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AQUS中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被引量:93
1
作者 张战廷 刘宇锋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29-231,共3页
ABAQUS中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用于模拟低围压情况下反复荷载作用时的混凝土力学行为,引入损伤因子,描述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刚度的变化。主要介绍该模型的理论,同时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建议的混凝土单轴本构关系,给出各参数... ABAQUS中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用于模拟低围压情况下反复荷载作用时的混凝土力学行为,引入损伤因子,描述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刚度的变化。主要介绍该模型的理论,同时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建议的混凝土单轴本构关系,给出各参数的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塑性损伤 刚度退化 ABAQUS
原文传递
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的岩石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袁小平 刘红岩 王志乔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03-1108,共6页
大多数岩石材料软化本构模型在硬化函数中引入塑性内变量来表示材料的硬化/软化性质,但并不能反映岩石微裂隙损伤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单轴拉伸和压缩所表现的初始屈服强度f0与屈服极限fu的差异。基于D-P准则同时考虑塑性软化及损伤软... 大多数岩石材料软化本构模型在硬化函数中引入塑性内变量来表示材料的硬化/软化性质,但并不能反映岩石微裂隙损伤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单轴拉伸和压缩所表现的初始屈服强度f0与屈服极限fu的差异。基于D-P准则同时考虑塑性软化及损伤软化,建立岩石类材料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及其数值算法。塑性屈服函数采用Borja等的应力张量的硬化/软化函数,反映塑性内变量及应力状态对硬化函数的影响;由于岩石损伤软化是微裂隙扩展所导致的体积膨胀引起的,因此,提出用体积应变表征岩石损伤变量的演化,并用回映隐式积分算法编制了岩石的弹塑性损伤本构程序。对单轴压缩及拉伸荷载作用下的岩石材料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岩石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符合岩石材料的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 D-P准则 塑性软化 损伤软化 隐式积分算法
下载PDF
ABAQUS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概述 被引量:38
3
作者 孙庆昭 《重庆建筑》 2014年第11期70-72,共3页
该文对大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着重讨论了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损伤因子基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附录C应力-应变曲线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对ABAQUS中塑... 该文对大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着重讨论了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损伤因子基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附录C应力-应变曲线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对ABAQUS中塑性损伤材料模型的滞回规则、屈服准则和流动法则作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损伤 损伤因子 滞回规则 屈服准则 流动法则 混凝土
下载PDF
地铁开挖对地基沉降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王善勇 唐春安 +1 位作者 王述红 陆培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87-890,共4页
根据现场地质条件 ,以地基关键断面为研究对象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 ,应用自行开发RFPA2D程序就广州地铁二号线盾构开挖对新南方购物中心大楼稳定性影响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隧道断面洞顶的沉降位移和建筑物地基的沉降位移 ... 根据现场地质条件 ,以地基关键断面为研究对象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 ,应用自行开发RFPA2D程序就广州地铁二号线盾构开挖对新南方购物中心大楼稳定性影响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隧道断面洞顶的沉降位移和建筑物地基的沉降位移 ,数值模拟结果再现了隧洞开挖引起的周围岩体的损伤破坏过程 ,得到了隧洞及地基周围岩土的应力变化图 ,塑性区破坏图 ,以及位移矢量图 ,预报了破碎带的未来发展趋势·数值计算结果与采用解析算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 ,结果与现场观测资料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开挖 地基沉降 数值模拟 建筑物稳定性 有限元法 塑性区 岩体损伤 地下铁道
下载PDF
混凝土坝地震动力损伤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杜成斌 苏擎柱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0-173,共4页
