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荀子“礼”、“法”关系的价值再现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华华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5-27,共3页
荀子认为礼是一种准则 ,是修身、治国的根本 ,同时也注重刑赏。礼、法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渗透 ,共同构成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两种根本方式。荀子“隆礼”、“重法”辩证思想 ,对于今天我们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荀子 法治 德治 礼治 法制 辩证思想 道德教化
下载PDF
从古典法治走向现代法治——段秋关新作读后 被引量:4
2
作者 武树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38,共8页
《中国现代法治及其历史根基》关于法治古今纵横多元之说为中国古典法治安顿了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古典法治从初级形态向常规形态的经历酿造了法治的原始精华和实践成果;纳礼治、德治、法治于一炉的人治说概括了古典法治的本质特征;对... 《中国现代法治及其历史根基》关于法治古今纵横多元之说为中国古典法治安顿了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古典法治从初级形态向常规形态的经历酿造了法治的原始精华和实践成果;纳礼治、德治、法治于一炉的人治说概括了古典法治的本质特征;对儒家之礼和法家之法的历史定位与现代审视;中国现代政治实践的经验教训与艰难选择彰显了法治的无比优越;中国法治观念的三度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法治 现代法治 儒家 法家 礼治 德治 法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法律的伦理价值体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斌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104,共7页
依据法理学的概念范畴以及中国古代伦理型社会特质加以推演,生成中国古代法律伦理价值体系的核心要素——伦理秩序与伦理正义,这是伦理价值体系建构的基本路径,意在表明,中国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虽有不同的价值表现形式,但作为秩序与正... 依据法理学的概念范畴以及中国古代伦理型社会特质加以推演,生成中国古代法律伦理价值体系的核心要素——伦理秩序与伦理正义,这是伦理价值体系建构的基本路径,意在表明,中国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虽有不同的价值表现形式,但作为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中国古代法律同样旨在创设一种正义的社会秩序。根据中国古代法律内在的"仁、礼、法"的法理逻辑演化,对中国古代法律所反映的伦理秩序与伦理正义施以逻辑证成,这是伦理价值体系的衍生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法律 伦理秩序 伦理正义
下载PDF
论荀子礼法结合的依据与方式 被引量:2
4
作者 彭岁枫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9,共5页
荀子创造性地提出了礼法结合的思想,它是儒法两家礼法之争的思想结晶,也为儒家思想增加了现实的活力,其精髓在于克服单纯礼仪和单纯法律的局限性。荀子礼法结合思想不仅有其确凿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方式,对目前我国的法制建设也具有一定的... 荀子创造性地提出了礼法结合的思想,它是儒法两家礼法之争的思想结晶,也为儒家思想增加了现实的活力,其精髓在于克服单纯礼仪和单纯法律的局限性。荀子礼法结合思想不仅有其确凿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方式,对目前我国的法制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礼义
下载PDF
“礼”之会通
5
作者 刘金波 《文化发展论丛》 2018年第1期136-150,共15页
礼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作为关于“礼”的学问与研究“礼”的学术,对于回答现实世界是什么、人类社会的责任担当、当下社会怎么做等终极问题具有价值观和方法论意义,是大学通识教育的主要资源和重要抓手。通伦理的礼制为通识教育... 礼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作为关于“礼”的学问与研究“礼”的学术,对于回答现实世界是什么、人类社会的责任担当、当下社会怎么做等终极问题具有价值观和方法论意义,是大学通识教育的主要资源和重要抓手。通伦理的礼制为通识教育人与自然的融通提供了现实条件与学理依据。通教化的礼乐为通识教育的人才博雅提供了物质基础与合理内核。通工具的礼法为通识教育的思辨与会通提供了方法借鉴与手段创新。礼理融通,礼乐交响,礼法互契,成为通识教育博雅与融通的目标、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学 礼制 礼乐 礼法 通识教育
下载PDF
先秦诸子论礼与法(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启发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0-26,共7页
