对于我们维护社会稳定,防范社会风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社会稳定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论发展民族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大健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7,共6页
民族关系是关系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良好的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而当前我国民族关系面临着社会失范和民族冲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滞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极端民族主义倾向抬头以及跨界民族问题等... 民族关系是关系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良好的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而当前我国民族关系面临着社会失范和民族冲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滞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极端民族主义倾向抬头以及跨界民族问题等带来的负面影响。鉴于此,应通过加快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生态文明、不断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协调发展民族文化、化解民族矛盾纠纷、抵制敌对势力的分化等措施来发展和谐民族关系,以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社会稳定 和谐社会
原文传递
邓小平“政治稳定”思想探析
16
作者 胡绍元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7,共3页
政治稳定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形成有三个历史阶段,其基本内涵有:坚持马列主义、社会主义,反对"自由化"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维护政策的稳定性;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惩治腐败;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国内政... 政治稳定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形成有三个历史阶段,其基本内涵有:坚持马列主义、社会主义,反对"自由化"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维护政策的稳定性;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惩治腐败;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国内政治稳定;坚持和平统一发展观,反对强权政治,营造稳定的国际环境五个方面。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其实现途径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政治稳定 和谐社会
下载PDF
邓小平政治稳定思想与新时期中国政治稳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小红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7-29,共3页
邓小平政治稳定理论是我国保持和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新时期中国的政治稳定既有许多有利的因素,又面临着挑战。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有效地保持政治稳定局面,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 邓小平政治稳定理论是我国保持和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新时期中国的政治稳定既有许多有利的因素,又面临着挑战。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有效地保持政治稳定局面,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政治稳定,首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其次要保持立国原则的稳定和执政党的稳定;再次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最后要对公民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思想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 政治稳定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理论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绍元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41-144,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高涨。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特点,指出了要正确客观的分析农民政治参与,提出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入手,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条件,使之健康、有序的参与,保证农... 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高涨。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特点,指出了要正确客观的分析农民政治参与,提出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入手,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条件,使之健康、有序的参与,保证农村政治稳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政治稳定 和谐社会 理论探析
下载PDF
亨廷顿理论的启示与我国政治稳定的课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艳 文远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9-21,共3页
亨廷顿关于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的理论对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具有借鉴意义。我们应从建设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培育健全的公民社会、构建新形态的执政党公信力来重构政党、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从而实现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统一。
关键词 政治稳定 制度化参与 公民社会 执政党公信力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挑战和路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伍俊斌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2年第3期20-28,共9页
引导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已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体现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尺、监督公共权力的关键要素、提升政治权威的有效途径... 引导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已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体现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尺、监督公共权力的关键要素、提升政治权威的有效途径、维护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并存、自主性与被动性并存、实质性与形式性并存、理性与非理性并存、微观参与多于宏观参与、执行参与多于决策参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需要着力健全参与制度、拓宽参与渠道、培育社会组织、提高公民素质、重塑政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政治参与 政治稳定 政治文化 社会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