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社会整合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红凛 李卫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7-110,共4页
 执政党要增强党的政治合法性,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执政,依法实施对社会的领导和社会整合,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关系。建立科学的社会整合机制是党进行社会整合的关键,科学的社会整合机制是社会整合的精神实...  执政党要增强党的政治合法性,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执政,依法实施对社会的领导和社会整合,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关系。建立科学的社会整合机制是党进行社会整合的关键,科学的社会整合机制是社会整合的精神实质、组织机制、整合方式的有机统一。社会整合的组织机制主要是通过人民政协制、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对群众团体的领导制来实现的。社会整合的方式是权力领导方式和非权力领导方式的统一,主要包括体制改革、国家法律、党的政策、组织认可、思想政治工作等方式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党 依法执政 社会整合 社会整合机制 社会整合方式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实践唯物主义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治平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0-53,共4页
执政意识就是执政党的主体角色意识,是合目的性(民主执政)自觉与合规律性(科学执政)自觉的统一,是作为执政主体的执政党积极探寻执政规律、正确运用执政工具、主动践行客体社会公共尺度从而构建和谐稳定执政系统结构的自觉。同时,要从... 执政意识就是执政党的主体角色意识,是合目的性(民主执政)自觉与合规律性(科学执政)自觉的统一,是作为执政主体的执政党积极探寻执政规律、正确运用执政工具、主动践行客体社会公共尺度从而构建和谐稳定执政系统结构的自觉。同时,要从主体性角度理解执政意识的内涵,摈弃自发的"执政意识",确立具有自觉性、自主性、自为性和创造性的现代执政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意识 执政规律 执政主体 自觉
下载PDF
论党的执政方式向依法治国的根本性转变 被引量:7
3
作者 朱力宇 万其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4-79,共6页
“依法治国”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执政方式和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重大转变。我国在 1 978年以前没有提出依法治国方略的原因是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缺乏依法治国的社会需求和动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依靠... “依法治国”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执政方式和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重大转变。我国在 1 978年以前没有提出依法治国方略的原因是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缺乏依法治国的社会需求和动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依靠党的政策办事的习惯定势 ,旧中国给人们留下的封建专制传统较多 ,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适应执政方式向依法治国的转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方式 依法治国 法治 中共领导
原文传递
法治二元论视角下新加坡土地征收低补偿规则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高中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63,191,共14页
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始以"低补偿"为显著特征的土地征收制度运行了长达四十余载,直至2007年方予重大修改。这些被新加坡国内外诸多人士谴责为"恶法"的征地补偿规则成功运行如此长时间且从未引发野蛮强拆或者被征收人... 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始以"低补偿"为显著特征的土地征收制度运行了长达四十余载,直至2007年方予重大修改。这些被新加坡国内外诸多人士谴责为"恶法"的征地补偿规则成功运行如此长时间且从未引发野蛮强拆或者被征收人(户)涉法上访、堵路、跳楼、自焚乃至暴力性质的群体性抗法等征地与拆迁乱象。以"法治二元论"视角观之,其根源于新加坡法律治理过程中所依循的泾渭分明的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二元发展路径。新加坡土地征收领域的法治实践是该国处于长期执政地位的人民行动党依法执政和全社会服从规则治理事业的缩影。新加坡法治建设模式可为中国等法治后发型国家所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土地征收补偿 法律解释 法治二元论 依法执政
下载PDF
