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9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 被引量:237
1
作者 韩增林 刘天宝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08-1515,共8页
根据城市化质量的内涵,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就业、居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用地质量、创新质量和城乡协调等10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除拉萨外的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了分析... 根据城市化质量的内涵,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就业、居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用地质量、创新质量和城乡协调等10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除拉萨外的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城市之间城市化质量差距明显,城市化质量总体不高;城市化质量和城市规模没有对应关系,城市不是越大越好;人口城市化水平不能反映城市化质量,人口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最终目标;城市化质量较高的城市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化质量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依次降低的特点;城市化质量较高的城市呈"群"状分布,与城市群有较好的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级以上城市 城市化质量 特征 空间差异
原文传递
近44年来中国西北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以及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132
2
作者 靳立亚 符娇兰 陈发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7-572,共6页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75~105°E、35~50°N)最近44年(1958~2001年)77个气象台站观测的降水量、气温资料以及NCAR/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与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75~105°E、35~50°N)最近44年(1958~2001年)77个气象台站观测的降水量、气温资料以及NCAR/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与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的降水量偏多(偏少)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降低)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降水量随气温的变化存在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干旱区的西部(93°E以西)区域年降水量随全球气温升高呈现增加趋势,而东部(93°E以东)区域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降水量 区域差异 全球变暖
下载PDF
我国横断山区1960-2008年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37
3
作者 李宗省 何元庆 +4 位作者 辛惠娟 王春凤 贾文雄 张蔚 刘婧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3-579,共17页
运用样条函数法、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横断山区27个气象站1960-2008年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表明,近50年来横断山区气温呈现统计意义上的变暖趋势,其中60和80年代气温相对较低,其他年代则较高,2000-2008时段年... 运用样条函数法、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横断山区27个气象站1960-2008年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表明,近50年来横断山区气温呈现统计意义上的变暖趋势,其中60和80年代气温相对较低,其他年代则较高,2000-2008时段年均温比多年均值高0.46oC。横断山区年均气温、春季气温、夏季气温、秋季气温和冬季气温的倾向率分别为0.15oC10a-1、0.589oC10a-1、0.153oC10a-1、0.167oC10a-1和0.347oC10a-1,升温幅度表现出随纬度增高而加大的趋势,整个横断山区以沙鲁里山和大雪山南缘区域及梅里雪山地区为中心,春季升温幅度最大,冬季次之。横断山区年降水在60和70年代偏低,80年代以后相对偏高,特别是90年代比多年均值高29.84mm,进入2000年后相较90年代明显下降。横断山区年降水、春季降水、夏季降水、秋季降水和冬季降水倾向率分别为9.09mm10a-1、8.62mm10a-1、-1.5mm10a-1、1.53mm10a-1和1.47mm10a-1,只有春季倾向率通过了显著水平检验;除夏季降水外,其他季节降水均表现出由西南向东北和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这是纵向岭谷对流经该区的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同时起着东西向阻隔作用和南北向通道作用的体现。横断山区季风期气温和降水的倾向率分别为0.117oC10a-1和6.01mm10a-1,最为明显的是2000年后季风期降水明显降低;横断山区非季风期气温和降水的倾向率分别为0.25oC10a-1和7.47mm10a-1,均高于季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 气温 降水 区域差异
下载PDF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测度与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138
4
作者 王新越 宋飏 +1 位作者 宋斐红 于世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69-1076,共8页
中国未来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而新型城镇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在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由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8个子系统构成... 中国未来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而新型城镇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在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由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8个子系统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受传统城镇化影响严重,要加强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以及创新与研发方面的建设。2济南、青岛、威海、淄博为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区,东营为新型城镇化较高水平区,烟台、莱芜为新型城镇化中等水平区,泰安、滨州、日照、潍坊、枣庄为新型城镇化较低水平区,济宁、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为新型城镇化低水平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分异 山东省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 被引量:127
