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灵深处的谐音——论人类和谐的普适性
1
作者 苏越 林明 《河池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7-32,70,共7页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动荡而四处奔走的众多思想家,对此多有精要论述。自秦以后,提倡社会和谐的思想有所弱化,但其思想一直得以延续,直至近代。西方文明中的“和谐”理念以古希腊为盛,后...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动荡而四处奔走的众多思想家,对此多有精要论述。自秦以后,提倡社会和谐的思想有所弱化,但其思想一直得以延续,直至近代。西方文明中的“和谐”理念以古希腊为盛,后来文艺复兴时期及至近代出现过两次高潮,宗教看到了现实世界的苦难与不公,但它不是去建构现实中的和谐,而是到现实世界的彼岸,求得幸福与安宁。“和谐”在本质上是矛盾同一性的具体体现,是驱动自然、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动力源。中国共产党要成功的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就必须身体力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消除党内日盛的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 中庸 太极图 社会动力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