五、法家 法家以重"法"而称于世.梁启超说:"其发生甚早或竟在儒家前",其确立则在儒墨道之后[1](p78).春秋至于战国,其代表人物多直接参与政治,为相于各诸侯国,如管仲、子产、李悝、吴起、申不害、商鞅等.而立言者... 五、法家 法家以重"法"而称于世.梁启超说:"其发生甚早或竟在儒家前",其确立则在儒墨道之后[1](p78).春秋至于战国,其代表人物多直接参与政治,为相于各诸侯国,如管仲、子产、李悝、吴起、申不害、商鞅等.而立言者则有慎到、韩非,又"<管子>、<商君书>虽非管仲、商鞅所作,然皆战国末之法家言者之所推演荟集,其价值亦与儒家之戴记埒也."(p80)法家从思想倾向上说已如前面所言,有着儒法家、道法家、名法家的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诸子论
下载PDF
贾谊礼学思想探微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栩鑫 廖永林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1-74,共4页
贾谊礼学思想贯穿着礼与法的矛盾。他认为礼与法在产生的顺序上不存在前后之别,两者皆术,同源于道,又皆是道,不存在尊卑之分。这也就否定了礼尊法卑位置关系,偏离了儒家的传统。然而在现实的政治社会中,他在强调礼法并用的同时,又强调... 贾谊礼学思想贯穿着礼与法的矛盾。他认为礼与法在产生的顺序上不存在前后之别,两者皆术,同源于道,又皆是道,不存在尊卑之分。这也就否定了礼尊法卑位置关系,偏离了儒家的传统。然而在现实的政治社会中,他在强调礼法并用的同时,又强调礼法的主次之分,即又回到了儒家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谊
下载PDF
简论荀子以“礼法”为核心的法思想
8
作者 龚建平 边颜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4-30,共7页
"礼"是荀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荀子也是第一个提出"礼法"范畴的哲学家,从礼法入手研究荀子的法思想也是近年荀子研究的一种新尝试。荀子法思想的核心观点是"隆礼重法",他强调依礼治国安邦的前提下,也不能忽... "礼"是荀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荀子也是第一个提出"礼法"范畴的哲学家,从礼法入手研究荀子的法思想也是近年荀子研究的一种新尝试。荀子法思想的核心观点是"隆礼重法",他强调依礼治国安邦的前提下,也不能忽略法规范社会行为、惩戒犯罪的作用。对于"礼法"二字也不能简单认为是法和礼的叠加,其本质还是"礼本法表",与传统儒家保持了一致。此外,在"礼法"的基础上,荀子还形成了"明德慎刑"的施法思想,"有治人无治法"的人治思想,表明荀子虽然重视"法",但还是没有跳出封建集权统治的大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礼法 礼法关系 明德慎刑 人治
下载PDF
《荀子》“礼、法”思想试探
9
作者 马纳 马斗成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5-70,共6页
“隆礼重法”是荀子政治法律思想的显著特色。荀子的礼法思想奠定了中华礼法文化的基本范式,后世的儒法合流、王霸杂用思想可以从中找到初步然而是较为清晰的影子。荀子的礼法并重思想昭示我们,全面把握人治与法治、教化与强制的辩证关... “隆礼重法”是荀子政治法律思想的显著特色。荀子的礼法思想奠定了中华礼法文化的基本范式,后世的儒法合流、王霸杂用思想可以从中找到初步然而是较为清晰的影子。荀子的礼法并重思想昭示我们,全面把握人治与法治、教化与强制的辩证关系,既反对片面的伦理主义,也反对片面的法治主义,是为政者所应时时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下载PDF
孔子的贵族精神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树臣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3期5-12,共8页
孔子的贵族精神表现为对于个人人格和首创精神的推崇,这种精神的产生既具有现实的社会基础,又具有哲学上的理论依托,尤其体现了对于"仁"的哲学理念的契合。正是这种贵族精神与中国判例法传统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中国的贵族... 孔子的贵族精神表现为对于个人人格和首创精神的推崇,这种精神的产生既具有现实的社会基础,又具有哲学上的理论依托,尤其体现了对于"仁"的哲学理念的契合。正是这种贵族精神与中国判例法传统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中国的贵族精神虽然在战国以后整体上受到了重创,但它依然在士大夫乃至寻常百姓中以新的方式顽强地宣示着自己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贵族精神 中国 哲学理念 首创精神 社会基础 理论依托 精神表现 个人人格 士大夫 法传统 重创 战国 契合 判例 关联
下载PDF
天·人·文:古代“文法”概念的发生与发展
11
作者 谢文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以往有学者将“文法”视为“舶来品”,这反映了对中国“文法”概念发生与发展完整历史认识的缺失或模糊。实际上,现代意义上的“文法”,与中国本土固有的古代“文法”概念之间诚然存在差异,却并非判若鸿沟,而是有前后相续的脉络可以寻... 以往有学者将“文法”视为“舶来品”,这反映了对中国“文法”概念发生与发展完整历史认识的缺失或模糊。实际上,现代意义上的“文法”,与中国本土固有的古代“文法”概念之间诚然存在差异,却并非判若鸿沟,而是有前后相续的脉络可以寻绎。“文法”概念发生于本土,并非外来词,它由先秦时期哲学中的“自然”概念,发展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礼文法度”概念,进而过渡到经学训诂学中的语词句法概念,又具体转向文章学的作文法度内涵,于宋元时期定型。其“法”的承载对象一开始由“天”至“人”,再到“文”,进而具化为“文章”“散文”,“文法”概念的发生与发展是“天、人、文”三者循序渐进绾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法”概念 礼文法度 作文法则
下载PDF
孔子儒学思想体系中几对矛盾统一体的化解与谐和
12