5
作者 刘彦随 甘红 张富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47-854,共8页
水土资源匹配系数(Ri),是指表征特定区域农业生产可供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在时空上适宜匹配的量比关系。依据东北地区1997-2002年土地利用、水资源和人口数据,从水土资源总量及其匹配的动态分析入手,构建了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分析模型。模拟... 水土资源匹配系数(Ri),是指表征特定区域农业生产可供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在时空上适宜匹配的量比关系。依据东北地区1997-2002年土地利用、水资源和人口数据,从水土资源总量及其匹配的动态分析入手,构建了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分析模型。模拟分析表明: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欠佳且区内差异较大,占全国16.68%的耕地面积仅拥有占全国4.01%的水资源量,水土匹配系数为1.153,低于全同平均水平(1.441)。根据市域尺度Ri值的差异性,将东北农业水土资源的匹配程度划分为匹配较优、良好、一般、较差和极差等5个等级。区域水利工程建设,是增强水土资源匹配程度的根本途径,东北农田水利重在“北水南调”等大型骨干工程与中小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重视发展井渠结合、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 匹配系数 空间差异 灌溉农业 中国东北地区
下载PDF
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被引量:100
6
作者 陈智博 吴小根 +2 位作者 汤澍 罗浩 贾真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4-1067,1076,共5页
江苏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运用区域经济学中差异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江苏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特征,并从旅游构成角度研究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的空间分异状况,从空间角度研究了旅游经济差异的地区构成,从时间角度研究了旅游经... 江苏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运用区域经济学中差异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江苏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特征,并从旅游构成角度研究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的空间分异状况,从空间角度研究了旅游经济差异的地区构成,从时间角度研究了旅游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四个方面对差异的内在影响因子进行了阐释,并就江苏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空间差异 江苏
原文传递
基于基尼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水足迹强度时空差异变化格局 被引量:101
7
作者 孙才志 刘玉玉 +1 位作者 陈丽新 张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2-1321,共10页
水足迹可以衡量人类对水资源的真实占有量,而水足迹强度则表征了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水平。在计算出1997-2007年中国各地区水足迹的基础上,借助于基尼系数和锡尔指数计算方法,探索分析中国近11a水足迹强度发展的空间格局变化规律。... 水足迹可以衡量人类对水资源的真实占有量,而水足迹强度则表征了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水平。在计算出1997-2007年中国各地区水足迹的基础上,借助于基尼系数和锡尔指数计算方法,探索分析中国近11a水足迹强度发展的空间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国水足迹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水足迹强度区域总差异经历了"先增大后缩小"的过程,中东西三大地带空间发展呈先极化后趋同的态势,南北区差异总体有所缩小;对水足迹强度区域内部差异贡献份额南方大于北方、东部大于中西部;促使空间差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区域发展策略、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等;另外,发现中国水污染足迹强度区域差异极化现象非常严重,说明随经济的发展部分地区水污染问题很严峻。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协调我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强度 空间差异 基尼系数 锡尔指数 分离系数
下载PDF
区域创新与城市化耦合发展机制及其空间分异——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01
8
作者 蒋天颖 华明浩 +1 位作者 许强 王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32,共8页
探讨了区域创新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机制,构建了区域创新与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并以浙江为例,分析了浙江省11个地市级城市区域创新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得到以下结论:2005—2011年,杭州位居浙江省区域创新与... 探讨了区域创新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机制,构建了区域创新与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并以浙江为例,分析了浙江省11个地市级城市区域创新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得到以下结论:2005—2011年,杭州位居浙江省区域创新与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之首;浙江省区域创新与城市化整体耦合处于颉颃阶段,协调水平仅为中度协调耦合,较良性协调仍存在较大差距;杭州、宁波的区域创新与城市化已达到高度协调耦合水平,而舟山、衢州和丽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弱,仍需进一步提升;浙江省区域创新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且其演化态势相对稳定。据此,研究提出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城市专业化功能、构建综合交通与信息网、培育中心镇与小城市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城市化 耦合协调 空间分异
