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6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一个中国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17
1
作者 姜涛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29,共15页
行政公益诉讼是国家积极作为论的产物,有利于实现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功能秩序,也并不违反无利益无诉权原则。作为司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权力滥用的制度建构,对实现行政诉讼法的目的意义重大,我国应该确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由于检察机... 行政公益诉讼是国家积极作为论的产物,有利于实现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功能秩序,也并不违反无利益无诉权原则。作为司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权力滥用的制度建构,对实现行政诉讼法的目的意义重大,我国应该确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由于检察机关属于法定的法律监督机关,且与一般民众、法人与其他组织相比,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问题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应成为行政公益诉讼的惟一适格主体。鉴于我国法律目前尚无行政公益诉讼的正式规定,这使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存在法律障碍。其中,通过修改行政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与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以明确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标准、范围、方式与程序等,则是中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 国家积极作为论 检察机关 公共利益 法定主义
原文传递
从试点情况看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 被引量:116
2
作者 胡卫列 迟晓燕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48,共19页
从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试点情况看,诉前程序作用巨大,是有效结案的主要形式。诉前程序体现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尊重和自身的谦抑,有助于发挥行政机关自我纠错、主动履职的能动性,节约司法资源。要正确认识和运用诉前程序与提起诉讼... 从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试点情况看,诉前程序作用巨大,是有效结案的主要形式。诉前程序体现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尊重和自身的谦抑,有助于发挥行政机关自我纠错、主动履职的能动性,节约司法资源。要正确认识和运用诉前程序与提起诉讼的辩证关系,优化诉前程序的设计。不必纠结于诉前程序多,提起诉讼少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诉讼,原本就是诉前程序设计的内在逻辑。行政不作为及其法律责任是诉前程序的理论基础。诉前程序起到了将行政作为违法转化为行政不作为的作用。行政公益诉讼多重职责交错的存在使不作为的认定十分复杂,可以实质性履行为核心标准,区分不同情况具体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行政公益诉讼 诉前程序 行政不作为
原文传递
论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特征、模式与程序 被引量:60
3
作者 朱全宝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118,共7页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具有不同于民事公益诉讼的显著特征:被告的"行政"专属、诉讼选择优位、行政程序前置、举证责任倒置等。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并不排除公民和非政府组织的公益诉权,但应建立检察机关审查前置程序...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具有不同于民事公益诉讼的显著特征:被告的"行政"专属、诉讼选择优位、行政程序前置、举证责任倒置等。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并不排除公民和非政府组织的公益诉权,但应建立检察机关审查前置程序,以督促行政主体及时纠正违法行政行为或不作为,此既有利于快速有效地维护公益,亦能避免滥诉和讼累。从主体地位看,检察机关宜以行政公诉人角色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它较好地契合了我国的宪法框架、立法体制和司法实践。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具体包括案件受理、立案审查、调查取证、诉前建议、提起公诉、出庭支持公诉、抗诉等一系列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行政公益诉讼 举证责任 程序
原文传递
论检察机关的审前主导权 被引量:54
4
作者 李奋飞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6,共12页
随着"以审判为中心"、"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刑事司法改革项目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检察机关的法律功能重构势在必行,尤其需要尽快明确其在刑事审前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藉由羁押控制权、... 随着"以审判为中心"、"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刑事司法改革项目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检察机关的法律功能重构势在必行,尤其需要尽快明确其在刑事审前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藉由羁押控制权、程序控制权以及救济控制权的交替运用,检察机关无疑可以成为刑事审前程序中当仁不让的主导者。在刑事审前程序中,检察权的角色定位基本具有三重属性:一是侦查质量的评价主体;二是司法资源的调控主体;三是诉讼权利的保障主体。这种"三位一体"的类型设定,既可以大致勾勒出检察机关在刑事审前程序中的动态脉络,也可有力地促成"审前—审判"的无缝对接,进而实现刑事诉讼程序的整体流畅与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审前主导权 “三位一体”
原文传递
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的程序逻辑与规范解释——兼论个人信息保护的“消费者化” 被引量:51
5
作者 张陈果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84,共13页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规定的个人信息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应包含对数据使用协议中格式条款违反相关法律、数据画像、地下数据交易等大规模侵权和分散性侵权等情形,可以按照"列举+兜底"对诉由予以类型化并适当予以限定以实...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规定的个人信息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应包含对数据使用协议中格式条款违反相关法律、数据画像、地下数据交易等大规模侵权和分散性侵权等情形,可以按照"列举+兜底"对诉由予以类型化并适当予以限定以实现抽象层面的利益平衡。《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和《民事诉讼法》第55条构成特别规范和一般规范的关系,应优先适用。在适格主体顺位上,各级检察机关列于引领位置。消费者组织仅能就与市场活动和消费行为相关的损害个人信息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检察机关提起的相关公益诉讼之实体有理由的范围远超前者。应在完善配套制度的前提下逐步放开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以激励起诉并补偿受损的个人信息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个人信息 受案范围 检察机关
