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武术与舞蹈的同源性、交融性、影响性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云涯 杨中平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28,共4页
认为在武术与舞蹈的起源及发展过程中 ,两者既相互交融 ,又相互影响。对此 ,从同源性、交融性、影响性三方面 ,论述了武术与舞蹈始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等问题。
关键词 武术 交融性 影响性 舞蹈 联系 发展过程 起源 同源性 相互影响 问题
下载PDF
羌族与白马藏人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绍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9-41,57,共4页
羌族与白马藏人源于古代同源的羌族和氐族 ,是两支地域相邻且文化相近的族体。其文化的相近主要表现在生计、生活、宗教、习俗等方面 ,但由于历史原因 ,两种文化也存在一些差异 ,羌族受汉化较深 ,农耕业较先进 ;白马藏人多受藏文化影响 。
关键词 羌族 白马藏人 比较研究 民族文化
下载PDF
道教文化与中国傩文化资源之现代开发 被引量:12
3
作者 庹修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10,共6页
傩坛与道教同源合流,是农村流传最广的民间信仰与宗教。傩坛科仪斋醮化,傩坛神系道教化;傩坛掌坛师道士化,使傩坛与道坛难分难解。傩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傩文化资源之现代开发,为道教文化研究提供鲜活、形象生动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 傩坛 道教 同源合流 发掘研究 资源开发
下载PDF
羌、姜同源说辨正 被引量:6
4
作者 姜允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48,共6页
该文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经籍和考古发掘材料中有关羌、姜的记载加以分析整理,可知殷周羌族、周代姜姓诸族、考古“姜炎文化”、汉代河湟羌族,随时代改变而有不同的内涵。仅就殷周羌族、周代姜姓诸族、考“姜炎文化”三者关系言之,... 该文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经籍和考古发掘材料中有关羌、姜的记载加以分析整理,可知殷周羌族、周代姜姓诸族、考古“姜炎文化”、汉代河湟羌族,随时代改变而有不同的内涵。仅就殷周羌族、周代姜姓诸族、考“姜炎文化”三者关系言之,羌、姜同源之说非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说 考证 甲骨文 金文 姜姓 羌姓 羌族
下载PDF
科学与艺术 聚散两相依 被引量:4
5
作者 施大宁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从科学和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来看,科学与艺术同渊源于实践,同植根于人脑,同来自人脑对实践的反映以及对反映的加工;从科学和艺术追求真理的普遍性和揭示真理的创造力来看,两者都探究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都追求对世界进行精确而细致... 从科学和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来看,科学与艺术同渊源于实践,同植根于人脑,同来自人脑对实践的反映以及对反映的加工;从科学和艺术追求真理的普遍性和揭示真理的创造力来看,两者都探究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都追求对世界进行精确而细致的观察和创新性的描述。总之,科学和艺术是人类对世界本体描述的两个不同,但平行、互补的方面,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指向真、善、美。因此,为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应重视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艺术 同宗同源 平行 互补
下载PDF
从“羊”一词词源看不同语言的文化联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哈斯巴特尔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0-114,共5页
蒙古语和突厥语的“羊”一词具有同源关系 ,它们都来源于 qorin (圈 )的动词 ;汉语的“羊”同“”同源 ,“养”同“羊”也同源。根据“院”、“园”、“垣”同“”之间的语音联系 ,认为“羊”也来源于“院”、“园”、“垣”等。... 蒙古语和突厥语的“羊”一词具有同源关系 ,它们都来源于 qorin (圈 )的动词 ;汉语的“羊”同“”同源 ,“养”同“羊”也同源。根据“院”、“园”、“垣”同“”之间的语音联系 ,认为“羊”也来源于“院”、“园”、“垣”等。由此看来 ,蒙古语和汉语的“羊”的共同点是在词源上都与“圈养”保持词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源 '羊' 文化 蒙古语 突厥语 同源词 汉语
下载PDF
中国梦与中国人权保护的双向促动 被引量:3
7
作者 中央党校人权研究中心课题组 李君如 +2 位作者 张晓玲 何雪峰 赵明霞 《人权》 CSSCI 2021年第1期1-21,共21页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也是中国人民的人权梦。准确把握中国梦与中国人权保护同根同源的关系,必须深刻认识中国梦为中国人权保护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导,中国人权保护是推动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要求中国人权保护...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也是中国人民的人权梦。准确把握中国梦与中国人权保护同根同源的关系,必须深刻认识中国梦为中国人权保护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导,中国人权保护是推动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要求中国人权保护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纲,在提高全党全社会对尊重和保障人权认识的基础上破除影响人权保护的障碍和樊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新时代中国人权保护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在守正创新中研究解决中国人权保护的各种现实问题,进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国人权保护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中国人权保护 同根同源 双向促动