作者 戴云波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6期113-116,共4页
儒家经典《论语》中所体现的几种对立概念:仁与礼孰为儒学的核心、天道天命与不语怪力乱神、中庸调和与入世进取,展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丰富而立体的思想内涵,不仅是后世儒学流衍的发端,而且本身也存在诸多局限。
关键词 中和 天道
下载PDF
管子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思路及启示——从法律思想史的角度
13
作者 曹秀谦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第3期42-50,共9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管仲所处的春秋时代类似,旧的秩序正在崩塌,新的规则正在形成中。管仲主张以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其中礼是核心。管仲认为:大一统是理想的国家治理模式;维护君主权威,有利于政令畅通;强调以法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管仲所处的春秋时代类似,旧的秩序正在崩塌,新的规则正在形成中。管仲主张以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其中礼是核心。管仲认为:大一统是理想的国家治理模式;维护君主权威,有利于政令畅通;强调以法治国,国家通过选拔人才和发展经济实现富国强兵,管仲成功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意味着无先例可行。以史为鉴,总结分析管仲两千多年前的治理经验,可以为解决现在的问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仲 管子
下载PDF
正当防卫与比例原则——刑法条文合宪性解释的尝试 被引量:83
14
作者 陈璇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58,共23页
比例原则作为法治国捍卫公民基本权利的一项宪法性原则,对于确定正当防卫权的限度具有指导作用。正当防卫必须符合适当性和必要性原则,但狭义比例原则对它的制约却极弱。防卫限度的判断应在原则上放弃法益均衡的考量,这是基于合宪性解... 比例原则作为法治国捍卫公民基本权利的一项宪法性原则,对于确定正当防卫权的限度具有指导作用。正当防卫必须符合适当性和必要性原则,但狭义比例原则对它的制约却极弱。防卫限度的判断应在原则上放弃法益均衡的考量,这是基于合宪性解释所得出的合理结论。理由在于:第一,正当防卫不是公民代行国家权力的行为,故不存在全盘适用行政法上狭义比例原则的必然性。第二,狭义比例原则与正当防卫保障公民消极自由的性质不符。第三,法益均衡的必要性来自于社会团结原则,但正当防卫在总体上与该原则无法兼容。第四,警察防卫权的限度之所以在实际上严于普通公民的防卫权,不是因为它受到了狭义比例原则的限制,而是因为必要性条件本身会随着防卫主体防卫能力的升高而提出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比例原则 合宪性解释 社会团结原则 警察防卫权
原文传递
古代祭祀礼仪的法律规制与文化内涵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丽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81,共8页
中国古代祭礼,历史悠久,内容宏富,颇具特色。其程序之复杂,仪节之细致,规矩之严格,场面之宏大,也堪称一绝。它位居“五礼”之首,是古代礼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其秉承“神道设教”的宗旨,蕴含“天人合一”的观... 中国古代祭礼,历史悠久,内容宏富,颇具特色。其程序之复杂,仪节之细致,规矩之严格,场面之宏大,也堪称一绝。它位居“五礼”之首,是古代礼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其秉承“神道设教”的宗旨,蕴含“天人合一”的观念,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世俗化倾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礼 礼仪法 礼俗 法律史
原文传递
论礼崩乐坏与礼学的形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 平 纪 兴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5-19,共5页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历史内涵是以周礼为核心的传统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全面瓦解。这一危机促使一些思想家从理论上对礼的本质、功能及意义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孔子的礼论挖掘和增强了礼的内在精神价值,将礼由制度典章层面提升到思想...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历史内涵是以周礼为核心的传统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全面瓦解。这一危机促使一些思想家从理论上对礼的本质、功能及意义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孔子的礼论挖掘和增强了礼的内在精神价值,将礼由制度典章层面提升到思想学术层面,实现了礼的理论化、意识形态化。荀子一方面将礼同人的内在本质及宇宙秩序联系在一起,确立了礼的超越性和绝对性价值源头;另一方面以法来充实和改造礼,建立了道德与政治有机结合的礼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崩乐坏 礼学 礼治
下载PDF
