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亚高山原始云杉林内降雨分配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巩合德 王开运 +2 位作者 杨万勤 王乾 张远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8-201,共4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over one growing season were studied in a dark coniferous forest in the subalpine of the Western Sichua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over one growing season were studied in a dark coniferous forest in the subalpine of the Western Sichua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by canopy was more relative to the rainfall, the higher the rainfall was, the more the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were, and the less the interception was; 2)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roughfall (T) and total rainfall (P) could be described significantly by a linear function (T=0.744P-0.937, R 2=0.954, p<0.001), while the reationship between crown interception (I) and total rainfall by a power function (I=0.759P 0.666, R 2=0.763, p<0.001); 3) The average canopy interception accounted for 35.8% of total rainfall and the average throughfall for 64.2%, and the average stemflow for 0.01%; 4) High water_hold capacity of moss on the surface of tree trunk and low rainfall intensity were the main reasons that the stemflow of the coniferous forest in the subalpine of Western Sichuan was less than other fo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云杉 降雨 分配 配研 研究
下载PDF
天山林区不同群落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对比分析与模拟 被引量:23
2
作者 阿茹·苏里坦 常顺利 张毓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9111-9118,共8页
土壤入渗特性是影响森林生态水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比较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差异,在天山中段北坡林区利用环刀法测定天然林、人工林、林窗草地、草地、林缘灌木林、山前灌木林六种群落类型的森林土壤入渗过程,对比分... 土壤入渗特性是影响森林生态水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比较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差异,在天山中段北坡林区利用环刀法测定天然林、人工林、林窗草地、草地、林缘灌木林、山前灌木林六种群落类型的森林土壤入渗过程,对比分析有机质含量、毛管孔隙度、容重、含水率等土壤理化性质对入渗过程的影响,用三种常用模型进行入渗过程模拟,分析比较这些模型在天山林区的适宜性。结果表明:(1)六种主要群落类型前60 min土壤初始入渗率介于2.63—9.00 mm/min之间,稳定入渗率介于0.85—5.12 mm/min之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平均入渗率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天然林>林缘灌木>林窗草地>草地>人工林>山前灌木;(2)六种群落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均具有初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的相同趋势;(3)Kostiakov模型对试验六种群落类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精度比较高,适用于描述本研究区域水源涵养林地土壤入渗特征;(4)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入渗速率呈正相关,且与初始入渗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的含水率、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容重与土壤入渗能力呈现显著的负相关。通过观测与模拟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水分运动过程,本文可为天山林区生态水文长期定位观测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入渗模型 稳定入渗率 云杉森林 天山
下载PDF
