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法治的文化社会学解释框架 被引量:25
1
作者 舒国滢 程春明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3-146,共14页
法治概念的完整图景是随着历史的推展而逐渐清晰化的 ;宗教与经济、教皇与商人 ,对近代西方法律体制的形成有同样的重要性与塑造力 ;对法治进步的评价 ,须参照多元文化的知识框架 ,未来的法治话语中也必然会包含有非西方知识的内容 ,这... 法治概念的完整图景是随着历史的推展而逐渐清晰化的 ;宗教与经济、教皇与商人 ,对近代西方法律体制的形成有同样的重要性与塑造力 ;对法治进步的评价 ,须参照多元文化的知识框架 ,未来的法治话语中也必然会包含有非西方知识的内容 ,这不是纯粹意志的妥协 ,而是文明 文化生态平衡的结果 ;法治制度所型塑的“人”的形象 ,绝对不是一幅完美的图像 ,但它维系着人类生活、社会构成以及文化延续力乃至整个社会个体生存的基础 ,至少对世俗的世界和人类还是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的历史性 文明过程 人类形象 人的制度存在
原文传递
文明的“两个进程”、“两极相联”、“双重使命”——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与殖民地关系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胡键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7,共13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与殖民地关系的理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文明的两个进程"理论、"两极相联"理论和"双重使命"理论。资产阶级用先进的工具和野蛮的方式将半野蛮、野蛮民族"纳入"...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与殖民地关系的理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文明的两个进程"理论、"两极相联"理论和"双重使命"理论。资产阶级用先进的工具和野蛮的方式将半野蛮、野蛮民族"纳入"资本的"文明"进程,但资产阶级也同时在被迫接受东方落后民族的先进的道德文明的洗礼。否则,资产阶级同样也难以继续生存下去。这两个"文明进程"是同时进行的。东方落后国家从那时开始就被迫进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之中,一些国家包括中国在一段时期内因西方殖民体系的罪恶性而仍然试图拒斥这个世界体系,但客观上已经不容许了。同样,西方殖民主义把东方落后国家作为其原料供应地和先是商品后是资本输出的市场,并且越来越依赖于这种市场。在这种"两极相联"状态下,殖民主义一方面要摧毁殖民地国家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但为了自身的发展,又不得不对殖民地国家进行必要的建设。结果,在殖民主义履行的"双重使命"下,殖民地国家的社会经济变得更加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殖民地 文明进程 两极相联 双重使命
下载PDF
论史前中国东北地区的文明进程——以西辽河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5
3
作者 田广林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兴隆洼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已存在着环壕和非环壕聚落之分,这种情况表明,燕北辽西地区早在距今8000年前,就已经产生了初步的社会分层现象。到了距今 5000 年前后的红山文化时期,西辽河地区一带的聚落形态发展出现了中心聚落,与此相适应,... 兴隆洼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已存在着环壕和非环壕聚落之分,这种情况表明,燕北辽西地区早在距今8000年前,就已经产生了初步的社会分层现象。到了距今 5000 年前后的红山文化时期,西辽河地区一带的聚落形态发展出现了中心聚落,与此相适应,本区的社会历史发展也开始步入古国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前史 西辽河地区 文明进程
下载PDF
文明进程:“轴心”“连续”“突破”问题的深处
4
作者 吾淳 庞旭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5,共10页
有关“轴心”“连续”“突破”问题深处的思考,实际是一种不停的追问。这种追问主要包括:雅斯贝斯“轴心说”的困境,导致雅斯贝斯“轴心说”困境的原因,“轴心说”深处的理论根源,客观看待和评价“轴心期”深处的理论,中国对“轴心期”... 有关“轴心”“连续”“突破”问题深处的思考,实际是一种不停的追问。这种追问主要包括:雅斯贝斯“轴心说”的困境,导致雅斯贝斯“轴心说”困境的原因,“轴心说”深处的理论根源,客观看待和评价“轴心期”深处的理论,中国对“轴心期”及“连续性”理论的检验,前轴心期文明对“轴心期”及“突破性”理论的检验,文明“突破”中的地理因素,文明“突破”中的他者因素,文明“突破”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必然”“偶然”以及“偶然性”或“特殊性”之于“突破”或“革命”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心 连续 突破 文明进程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揭示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人群摄食策略
5
作者 王伟 黎海明 段阜涛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249-266,共18页
