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洋军阀时期中小学教科书中的“辛亥革命” 被引量:5
1
作者 彭雷霆 谷秀青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2年第6期24-29,共6页
北洋军阀时期是近代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辛亥革命发生后的最初阶段。但在此短短十余年间,以1913年二次革命为分界点,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对于辛亥革命这一事件的记载却存在极大的差异。二次革命发生前,教科书中的辛亥革命是以&... 北洋军阀时期是近代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辛亥革命发生后的最初阶段。但在此短短十余年间,以1913年二次革命为分界点,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对于辛亥革命这一事件的记载却存在极大的差异。二次革命发生前,教科书中的辛亥革命是以"革命"的积极面目出现的;二次革命后,辛亥革命"革命"的意义被有意地缩小,甚至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中都处于缺席的地位。这一时期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记述之所以前后呈现如此大的变化,除了政治的因素外,也与教育宗旨、史观和教科书的审定制度休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军阀时期 历史教科书 辛亥革命
原文传递
整体视阈下辛亥革命再审视——也论辛亥革命的成败 被引量:4
2
作者 梁丽辉 《邯郸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7-120,共4页
评判历史事件,若使其前后延长,扩展为中时段或长时段,则可以洞察出它对历史发展的更重要的作用。辛亥革命亦然。如果把辛亥革命看作自1894年兴中会成立始至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止,历时34年,分为革命和继续革命两个阶段,放在整个民主... 评判历史事件,若使其前后延长,扩展为中时段或长时段,则可以洞察出它对历史发展的更重要的作用。辛亥革命亦然。如果把辛亥革命看作自1894年兴中会成立始至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止,历时34年,分为革命和继续革命两个阶段,放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包括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来评判其成败,或许能有一个更公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 成败
下载PDF
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变迁的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蒋美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8-122,共5页
辛亥革命时期是现代女性角色模式的萌生时期,女性角色的变迁主要从家庭角色的改革和社会角色的跃出两个方面展开,其变迁层面比以往更为宽泛,变迁力度比以往更为深厚,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变迁的以下一些特点:昂扬着... 辛亥革命时期是现代女性角色模式的萌生时期,女性角色的变迁主要从家庭角色的改革和社会角色的跃出两个方面展开,其变迁层面比以往更为宽泛,变迁力度比以往更为深厚,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变迁的以下一些特点:昂扬着救国主义的旋律;贯穿着“男性特色”的主线;弥漫着欧风美雨的气息;交织着转型时期的特征。这些特点体现了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变迁的现代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女性角色 现代化变迁
下载PDF
民族国家构建语境中的女性声音——基于对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的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简姿亚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7-130,共4页
女性要求解放的声音历来置于民族国家构建的语境之中,这是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一大特征,辛亥革命时期大量涌现的女性报刊记载了这一特征。潜藏在这一特征背后的,则是按照男性的观点来塑造新女性。在男权社会,女性声音是无法逃脱男性的影... 女性要求解放的声音历来置于民族国家构建的语境之中,这是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一大特征,辛亥革命时期大量涌现的女性报刊记载了这一特征。潜藏在这一特征背后的,则是按照男性的观点来塑造新女性。在男权社会,女性声音是无法逃脱男性的影响的,而辛亥革命时期的男权社会,通过缔造"母性"和"救亡"两个神话来形塑当时的知识女性,亦影响着其时的女性解放思想以及女性报刊的集体发声。女性的声音自然地融入民族国家构建的话语之中,也带来了一个巨大意义,那就是为中国女性奠定了其作为"社会人"的意义。但女性报刊终究未能创立自己的公共话语空间,这也说明了女性解放道路的艰难。女性报刊要成为真正的"女性声音",知识女性就应该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用自己的话语模式发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构建 女性声音 辛亥革命时期 女性报刊
下载PDF
辛亥时期爱国女性革命活动探略 被引量:1
5
作者 万军杰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56-60,共5页
辛亥时期的爱国女性,不畏牺牲、积极勇敢地投身于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洪流中,她们或组建女军,与男革命军共同战斗;或发起"赤十字会",开展战场医疗救护;或组织女子后援团体,为革命募捐筹饷;或担负掩护及通迅联络工作;... 辛亥时期的爱国女性,不畏牺牲、积极勇敢地投身于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洪流中,她们或组建女军,与男革命军共同战斗;或发起"赤十字会",开展战场医疗救护;或组织女子后援团体,为革命募捐筹饷;或担负掩护及通迅联络工作;或参与制造、运送武器弹药;或组织女子侦探队,协助收集情报等等。这些活动彰显了女性的巨大力量,也充分说明了她们曾为辛亥革命的最后胜利作出过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爱国女性 革命活动
下载PDF