天山中部云杉天然林水源涵养功能定量评估——以乌鲁木齐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3
3
作者 丁程锋 张绘芳 +2 位作者 李霞 李伟涛 高亚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33-3743,共11页
为定量分析天山中部流域尺度云杉天然林水源涵养功能,以乌鲁木齐河流域为研究区,使用In VEST模型,研究云杉林及其它主要地类水源涵养量的大小,并对云杉林在不同分布面积、不同地形因子条件下的水源涵养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 为定量分析天山中部流域尺度云杉天然林水源涵养功能,以乌鲁木齐河流域为研究区,使用In VEST模型,研究云杉林及其它主要地类水源涵养量的大小,并对云杉林在不同分布面积、不同地形因子条件下的水源涵养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In VEST模型可较好的确定研究区流域尺度水源涵养量。基于In VEST模型的模拟,乌鲁木齐河流域云杉林区水源涵养总量为4.93×10~6m^3,占研究区水源涵养总量(2.41×10~7m^3)的20.46%,林区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54.25 mm;(2)云杉林区水源涵养量的大小在海拔、坡度、坡向上的变化与云杉林空间分布格局一致,每公顷水源涵养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降低、随坡度增大而降低;阴坡水源涵养能力最强;(3)研究区各地类中以林地水源涵养量最大(水源涵养量544.78 m^3/hm^2),随着云杉林覆盖率的不断增加,水源涵养总量、平均水源涵养深度及单位面积涵养量均呈增加趋势;(4)研究区水源涵养量的贡献率与森林面积密切相关,云杉林面积每增加1%,研究区与云杉林区水源涵养总量分别增加0.437×10~6m^3、0.522×10~6m^3;加强对研究区云杉林的保护与抚育管理,才能使森林发挥持续稳定的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INVEST模型 云杉林 天山中部 乌鲁木齐河流域
下载PDF
天山森林植物功能性状与碳库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17
4
作者 孙雪娇 常顺利 +1 位作者 张毓涛 李吉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4994-5005,共12页
植物功能性状是能够将植物个体特征、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结合起来的良好载体,但关于在环境梯度上如何通过植物功能性状的连续变化来构建群落、以及植物功能性状如何反映生态系统功能等问题尚有较多疑问。为探讨天山森林植物功能性... 植物功能性状是能够将植物个体特征、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结合起来的良好载体,但关于在环境梯度上如何通过植物功能性状的连续变化来构建群落、以及植物功能性状如何反映生态系统功能等问题尚有较多疑问。为探讨天山森林植物功能性状与其碳库在海拔梯度上的联系,分析了14个群落尺度上的植物功能性状指标和各组分碳密度沿海拔的变化规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受海拔梯度上环境因子的影响,群落尺度上植物功能性状和碳密度的垂直分布并不一致:随海拔升高,叶片碳氮比(C/N)逐渐上升,叶片碳含量(C_(leaf))、比根长(SRL)和植株高度(H)升高后降低,叶绿素含量(Chl)、细根磷含量(P_(root))、叶片氮磷比(N/P)逐渐下降,细根碳含量(C_(root))先升高后趋于平缓,细根氮含量(N_(root))先下降后又有所回升,叶片氮含量(N_(leaf))、木质素含量(LLC)、叶干物质含量(LDMC)、细根干物质含量(RDMC)在各海拔段间无显著差异;(2)比根长(SRL)和植株高度(H)通过影响资源的获取和利用,C与P通过对养分的限制和在器官中的分配,从而影响植被光合作用,与天山森林碳密度显著相关;高木质素含量(LLC)导致植物残体分解速率变慢而与土壤碳密度(SCD)和群落总碳密度(TC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海拔升高,植被碳密度(VCD)先升后降,土壤碳密度(SCD)和总碳密度(TCD)逐渐升高。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和森林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三者之间的关系还需在大尺度上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碳密度 海拔梯度 天山 云杉森林
下载PDF
川西米亚罗林区云杉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群落特征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邢韶华 姬文元 +4 位作者 郭宁 崔国发 汪明 薛樵 蒋先敏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5,共8页