原文传递
广州市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2
9
作者 王枫 董玉祥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79-2192,共14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的多元化和空间差异特征日益明显。以县域为评价单元,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维度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突变级数法评价广州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的多元化和空间差异特征日益明显。以县域为评价单元,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维度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突变级数法评价广州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并对其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1年广州市土地利用总功能在所有区县几乎均增强,空间差异缩小,并呈现沿中心城区向外逐渐增强的态势。在总功能构成中,县级市和远郊区的农业生产和环境功能比重较大,中心城区和近郊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功能占比较大。2单项功能在所有区县几乎均增强,空间差异有所变小。经济和社会功能由中心城区向外逐渐减弱,环境功能由中心城区向外逐渐增强。3农业生产和资源供给功能在所有区县均减弱,空间差异有所扩大,其它子功能几乎均增强,空间差异有所缩小。农业生产、资源供给和环境净化功能县级市和远郊区高于近郊区和中心城区,生态维持功能北部区县高于南部区县,文化休闲功能空间分异规律不明显,其它子功能基本是中心城区和近郊区高于远郊区和县级市。4影响土地利用多功能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改进突变级数法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广州市
原文传递
北京市耕地功能空间差异及其演变 被引量:74
10
作者 杨雪 谈明洪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6-1118,共13页
城市化对耕地及其功能具有深刻影响,这在大都市郊区尤为明显。立足北京市,构建耕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标准化法处理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运用加权求和法得出功能值。研究表明:①在北京各区县,2004-2011年间单位... 城市化对耕地及其功能具有深刻影响,这在大都市郊区尤为明显。立足北京市,构建耕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标准化法处理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运用加权求和法得出功能值。研究表明:①在北京各区县,2004-2011年间单位面积耕地的生产、生态、文化和社会功能几乎均增强,空间差异表现为生产和社会功能远郊平原区高于远郊山区和近郊区,生态功能远郊平原区高于远郊山区,文化功能近郊区高于远郊区。②北京远郊平原区的粮食、蔬菜和瓜类生产功能均较强,但农业污染较严重。受距市中心距离影响,近郊区耕地文化功能需求量较大,远郊区供给量较大。③2004-2011年间绝大部分区县单位面积耕地的总功能增强,受地形和市中心经济辐射影响,远郊平原区高于远郊山区和近郊区。④根据耕地总功能组成比重,把北京市耕地分为四种类型:生产型(远郊平原区)、生态型(近郊区)、文化型(丰台区和门头沟区)与社会型(远郊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功能 空间差异 演变 北京市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双循环耦合协调度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68
11
作者 赵文举 张曾莲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42,共20页
研究目标:测算1999~2019年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耦合协调度的实际水平并分析其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和β收敛模型。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经济“... 研究目标:测算1999~2019年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耦合协调度的实际水平并分析其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和β收敛模型。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地区异质性、时间阶段性特征明显;空间差异持续扩大,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正空间相关关系持续而稳定;全国及四大地区经济双循环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过程,不同地区耦合协调度收敛位置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研究创新:测算了中国经济双循环耦合协调度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进规律与收敛性。研究价值:对于总体把握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双循环 分布动态 空间差异 收敛性
原文传递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中国旅行社业发展效率特征分析 被引量:64
12
作者 胡志毅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30,共8页
随着我国旅行社数量和经营规模的不断增长,旅行社业发展效率及其区域差异值得关注。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模型,评价了中国旅行社业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特征及省际差异,通过与区域旅游化指数的对应分析,探讨了旅行社发展效率与区... 随着我国旅行社数量和经营规模的不断增长,旅行社业发展效率及其区域差异值得关注。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模型,评价了中国旅行社业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特征及省际差异,通过与区域旅游化指数的对应分析,探讨了旅行社发展效率与区域旅游业整体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9年间,中国旅行社业技术效率逐步提高,主要得益于规模效率的提高。(2)其间旅行社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上升3.3%。其中技术进步年均提升2.6%,是我国旅行社业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主要驱动力。(3)东部和中部地区旅行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变化是西部旅行社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4)各省域旅行社发展效率与区域旅游化水平的对应关系存在同步变化和背离发展两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MALMQUIST指数 旅行社业 效率特征 区域差异
下载PDF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异 被引量:62