原文传递
大洪水神话与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卫华 孙佳丰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3期135-149,M0008,M0009,共1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各民族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中形成的文化共同体。当灾难事件发生时,在抗击灾难的过程中,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逐步形成并表现出独有的特性。古老的神话承载着民族历史记忆、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各民族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中形成的文化共同体。当灾难事件发生时,在抗击灾难的过程中,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逐步形成并表现出独有的特性。古老的神话承载着民族历史记忆、文化观念和精神品格;特别是表现天地毁灭与重生的大洪水神话,反映了文化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与精神渊源。大洪水神话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影响深远。中外洪水神话存在明显差异,国外的洪水神话多表现天神的权威,人类在灾难面前束手无策,只有逃避和挣扎;中国神话中的治水英雄,却是积极面对灾难,勇敢治理洪水,表现出团结一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各民族的洪水神话反映了中华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表达了中国人同根同源的观念;中国洪水神话从民族历史与精神价值的层面,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文化为纽带、客观存在的、广大人民认同的、坚不可摧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 大洪水神话 大禹治水 同根同源 交往交流交融
原文传递
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契合逻辑 被引量:2
9
作者 郑锦阳 《宜春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105-109,共5页
为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习近平提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主体、场域、过程等方面形成教育合力,产生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所以能够协同育人,关键在于其背后所归属的学科存在起点上同源同宗、发展过程中同... 为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习近平提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主体、场域、过程等方面形成教育合力,产生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所以能够协同育人,关键在于其背后所归属的学科存在起点上同源同宗、发展过程中同向共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立德树人等契合逻辑。从各个学科的来源、发展历程、相互作用、育人目的等深入研究产生协同效应的契合逻辑,才能彻底地理解课程思政提出的必要性、可行性、重要意义,掌握与遵循其规律,有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全”育人格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同宗同源 立德树人
下载PDF
文字传播学视角中的纳木依文与达巴文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杨翎 《淄博师专学报》 2014年第4期59-61,共3页
纳木依文和达巴文是近年来西南地区新发现的两个文种,同属早期文字。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从文字传播学的角度,着眼于文字学本体,可以论证二者可能具有同源关系。
关键词 纳木依文 达巴文 早期文字 同源关系
下载PDF
藏汉语述补结构中的同源格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志敬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语言亲属关系的研究长期局限于同源词这一过分狭小的领域。语法的同源研究注意不够。 本文讨论藏汉述补结构。
关键词 藏汉语 述补结构 同源格式
下载PDF
文字发生学视角下纳木依文与沙巴文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杨翎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5-88,共4页
纳木依文和沙巴文是近年来西南地区新发现的两种文字,同属早期文字。从文字发生学视角来看,两者可能存在某种重要关系。运用文字学相关研究方法,论述两者可能具有同源异流的关系。
关键词 纳木依文 沙巴文 早期文字 同源 异流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井冈山精神的坚持和弘扬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晋 徐文松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2-27,共6页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之一。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从初心和使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品质...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之一。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从初心和使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品质、坚持独立自主探索合适道路等方面的分析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井冈山精神的"遗传基因",是对井冈山精神的坚持和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井冈山精神 坚持和弘扬
下载PDF