云杉林是四川西部山区重要的群落类型,为了解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在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促进该区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我们设置典型样地对两种林型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比较分析表明:在川西米亚罗林区,林龄在30... 云杉林是四川西部山区重要的群落类型,为了解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在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促进该区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我们设置典型样地对两种林型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比较分析表明:在川西米亚罗林区,林龄在30a左右的云杉林,其天然林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数以及其所属科、属数均明显比人工林多一些,而草本层物种数相差不大;但从物种多样性指数方面看,除天然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要明显高于人工林外,二者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上无显著差异。天然林和人工林乔木层的生长状况无显著差异,天然林灌木层物种的平均密度和平均高度要显著大于人工林,平均盖度则没有显著差异;草本层各群落特征指标在两种林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天然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个体数在不同样地之间的变幅均要比人工林小。物种相似性指数的比较表明,天然林与人工林内物种组成较为一致,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亚罗 云杉林 群落特征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近林线紫果云杉原始林的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 被引量:8
6
作者 刘鑫 包维楷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40,134-136,共7页
原始云杉林是青藏高原东部林区近林线森林的重要类型之一,但关于其林分结构与多样性的科学认识到目前为止仍然是贫乏的。为了揭示云杉原始林的层次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维管植物组成特点,选择四川省壤塘县北部日柯沟近林线的紫果云杉(Pice... 原始云杉林是青藏高原东部林区近林线森林的重要类型之一,但关于其林分结构与多样性的科学认识到目前为止仍然是贫乏的。为了揭示云杉原始林的层次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维管植物组成特点,选择四川省壤塘县北部日柯沟近林线的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原始林为对象,调查了6个40m×50m样地的乔木层结构,并在样地内采用机械布点的方法设置180个小样方,调查了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结构以及灌草层物种组成。结果显示:(1)云杉原始林为复层异龄林,乔木层分化明显,可划分为4个亚层;幼树密度不高但集中分布于林窗及其边缘(144±93株/ha);(2)林下灌木盖度与物种丰富度低,层片结构简单,呈明显的斑块状分布;而草本层与苔藓层发达,盖度与物种丰富度均较高;(3)6个样地共发现维管植物124种,隶属于30科68属。其中草本109种,灌木15种,以温带区系成分占优势,特有性缺乏;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体(61.29%)。综合分析表明,该林分为藓类云杉林,群落结构完整、稳定,自然更新能力强,与本区域内亚高山或高山林线森林具有相似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点,但群落结构则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青藏高原东部 原始林 物种组成 云杉林 林线
原文传递
SCS模型中CN值的优化率定方法——以天山北坡云杉森林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李伯騛 常顺利 张毓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76,共5页
利用SCS模型可以计算出已知CN值流域的径流量,但由于地形条件、降水特性存在差异,适用于不同流域的CN值较难获取。以乌鲁木齐河流域板房沟林场为试验区,利用2009-2014年的各类径流观测小区降水-径流量观测数据反算出CN值范围,然后以理... 利用SCS模型可以计算出已知CN值流域的径流量,但由于地形条件、降水特性存在差异,适用于不同流域的CN值较难获取。以乌鲁木齐河流域板房沟林场为试验区,利用2009-2014年的各类径流观测小区降水-径流量观测数据反算出CN值范围,然后以理论产流曲线与实测降水-产流曲线的拟合度对CN值进行优化筛选,最后以留一交叉验证法对CN值进行率定,从而得到各林分条件下径流观测小区的最优CN值。结果表明:(1)天山林区不同林分条件下的径流观测小区CN值都大于74;(2)CN值与林分郁闭度显著相关(P<0.05)。提出了一种获取干旱区山地林区CN值的改进型方法,此方法将有助于SCS模型及CN值在我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S模型 CN值 径流观测小区 云杉森林 天山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中段云杉林地表水氮磷含量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谢锦 常顺利 +2 位作者 张毓涛 李翔 李吉玫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8-815,共8页