礼与法在先秦时期的发展脉络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志平 李珊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1期36-38,共3页
礼与法在先秦时期的发展脉络是:礼与法在春秋以前的夏、商、西周三代处于混一状态,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分离。在春秋以前的夏、商、西周三代,以“周礼”为典型代表的三代之礼是一个严密完备的社会控制体系和政治文化系统,整合了礼与法,... 礼与法在先秦时期的发展脉络是:礼与法在春秋以前的夏、商、西周三代处于混一状态,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分离。在春秋以前的夏、商、西周三代,以“周礼”为典型代表的三代之礼是一个严密完备的社会控制体系和政治文化系统,整合了礼与法,处于整体化、系统化的礼法混一状态;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和法家在“礼崩乐坏”的社会形势下,对传统的西周“礼治”体系进行了不同方向的扬弃,形成了“法家之法”和“儒家之礼”的分离对立。于是,无所不包的西周“礼治”体系就分解为“法家之法”与“儒家之礼”,礼与法在制度实体和思想理论上都成为两条线索独立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礼法混一 礼法分离
下载PDF
儒家“仁”“礼”思想在当代德育中的价值探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荆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43-46,共4页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的"仁""礼"思想是与德育密切相关的内容。"仁""礼"思想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二者均既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在当代德育中,吸收儒家"仁""礼&...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的"仁""礼"思想是与德育密切相关的内容。"仁""礼"思想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二者均既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在当代德育中,吸收儒家"仁""礼"思想中与时俱进的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精华部分,发挥"仁""礼"思想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加强个人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学生强化规则意识,提高自律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理念,推进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 “礼”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个人修养 规则意识 德治与法治结合
下载PDF
唐令与礼关系析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玉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5,共8页
唐代所称之“礼”既指体现礼的基本精神和原则的“三礼”,又指唐代统治者根据政治需要与社会变迁因时变通制定的“新礼”。唐令的制定完全体现了中国传统礼的宗法等级原则和精神,唐令的许多规定直接来自于礼的内容,而这个“礼”,主要是... 唐代所称之“礼”既指体现礼的基本精神和原则的“三礼”,又指唐代统治者根据政治需要与社会变迁因时变通制定的“新礼”。唐令的制定完全体现了中国传统礼的宗法等级原则和精神,唐令的许多规定直接来自于礼的内容,而这个“礼”,主要是指以“三礼”为代表的古礼。唐代“纳礼入令”不仅表现在唐令与礼(三礼)的内容的一致性上,而且也反映在唐令与礼的冲突问题上。唐代礼令关系的另一面,即唐礼与令的衔接关系。唐令与唐代礼典的这种衔接关系一方面取决于唐令的制度法性质,同时也是由唐代礼典的礼仪性质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令 唐礼 唐代法律
下载PDF
金融机构适当性义务的法律适用难题与路径抉择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宏达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3,共10页
近年来,以客户权益保护为目标的金融机构适当性义务开始强调其民事救济功能,最高人民法院对此提供了一系列宝贵的审判指导意见,但仍有三方面难题亟待进一步探究。一是在处理适当匹配与告知说明的关系问题上,宜以分别审视二者为主,寻求... 近年来,以客户权益保护为目标的金融机构适当性义务开始强调其民事救济功能,最高人民法院对此提供了一系列宝贵的审判指导意见,但仍有三方面难题亟待进一步探究。一是在处理适当匹配与告知说明的关系问题上,宜以分别审视二者为主,寻求更为妥善的救济方式。二是在主体概念的边界范围问题上,不应局限于金融消费者的外在形象,而应依法综合判断。三是在民事责任路径的抉择问题上,一般侵权所提供的救济较为恰当。面对上述难题,司法实践在解题方法上应紧握“于法有据”这一“利剑”,从代表性案例中汲取经验,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向未来,适当性义务的完善应以《金融稳定法》的制定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建立为契机,强化立法、司法与监管之间的协同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当性义务 金融消费者 客户权益保护 告知说明 侵权责任 金融稳定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