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3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 被引量:451
1
作者 王利明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8-120,178,共13页
隐私权在我国虽然已经得到广泛承认,但是关于其边界等问题仍然存在争议,需要继续研究。隐私权固然存在宪法上的基础,但是主要属于民事权利的范畴。它的具体属性应当是具体人格权而非一般人格权,而且应当在我国未来的《人格权法》中得到... 隐私权在我国虽然已经得到广泛承认,但是关于其边界等问题仍然存在争议,需要继续研究。隐私权固然存在宪法上的基础,但是主要属于民事权利的范畴。它的具体属性应当是具体人格权而非一般人格权,而且应当在我国未来的《人格权法》中得到规定。隐私权主要包括生活安宁和私人秘密两个方面,未来隐私权的内容也应当以此为基础进行发展和扩张。个人信息资料权不宜纳入隐私权的范畴,它是相对独立于隐私权的一种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民事权利 具体人格权
原文传递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权的私法属性 被引量:182
2
作者 张里安 韩旭至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9-129,共11页
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属性是个人信息保护亟需回答的首要问题。当前我国不乏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范,但仍缺少对个人信息权的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上,亦对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认识不一。纵观世界各国,有以欧陆"逐步发展个人信息权"... 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属性是个人信息保护亟需回答的首要问题。当前我国不乏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范,但仍缺少对个人信息权的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上,亦对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认识不一。纵观世界各国,有以欧陆"逐步发展个人信息权"与美国"隐私权保护"为代表的两种模式。在法理学说上,个人信息权主要有六大学说:宪法人权说、一般人格权说、隐私权说、财产权说、新型权利说、独立人格权说。其中,唯有独立人格权说恰当阐释了个人信息权的私法属性。个人信息权具有与大数据时代特征相适应的独特内涵,其范围、内容均无法为其他权利所替代,社会情况的深刻变化呼唤个人信息权的诞生。在法律属性上个人信息权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 隐私权 人格权 大数据
原文传递
论我国民法典中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 被引量:145
3
作者 程啸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4,共13页
由于对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存在争议,我国《民法典》没有使用"个人信息权"的表述。从我国《民法典》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来看,可以明确的是,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的是作为民事权益的人格权益,而非公法上的权利。自然人就其... 由于对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存在争议,我国《民法典》没有使用"个人信息权"的表述。从我国《民法典》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来看,可以明确的是,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的是作为民事权益的人格权益,而非公法上的权利。自然人就其个人信息享有的人格利益和经济利益都可以通过作为人格权益的个人信息权益予以涵盖并保护,无需再确认作为财产权的个人信息权益。在我国法上,自然人就其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民事权益是一项新型人格权益,其与隐私权在权利性质、许可使用、侵害行为以及处理规则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作为隐私的私密信息首先适用隐私权的保护规则,法律对隐私权没有规定的,应适用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自然人 个人信息 人格权益 隐私权
下载PDF
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 被引量:105
4
作者 翁国民 汪成红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3-39,共7页
权利与权利的冲突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而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知情权的立法已刻不容缓。解决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要协调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 ,首先应区分不同领域内的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矛盾 ,... 权利与权利的冲突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而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知情权的立法已刻不容缓。解决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要协调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 ,首先应区分不同领域内的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矛盾 ,并区别对待。然后根据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和平衡于利益、宽容协调的原则解决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知情权 矛盾 解决方案
下载PDF
平行还是交叉 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的关系 被引量:109
5
作者 周汉华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67-1187,共21页
