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云南石林喀斯特申请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刍议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松志 武友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5期60-63,共4页
文章通过对云南石林喀斯特的研究 ,说明其在世界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不但具有很高的观赏旅游价值 ,而且具有很高的科学和文化研究价值 ,同时分析了近年石林喀斯特区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 云南石林 喀斯特 人地关系 文化遗产
下载PDF
关于生态文明的哲学反思
2
作者 李慧敏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8-31,共4页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是人类更高的一种文明形态。哲学反思是推动生态文明的一股积极的力量。站在哲学高度反思生态文明,有利于有效定位其涵义、内容及其所遵循的规律,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从多个视角探...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是人类更高的一种文明形态。哲学反思是推动生态文明的一股积极的力量。站在哲学高度反思生态文明,有利于有效定位其涵义、内容及其所遵循的规律,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从多个视角探析如何建构生态文明,将对解决人类当前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与世界民族永续发展产生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 哲学反思
下载PDF
从天人关系认识史看系统辩证学
3
作者 郭星梅 《系统科学学报》 2007年第1期48-52,共5页
系统辩证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新的理论成就,以客观系统物质世界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哲学的科学。从人类关于天人关系的认识历程对此作一解读。
关键词 系统辩证学 天人关系 认识史
下载PDF
这是一个新天地:《去吧,摩西》主题阐释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屹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30-33,共4页
在《去吧 ,摩西》里 ,福克纳创造了一个与现代社会截然相反的世界 ,其中的价值准则、社会秩序及各种关系与现代社会迥异。作家理想化了过去 ,使其与现代世界形成对照 ,以其解构消除现代世界的价值观念 ,并使其成为一个现代社会所应追求... 在《去吧 ,摩西》里 ,福克纳创造了一个与现代社会截然相反的世界 ,其中的价值准则、社会秩序及各种关系与现代社会迥异。作家理想化了过去 ,使其与现代世界形成对照 ,以其解构消除现代世界的价值观念 ,并使其成为一个现代社会所应追求效法的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关系 人与人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私有制 等级制
全文增补中
对我国传统生态文化现实价值的认识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清源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20-123,共4页
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由此形成了沉积厚重的传统生态文化,不断挖掘和提升传统生态文化的内在价值,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态文化 人与自然关系 和谐社会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浅谈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价值观根源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婕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20,共4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二者关系失衡的根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说。人们价值观的畸形发展是我们检讨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一项重要因子,这些价值观主要包括:科学主义的理性观、人...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二者关系失衡的根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说。人们价值观的畸形发展是我们检讨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一项重要因子,这些价值观主要包括:科学主义的理性观、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消费主义的生活观、功利主义的道德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失衡 价值观
下载PDF
中国古代对河流物质力量的认识和开发——人地关系理念在古代河流文化中的体现 被引量:3
7
作者 傅奠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7-24,共8页
河流是地理环境中重要的要素,既是人类发展中必须依托的自然资源载体,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人们深刻认识到河流对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并在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过程中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加深了对水害的认识,开创了水利文明... 河流是地理环境中重要的要素,既是人类发展中必须依托的自然资源载体,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人们深刻认识到河流对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并在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过程中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加深了对水害的认识,开创了水利文明史、利用史,通过灌溉、治黄等实践,尽力协调人与河流这一人地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利 协调人地关系 社会文化发展
下载PDF
调整人与自然关系之规范的合理性及其判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梦秋 李永根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36,共6页
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可简称为"自然规范",与调整人际关系的"社会规范"相对应。在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提出并深入研究调整人与自然关系规范的合理性问题,具有极其重要而且急迫的意义。自然规范的合理性... 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可简称为"自然规范",与调整人际关系的"社会规范"相对应。在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提出并深入研究调整人与自然关系规范的合理性问题,具有极其重要而且急迫的意义。自然规范的合理性可分解为自然规范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自然规范的可操作性的含义是:具备相应的经验和技能的操作者能够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得到规范所要求的结果,其实质是规范的合规律性。自然规范的有效性即是合目的性,其表层含义是达到创设规范的直接的技术性目的,从而获得相应的效益;其深层含义是实现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良性互动与调整这一根本目的和效益。自然规范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往往显示为广泛的可接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规范 自然规范 技术规范 合理性 可操作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历程
