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诽谤、舆论监督权与宪法第41条的规范意旨 被引量:16
1
作者 石毕凡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85,152+157,共9页
保护公民和媒体的舆论监督权是当代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价值目标之一。不断涌现的"诽谤官员案",揭示出刑法第246条但书条款规定的诽谤罪公诉程序与宪法第41条明确保护的舆论监督权之间存在难以回避的冲突。立足于现代立宪主义... 保护公民和媒体的舆论监督权是当代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价值目标之一。不断涌现的"诽谤官员案",揭示出刑法第246条但书条款规定的诽谤罪公诉程序与宪法第41条明确保护的舆论监督权之间存在难以回避的冲突。立足于现代立宪主义视角,只有实现诽谤去公诉化,且在公职人员提起的刑事自诉或名誉侵权诉讼中适度引入"实际恶意"原则,才能切实保障舆论监督权,从而在公职人员的名誉权和舆论监督权之间达至平衡。舆论监督攸关公共利益和民主政治发展,应成为被告有力的抗辩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诽谤 舆论监督权 名誉权 宪法第41条 实际恶意
下载PDF
2011年下半年中国传媒法治发展报告 被引量:8
2
作者 郑宁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7-74,共8页
2011年下半年,我国对于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法制建设逐步推进、互联网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继续发展、著作权保护加强、媒体名誉侵权认定仍存在争议、个人信息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舆论监督出现新特点和新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治理 政府信息公开 著作权 名誉权 个人信息保护 舆论监督
下载PDF
隐性采访和隐私权的保护 被引量:3
3
作者 洪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6-59,共4页
在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中,隐性采访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隐性采访在舆论监督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是显性采访的必要补充,是在特殊情况下进行舆论监督的必要手段。但是隐性采访不得侵犯隐私权,不得逾越一定的界限。
关键词 隐性采访 舆论监督 新闻报道 大众传媒 隐私权 手段 补充 侵犯 界限 特殊情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