13
作者 汤英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4,共6页
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对中国电子商务省域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因素经降维的因子分析后,再对中国各省域的电子商务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中国各省域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有助于进一... 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对中国电子商务省域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因素经降维的因子分析后,再对中国各省域的电子商务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中国各省域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有助于进一步认清中国各地区的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异,有助于在一国范围内对于不同地区的电子商务水平进行横向比较,从空间分异和经济发展的角度为制定电子商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实证表明中国各省域电子商务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东部沿海高于西部内陆,且电子商务水平不均衡还广泛存在于各群体的内部。电子商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完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水平 省域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空间分异
原文传递
中国地区银行业金融系统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51
14
作者 武巍 刘卫东 刘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35-1243,共9页
随着中国国金融服务业不断深入改革以及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逐渐开放,金融服务业的空间格局更为复杂。以银行业为例,区域内服务地域范围不同的银行金融机构的组合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种组合就构成了地区金融系统(地区银行系统)。地区金... 随着中国国金融服务业不断深入改革以及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逐渐开放,金融服务业的空间格局更为复杂。以银行业为例,区域内服务地域范围不同的银行金融机构的组合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种组合就构成了地区金融系统(地区银行系统)。地区金融系统内的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划分为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的外来型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的本地型银行金融机构。研究表明:地区金融系统存在着萌芽期、发展期以及成熟期三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具有明显的特点。地区金融系统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地方政策以及地区金融素养等因素影响。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各地区金融系统的区域差异。在各地区金融系统中,外来型银行金融机构表现为: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处于相对主导的地位;外资银行集中于重要结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集中趋势明显;对于本地型银行金融机构则具有城市商业银行分布不均;农村信用社填充国有银行撤出地区空白,但实际发挥的作用有限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金融系统 银行 管制 区域差异 影响要素 中国
下载PDF
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耦合发展空间动态演变分析 被引量:49
15
作者 董晓红 富勇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4-101,共8页
十九大提出绿色发展新目标,推进绿色发展新部署,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的主动性显著增强,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的耦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元2008~2016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利用耦合度模型实证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和绿色... 十九大提出绿色发展新目标,推进绿色发展新部署,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的主动性显著增强,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的耦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元2008~2016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利用耦合度模型实证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的动态耦合关系并进行局部空间区域差异比较。结果显示,我国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发展处于高度协调耦合发展状态,没有出现相互抑制的作用。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耦合度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较低。本文提出利用绿色金融市场融资渠道和法律环境基础产生绿色经济发展新力量的建议,最终实现各省份的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经济 耦合发展 空间差异 可持续发展 产业生态链
下载PDF
基于GIS的西辽河流域生态安全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40
16
作者 王耕 吴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3,共6页
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具有空间特性、非线性和随机性,研究过程中必须处理大量的空间信息,而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管理正是GIS的优势,它使各环境要素的分布态势及彼此之间的拓扑关系一目了然,并且图文并茂地展示全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在... 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具有空间特性、非线性和随机性,研究过程中必须处理大量的空间信息,而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管理正是GIS的优势,它使各环境要素的分布态势及彼此之间的拓扑关系一目了然,并且图文并茂地展示全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在充分研究西辽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讨论了基于GIS的西辽河生态安全空间差异的评价方法.①拟定“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体系,实地调查并收集资料;②数字化流域,运用模糊AHP和综合比较法赋权并量化计算;③建立西辽河流域生态安全指数GRID数据库,通过GIS的空间Interpolate运算和Assembly分析,阐述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 生态安全 评价指标体系 GIS 空间分异
