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潘德舆诗学观对鲁一同诗歌创作的影响
1
作者 郑先彬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36-38,46,共4页
潘德舆是清代著名诗学理论家,他论诗以《三百篇》为根本,以儒家“诗教”为旨归,注重诗品与人品关系,强调诗品的关键在于厚重质实、在于性情,诗品出于人品,诗品应以诗教为本。他的诗学观对近代诗人鲁一同产生了很大影响。鲁一同的诗歌具... 潘德舆是清代著名诗学理论家,他论诗以《三百篇》为根本,以儒家“诗教”为旨归,注重诗品与人品关系,强调诗品的关键在于厚重质实、在于性情,诗品出于人品,诗品应以诗教为本。他的诗学观对近代诗人鲁一同产生了很大影响。鲁一同的诗歌具有现实的内容,揭示了晚清末年的社会实况,其有关时事之作,沉雄悲壮、气象宏阔,具有史诗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德舆 诗品 人品 诗教 鲁一同 诗歌创作
下载PDF
七言诗并非源于楚辞体之辨说——从《相和歌·今有人》与《九歌·山鬼》的比较说起 被引量:6
2
作者 赵敏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5-100,共6页
七言诗源于楚辞体,是现代学术界大多数人的看法,其中一个重要材料就是沈约《宋书·乐志》中录有《今有人》一诗,是由《九歌·山鬼》改写而成。但是,两首诗之间的改写关系不能看成是两种文体的演化。从本质上讲,楚辞体与七言诗... 七言诗源于楚辞体,是现代学术界大多数人的看法,其中一个重要材料就是沈约《宋书·乐志》中录有《今有人》一诗,是由《九歌·山鬼》改写而成。但是,两首诗之间的改写关系不能看成是两种文体的演化。从本质上讲,楚辞体与七言诗是两种不同的诗体,后者不可能是从前者演变而成。楚辞体在汉代沿着两条路线发展,一种是以楚歌的形式和骚体赋的形式继续存在,一种是变为散体赋中的六言句式,而七言诗的产生自有其独立的过程。在中国文学史上,各种文体在形成过程中受其它文体影响是很自然的事情,小说与戏曲、诗与词、词与曲之间都有影响关系。但是在进行文体影响研究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比较双方在表面形式上的异同,更要关注不同文体之间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体 七言诗 音乐节奏 句式结构
下载PDF
对“二四六分明”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1
3
作者 左林霞 《云梦学刊》 2004年第3期76-79,共4页
“二四六分明”之说与唐人近体诗的创作实际相去甚远,通过对《全唐诗》中的近体诗的考察发现,五言近体诗只有第二字的平仄“分明”,第四字的平仄可以“不论”,七言近体诗只有第二、四字的平仄“分明”,第六字的平仄可以“不论”。因此... “二四六分明”之说与唐人近体诗的创作实际相去甚远,通过对《全唐诗》中的近体诗的考察发现,五言近体诗只有第二字的平仄“分明”,第四字的平仄可以“不论”,七言近体诗只有第二、四字的平仄“分明”,第六字的平仄可以“不论”。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将“二四六分明”改为“二、四分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四六分明 五言近体诗 七言近体诗 格律
下载PDF
文章学视角下明清诗话中的七言古诗评点
4
作者 张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0-66,101,共8页
明清时期,在“以文取士”的科举制度所引起的“文本位”思潮的影响下,明清诗话中出现了利用文章学中的具体文法和笔法对七言古诗的立意、构思、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的现象。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明清时期的文章评点因八股文取士... 明清时期,在“以文取士”的科举制度所引起的“文本位”思潮的影响下,明清诗话中出现了利用文章学中的具体文法和笔法对七言古诗的立意、构思、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的现象。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明清时期的文章评点因八股文取士出现了勃兴的态势;另一方面,七言古诗的写作在唐代经历了从“乐府化”到“散文化”的转变,这也为明清诗话中从文章学的角度分析七言古诗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诗话 文章学 七言古诗 评点
下载PDF
魏晋五言诗发展状况述评
5
作者 刘蕊杏 《凯里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6-110,共5页
魏晋时期,是五言诗的重要发展期。这个时期的诗学观念、诗歌题材、技巧和风格的每一分提高,都与五言诗的发展息息相关。将五言诗这种最初被看作俗体的新诗体,从民间引入文人诗坛,其终于成为诗坛正体的发展过程,实际就是魏晋诗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魏晋 五言诗 发展
下载PDF
论杜甫七言拗律的形式特点和地位
6
作者 舒志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97-105,共9页
按照传统分类,杜甫的七律现存151首,其中三分之一是"拗律"。这些"拗律"的字数句数、用韵、对仗都与律体相同,但平仄格律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古今许多研究者企图找出"拗"的规律,从而证明它们被归入&qu... 按照传统分类,杜甫的七律现存151首,其中三分之一是"拗律"。这些"拗律"的字数句数、用韵、对仗都与律体相同,但平仄格律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古今许多研究者企图找出"拗"的规律,从而证明它们被归入"律"的合法性。但是,诗人创作不可能非律即古,后人分类却一定要非律即古,就未免削足适履?格不入了。比较符合实际的做法是把"拗"从"律"中分离出来自成一类,形成古—拗—律的三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七拗 形式特点 地位
下载PDF
论诗性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余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4-19,共6页
本文从意义角度,研究诗歌成为审美文本的核心——诗性意义。诗性意义是审美创造的产物,是诗人审美意识的物化状态。它与语言的其余意义间有着互为前提、互为背景的关系。和其它意义相比,其主要特点为中介性、空框性、形式性,在诗文... 本文从意义角度,研究诗歌成为审美文本的核心——诗性意义。诗性意义是审美创造的产物,是诗人审美意识的物化状态。它与语言的其余意义间有着互为前提、互为背景的关系。和其它意义相比,其主要特点为中介性、空框性、形式性,在诗文本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情感形态、意味形态、感悟形态。抓住诗性意义这个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意义 诗歌 审美意识 情感形态 意味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