长江下游地区是稻作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然而,水稻对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人群饮食的贡献程度仍不清晰。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能够量化揭示长江下游地区史前人群的摄食策略。系统收集长江下游地区已发表的人骨、动物骨和植物稳定碳氮同... 长江下游地区是稻作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然而,水稻对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人群饮食的贡献程度仍不清晰。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能够量化揭示长江下游地区史前人群的摄食策略。系统收集长江下游地区已发表的人骨、动物骨和植物稳定碳氮同位素数据,基于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对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群的摄食策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距今7.0—5.3 ka长江下游地区人群可能摄食多种动植物资源,该时期水稻对人类饮食的贡献与其他植物资源基本相当。距今5.3—4.3 ka,水稻已超过其他动植物资源,成为美人地遗址人群的主要食物资源。研究揭示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明化进程与稻作农业发展具有同步性,狩猎采集经济则为该区域文明化进程起到基础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水稻 摄食策略 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 文明化进程
下载PDF
从东山村遗址看长江下游社会复杂化进程 被引量:3
6
作者 林留根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86,共5页
张家港东山村遗址主要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时的墓葬、崧泽文化时期的房屋建筑和大型墓葬,其中9座崧泽时期高等级大墓的发现填补了崧泽文化时期没有高等级大墓的空白,为重新认识环太湖流域崧泽文化整体面貌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供了新资料... 张家港东山村遗址主要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时的墓葬、崧泽文化时期的房屋建筑和大型墓葬,其中9座崧泽时期高等级大墓的发现填补了崧泽文化时期没有高等级大墓的空白,为重新认识环太湖流域崧泽文化整体面貌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供了新资料,特别是遗址中崧泽文化早中期大墓与小墓的分区埋葬以及大房址的出现,证明至少在距今5800年前后,社会已有明显的贫富分化,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层。这为研究长江下游社会文明化进程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山村遗址 长江下游 崧泽文化 文明化进程
原文传递
人的社会化:一个文化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邹兴明 《嘉应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9-11,共3页
就文化的广义而言,人的社会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文化化的过程。生活世界本身是历史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又是人的社会化得以发生、发展和延续的基地和场所。从文化视角来看,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人类文化生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类历史也是... 就文化的广义而言,人的社会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文化化的过程。生活世界本身是历史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又是人的社会化得以发生、发展和延续的基地和场所。从文化视角来看,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人类文化生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类历史也是一部文化的生成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 文化化 文明进程 人类历史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先秦族群迁徙融合与华夏文明进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玲玲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98,126,共8页
族群迁徙融合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和动力,先秦不同时期族群的迁徙融合对华夏文明化进程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上古时期周边族群向中原地区的汇聚迁徙,加速了该区域社会形态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原地区得... 族群迁徙融合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和动力,先秦不同时期族群的迁徙融合对华夏文明化进程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上古时期周边族群向中原地区的汇聚迁徙,加速了该区域社会形态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原地区得以占据优势,率先迈入文明门槛,出现最早的王权国家,促进了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由多源向一体的转变;夏商时期,以夏商族群为主体的扩张性迁徙,使中原地区成为当时的文明核心区,对周边地区影响深远;两周时期,大范围的族群迁徙融合,使西周礼乐文明得以普及,促进了统一民族意识的出现和华夏民族的形成,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现 先秦 族群迁徙融合 文明化进程