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将损伤变量作为内变量,在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中引入损伤变量,考虑材料损伤引起的材料劲度的退化,基于非关联流动法则计算材料的塑性应变,根据材料的有效塑性应变计算损伤量,考虑到张开裂缝闭合时材料弹性劲度... 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将损伤变量作为内变量,在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中引入损伤变量,考虑材料损伤引起的材料劲度的退化,基于非关联流动法则计算材料的塑性应变,根据材料的有效塑性应变计算损伤量,考虑到张开裂缝闭合时材料弹性劲度的恢复,推导了考虑塑性损伤的混凝土动态本构关系,并给出了内变量的计算步骤和动力方程的迭代格式。最后利用建立的动态本构模型对Koyna重力坝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响应时程分析,并给出了关键时刻坝体最大受拉损伤分布,结果表明在坝颈和坝基处出现了较大的损伤,坝颈处的损伤最终形成由下游向上游的开裂破坏,这与该坝的实际震害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损伤 混凝土重力坝 本构模型 非线性 地震分析
下载PDF
岩石连续损伤本构方程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光泉 陈德华 席道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29-235,共7页
本文将连续损伤与裂纹系统弹性体的有效模量这两个分离的研究领域统一起来加以考虑,将损伤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分成实际应力的变化和弹性常数的变化两部分,在Drucker公设基础上建立了损伤演化律和损伤本构模型。初步计算表明,本... 本文将连续损伤与裂纹系统弹性体的有效模量这两个分离的研究领域统一起来加以考虑,将损伤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分成实际应力的变化和弹性常数的变化两部分,在Drucker公设基础上建立了损伤演化律和损伤本构模型。初步计算表明,本模型在主要方面能够描述岩石的力学性质,并与一般实验事实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损伤 碎裂流动 本构方程 塑性流动
下载PDF
北山深部花岗岩弹塑性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亮 刘建锋 +4 位作者 王春萍 王锡勇 苏锐 王驹 邵建富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9-298,共10页
基于力学特性试验和三维声发射监测技术,研究北山花岗岩在压应力条件下的力学行为特征和损伤演化机制,并构建岩石的力学损伤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低围压条件下岩石主要发生的是脆性破坏;随围压增大,岩石力学行为逐渐向延性转化,表现出... 基于力学特性试验和三维声发射监测技术,研究北山花岗岩在压应力条件下的力学行为特征和损伤演化机制,并构建岩石的力学损伤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低围压条件下岩石主要发生的是脆性破坏;随围压增大,岩石力学行为逐渐向延性转化,表现出剪胀、塑性变形等非线性行为。结合微裂隙产生和扩展规律,对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过程和破坏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北山花岗岩的破坏及非线性行为是损伤和塑性变形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这一认识,在热动力学框架下提出北山花岗岩准唯象弹塑性损伤模型。模型引入非关联的塑性流动方程,以反映岩石在压应力作用下体积变形从压缩到膨胀的转化过程。基于已有的损伤理论建立损伤演化方程,并通过在塑性屈服面中引入独立损伤变量,建立塑性和损伤发展的耦合关系。数值模拟和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北山花岗岩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和力学行为,特别是随围压增大岩石力学行为从脆性到延性的转化过程以及岩石峰前塑性硬化和峰后应力软化等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北山花岗岩 塑性变形 损伤模型
下载PDF
基于能量耗散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地震损伤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范书立 陈明阳 +1 位作者 陈健云 柴换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1-275,共5页
采用塑性损伤力学对混凝土重力坝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通过研究塑性损伤本构中滞回曲线的特点以及地震中重力坝裂缝发展特征和结构能量耗散机理,建立了包含能量特性的大坝整体损伤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发现强震作用下坝体上部的损伤是结构... 采用塑性损伤力学对混凝土重力坝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通过研究塑性损伤本构中滞回曲线的特点以及地震中重力坝裂缝发展特征和结构能量耗散机理,建立了包含能量特性的大坝整体损伤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发现强震作用下坝体上部的损伤是结构的主要损伤,地震中的能量以结构阻尼耗散能量为主,混凝土损伤和塑性耗散的能量所占比例不大,但与裂缝的发展有直接关系。提出的大坝整体损伤指标可以综合的反应结构的整体损伤程度,以此对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地震分析 塑性损伤 能量耗散 损伤评价
下载PDF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在无砟轨道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9
作者 蔡小培 钟阳龙 +3 位作者 阮庆伍 任西冲 高亮 沈宇鹏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118,共10页
