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中DSA设备显示的实时辐射剂量率,为医务人员合理控制辐射剂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9月采用美国通用公司DSA机介入诊疗的冠心病患者30例,对术中DSA机由透视模式转换为电影模式时各自序列显示的辐射剂...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中DSA设备显示的实时辐射剂量率,为医务人员合理控制辐射剂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9月采用美国通用公司DSA机介入诊疗的冠心病患者30例,对术中DSA机由透视模式转换为电影模式时各自序列显示的辐射剂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透视辐射剂量率为18.5~212.0 m Gy/min,均值为(114.7±42.1)m Gy/min;电影辐射剂量率为216~1 691 m Gy/min,均值为(970.1±298.4)m Gy/min。透视与电影辐射剂量率总体均值之比为1︰8.5。数字平板探测器面积越大,辐射剂量率均值越大,电影辐射剂量率均值较透视辐射剂量率均值增高趋势越明显;透视辐射剂量率均值较电影辐射剂量率均值低,差异显著。结论医务人员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应合理选择DSA设备类型,密切观察动态实时显示的辐射剂量率,及时调整检查模式及可控参数,即刻评估可能致患者放射损伤的剂量水平,合理控制辐射剂量,以降低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辐射效应。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对成都市2012-2014年地表γ辐射进行监测,了解近年来成都市地表γ辐射剂量率现状水平和分布,为放射事故预警及事态评估提供科学、全面的基础数据。方法使用6150AD-b/H型直读式γ辐射仪,按照布点方案,监测人群聚集区室外和室内...目的通过对成都市2012-2014年地表γ辐射进行监测,了解近年来成都市地表γ辐射剂量率现状水平和分布,为放射事故预警及事态评估提供科学、全面的基础数据。方法使用6150AD-b/H型直读式γ辐射仪,按照布点方案,监测人群聚集区室外和室内的γ辐射剂量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有3 588个监测点,其中成都市室内1 053个点,室外2 535个点,室内γ辐射剂量率均值为89.7 n Gy/h,室外γ辐射剂量率均值为65.4 n Gy/h,不同路面道路中,花岗岩路面最高,均值为84.4 n Gy/h。成都市地表γ辐射所致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0.57 m Sv,低于全国、全省和自身(1981-1984)水平。结论成都市地表γ辐射剂量率属于正常地表辐射水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中DSA设备显示的实时辐射剂量率,为医务人员合理控制辐射剂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9月采用美国通用公司DSA机介入诊疗的冠心病患者30例,对术中DSA机由透视模式转换为电影模式时各自序列显示的辐射剂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透视辐射剂量率为18.5~212.0 m Gy/min,均值为(114.7±42.1)m Gy/min;电影辐射剂量率为216~1 691 m Gy/min,均值为(970.1±298.4)m Gy/min。透视与电影辐射剂量率总体均值之比为1︰8.5。数字平板探测器面积越大,辐射剂量率均值越大,电影辐射剂量率均值较透视辐射剂量率均值增高趋势越明显;透视辐射剂量率均值较电影辐射剂量率均值低,差异显著。结论医务人员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应合理选择DSA设备类型,密切观察动态实时显示的辐射剂量率,及时调整检查模式及可控参数,即刻评估可能致患者放射损伤的剂量水平,合理控制辐射剂量,以降低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辐射效应。
文摘目的通过对成都市2012-2014年地表γ辐射进行监测,了解近年来成都市地表γ辐射剂量率现状水平和分布,为放射事故预警及事态评估提供科学、全面的基础数据。方法使用6150AD-b/H型直读式γ辐射仪,按照布点方案,监测人群聚集区室外和室内的γ辐射剂量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有3 588个监测点,其中成都市室内1 053个点,室外2 535个点,室内γ辐射剂量率均值为89.7 n Gy/h,室外γ辐射剂量率均值为65.4 n Gy/h,不同路面道路中,花岗岩路面最高,均值为84.4 n Gy/h。成都市地表γ辐射所致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0.57 m Sv,低于全国、全省和自身(1981-1984)水平。结论成都市地表γ辐射剂量率属于正常地表辐射水平。
文摘目的对比研究18 F-NaF PET全身骨显像与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率。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核医学科行全身骨显像的患者97例,分别行99Tc^(m)-MDP和18 F-NaF显像。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注射后检查等待时间、检查结束后及24h的1m距离的平均辐射剂量率及诊断医师对两种显像的图像质量,并对两种显像剂患者组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18 F-NaF全身骨显像注射后检查等待时间明显少于99Tc^(m)-MDP全身骨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18 F-NaF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高于99Tc^(m)-MDP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评分(2.8±0.4 vs 2.1±0.7,t=-6.767,P<0.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查后18 F-NaF全身骨显像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率高于99Tc^(m)-MDP全身骨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7.2±6.3μSv/h vs 5.7±4.9μSv/h,t=-9.278,P<0.001)。而24h后两显像方式的辐射剂量率相似,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5±0.3μSv/h vs 0.6±0.3μSv/h,t=1.653,P=0.102)。结论18 F-NaF全身骨显像较99Tc^(m)-MDP全身骨显像缩短了检查等待时间,并具有更高的图像质量和评分一致性。另外,两种显像剂检查后24h辐射剂量率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