原文传递
文化生态史观视野下的文明化进程——中原地区与太湖地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杰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30,38,共11页
"文化生态史观"是一种系统观点,它强调研究文化进程的发展,必须综合分析文化、环境诸因素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中原与太湖地区文明化进程的结果不同,源于中原地区文化生态系统中某些因素的优越性,战争机制促成的社会组织、开... "文化生态史观"是一种系统观点,它强调研究文化进程的发展,必须综合分析文化、环境诸因素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中原与太湖地区文明化进程的结果不同,源于中原地区文化生态系统中某些因素的优越性,战争机制促成的社会组织、开放性的文化特质、务实的社会意识、多样的生态环境与公元前三千纪末期的应时发展,这些都促使中原地区逐渐确立了文化上的强势地位。相比之下,太湖地区宗教特色的社会组织,面对危机缺乏变通;保守的文化特质,使文化缺乏革新和灵活性;务虚的社会心理,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单一的生态环境,使社会面对自然灾害缺乏灵活的应对。最终,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的一蹶不振,环太湖地区彻底丧失了发展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史观 文明化进程 中原地区 太湖地区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原文传递
玉文化与史前文明化进程——江淮地区的历史证据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薇 李修松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6-151,共6页
江淮地区地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石器时代的玉文化,是当时该地区史前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选取考古材料,以史前重要遗址为例,结合历史学研究方法对这一地区的文明化进程略作探讨,... 江淮地区地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石器时代的玉文化,是当时该地区史前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选取考古材料,以史前重要遗址为例,结合历史学研究方法对这一地区的文明化进程略作探讨,梳理史前玉器功能的演变规律:玉器被大量用于祭祀和宗教活动;礼仪性用玉的逐步形成;玉器成为宗教活动中执事人员的重要辅助工具。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在距今约五六千年时,江淮地区开始了文明化的漫长进程,玉器在该地区文明化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一,墓葬中出土大量玉器并形成了祭坛,这是氏族社会从神权开始向王权过渡的重要标志;其二,大型中心聚落遗址的出现,可以视作该地区从氏族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对研究早期国家的形成及文明的起源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其三,大量玉礼器的存在,不但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更孕育了礼制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 玉文化 江淮地区 史前文明
下载PDF
平粮台龙山文化遗存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世刚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7-90,145,共5页
平粮台城址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城址中非常典型的一个代表,本文借鉴西方环境考古与聚落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着重从聚落形态的角度出发,用考古材料研究社会关系,具体在各种物质遗存中从政治权利、阶层分化、生产生活、组织规划、民风民俗... 平粮台城址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城址中非常典型的一个代表,本文借鉴西方环境考古与聚落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着重从聚落形态的角度出发,用考古材料研究社会关系,具体在各种物质遗存中从政治权利、阶层分化、生产生活、组织规划、民风民俗、神灵信仰等方面抽取提炼出非物质的信息,重建其社会组织结构,复原地区聚落模式和社会复杂化进程,以取得该遗址在中国早期国家发展进程和文明起源过程中更为形象、具体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考古 文明进程 城市起源 龙山文化
原文传递
社会过程·文明过程·文化运动——阿尔弗莱德·韦伯的“历史内在结构论”述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玮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167-171,共5页
阿尔弗莱德·韦伯以他的“历史内在结构论”在“文化形态学”领域独树一帜。按照他的理论 ,对人类和民族历史的分析与考察应分社会过程、文明过程、文化运动三个层面。社会过程是人类和民族历史的外在显示 ,如同人的身体 ;文明过程... 阿尔弗莱德·韦伯以他的“历史内在结构论”在“文化形态学”领域独树一帜。按照他的理论 ,对人类和民族历史的分析与考察应分社会过程、文明过程、文化运动三个层面。社会过程是人类和民族历史的外在显示 ,如同人的身体 ;文明过程是人类历史得以延续的动力 ,如同人的营养 ;文化过程是各历史体的本质属性 ,如同人的基因。文明过程和文化运动在“创造”或“发现”、普遍性和排他性、累积性和一次性、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等四方面存在差异。阿尔弗莱德·韦伯的这一理论对于人们重新认识文化和文明的含义 ,克服欧洲中心论和狭隘的区域文明观 ,认真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建立全球史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韦伯 历史体 社会过程 文明过程 文化运动