为满足无砟轨道非线性损伤分析及长期服役性能研究的需求,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理论和CA砂浆劈裂抗拉试验结果,建立可考虑无砟轨道各组成结构材料非线性损伤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主要考虑温度和列车荷载作用,对比分析塑性损伤模型与线... 为满足无砟轨道非线性损伤分析及长期服役性能研究的需求,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理论和CA砂浆劈裂抗拉试验结果,建立可考虑无砟轨道各组成结构材料非线性损伤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主要考虑温度和列车荷载作用,对比分析塑性损伤模型与线弹性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无砟轨道结构的受力变形较小时,非线性塑性损伤模型与线弹性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当无砟轨道升温幅度超过30℃、正温度梯度超过60℃/m或列车荷载大于225kN时,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开始产生差异且随着荷载的增大而不断扩大。配筋的塑性损伤模型与现场实际结构和材料属性较为相符,可为无砟轨道非线性分析、塑性变形及损伤累积效应分析、长期服役性能研究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塑性损伤 强度试验 温度效应 列车荷载
下载PDF
基于能量耗散的煤岩三轴受压损伤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尧 李波波 +3 位作者 许江 高政 陈帅 王斌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14-1627,共14页
在煤矿资源的地下开采工程活动中,煤岩处于轴压、围压和瓦斯气体相互耦合的复杂应力环境。为探究煤岩受压过程中的损伤变形及能量演化特征,利用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试验装置,开展煤岩在不同围压及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的三... 在煤矿资源的地下开采工程活动中,煤岩处于轴压、围压和瓦斯气体相互耦合的复杂应力环境。为探究煤岩受压过程中的损伤变形及能量演化特征,利用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试验装置,开展煤岩在不同围压及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理论,从能量角度理论推导由非均质威布尔函数、能量耗散函数及塑性应变函数构成的损伤应力-应变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能量耗散的煤岩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围压、不同瓦斯压力下煤岩应力-应变变化趋势及塑性变形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2)对应不同的变形破坏阶段煤岩的能量演化趋势呈阶段性变化,应力峰值点处煤岩吸收的总能量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弹性能及耗散能也呈现增大的趋势;随着瓦斯压力的上升,煤岩吸收的总能量和弹性能在应力峰值点处呈下降趋势,耗散能呈上升趋势。(3)构建围压及瓦斯压力效应下基于能量耗散的煤岩损伤本构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合理性。(4)不同围压及瓦斯压力下煤岩能量耗散与损伤演化均呈“S”型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煤岩 三轴压缩 能量耗散 塑性应变 损伤变形
原文传递
基于岩体时变力学参数的深部矿段回采顺序优化 被引量:16
11
作者 胡建华 习智琴 +2 位作者 罗先伟 周科平 艾自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761-2766,共6页
基于岩体力学的时变参数演化规律,设计高峰深部矿段5种可行的回采顺序方案。运用耦合建模技术构建深部矿段复合空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再采用FLAC3D仿真技术,实现岩体时变力学参数下不同回采顺序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回采... 基于岩体力学的时变参数演化规律,设计高峰深部矿段5种可行的回采顺序方案。运用耦合建模技术构建深部矿段复合空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再采用FLAC3D仿真技术,实现岩体时变力学参数下不同回采顺序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回采顺序下的局部岩体最大拉应力和压应力都达到岩体的抗拉和抗压强度,应及时处理采空区;随着回采推进,顶底板位移逐渐增大,在最后1步达到最大值,并且受不同工艺的影响,最大位移表现出差异性;顶板位移最大沉降分别为50.0,38.0,74.0,64.9和70.5 mm,底板最大垂直位移(底鼓)分别为68.6,34.9,47.6,45.8和46.4 mm;岩体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剪切和拉伸塑性破坏,其中方案3和方案4的剪切破坏体积比方案1,2和5的剪切破坏体积,方案5发生拉伸破坏体积最大,方案2的整体塑性区体积比方案1的稍大。综合采场的生产能力和形变应力及其塑性破坏特征分析,选择较优的方案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力学参数 回采顺序 时变应力与变形 塑性破坏 优化
下载PDF
静电场对煤放散瓦斯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成武 雷东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2-966,共5页
研究静电场作用下含瓦斯煤体的放散特性和致因机理,结果表明:静电场主要影响了△p的45~60S的放散过程;放散初速度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变大(变小),在某一特征电压下达到最大值,其后逐渐趋近平缓;特征电压累计加电时,△p呈现上下... 研究静电场作用下含瓦斯煤体的放散特性和致因机理,结果表明:静电场主要影响了△p的45~60S的放散过程;放散初速度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变大(变小),在某一特征电压下达到最大值,其后逐渐趋近平缓;特征电压累计加电时,△p呈现上下波动中趋大(趋小)的现象,在撤掉电场时△p并未回落至初始值,并保持一定的时间记忆效应,可能使煤体发生了塑性损伤。其机理是静电场使得煤表面的吸附势阱深度增加和电负性增强两者相互竞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场 放散初速度 时间记忆效应 塑性损伤
下载PDF