原文传递
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空间 被引量:50
6
作者 林莉红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66,共12页
行政机关是公共利益的首要维护者。当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时,应仰赖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同时辅以对违法或怠于履行职责的行政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意味着其冲到负监管职责之行政机关的前方,将面临缺乏... 行政机关是公共利益的首要维护者。当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时,应仰赖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同时辅以对违法或怠于履行职责的行政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意味着其冲到负监管职责之行政机关的前方,将面临缺乏权利保护必要性、放任行政机关不作为等负面评价。我国现行法规定的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面临检察机关不宜在此类诉讼中起诉污染者与造假者、不应代替行政机关履行职责、不该仅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作为民事起诉事由等质疑。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应当扮演最后一道防线的"兜底作用",在现行法无明文规定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领域,存在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民事公益诉讼 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利益 制度空间
原文传递
检察公益诉讼:法理检视与改革前瞻 被引量:45
7
作者 梁鸿飞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130,共18页
公益诉讼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英美法系国家尤为流行。在构建公益诉讼制度时,对于域外经验,我国不能盲目地移植、借鉴,务必经过本土化的理解、过滤以及调整之后,才能使其得以有效适用。我国的司法类型属于政策实施型,司法机关被... 公益诉讼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英美法系国家尤为流行。在构建公益诉讼制度时,对于域外经验,我国不能盲目地移植、借鉴,务必经过本土化的理解、过滤以及调整之后,才能使其得以有效适用。我国的司法类型属于政策实施型,司法机关被规设为借助法律贯彻国家政策的智识枢纽。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而提起公益诉讼,旨在通过修复、整合法律秩序,将公共利益的救济与国家政策实施的一致性恢复一并作成。但是,由于法律监督基础薄弱以及为了回避学界争议,检察机关超越传统以公益诉讼人的身份提起诉讼,这不仅很难完整地实现预期目标,而且还会衍生出其他问题。为今之计,应当立足于本土语境,以'法律监督'为主线,拟定公益诉讼制度的改革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政策实施型司法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原文传递
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调研报告 被引量:40
8
作者 宋英辉 史立梅 +3 位作者 郭云忠 孟军 廖明 杨雄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1,共9页
刑事和解是近年来我国各地检察机关努力探索的一种新的刑事案件处理方式。虽然目前尚缺乏有关刑事和解的统一法律规定,但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的实践表明,各地在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条件、程序等方面都存在着共通性和相似性,从而为立... 刑事和解是近年来我国各地检察机关努力探索的一种新的刑事案件处理方式。虽然目前尚缺乏有关刑事和解的统一法律规定,但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的实践表明,各地在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条件、程序等方面都存在着共通性和相似性,从而为立法上确立刑事和解制度奠定了基础。但同时,各地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适用的证据条件、调解主体的担任、辩护人及诉讼代理人对刑事和解的参与等方面仍存在不同认识,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加以研究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刑事和解 恢复性司法
原文传递
职务犯罪调查中的检察引导问题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李奋飞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40,共13页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完成后,监察机关既承担着违纪违法的调查职责,也拥有了对职务犯罪的调查权,监察调查因被认为"不是侦查",使得职务犯罪的追诉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调查—公诉"模式。该模式可能存在多种隐患,尤其是监...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完成后,监察机关既承担着违纪违法的调查职责,也拥有了对职务犯罪的调查权,监察调查因被认为"不是侦查",使得职务犯罪的追诉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调查—公诉"模式。该模式可能存在多种隐患,尤其是监察机关的刑事调查或将游离于"诉讼"之外,甚至有诱发"调查中心主义"的危险。要使"调查—公诉"模式得以优化升级,特别是在"以审判为中心"的统辖下,应考虑确立职务犯罪调查中的检察引导制度。作为公诉的准备活动,监察机关的刑事调查与公安机关的侦查一样,也是国家追诉犯罪机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确保追诉能够取得成功,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疏漏,实现惩治腐败的有效性,应让检察机关介入监察机关的刑事调查,使其能够动态地了解整个刑事调查过程,并可以运用自己的诉讼经验,就证据的收集、固定、审查和运用向监察机关提出意见。尽管监察体制改革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这并不妨碍其通过提前介入、决定逮捕、退回补充调查、非法证据排除、不起诉等多种方式,来引导乃至监督监察机关的刑事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公诉”模式 监察机关 检察机关 职务犯罪调查 引导调查取证 “以审判为中心”
原文传递
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起诉资格的法律制度建构 被引量:33
10
作者 张锋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检察机关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和公民环境权益应是其职权范围内的应有之义。因此,由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检察机关在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司法实践中也有... 检察机关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和公民环境权益应是其职权范围内的应有之义。因此,由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检察机关在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司法实践中也有成功的经验,从而相对于其他主体而言具有天然优势。但由于法律依据和具体操作路径不明确,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仍存在障碍,因此,应完善其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更好地发挥起诉主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环境公益诉讼 起诉资格