9
作者 李晓菊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17-20,共4页
阐述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三种伦理观,指出了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和自然中心主义伦理观的不足和缺陷;只有可持续发展伦理观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公平与和谐才是我们应该实践的环境伦理观。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伦理历程 伦理观
下载PDF
论实践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意蕴
10
作者 倪瑞华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19,共6页
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寻求解决方案的时候,生态理论领域展开了马克思是否具有生态学思想、马克思是否主张人类中心主义等相关问题的争论,这表明了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呼唤,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是离不开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唯物主义是马... 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寻求解决方案的时候,生态理论领域展开了马克思是否具有生态学思想、马克思是否主张人类中心主义等相关问题的争论,这表明了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呼唤,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是离不开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立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生态自然观,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相统一。实践唯物主义的目标是要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加以控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解。共产主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 生态学 生态自然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下载PDF
人的主体性存在是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石
11
作者 张焕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37-39,共3页
人作为自然界中的异质性存在是一种主体性存在,具有主体性。尽管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人的主体活动相关,但人的主体性并不因此而消解;隐藏于人与自然关系之后的是人与人关系,这决定了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人作为自然界中的异质性存在是一种主体性存在,具有主体性。尽管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人的主体活动相关,但人的主体性并不因此而消解;隐藏于人与自然关系之后的是人与人关系,这决定了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必须坚定人的主体性存在,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主体性存在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建设和谐社会、环境友好社会的法学理论——调整论 被引量:15
12
作者 蔡守秋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3-37,共15页
介绍调整论的主要内容,阐明法律应不应该、能不能够以及如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这三个层次的问题,概括了调整论对主流法理学补充的四个要点,以及对主流法理学进行反思与挑战的四个基本理论领域。认为法律人是作为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 介绍调整论的主要内容,阐明法律应不应该、能不能够以及如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这三个层次的问题,概括了调整论对主流法理学补充的四个要点,以及对主流法理学进行反思与挑战的四个基本理论领域。认为法律人是作为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总和的人;每个人只能通过自身与其他人的关系和自身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求生存、求发展、求利益、求幸福;个人通过其行为建立和变革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律既可以规定人对人的行为,也可以规定人对自然物的行为,因而法律既能够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能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资源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是指环境资源法根据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类型、特点和社会需要,设立相应的权利、义务、规则和制度去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资源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应该与时俱进。环境资源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机制包括其他法律部门的相关调整机制和环境资源专门法所特有的调整机制即生态化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资源法学 调整论 法律调整对象 人与自然关系 建设和谐社会的法学理论 环境友好社会
下载PDF
甲骨文中蕴含的天人关系思想及其哲学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永学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5,28,共6页
甲骨文中的天人关系思想以”天、地、人”(“(?)、(?)、(?)”)与“从、比、北、化”(“(?)、(?)、(?)、(?)”)两组古文字而体现的,其中蕴含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体系,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的价值。甲骨文中... 甲骨文中的天人关系思想以”天、地、人”(“(?)、(?)、(?)”)与“从、比、北、化”(“(?)、(?)、(?)、(?)”)两组古文字而体现的,其中蕴含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体系,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的价值。甲骨文中的“天、地、人”与“从、比、北、化”若加以简化便是“化”字,“化”字孕育了太极图,形成了《易经》;《易经》又成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专家、学者在探讨东方管理哲学时往往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时代”开始探究,忽略了中国文化的“前轴心时代”的思想源头,更没有挖掘甲骨文中所蕴含的智慧。通过研究发现,甲骨文中蕴含的天人关系思想是中国文化“前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思想的出发点,并对东方管理哲学的形成产生重大而独特的影响,以太极哲学、中庸哲学、和合思想、人本思想、交易哲学为核心的东方管理哲学正在彰显世界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天人关系 太极图 《易经》 “天人合一” 东方管理哲学
下载PDF