严寒地区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变形与损伤 被引量:16
13
作者 蔡小培 罗必成 +1 位作者 常文浩 梁延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2-97,115,共7页
为探明严寒地区外界荷载对无砟轨道非线性损伤及服役性能的影响,从细观损伤力学角度入手,建立了考虑混凝土塑性和结构配筋的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路基精细化模型,分析了不同路基冻胀下轨道结构变形和底座板损伤规律,并探讨了温度及列... 为探明严寒地区外界荷载对无砟轨道非线性损伤及服役性能的影响,从细观损伤力学角度入手,建立了考虑混凝土塑性和结构配筋的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路基精细化模型,分析了不同路基冻胀下轨道结构变形和底座板损伤规律,并探讨了温度及列车荷载组合作用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砟轨道会因下部冻胀变形产生层间离缝,与冻胀量相比,冻胀波长是离缝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冻胀发生在轨道板中部时离缝最大,在底座板凹槽位置时,其上表面混凝土最易出现拉裂损伤;整体降温会加剧底座板损伤,当负温度梯度与冻胀组合作用时,底座板与路基间离缝可达20.8mm;列车荷载会加剧底座板损伤和减小其作用下方的结构层间离缝,由于“杠杆作用”,荷载关于冻胀波峰对称位置处复合板层间离缝峰值比单一冻胀增加了5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塑性损伤 路基冻胀 温度效应 列车荷载
原文传递
薄壳非线性稳定理论的最新发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利 黄义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06年第4期23-32,共10页
本文回顾了近代非线性薄壳稳定理论的发展历史,认为薄壳稳定理论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针对完善结构的线性弹性理论;第二阶段为考虑结构几何缺陷的非线性弹性理论;第三阶段为考虑实际材料性能的非线性弹塑性理论。目前正... 本文回顾了近代非线性薄壳稳定理论的发展历史,认为薄壳稳定理论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针对完善结构的线性弹性理论;第二阶段为考虑结构几何缺陷的非线性弹性理论;第三阶段为考虑实际材料性能的非线性弹塑性理论。目前正在进入第四阶段,即开始考虑结构物理缺陷的影响。最新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是:1)非线性薄壳有限元分析方法;2)材料局部损伤过程对薄壳稳定性的影响;3)带裂纹薄壳的稳定性分析。文中分别就这三个方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 稳定性理论 非线性 薄壳有限元 塑性损伤 裂纹
下载PDF
高温塑性加工过程中裂纹损伤与修复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庆贤 钟约先 曹起骧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58-61,共4页
钢铁冶金和凝固等特性决定了钢锭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 ,因而大型锻件锻造过程中内部缺陷损伤产生或修复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文中使用热扭转实验研究了大型管板材料 (2 0 Mn Mo)内部裂纹损伤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用热模拟方法... 钢铁冶金和凝固等特性决定了钢锭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 ,因而大型锻件锻造过程中内部缺陷损伤产生或修复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文中使用热扭转实验研究了大型管板材料 (2 0 Mn Mo)内部裂纹损伤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用热模拟方法分析了缺陷修复过程及影响因素 ,并对两种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 :裂纹损伤与修复规律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 ,变形路径不可逆 ,在锻压生产中可按要求分别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锻件 塑性加工 质量控制 缺陷 锻压 维修
下载PDF
叠加采动影响下保留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其控制技术 被引量:15
16
作者 吕坤 邓志刚 +3 位作者 冯吉成 玄忠堂 肖建 吴祥业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5-695,共11页
以布尔台煤矿上下煤层叠加采动影响下保留巷道严重变形破坏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等综合研究方法,从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成和发展的角度,对巷道围岩破坏特征、采动应力时空演化规律、保留... 以布尔台煤矿上下煤层叠加采动影响下保留巷道严重变形破坏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等综合研究方法,从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成和发展的角度,对巷道围岩破坏特征、采动应力时空演化规律、保留巷道塑性区恶性扩展破坏机理、应力调控围岩控制技术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上下煤层叠加采动后,保留巷道处于高应力比值带,主应力比值为1.84~2.22,最大主应力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9.7°~41.9°,导致巷道围岩塑性区恶性扩展,顶板破坏深度7.5 m,底板破坏深度4.5m,煤柱帮破坏深度3m,煤壁帮破坏深度2.25m。基于塑性区破坏机理提出应力调控技术,通过改变煤柱尺寸或上下工作面开采布局等手段调控围岩应力,减小围岩塑性破坏范围,并进行工业性试验,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采动 保留巷道 塑性区 变形破坏 围岩控制
原文传递