森林的结构对地表水的化学成分具有强烈的影响,量化分析森林结构与水质变化的关系很有必要。为探究天山云杉森林地表水的氮磷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在天山北坡中段的板房沟林场按林地类型、林龄、郁闭度、抚育方式的不同分别设置坡... 森林的结构对地表水的化学成分具有强烈的影响,量化分析森林结构与水质变化的关系很有必要。为探究天山云杉森林地表水的氮磷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在天山北坡中段的板房沟林场按林地类型、林龄、郁闭度、抚育方式的不同分别设置坡面径流观测场共13处,在雨后测定各径流观测场地表水中总氮和总磷含量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林地类型对天山云杉森林地表水氮磷含量有重要的影响,人工林、灌木林、天然林三种样地的地表水氮磷含量均显著低于裸地(P<0.05);(2)群落发育阶段对地表水氮磷含量也有重要的影响。在天然林系列样地中,郁闭度相同(均为0.6)时,中龄林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幼龄林(P<0.05),总磷含量在不同林龄之间差异不显著;林龄相同(中龄林)时,郁闭度为0.6的样地显著高于郁闭度为0.4样地中氮磷含量(P<0.05);(3)人工干扰强度(修枝和间伐两种不同抚育方式)对林地地表水氮磷含量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可知,云杉森林地表径流中氮磷含量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无植被覆盖对地表水氮磷含量影响显著,森林郁闭度是地表水中氮磷含量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云杉森林 天山
下载PDF
天山雪岭云杉林群落组成与结构10年动态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阿地来·赛提尼亚孜 常顺利 +3 位作者 张毓涛 孙雪娇 李吉玫 李翔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33-3040,共8页
对森林群落进行长期监测,有助于理解群落的构建机制与更新动态。以天山雪岭云杉林8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共3次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物种组成、重要值、死亡率、补员率和径级结构等方面分析天山雪岭云杉林10年的... 对森林群落进行长期监测,有助于理解群落的构建机制与更新动态。以天山雪岭云杉林8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共3次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物种组成、重要值、死亡率、补员率和径级结构等方面分析天山雪岭云杉林10年的群落动态。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1 cm木本植物独立存活个体从2009年11835株(6科8属8种)减少到2019年的10301株(5科6属6种),物种组成无明显变化;总胸高断面积、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分别增加4.55 m^(2)·hm^(-2)、2.35 cm和2.27 m;胸径≥1cm个体的年死亡率为3.41%,年补员率为0.65%;群落整体径级结构呈倒"J"型,中小径级(DBH≤20 cm)个体数量多,占总体的70.59%~78.74%,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个体的中小径级(DBH≤10 cm)占比最高,每隔5年的占比分别为16.90%和15.26%;树高>10 m个体比例大且较为稳定,总体由48.94%升高到55.45%。雪岭云杉林在10年间的物种组成和结构没有出现较大变化,但群落中个体的高死亡率和较低补员率,尤其优势种的更新不足,使得该森林更新缓慢。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天山雪岭云杉林物种组成和结构动态,为天山雪岭云杉林的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监测样地 云杉森林 死亡率 补员率 胸径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河流域天山云杉林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基于GIS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丁程锋 张绘芳 +2 位作者 高亚琪 李霞 王妮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0-195,共6页
以天山中部乌鲁木齐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DEM数据、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及Landsat数据,运用3S(GIS、RS、GPS)技术,采用分布频率指数、生境综合指数定量分析流域尺度1989~2013年云杉林与地形因子(坡度、坡向、海拔)的关系,结... 以天山中部乌鲁木齐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DEM数据、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及Landsat数据,运用3S(GIS、RS、GPS)技术,采用分布频率指数、生境综合指数定量分析流域尺度1989~2013年云杉林与地形因子(坡度、坡向、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1)云杉林分布面积大小与海拔服从韦伯函数分布,83%的云杉林分布在海拔2000~2600m,海拔2200~2400m是其最宜分布区;2)云杉林在坡向上的分布受生境综合指数制约,在生境综合指数最优(0.7~0.8)的阴坡分布58.93%的云杉林,在西北坡和东北坡分布30.25%云杉林,在生境综合指数最低(0.3~0.4)的阳坡则无云杉林分布;3)使用高斯函数可定量刻画云杉林在不同坡度上的分布状况,83%的云杉分布在坡度16°~45°之间,陡坡(26°~35°)云杉分布频率最大,达35%;4)云杉林海拔分布下限为1770m。上述研究明确并量化了天山云杉林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为研究区森林调整与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林 地形因子 分布频率 生境综合指数 DEM