内涵、依据和途径:依法执政的理论与现实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哈伯先 李兰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3-197,共5页
依法执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包含民主与法治、权利与义务等丰富的制度意蕴,融汇法律至上、权力制衡、权利保护 等诸多价值目标,涵盖执政党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全部政党生活,贯穿执政党执政行为甚至自我管理的全过程。一般而论, 依法... 依法执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包含民主与法治、权利与义务等丰富的制度意蕴,融汇法律至上、权力制衡、权利保护 等诸多价值目标,涵盖执政党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全部政党生活,贯穿执政党执政行为甚至自我管理的全过程。一般而论, 依法执政的核心内容是执政权的依法确立、依法行使和依法制约。具体而言,可以从依法执政的主客体、内容、目标价值、依据及 其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加以理解。依法执政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其核心价值在于对公民权利和 自由的保障,对国家权力的有效制约,以及促进执政权威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执政 科学内涵 理论依据 实现途径
下载PDF
美国法制环境形成的历史回顾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心浩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8-41,共4页
美国法制环境的形成主要在于:新英格兰与母国的法律亲缘关系,以及美国在移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民主实践活动和法制意识。法律是法制国家的治国支点,以法治国是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重要保证。
关键词 美国 法制 民主实践 依法治国
下载PDF
“依法执政”特征的法理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卿红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74-75,共2页
依法执政是以体现社会公意的法律作为执掌国家权力最高依据的执政方式 ,其特征是区别于独裁专制执政的重要标志。从执政权力的来源来看 ,依法执政具有执政的合法性特征 ;从执政的本质属性来看 ,依法执政具有执政的民主性特征 ;从执政的... 依法执政是以体现社会公意的法律作为执掌国家权力最高依据的执政方式 ,其特征是区别于独裁专制执政的重要标志。从执政权力的来源来看 ,依法执政具有执政的合法性特征 ;从执政的本质属性来看 ,依法执政具有执政的民主性特征 ;从执政的方式方法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 合法 民主 规范
下载PDF
论北宋神宗朝科举制度之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诸葛忆兵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宋神宗在位期间全面革新朝政,包括科举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神宗即位初期,就令朝臣对现行科举制度之利弊和变革发表意见。在朝臣中形成意见极其对立的两派。一派以王安石、司马光等为代表,要求办学选才、废罢诗赋、一定程度恢复乡举里... 宋神宗在位期间全面革新朝政,包括科举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神宗即位初期,就令朝臣对现行科举制度之利弊和变革发表意见。在朝臣中形成意见极其对立的两派。一派以王安石、司马光等为代表,要求办学选才、废罢诗赋、一定程度恢复乡举里选,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另一派只有苏轼、刘攽寥寥数位,要求坚持科举考试选才,反对废罢诗赋和乡举里选。科举变革大致遵从了多数派的意见,熙宁三年殿试制策,极大程度地改变了宋代士人的读书、写作风习。兴办学校、发展教育、选拔人才、取代进士试等,一直是神宗朝君臣努力的方向,朝廷最终为此出台三舍法。此外,省试经义,废罢诸科和制科,允许宗室参试,都是神宗朝在科举制度方面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神宗朝 策论 三舍法 经义
下载PDF
明万历中后期君臣冲突新探——以驸马冉兴让受辱事件为中心
9
作者 牛建强 史笑忆 《天中学刊》 2023年第3期128-135,共8页
万历四十年九月,寿宁公主驸马冉兴让先在府中被管家婆梁盈女、宦官彭进朝等人所辱,次日凌晨入朝时又被梁、彭等人于东安门内殴打。一时之间,举朝哗然。朝中大臣纷纷上疏陈情,请求重处有罪之人、维护法制公正。但神宗最后却惩处了驸马及... 万历四十年九月,寿宁公主驸马冉兴让先在府中被管家婆梁盈女、宦官彭进朝等人所辱,次日凌晨入朝时又被梁、彭等人于东安门内殴打。一时之间,举朝哗然。朝中大臣纷纷上疏陈情,请求重处有罪之人、维护法制公正。但神宗最后却惩处了驸马及其家人,对涉事内臣及管家婆则几无处罚。公主求情亦不能奏效。看似奇怪的处置背后隐含着万历中后期君臣冲突日趋尖锐的现实。众臣上书虽各有侧重,但都表达了惜名分、重法度的核心诉求。神宗听信宦官一面之词,不为爱女主持公道,既是“皇帝—宦官”模式的惯性操作,也是以私胜公的皇帝与以纲常名教为坚守的士大夫之间的对抗。尽管皇帝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一时之胜,但此后国体陵夷、人情壅塞的情况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历中后期 明神宗 驸马受辱 君臣冲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