混凝土面板坝面板动力损伤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孔宪京 徐斌 +2 位作者 邹德高 单其宽 胡志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94-1600,共7页
联合采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和堆石料弹塑性本构模型,建立了面板堆石坝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了地震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面板的损伤发生和发展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地震时,在0.65H(H为坝高)附近顺坡向拉应力最大,面板首先在该部位出现损伤... 联合采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和堆石料弹塑性本构模型,建立了面板堆石坝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了地震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面板的损伤发生和发展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地震时,在0.65H(H为坝高)附近顺坡向拉应力最大,面板首先在该部位出现损伤,同时由于鞭稍效应,0.85H面板附近也出现损伤;采用损伤模型,损伤部位的面板出现软化,应力得到释放,计算结果比线弹性模型更加合理;采用塑性损伤模型可以反映混凝土面板渐进破坏过程,通过损伤变量可以清晰地了解面板的损伤分布和薄弱环节。此研究成果可以为进一步开展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极限抗震能力及抗震措施分析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塑性损伤 弹塑性分析 本构模型
下载PDF
混凝土坝抗震加固中钢筋混凝土的动力本构模型 被引量:12
18
作者 艾亿谋 杜成斌 +1 位作者 洪永文 孙立国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9-295,共7页
基于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和混凝土塑性损伤理论,针对混凝土坝抗震钢筋的分布形式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特征,提出了钢筋单方向分布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等效模量、等效强度的简化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动力本构模型,并... 基于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和混凝土塑性损伤理论,针对混凝土坝抗震钢筋的分布形式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特征,提出了钢筋单方向分布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等效模量、等效强度的简化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动力本构模型,并以Koyna坝为例,根据配筋前坝体的地震塑性损伤分析设置了配筋方案,分别运用整体式和分离式钢筋混凝土动力本构模型对该坝进行配筋计算,并进行了三维非线性地震响应时程分析,得到了两种不同配筋条件下坝体的拉应力损伤因子分布及坝顶动位移响应。结果表明,两种模型计算结果比较接近,配筋抗震措施能够明显地减小坝体损伤区的范围,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动力本构模型在满足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可提高计算效率、简化模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动力本构模型 复合材料细观力学 塑性损伤 抗震加固 混凝土坝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岩石塑性应变演化模型 被引量:14
19
作者 许宏发 王武 +1 位作者 方秦 王万波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6,共5页
为了准确评估岩石工程在周期性荷载作用下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岩石的循环疲劳塑性应变理论进行了研究。将岩石在循环荷载下的疲劳损伤变量方程,引入累积塑性应变方程中,通过积分变换,推导出高周和低周疲劳循环条件下岩石轴向塑性应... 为了准确评估岩石工程在周期性荷载作用下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岩石的循环疲劳塑性应变理论进行了研究。将岩石在循环荷载下的疲劳损伤变量方程,引入累积塑性应变方程中,通过积分变换,推导出高周和低周疲劳循环条件下岩石轴向塑性应变的演化方程;将塑性应变发展理论模型与前人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岩石的轴向塑性应变演化规律,可直接用于疲劳荷载作用下岩石工程作用机理数值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岩石疲劳 塑性应变 疲劳损伤
下载PDF
舰船板架在接触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破坏 被引量:8
20
作者 盖京波 王善 杨世全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8,共3页
对舰船板架在接触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变分原理得到四边固支的板架残余变形的近似计算公式,根据破坏准则给出了估算破口半径的近似方法,并与经验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基本上是合理的,可应用于舰船结构在爆炸冲击波... 对舰船板架在接触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变分原理得到四边固支的板架残余变形的近似计算公式,根据破坏准则给出了估算破口半径的近似方法,并与经验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基本上是合理的,可应用于舰船结构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毁伤或防护方面的工程预测,从而为舰船的安全防护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架结构 接触爆炸 塑性变形 破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