下载PDF
基于DPSIRM模型的社区人居环境安全空间分异——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48
17
作者 杨俊 李雪铭 +2 位作者 李永化 孙才志 王方雄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以DPSIRM因果关系模型拟定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比较法赋权并量化计算,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大连社区人居环境状况和全空间分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社区人居环境安全单元分为五个类别,即社区人居环境... 以DPSIRM因果关系模型拟定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比较法赋权并量化计算,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大连社区人居环境状况和全空间分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社区人居环境安全单元分为五个类别,即社区人居环境安全评价很差单元、社区人居环境安全评价较差单元、社区人居环境安全评价过渡单元、社区人居环境安全评价较好单元、社区人居环境安全评价优良单元;大连市人居环境安全的空间分布中各分区所占的比例为:人居环境安全区30.598%,人居环境较安全区30.232%,人居环境安全过渡区9.678%,人居环境较不安全区12.299%,人居环境不安全区17.193%;南部滨海区人居环境安全好,北部城乡结合部人居环境安全差,呈现由南向北递减趋势;中部是国家森林公园等植被覆盖好的区域,人居环境安全好。研究表明本文所建评价模型具有普遍性,可用于不同社区人居环境因子的评价与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M模型 人居环境 空间分异 社区
原文传递
大湘西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潜力及其空间分异 被引量:47
18
作者 许春晓 胡婷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8-216,共9页
文化与旅游融合是一种生产过程,具体表现为文化资源与文化空间的旅游化利用。引入生产力模型与生产要素理论,从资源、资料、劳动力、技术四个方面构建文化与旅游融合潜力测度模型。在县域空间尺度下,测度大湘西45区县市文化与旅游融合潜... 文化与旅游融合是一种生产过程,具体表现为文化资源与文化空间的旅游化利用。引入生产力模型与生产要素理论,从资源、资料、劳动力、技术四个方面构建文化与旅游融合潜力测度模型。在县域空间尺度下,测度大湘西45区县市文化与旅游融合潜力,并分析其空间差异。研究表明,大湘西文化与旅游融合潜力分布不均衡,由东到西呈梯度下降,表现为正三角的潜力等级格局;融合要素分布不均匀,区域的融合优势与劣势表现明显,区域间差异较大。最后,研究提出促进大湘西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建议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旅游 融合潜力 生产力模型 大湘西地区 空间差异
原文传递
1982-2006年中国东部春季植被变化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46
19
作者 张学珍 戴君虎 葛全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61,共9页
分析了中国东部1982-2006年4-5月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趋势空间分布,通过聚类分析辨识了植被活动变化过程的主要模态,并探讨了他们与温度和降水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多年平均的春季植被活动呈现南强... 分析了中国东部1982-2006年4-5月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趋势空间分布,通过聚类分析辨识了植被活动变化过程的主要模态,并探讨了他们与温度和降水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多年平均的春季植被活动呈现南强北弱的分布特征,由强到弱的过渡带大约位于34°-39°N;(2)1982-2006年,华北平原、呼伦贝尔草原和洞庭湖平原的春季植被活动呈显著增强的趋势,其中华北平原NDVI增速高达0.03/10年(r2=0.52;p〈0.001),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则呈显著减弱的趋势,其中长三角地区NDVI减速达-0.016/10年(r2=0.24;p=0.014);(3)1982-2006年春季植被活动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鲜明,并呈现层次性特征,首先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前者呈减弱趋势,后者呈增强趋势,其次是呼伦贝尔草地、华北以及江南—华南地区与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和东南部及长江下游地区的差异,前者持续增强,后者以1998年为分界点先增强后减弱,再次是各个模态年际变率的差异;(4)半湿润—半干旱的草地和农田区植被活动与降水量变化显著正相关,半湿润—湿润的森林区植被活动与温度变化显著正相关,温度或者降水最高能解释NDVI60%的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春季 植被活动 区域差异 NDVI
原文传递
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演变特征 被引量:45
20
作者 郭晓东 李莺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56-359,共4页
本文在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AHM权重和熵值权重相结合的方法及协调发展度测度模型,对1996-2010年我国东中西部11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近1... 本文在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AHM权重和熵值权重相结合的方法及协调发展度测度模型,对1996-2010年我国东中西部11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近10余年来,我国东中西部11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均在不断提高,2010年11省区均已进入协调发展状态,但总体上仍处在较低水平;②我国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但差异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差异不明显;③旅游经济综合效益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对比分析显示,我国东部省市多为生态环境滞后型区域,而中西部省区多为旅游经济滞后型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度 空间差异 演变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