《民法总则》制定之前,我国法律对于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关系的处理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平行适用、互不交叉,二是梯度递进,给予个人信息更高程度的保护。人格权编将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并列到一起,引入交叉适用的模式,引发不少问题,... 《民法总则》制定之前,我国法律对于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关系的处理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平行适用、互不交叉,二是梯度递进,给予个人信息更高程度的保护。人格权编将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并列到一起,引入交叉适用的模式,引发不少问题,包括重置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的关系,将隐私权保护逻辑套用到个人信息保护等。坚持平行适用,立足于整体制度设计,处理好《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民法典》的关系,使不同机制分别发挥各自作用,有利于形成公私法合力的多元治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隐私权 平行适用 个人信息保护法 人格权编
原文传递
数字时代的身份构建及其法律保障:以个人信息保护为中心的思考 被引量:101
6
作者 陆青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3,共21页
个人信息保护的对象并不是个人信息本身,而是个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身份建构的自主性和完整性。通过历史梳理可以发现,人格权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个人身份权益不断得到法律彰显的过程。而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特质,其实在于将对"作为... 个人信息保护的对象并不是个人信息本身,而是个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身份建构的自主性和完整性。通过历史梳理可以发现,人格权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个人身份权益不断得到法律彰显的过程。而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特质,其实在于将对"作为结果的个人身份保护"转向了"作为生成过程的个人身份保护"。个人身份权益尤其是动态身份权益(也即个人的社会镜像)的保护,并不能为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具体人格权保护所涵盖。在身份建构的视域下,个人信息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有重新梳理和解释的必要。人类进入到数字时代后,面对个体自我的数字化呈现可能带来的身份危机,以数字身份为中心重新建构人际关系调整秩序,或许是未来法治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建构 个人信息 数字身份 隐私权
原文传递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62
7
作者 王全弟 赵丽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7-112,137,共7页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这种状况已经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强化对网络空间的个人数据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已成为国际社会网络立法的当务之急。本文借鉴先进...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这种状况已经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强化对网络空间的个人数据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已成为国际社会网络立法的当务之急。本文借鉴先进法域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现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隐私权 法律保护 体系
下载PDF
论《民法总则》中个人隐私与信息的“二元制”保护及请求权基础 被引量:92
8
作者 李永军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3期10-21,共12页
我国《民法总则》(第110条及第111条)明显地是将隐私与信息分别加以保护的,但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是:在这种二元保护模式中,隐私与信息能否明确地加以区分?从国外的立法例看,多采取信息与隐私的"一元制"保护模式,即不区分信息... 我国《民法总则》(第110条及第111条)明显地是将隐私与信息分别加以保护的,但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是:在这种二元保护模式中,隐私与信息能否明确地加以区分?从国外的立法例看,多采取信息与隐私的"一元制"保护模式,即不区分信息与隐私,原因就是信息与隐私难以区分。文章赞成我国民法总则的"二元制"保护模式,并且认为,隐私与信息是可以区分的,应用"三分法"来区分隐私与信息,即分为纯粹的个人隐私、隐私性信息、纯粹的个人信息。从对隐私和信息保护的请求权基础上看,受到损害的主体之请求权基础在于《民法总则》的第八章"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及《网络安全法》等特别法。《民法总则》第109-111条虽然规定了对隐私权和信息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 隐私权 个人信息 民事责任
下载PDF
大数据与“被遗忘权” 被引量:86
9
作者 吴飞 傅正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78,共11页
对个人信息自主性的保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因为如此方能真正保障个人的正常生活。隐私权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逐渐发展并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个人不受他人的干扰,可以决定谁拥有权利获知自己的某些私人信息,这是每个人自主权... 对个人信息自主性的保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因为如此方能真正保障个人的正常生活。隐私权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逐渐发展并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个人不受他人的干扰,可以决定谁拥有权利获知自己的某些私人信息,这是每个人自主权得到尊重的基本理念。但数字化记忆的可访问性、持久性、全面性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凝视"给人类带来了严重挑战,人类日常生活面临数字化时间与空间双重维度的介入,这种介入导致了隐私不保时代的真正来临。"被遗忘权"的提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化解这样的数字异化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但仍然存在较大的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圆形监狱 时间凝视 被遗忘权 隐私权 个人信息自主权
原文传递
终将被遗忘的权利——我国引入被遗忘权的思考 被引量:81
10
作者 万方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5-162,共8页