Relation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reflected by the evolution of the Neolithic production tools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of Yangtze River,China 被引量:2
14
作者 GuangYao Zhu Cheng Zhu +1 位作者 GuangYue Shi ZhiBin S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95-106,共12页
The relation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reflected by evolution of Neolithic production tools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of Yangtze River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 The relation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reflected by evolution of Neolithic production tools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of Yangtze River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ercentage vibration of cutting tool types and the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dicated by the natural profile nearby.It is possible for ancestors from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to learn the advantage of mortise and tenon in the early Neolithic Age because they used the stones as vital tools for processing woods.The hunting method in the early Neolithic is throwing,which was inherited in the mid-Neolithic Age when hunting with arrow and bow was developed.Fishing tools are found at the same period.Numbers of net sinkers and spinning wheels unearthed from the strata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from Zhongba Site reveal the fact of fishing with net,while a mass of fishbone pits indi- cate the powerful productivity brought by new production tools.Quantity of stone spades and stone hoes proves that cultivation agriculture by hoe is extremely attached importance by the ancestors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Moreover,the developed agriculture in Daxi Culture at Zhongbao Island benefits from the landform,climate,traffic location,etc.Otherwise,the reason that the farming tools declined in the late Neolithic Age is related to the extreme flood during the early Xia Dynasty and the fishing hunting preference of some ancient settlements.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ancestors of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during the Neolithic Ag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fish hunting and cultivation, fought agains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y production tools,constantly created and improved them, then comprehensively utilized them to evolve the relation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the Neolithic Age EVOLUTION of PRODUCTION TOOLS relation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原文传递
荀子:统摄天人之道的系统哲学家 被引量:3
15
作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6,共12页
荀子哲学思想具有整全性和系统性特征,因此有必要将荀子作为一位系统哲学家来探究。为将荀子理解为系统哲学家,首先必须将其视为一位分析哲学家。这一点得益于已故哲学家柯雄文的相关研究。而整合荀子的分析方法和系统方法,以使我们对... 荀子哲学思想具有整全性和系统性特征,因此有必要将荀子作为一位系统哲学家来探究。为将荀子理解为系统哲学家,首先必须将其视为一位分析哲学家。这一点得益于已故哲学家柯雄文的相关研究。而整合荀子的分析方法和系统方法,以使我们对于荀子比以往有更加充分而深入的认识,同时进一步揭示荀子体现在其人性、语言、知识、道德和政治治理五位一体主张中的自然与社会有机统一的宏阔视域,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及当前学界一个颇具启示意义的研究理路。这一研究理路,对于全面、完整、公允地认识和评价传统儒家思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天人相分 天人合- 人性恶 系统哲学
下载PDF
人的自然存在论
16
作者 王双桥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的自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人来源于自然界 ,人属于自然界 ,人依赖于自然界。
关键词 自然存在 肉体组织 人与自然关系
下载PDF
对人地关系的再认识
17
作者 李金霞 海鹰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文章在对西方和我国人地关系学说和理论进行哲学思考的基础上,从认识论角度讨论和提出: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时,其指导思想不仅应以地理学和生态学思想为指导,而且更应该以哲学思想为指导的理念。
关键词 人地关系 悖论 互补原理 地理学 哲学
下载PDF
中国文化的精神
18
作者 陈建新 《阿坝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33-37,共5页
本文从主客关系的角度提出“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生存策略 “天人合一” 天人关系 文化精神 发展演变
下载PDF
桥的意义
19
作者 王杨 《城市建筑》 2013年第18期232-232,共1页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为了不使生活空间受到限制,交通的作用至关重要,而桥梁是交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不同于其他古代建筑类型,桥梁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性,是根据人类生产与生活的要求而建的一种公共建筑。我国古代的多种桥梁技术很长时...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为了不使生活空间受到限制,交通的作用至关重要,而桥梁是交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不同于其他古代建筑类型,桥梁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性,是根据人类生产与生活的要求而建的一种公共建筑。我国古代的多种桥梁技术很长时间内都保持着世界最领先的水平,本文着重从桥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了简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文化意义 天人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