下载PDF
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实践检视 被引量:31
11
作者 陆军 杨学飞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82,共16页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在整个公益诉讼制度架构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体现了检察权介入民事公益诉讼的补充性、检察机关与其他组织在公益保护上的协同性,也是基于现有社会组织数量与力量情况而做出的现实选择。从试点情...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在整个公益诉讼制度架构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体现了检察权介入民事公益诉讼的补充性、检察机关与其他组织在公益保护上的协同性,也是基于现有社会组织数量与力量情况而做出的现实选择。从试点情况看,诉前程序发挥了很好的功能和作用,但仍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扩大诉前程序的对象范围,实行以公告为主的多种方式,设置契合实际的回复期限,并实现与督促行政机关履职、支持起诉、提起诉讼等相关程序的有效衔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民事公益诉讼 诉前程序 公告程序
原文传递
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检视与完善 被引量:28
12
作者 石晓波 梅傲寒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36,共10页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是试点制度化的结果,但这种强制嵌入刑事诉讼程序的做法存在合法性问题。目前依托《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等规范依据的制度表现出全部的民事诉讼特征。虽然各地检察机关也在不断探索新模式,但基于犯罪行...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是试点制度化的结果,但这种强制嵌入刑事诉讼程序的做法存在合法性问题。目前依托《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等规范依据的制度表现出全部的民事诉讼特征。虽然各地检察机关也在不断探索新模式,但基于犯罪行为的关联没能很好展现。除此,该制度从主体、程序和规则三个维度检视均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该制度需要不断探索优化路径来完善,大致包括:立法规定检察机关的主体资格及其受案范围;取消诉前公告程序,明晰调解程序;强化分工配合,完善执行监督体制来突破主体障碍;明确举证责任,完善取证制度及其保障措施;建立基金管理规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解释 制度
下载PDF
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 被引量:25
13
作者 万毅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6,共14页
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设置目的,一方面在于辅助检察长之管理,另一方面又为满足检察业务专业化发展之所需。在设置模式上,内设机构的名称应仿照日韩或者我国台湾地区体例,改为"部"或"组";当前"条线状"的内设机构设置模式符合大陆法... 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设置目的,一方面在于辅助检察长之管理,另一方面又为满足检察业务专业化发展之所需。在设置模式上,内设机构的名称应仿照日韩或者我国台湾地区体例,改为"部"或"组";当前"条线状"的内设机构设置模式符合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实无必要进行根本性变革。同时,改革中还需澄清:"大部制"并非改革的必然方向,但在行政事务部门以及案件数量少、检察官员额数亦少的基层检察院仍可发挥作用;从专业化办案机制以及批捕权配置之立法目的的角度,"捕、诉合一"改革应当缓行;诉讼监督职能仍应按照诉讼阶段分段予以多元化配置。未来改革应坚持"小改"方案,即对现行机构设置模式和方案不作大的调整,新增侦查部和检察辅助人员室,另对侦查监督、公诉等部门的职责范围略作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内设机构 大部制改革 “捕、诉合一”改革
原文传递
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支持起诉 被引量:24
14
作者 秦天宝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36,共12页
作为一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重要制度安排,支持起诉担纲着平衡多元起诉主体间关系的重任。环境公益诉讼中的支持起诉存在依据模糊化、功能虚置化和角色替代化等问题。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支持起诉应当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制度... 作为一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重要制度安排,支持起诉担纲着平衡多元起诉主体间关系的重任。环境公益诉讼中的支持起诉存在依据模糊化、功能虚置化和角色替代化等问题。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支持起诉应当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制度的改革完善。其功能定位应具体为:以社会组织的原告地位为前提的帮助与协助为模式选择,以作为检察机关的义务与职责为规范定位,和以作为多元共治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体现为价值追求。同时,应当在支持起诉之条件、支持起诉之启动、支持起诉之方式和支持起诉之保障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制度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支持起诉 社会组织 检察机关 环境治理
原文传递
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高一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44,共9页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2003年9月起在中国实行的、检察机关通过从社会选任具有代表性的人士对检察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制度。这一制度经过了试点阶段、全面推广阶段,如今已进入深入与规范阶段。各地检察机关推行了很多改革措施,包括:进...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2003年9月起在中国实行的、检察机关通过从社会选任具有代表性的人士对检察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制度。这一制度经过了试点阶段、全面推广阶段,如今已进入深入与规范阶段。各地检察机关推行了很多改革措施,包括:进行人民监督员"体制外"试点,通过"自荐为主,推荐为辅"产生人民监督员,推行"上级院统一选任人民监督员模式",形成了传统的同级监督模式、下管一级(上提一级)监督模式、同级异地交叉监督模式、上下级交叉与同级异地交叉结合监督模式等四种具体运行模式。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是: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进行正式立法,统一全面推行"体制外"监督,扩大人民监督员的选拔范围,加强人民监督员决定的法律拘束力,推行"上下级交叉与同级异地交叉监督结合模式",扩大监督的案件范围和情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监督员 检察机关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本质厘清、功能定位与障碍消除 被引量:22
16