原文传递
天山雪岭云杉径向生长响应气候变化的海拔分异
11
作者 周小东 常顺利 +3 位作者 王冠正 孙雪娇 张毓涛 李翔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6,共12页
【目的】探究天山中部地区不同海拔雪岭云杉径向生长变化趋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以及应对干旱胁迫的生态弹性,为预测气候变化下天山雪岭云杉林沿海拔梯度的群落发展趋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天山北坡中段雪岭云杉森林的下林线、林... 【目的】探究天山中部地区不同海拔雪岭云杉径向生长变化趋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以及应对干旱胁迫的生态弹性,为预测气候变化下天山雪岭云杉林沿海拔梯度的群落发展趋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天山北坡中段雪岭云杉森林的下林线、林带中部、上林线处采集雪岭云杉树芯样品,建立3个树轮标准年表,计算胸高断面积增量,分析雪岭云杉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采用抵抗力、恢复力和恢复弹力分析雪岭云杉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在过去61年,研究区各海拔雪岭云杉径向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受抑制程度表现为下林线处最重,林带中部次之,上林线处较轻;不同海拔影响雪岭云杉径向生长的主控气候因子存在差异,下林线主要与当年4—7月气温显著负相关(P<0.05),与上一年6月和当年4、6月降水量及上一年8月至当年9月自校准帕默尔干旱指数(scPDSI)显著正相关(P<0.05);林带中部主要与上一年6—8月和当年3—4、6—7月气温显著负相关(P<0.05);上林线主要与当年2和6—7月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上一年8月和当年4月降水及上一年6月至当年5月scPDSI显著正相关(P<0.05);雪岭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在海拔梯度和时间梯度上均有差异,由下林线至上林线,与气温的负相关性及与降水和scPDSI的正相关性均依次减弱。在时间梯度上,与气温的相关性逐渐减弱,与降水和scPDSI的正相关性逐渐加强。不同海拔雪岭云杉应对干旱胁迫的生态弹性具有差异,抵抗力和恢复弹力表现为上林线>林带中部>下林线,恢复力表现为下林线>林带中部>上林线;下林线雪岭云杉对干旱较敏感,遭受干旱胁迫时生长下降明显;在抵抗力与恢复力反向平衡关系未打破时,下林线雪岭云杉不受干旱遗留效应影响。【结论】因研究区升温迅速而降水增加缓慢,各海拔雪岭云杉遭受干旱胁迫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径向生长 林线 云杉森林 生态弹性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中段雪岭云杉人工林碳汇随林龄的动态变化
12
作者 马媛 常顺利 +3 位作者 王冠正 张毓涛 孙雪娇 李吉玫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人工林是森林固碳增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汇动态随林龄的增长存在较大差异.以天山林区广泛分布的单一人工林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为研究对象,选取未抚育的各龄级人工林样地并以无林地为对照,通过样地调查与取样,计算植被地上、... 人工林是森林固碳增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汇动态随林龄的增长存在较大差异.以天山林区广泛分布的单一人工林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为研究对象,选取未抚育的各龄级人工林样地并以无林地为对照,通过样地调查与取样,计算植被地上、植被地下、枯落物和土壤碳密度,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量化了人工林碳汇量和造林后固碳量特征随林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龄组雪岭云杉人工林植被地上碳密度为1.82~119.34 t·hm^(-2),植被地下碳密度为1.26~27.77 t·hm^(-2),树干累积了植被46.4%~62.0%的碳,随林龄增加,碳密度(造林固碳量)呈现明显的异速增长,碳汇量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凋落物碳密度介于0.42~1.74 t·hm^(-2)之间,碳汇量在各龄组间差异不大,发挥了0.23~0.42 t·hm^(-2)·10 a的碳汇功能,造林后固碳量随林龄成线性增长趋势.3)造林前期,土壤深层碳密度显著增大;造林后期,表层土壤碳在凋落物分解输入作用下逐渐累积,显著大于10~60 cm;造林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碳汇,平均碳汇量达51.66 t·hm^(-2)·10 a;造林后土壤固碳量与无林地相比提升较明显,21~30 a林龄时达最大值101.83t·hm^(-2),固碳量随林龄表现为先增后降的二项式分布.4)雪岭云杉人工林总碳汇呈非匀速增长趋势,其中60 a人工林碳汇潜力较高,总碳汇累积量可达488.60 t·hm^(-2);雪岭云杉人工林植被地上部和地下部碳汇在生态系统总碳汇的占比不断增加,由10~20 a林龄的4.6%增加至51~60 a林龄的67.7%,同时土壤碳汇在生态系统总碳汇的占比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林龄 碳密度 碳汇 云杉森林
下载PDF