在新出台的2016年欧盟数据保护规则中,被遗忘权有明显被淡化的趋势。同时,美国在司法实践中又以判例的方式采纳部分被遗忘的内容。我国的国情与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了现阶段将偏重于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价值,规范个人信息的采集、储存与使... 在新出台的2016年欧盟数据保护规则中,被遗忘权有明显被淡化的趋势。同时,美国在司法实践中又以判例的方式采纳部分被遗忘的内容。我国的国情与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了现阶段将偏重于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价值,规范个人信息的采集、储存与使用过程,合理限制信息的再使用。不应为了向国际看齐而设立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也不能指望行业自律能彻底解决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问题。有限度地引入欧盟的被遗忘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以保障信息主体利益是当下的主要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遗忘权 个人信息权 隐私权
原文传递
“被遗忘权”: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问题 被引量:74
11
作者 张里安 韩旭至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51,共17页
从欧盟数据保护体制来看,"被遗忘权"源自其早已有之的信息自决权、遗忘权、删除权,其实质上具有遗忘权与删除权的两个维度。"被遗忘权"的关键在于平衡个人信息权、隐私权所保护的个人利益与表达自由权、知情权所保... 从欧盟数据保护体制来看,"被遗忘权"源自其早已有之的信息自决权、遗忘权、删除权,其实质上具有遗忘权与删除权的两个维度。"被遗忘权"的关键在于平衡个人信息权、隐私权所保护的个人利益与表达自由权、知情权所保护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被遗忘权"的制度构建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当下,我国应抓住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机遇,尽快构建既能回应大数据时代技术发展挑战又符合中国国情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遗忘权 个人信息权 隐私权 数据保护体制 大数据
原文传递
试论患者的隐私权 被引量:64
12
作者 张传友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28,共3页
隐私权是患者享有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权。然而对患者隐私权涉及到的有关理论问题,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模糊认识。结合医疗实践和法学理论,就患者的隐私、隐私权的概念、患者隐私的范围、隐私的特征、保护患者隐私权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法律... 隐私权是患者享有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权。然而对患者隐私权涉及到的有关理论问题,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模糊认识。结合医疗实践和法学理论,就患者的隐私、隐私权的概念、患者隐私的范围、隐私的特征、保护患者隐私权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法律对患者隐私的规定等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 隐私权 患者保护
下载PDF
网络时代的隐私权——兼论美国和欧盟网络隐私权保护规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48
13
作者 华劼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2,共6页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上的个人隐私权正在被严重地侵害,面对这种侵害,各国都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从比较研究的角度讨论美国和欧盟的网络隐私权立法保护模式和规则,并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提出立法...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上的个人隐私权正在被严重地侵害,面对这种侵害,各国都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从比较研究的角度讨论美国和欧盟的网络隐私权立法保护模式和规则,并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提出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网络隐私权 保护模式 启示
下载PDF
价值维度中的个人信息权属模式考察——以利益属性分析切入 被引量:53
14
作者 杨惟钦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75,共10页
本文试图从价值内涵的角度来分析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个人信息是与特定主体相联系,能将其从群体中加以区分并识别出来的信息,各国分别通过不同的法律机制对其进行规制。个人信息反映的是主体的人格特征,在价值维度中,其不仅具有精神性... 本文试图从价值内涵的角度来分析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个人信息是与特定主体相联系,能将其从群体中加以区分并识别出来的信息,各国分别通过不同的法律机制对其进行规制。个人信息反映的是主体的人格特征,在价值维度中,其不仅具有精神性人格利益内涵,又同时具有财产利益内涵,但人格权属性是个人信息的本质属性,财产利益属性是个人信息之人格要素这一伦理价值随商业化利用的外化,因此,应将个人信息于民法框架内确定为一项具体人格权,并通过个人信息单行立法,实现个人信息权利主体的权益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隐私权 信息自决 人格利益 财产利益 人格权
原文传递
论互联网中的隐私权——由一则案例谈起 被引量:36
15
作者 谭建初 李政辉 《河北法学》 2001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在规范网络世界的网络法中 ,隐私权应成为基础性的权利种类 ,此为网络虚拟社会的特性所决定。隐私权的保护对象为个人的所有信息 ,权利内容为 :个人信息使用权与个人信息安全权两方面。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制度设计 ,应借鉴英美等国经验 ... 在规范网络世界的网络法中 ,隐私权应成为基础性的权利种类 ,此为网络虚拟社会的特性所决定。隐私权的保护对象为个人的所有信息 ,权利内容为 :个人信息使用权与个人信息安全权两方面。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制度设计 ,应借鉴英美等国经验 ,以国家制定法律的他律与网络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全面保护网民隐私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网络 个人信息 网络法 个人信息使用权 个人信息安全权