下载PDF
人类文明进程中能源利用历史的量化分析
13
作者 张弛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3年第2期8-11,共4页
以历史数据分析的方法,针对人类文明进程中经济总量、人口总量、能源消费总量的发展趋势,讨论了人类利用能源现象的本质,得出对能源的高效利用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旋律,推进能源高效利用的科技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
关键词 文明进程 经济 能源消费 量化分析
下载PDF
18世纪法国的书籍生产与思想转变再思考
14
作者 洪庆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18世纪是书籍出版趋向繁荣的时代,包括小册子在内的大量印刷读物进入法国人的日常文化生活,法国社会整体的思想气候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因此在关于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学术史中,长期以来一直普遍认为,启蒙书籍是促成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 18世纪是书籍出版趋向繁荣的时代,包括小册子在内的大量印刷读物进入法国人的日常文化生活,法国社会整体的思想气候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因此在关于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学术史中,长期以来一直普遍认为,启蒙书籍是促成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但是如果转换历史观察的视角,从社会政治面相角度透视18世纪中期的法国,此时启蒙大潮方兴,而法国社会整体的思想气候实际上已经发生了转变。可能的实情是,启蒙时代理性精神和批判思维的成长,并非启蒙书籍流播教化的产物,而是中世纪晚期以来西欧文明史一种持续性发展趋势的结果。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乃至启蒙运动,只是这一进程中一个个突出而显见的节点而已。18世纪来临的书籍时代与启蒙大潮,只能说是在广度上扩展、在高度上提升了该趋势。由于革命主角们从此前时代的著作及其倡导的思想原则中寻找话语来源,让人感觉是启蒙制造了革命,但实际上,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近代法兰西国家建构中留下的政治性和制度性的积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籍/阅读史 启蒙运动 理性精神 欧洲文明进程
下载PDF
文明周期表和新现代化理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传启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34-144,共11页
把人类文明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根据其生产力和劳动力结构的发展水平和周期性,可以建立人类文明进程的周期表,简称文明周期表。把从人类诞生到21世纪末的人类文明进程的前沿过程分为4个发展周期16个发展阶段。其中,4个周期分别是原始文化... 把人类文明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根据其生产力和劳动力结构的发展水平和周期性,可以建立人类文明进程的周期表,简称文明周期表。把从人类诞生到21世纪末的人类文明进程的前沿过程分为4个发展周期16个发展阶段。其中,4个周期分别是原始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知识文明周期,每个周期都包括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过渡期4个阶段。文明周期表主要有3种排列方式,即简表、竖表和横表。在文明周期表中,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是第二次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进程 文明周期表 现代化理论
原文传递
BIM技术在核电站施工全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亚坤 刘军 李光远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2年第4期103-108,共6页
本文研究将BIM技术应用于核电站核岛土建施工全过程,通过该工程BIM技术的实施,将从BIM技术、管理和人才等多个方面满足国家大规模核电建设需要,提供各方面的资源储备,为后续核电站建设的BIM应用提供借鉴。本文通过对BIM钢筋建模插件的开... 本文研究将BIM技术应用于核电站核岛土建施工全过程,通过该工程BIM技术的实施,将从BIM技术、管理和人才等多个方面满足国家大规模核电建设需要,提供各方面的资源储备,为后续核电站建设的BIM应用提供借鉴。本文通过对BIM钢筋建模插件的开发,能够快速建立不规则的钢筋模型,且能结合现场进行钢筋下料,导出料单;核岛土建施工逻辑复杂,采用BIM技术对复杂节点进行物项交叉密集部位干涉分析,通过施工逻辑分析,对不可实施的节点提出修改与优化;钢结构施工要求精度标准高,结合BIM深化出图,导入设备,提高加工标准,减少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核电站 土建施工全过程 钢筋建模
下载PDF
侯方域的时文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郝艳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72-76,共5页
以古文擅名的侯方域,生活于科举制度盛行的明清之际,他出身于科举世家,少年时就以时文闻名海内。他批判以八股文为主的取士制度,追求八股文的文学性。
关键词 侯方域 家学师承 科举历程 时文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