天山雪岭云杉森林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雅丽 常顺利 +2 位作者 张毓涛 王艳阳 王诗慧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期35-41,共7页
为探索雪岭云杉森林中化感物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以雪岭云杉种子、2种单子叶植物(小麦、苏丹草)种子和2种双子叶植物(白萝卜、辣椒)种子为材料,利用培养皿滤纸法分析雪岭云杉森林的7种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化感... 为探索雪岭云杉森林中化感物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以雪岭云杉种子、2种单子叶植物(小麦、苏丹草)种子和2种双子叶植物(白萝卜、辣椒)种子为材料,利用培养皿滤纸法分析雪岭云杉森林的7种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化感物质处理均明显抑制苏丹草、辣椒和雪岭云杉种子发芽率,抑制作用随着化感物质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但对自身发芽率较高的小麦和白萝卜种子影响较小。7种化感物质的自毒效应强于化感效应。3类化感物质对单双子叶植物化感作用强度的总趋势为:香豆素类>酮类>酚酸类,不同酚酸类物质对种子萌发的抑制强度存在较大差异。雪岭云杉森林化感物质对5种植物种子具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且化感作用强度与化感物质种类及浓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 种子萌发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云杉森林
下载PDF
SWAT模型在天山林区林冠截留过程中的改进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力轩 常顺利 张毓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630-7640,共11页
林冠截留是森林生态水文的重要环节,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对其模拟过程还较为粗糙,为了在流域水文模拟中更精细的刻画林冠截留过程从而得到更佳的模拟结果,以SWAT模型为基础,使用半理论林冠截留模型(Gash模型)与SWA... 林冠截留是森林生态水文的重要环节,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对其模拟过程还较为粗糙,为了在流域水文模拟中更精细的刻画林冠截留过程从而得到更佳的模拟结果,以SWAT模型为基础,使用半理论林冠截留模型(Gash模型)与SWAT模型进行耦合,以天山林区为研究区对SWAT模型林冠截留模块进行优化改进。通过对改进前后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SWAT模型和SWAT-Gash模型的R~2分别为0.59—0.83和0.65—0.86,NSE值分别为0.58—0.82和0.63—0.85,两种模型PBIAS为7.2%—17.1%,证明SWAT-Gash模型具有更好的适用性;2)相较于出山口径流数据,SWAT模型和SWAT-Gash模型的RMSD值分别为3.49—7.80 m^(3)/s和3.22—4.68 m^(3)/s,SWAT-Gash模型在校准期和验证期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81,高于SWAT模型的0.91和0.77;3)基于分位数回归(QR)的不确定性分析表明,SWAT模型和SWAT-Gash模型验证期的P因子分别为0.93和0.96,R因子为1.26和1.19,95%不确定性置信区间平均宽度分别为13.50 m^(3)/s和12.86 m^(3)/s;4)SWAT模型与SWAT-Gash模型在验证期的月平均地表径流量分别为6.55 m^(3)/s和8.50 m^(3)/s,表明在该流域内原始SWAT模型会高估林冠截留量。以天山北坡中段林区为例对云杉森林的林冠截留进行精细化模拟,虽然对模型输入数据要求提高,林冠截留数据的收集增加了模型模拟的不确定性,但对本研究区基于物理过程的水文模拟精度提升明显,改进后模型与出山口实测径流数据一致性更强,可以为天山林区小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h模型 林冠截留 SWAT模型 径流模拟 云杉森林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针叶林和采伐迹地中藓类生长速率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乾 吴宁 +3 位作者 罗鹏 易绍良 包维楷 石福孙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4-469,共6页
利用红油漆标记法,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壤塘林业局二林场亚高山采伐迹地和云杉(Picea)原始林中的6种藓类近一个生长季的生长速率进行了研究。结合原地同时进行的微气候观测,分析了气候因子和藓类生长速率之间的相关度。这6种藓类中,有5... 利用红油漆标记法,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壤塘林业局二林场亚高山采伐迹地和云杉(Picea)原始林中的6种藓类近一个生长季的生长速率进行了研究。结合原地同时进行的微气候观测,分析了气候因子和藓类生长速率之间的相关度。这6种藓类中,有5种在原始林和采伐迹地都出现,只有绢藓(Entodon conncinus)仅在采伐迹地出现。不同物种和不同生境条件下藓类的生长速率都不相同。塔藓(Hylocomium splendens)的茎生长速率最大,而阿萨姆曲尾藓(Dicranum assamicum)生长速率最小。生境对塔藓、阿萨姆曲尾藓和细叶羽藓(Thuidium lepidoziaceum)的生长速率影响很大,它们在林内比在采伐迹地生长快。