下载PDF
当代科技发展的宪法界限 被引量:47
16
作者 韩大元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8年第5期1-12,共12页
法学的使命不是赞赏科技发展带来辉煌的成就,而是要审视科技可能带来非理性的后果,以及如何通过法治降低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与非理性,如何通过宪法控制科技对人类文明、尊严与未来的威胁。在当代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科技发展具有... 法学的使命不是赞赏科技发展带来辉煌的成就,而是要审视科技可能带来非理性的后果,以及如何通过法治降低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与非理性,如何通过宪法控制科技对人类文明、尊严与未来的威胁。在当代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科技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的世界面前,我们要更加珍惜人类文明的价值,更加重视宪法功能和宪法价值,更加强化宪法的价值共识—人类共同体的价值和人的尊严的价值,让宪法真正成为这个时代最具有价值共识的最高法、高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隐私权 人的尊严 宪法共识
下载PDF
刑事司法中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 被引量:47
17
作者 程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信息社会的到来突显出保障个人信息权的必要性,民法、刑法、行政法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及相关研究都取得了相应进展,唯独在刑事司法执法领域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的干预始终被视为法律规制的例外,业已成为个人信息保护的短板。从公民个... 信息社会的到来突显出保障个人信息权的必要性,民法、刑法、行政法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及相关研究都取得了相应进展,唯独在刑事司法执法领域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的干预始终被视为法律规制的例外,业已成为个人信息保护的短板。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视角观之,无论是犯罪侦查中的技术侦查措施,还是犯罪预防与情报信息领域的信息收集行为,都存在明显的规范漏洞。国际社会的经验表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既要运用合法性原则与比例原则这两项传统规范工具,也应当适度引入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原则与机制。就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举措而言,应建立混合监督体系,积极应对第三方数据、元数据等规制难题,健全政府部门数据库共享过程中的信息保护机制,厘定个人信息使用中的隐私保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隐私权 技术侦查 记录监控
原文传递
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经济学分析及其限制 被引量:46
18
作者 李延舜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53,共11页
目前我国的司法实践对个人信息侵权的保护采用了具体人格权中隐私权的路径,它无法对个人信息商业化利用伴随的财产利益进行全面的保护。在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中,是采用"以人格权为中心、包含财产利益和人格利益两部分内容的一... 目前我国的司法实践对个人信息侵权的保护采用了具体人格权中隐私权的路径,它无法对个人信息商业化利用伴随的财产利益进行全面的保护。在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中,是采用"以人格权为中心、包含财产利益和人格利益两部分内容的一元模式",还是"以包含个人信息的精神利益和财产利益为导向的人格权和财产权二元模式",需要借助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此外,基于价值的多元,任何权利的运行都要有个界限,个人信息权亦如此。在遭遇言论与表达自由、信息的自由流通、国家安全和权利人的同意四种情况时,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力度要"克减"。当然,这四种"克减"场域仅仅是基于"类型化"的分析,具体的案件还要进行具体的"利益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 隐私权 权利相对主义 言论自由 权利人同意
原文传递
公共视频监控中的公民隐私权保护研究 被引量:44
19
作者 李延舜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63,共10页
作为一种技术性侦查和创新性管理工具的公共视频监控,正日益受到政府青睐,民众对安全感的渴求也助推了这股浪潮。但正如硬币有两面,公共视频监控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在显现,公民隐私在监控社会中无所遁形,公民正在被分类、正在失去个性、自... 作为一种技术性侦查和创新性管理工具的公共视频监控,正日益受到政府青睐,民众对安全感的渴求也助推了这股浪潮。但正如硬币有两面,公共视频监控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在显现,公民隐私在监控社会中无所遁形,公民正在被分类、正在失去个性、自由,公民的私人领域被进一步压缩。面对可能到来的"极权社会"的威胁,必须通过隐私权框架来规制公共视频监控。这种规制由三个方面组成:以数据隐私保护为前提的公共视频监控的合法化、以公众参与和监督为核心的透明性以及以隐私侵权责任承担为保障的公共视频监控的问责制。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公共视频监控与公民隐私权的尖锐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视频监控 隐私权 数据隐私
原文传递
生活安宁权:一种特殊的隐私权 被引量:43
20
作者 王利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6-55,共10页
生活安宁权是20世纪初产生并得到发展的概念。该项权利不仅是一种私权,而且是一种人格权,有必要在人格权法中加以规定。该项权利不宜作为一般人格权,也不宜作为与隐私权相分离的单独人格权,而应将其视为隐私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个人安... 生活安宁权是20世纪初产生并得到发展的概念。该项权利不仅是一种私权,而且是一种人格权,有必要在人格权法中加以规定。该项权利不宜作为一般人格权,也不宜作为与隐私权相分离的单独人格权,而应将其视为隐私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个人安宁利益又与其他隐私利益存在区别,其客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可以将其作为特殊的隐私权。我国民法典应当在人格权编的隐私权部分明确规定生活安宁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安宁权 民法典人格权编 隐私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