作者 苏和生 沈定成 《学术探索》 2020年第9期74-83,共10页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其本质上属于民事公益诉讼,遵循《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得以推行的合法性、正当性基础。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蕴含着三重基本功能--节省诉讼资源并增强司法效益之程序性功能、打...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其本质上属于民事公益诉讼,遵循《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得以推行的合法性、正当性基础。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蕴含着三重基本功能--节省诉讼资源并增强司法效益之程序性功能、打击刑事犯罪并平衡责任分担之实体性功能、修复社会关系并维护公共利益之社会性功能。针对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程序规则中面临的系列障碍,应当在考察司法实践及反思理论根基的基础上对其予以消除。即遵循《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中关于级别管辖、地域管辖之规定,将超过基层法院管辖标的额范围的案件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类案件作为适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程序的例外;将"保持刑事被告人和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被告同一"作为启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程序的前提要件;将履行诉前公告程序作为原则,不履行作为例外;将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的七人合议庭确定为一审程序审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本质属性 功能定位 程序规则
下载PDF
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合理性及制度构建 被引量:17
17
作者 彭本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122-128,共7页
《民事诉讼法》虽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但没有明确规定由哪些机关和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也缺乏具体的环境公益诉讼机制和程序,使得司法适用面临诸多困难。因检察机关是环境公益最合适的代表,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符合检察机... 《民事诉讼法》虽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但没有明确规定由哪些机关和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也缺乏具体的环境公益诉讼机制和程序,使得司法适用面临诸多困难。因检察机关是环境公益最合适的代表,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符合检察机关的性质和职能,检察机关也具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所以检察机关具有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合理性,甚至优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的行政部门。在制度构建方面,确定检察机关全过程参与的原则,检察机关可通过支持起诉、检察监督、直接起诉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具体制度包括登记备案、环境公益损害调查、提起诉讼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环境公益诉讼
下载PDF
检察机关的公诉权与公益诉讼权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秀哲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4-138,共5页
从检察机关刑事诉讼公诉权的产生和行使特点来看,检察机关是公共利益代表人,其公诉权的行使体现了司法程序中的权力制约和公共利益保护与个体权利的平衡,检察机关的这种特殊公共利益代表人身份在现代社会已经扩展为更广泛的对一般公共... 从检察机关刑事诉讼公诉权的产生和行使特点来看,检察机关是公共利益代表人,其公诉权的行使体现了司法程序中的权力制约和公共利益保护与个体权利的平衡,检察机关的这种特殊公共利益代表人身份在现代社会已经扩展为更广泛的对一般公共利益的代表,由此,从检察机关的一般公共利益代表人身份可以延伸出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权,检察机关行使的公诉权与公益诉讼权是两种不同的法律监督权,必须准确把握其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公益代表人 公诉权 公益诉讼权
下载PDF
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探索与发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龙婧婧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88-94,共7页
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兴起于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践,是检察机关破解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现实困境的策略选择,具有司法效益性和全面保障权利的价值,并得以法律确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为保障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兴起于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践,是检察机关破解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现实困境的策略选择,具有司法效益性和全面保障权利的价值,并得以法律确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为保障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有效实施,有必要不断完善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相关制度,如构建刑民并行的办案机制、简化诉前公告程序、内外兼修提高举证能力以及实现多元化的责任承担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民事公益诉讼 刑事诉讼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下载PDF
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调查权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习丽嫔 汤博为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9-62,77,共5页
检察机关需要通过调查取证获取支持公益诉讼程序的证据材料。但是,法律仅规定了检察机关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的调查核实权,该项权力是检察机关在审查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中的特定调查职权,无法直接推定为法律对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调查权的... 检察机关需要通过调查取证获取支持公益诉讼程序的证据材料。但是,法律仅规定了检察机关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的调查核实权,该项权力是检察机关在审查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中的特定调查职权,无法直接推定为法律对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调查权的赋予。需要根据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律特征、法律价值、法律程序等,建构保障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的调查取证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公益诉讼 调查核实 调查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