锦丝藓(Actinothuidium hookeri)和垂枝藓(Rhytidiadelphus triquetrus)的生长速率中等并且对生境不敏感。据此可以将藓类分成生境敏感型和不敏感型。微气候5~7月分析显示林内比采伐迹地的辐射通量低,并且更为干燥。但是早上林内的蒸汽压亏缺(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一直比采伐迹地低。林内较低的蒸汽压亏缺和较低的辐射通量使其成为更有利于藓类的生长场所。对于那些生境类型不敏感的藓类,微地形的效应也许抵消了这种大生境的效应。藓类的生理生态特征如变水(Poikilohydry)特征等对其在严酷气候条件下的生存和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同积温一样,藓类的生长速率同样可以指示生境的适宜度,因为其生长和蒸汽压亏缺紧密相关,是温度和湿度的函数,而这两个因素对于川西亚高山地区森林人工更新时幼苗的建植极为关键。因此藓类的生长状况可以作为指示适宜植树生境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生长速率 蒸汽压亏缺 辐射 采伐迹地 云杉原始林
下载PDF
云南省云杉林碳储量动态变化研究
16
作者 王海波 李元杰 +1 位作者 黄运荣 陈春祥 《林业勘查设计》 2023年第4期16-22,共7页
以云南省1978年-2017年8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调查建立的云杉林生物量模型、蓄积量模型和碳系数相关研究成果,计算各清查年度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分析云南省39年来云杉林碳储量、碳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以云南省1978年-2017年8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调查建立的云杉林生物量模型、蓄积量模型和碳系数相关研究成果,计算各清查年度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分析云南省39年来云杉林碳储量、碳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云南省云杉林不同龄组、起源其碳储量和碳密度各不相同,但生物量和碳储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为减少,碳密度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林 碳储量 碳密度 动态变化 云南省
下载PDF
天山林区土壤总氮矿化过程对季节性冻融的响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磊 常顺利 +1 位作者 张毓涛 张云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968-3978,共11页
森林土壤总氮矿化对冻融过程的响应机制尚不明确,氮矿化速率和转化情况尚缺乏定量刻画。通过土壤原位法与室内培养分析相结合,利用15N同位素稀释技术,研究冻融期间天山林区乔木林地、灌丛、草地3种群落类型土壤总氮矿化及转化累积量的动... 森林土壤总氮矿化对冻融过程的响应机制尚不明确,氮矿化速率和转化情况尚缺乏定量刻画。通过土壤原位法与室内培养分析相结合,利用15N同位素稀释技术,研究冻融期间天山林区乔木林地、灌丛、草地3种群落类型土壤总氮矿化及转化累积量的动态,分析土壤总氮矿化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率及微生物量氮(MBN)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冻融过程及群落类型对总氮矿化速率和MBN含量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秋、春季冻融期的总氮矿化速率相比冻结期更高;(2)季节性冻融期间,乔木林地土壤总氨化累积量在3种群落类型中最高(163.9 kg N hm^-2 a^-1),秋、春冻融期占整个时期的比值约为66%;而总硝化累积量在3种群落类型中相差较小,秋、春冻融期占比均约为77.4%;(3)土壤温度和含水率显著影响总氮矿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和MBN速率,随土壤温度增加,总氨化速率(林地和灌丛)显著升高(P<0.05);随土壤含水率增加,净氨化速率(灌丛)和净硝化速率(灌丛)显著降低(P<0.05)。通过揭示天山林区土壤总氮矿化速率(总氨化速率和总硝化速率)及转化累积量对冻融过程的响应情况,本研究为天山森林土壤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 总氮矿化 15N 微生物量氮 云杉森林
下载PDF
Characterizing stand structure in a spruce forests:effects of sampling protocols
18
作者 Jun Du WeiJun Zhao +3 位作者 ZhiBin He JunJun Yang LongFei Chen Xi Zhu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5年第3期245-256,共12页
Spatial heterogeneity is an inherent characteristic of natural forest landscapes, therefore estimation of structural variability, including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zing of field measurements, is a growing challenge fo... Spatial heterogeneity is an inherent characteristic of natural forest landscapes, therefore estimation of structural variability, including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zing of field measurements, is a growing challenge for monitoring wildlife habitat di- versity and ecosystem sustainability.