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音乐与诗歌的同源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玉香 张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5-160,共6页
音乐和诗歌是两种形式不同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的艺术门类,从古到今,二者共生共荣相互影响,对艺术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音乐与诗歌有着共生的关系,他们的源头是同一的。从上古的讴歌吟呼到有文字记录的... 音乐和诗歌是两种形式不同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的艺术门类,从古到今,二者共生共荣相互影响,对艺术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音乐与诗歌有着共生的关系,他们的源头是同一的。从上古的讴歌吟呼到有文字记录的《诗经》《楚辞》时代,诗与音乐乃至舞蹈的三位一体是早期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也说明了在中国文化传统里,音乐与诗歌同源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诗歌 同源性
下载PDF
试论曹丕“文本同而末异”之“本同”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东星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43-47,共5页
"文本同而末异"说、"文以气为主"说以及"经国之大业"说是曹丕《典论·论文》中的重要理论观点。学界的研究重点大都围绕着"文以气为主"说和"经国之大业"说,而对"文本同而末... "文本同而末异"说、"文以气为主"说以及"经国之大业"说是曹丕《典论·论文》中的重要理论观点。学界的研究重点大都围绕着"文以气为主"说和"经国之大业"说,而对"文本同而末异"说关注不够。而且,在这三个主要理论中,"文本同而末异"这一命题又是在学界里颇具争议,尤其是对何为"本同"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文本同而末异"之"本同"应该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理解,"本同"指的是产生所有文体的本源相同。下面从何为"本同"、"本同"之因两个方面分析论证了"本同"应从文体学的角度理解为产生所有文体的本源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本同 末异 文体学
下载PDF
东巴文与达巴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杨翎 《淄博师专学报》 2013年第3期62-66,共5页
达巴文是纳西族东部方言区使用的一种文字,与西部方言区使用的东巴文有密切关系。这两种文字很可能具有渊源关系,达巴文可以反映东巴文的早期面貌。
关键词 达巴文 东巴文 同源 早期文字
下载PDF
略谈方块汉字与文山苗语的相通 被引量:1
17
作者 项保昌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305-308,共4页
通过甲骨文、先秦文字、楚辞、现代汉语词典中部分字词与文山苗语的本音本意相通这一现象的研究,找出上古以来苗族与汉族长期和睦相处、互相融合这一历史主流。今天不仅要探索、发掘这个文化根,还要培育、发展中华民族的这个文化之根。
关键词 甲骨文 先秦文字 楚辞 苗语 同根
下载PDF
同产地的黑米与白精米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振芬 王文佳 +1 位作者 王小雨 房阳 《化学工程师》 CAS 2015年第9期27-31,共5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分别测定了4组同产地的黑米与白精米中Na、Mg、K、Ca、Al、V、Mn、Fe、Co、Cu、Zn、Se和Mo 1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的回收率为87%~108%。实验证明,同产地的黑米中Na、Mg、K、Ca、Al、V、Mn和Fe元...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分别测定了4组同产地的黑米与白精米中Na、Mg、K、Ca、Al、V、Mn、Fe、Co、Cu、Zn、Se和Mo 1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的回收率为87%~108%。实验证明,同产地的黑米中Na、Mg、K、Ca、Al、V、Mn和Fe元素含量多于白精米,从有益微量元素含量角度来说黑米的营养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黑米 微量元素 同产地
下载PDF
士、吉浅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军伟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士”字来源,目前主要有王、士同源和士、圭同源两种说法。本文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通过对相关文字形体进行梳理,发现王、士同源说并不可靠。而士、圭同源说由于相关文字形体演变脉络清晰,加之相关考古资料佐证,则比较可信。
关键词 同源
原文传递
一脉相承的文艺观念:从《颜氏家训》到《郑板桥家书》
20
作者 卢政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1-37,共7页
《颜氏家训》和《郑板桥家书》这两部家训作品虽然前后相距1000多年,它们在文艺观念上却存在诸多相同之处,都具有明显的儒家文艺美学的特征。二者在文艺的功能、文艺的特征、文艺创作原则、审美风格、文艺鉴赏方法、少儿艺术教育等问题... 《颜氏家训》和《郑板桥家书》这两部家训作品虽然前后相距1000多年,它们在文艺观念上却存在诸多相同之处,都具有明显的儒家文艺美学的特征。二者在文艺的功能、文艺的特征、文艺创作原则、审美风格、文艺鉴赏方法、少儿艺术教育等问题上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思想要义却是一致的,都认为文艺具有立德齐家、塑造君子人格的重要作用,重视文艺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坚持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创作原则,反对浮艳浅露的审美风格,提倡入乎其内、全面客观的文艺鉴赏方法,将文艺学习视为少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等等,体现了二者在文艺观念上的一脉相承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美学精神的历史承续性和积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家训 郑板桥家书 文艺观念 一脉相承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