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plot shape and size on the accuracy of assessment of conventional and rare structural features in two young-growth spruce-dominated forests in northwestern China. We used a series of inventory schemes and analytical approaches. Our data showed that options for sampling protocols, especially the selection of plot size considered in structural attributes measurement, dramatically af- fect the minimum number of plots required to meet a certain accuracy criteria.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plot shape is related to survey objectives; thus, effects of plot shape differ for evaluations of the "mean" or "representative" stand structural conditions from that for the range of habitat (in extreme values). Results of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suggested that plot sizes 〈0.1 ha could be the most efficient way to sample for conventional characteristics (features with relative constancy within a site, such as stem density). Also, 0.25 ha or even larger plots may have a greater likelihood of capturing rare structural attributes (features possessing high randomness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such as volume of coarse woody debris) in our forest type. 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advisable sampling protocol (plot size and shape) to adequately capture information on forest habitat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such efforts must be based on a clear definition of which types are structural attributes to mea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structure sampling protocol Monte Carlo method spatial pattern spruce forest
下载PDF
基于生境指数的天山中部云杉林潜在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程锋 李霞 +2 位作者 张绘芳 高亚琪 李伟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01-2408,共8页
基于天山中部云杉生长分布的生境条件,综合考虑水、热、地形因素,利用3S技术和空间建模技术构建云杉分布生境指数模型,通过选取生境指数阈值,预测了天山云杉林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潜在分布区与现有云杉林分布区生境条件差异... 基于天山中部云杉生长分布的生境条件,综合考虑水、热、地形因素,利用3S技术和空间建模技术构建云杉分布生境指数模型,通过选取生境指数阈值,预测了天山云杉林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潜在分布区与现有云杉林分布区生境条件差异不显著,而与云杉林不可分布区生境差异显著;基于构建的生境指数模型,界定出研究区有7.01×103hm2的林地下限带、林间空地及阴坡半阴坡区域为云杉潜在分布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是未来林地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指数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 潜在分布区 云杉林
原文传递
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云杉林群落结构及组成特点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晓平 许铁军 魏力 《林业科技情报》 2011年第3期4-5,8,共3页
研究了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云杉林的群落结构及其组成特点,以其为探索云杉林的恢复途径及扩大这一树种资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兴安岭 云杉林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