辛亥时期的妇女参政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廷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2-37,共6页
随着社会变革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的妇女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并且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从而也表现出不同的参政方式。本文具体分析了辛亥时期妇女参政意识在不同发展时期中的具体形态以及所表现出的不同参政方式... 随着社会变革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的妇女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并且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从而也表现出不同的参政方式。本文具体分析了辛亥时期妇女参政意识在不同发展时期中的具体形态以及所表现出的不同参政方式,并且对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参政意识作了客观的历史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时期 妇女参政 意识
下载PDF
近10年来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运动研究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黎明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57-63,共7页
近10年来,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有关宏观性研究以及女子报刊、女子教育、女权思潮、女子参政和人物研究方面均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论文,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观点。但是,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今后加... 近10年来,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有关宏观性研究以及女子报刊、女子教育、女权思潮、女子参政和人物研究方面均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论文,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观点。但是,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今后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妇女运动 研究综述
下载PDF
“革命”语境下的辛亥时期报刊舆论的社会动员力
8
作者 刘兴豪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有效的传播媒介是一种能动的倍增器,可以大大加快社会变革的速率"。[1](P1)资产阶级革命派抓住报刊这种传播媒介,以舆论为中心,大势宣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鼓吹"革命排满",对辛亥革命的启动、组织、推动起到了... "有效的传播媒介是一种能动的倍增器,可以大大加快社会变革的速率"。[1](P1)资产阶级革命派抓住报刊这种传播媒介,以舆论为中心,大势宣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鼓吹"革命排满",对辛亥革命的启动、组织、推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语境 辛亥时期 报刊舆论 社会动员力
下载PDF
略论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的爱国主义思想
9
作者 简姿亚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71-74,共4页
1902—1913年,在爱国主义思潮的强烈冲击下,辛亥革命时期的主流女性报刊无一不透露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气息:抨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谴责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呼吁广大妇女投身于反清革命斗争等等。其爱国主义思想主要有两个内涵,其一,&qu... 1902—1913年,在爱国主义思潮的强烈冲击下,辛亥革命时期的主流女性报刊无一不透露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气息:抨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谴责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呼吁广大妇女投身于反清革命斗争等等。其爱国主义思想主要有两个内涵,其一,"国家兴亡,匹妇有责",亦即女性应投入到爱国救亡运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其二,女性解放、女权的实现与国家的兴亡有着密切关系。在这里,女性报刊的爱国主义思想染上了深深的女权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女性报刊 爱国主义 女权主义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美学的起点问题
10
作者 杨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64,共10页
历来关于中国现代美学起点的说法,或依据人物,或依据事件,歧义颇多。而以历史时期为依据,按照学科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标准,可将中国现代美学的起点确定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后半段。中国现代美学所具有的引进和移植的特点使其学科的诞生具... 历来关于中国现代美学起点的说法,或依据人物,或依据事件,歧义颇多。而以历史时期为依据,按照学科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标准,可将中国现代美学的起点确定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后半段。中国现代美学所具有的引进和移植的特点使其学科的诞生具有当下性,不同于中国通史和中国文学史的范式。辛亥革命时期后半段,无论是从学术成果、学科术语、学科范畴,还是从人物、思想以及学科与思想、思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来看,中国现代美学建立的标志已凸显,特点已彰明。同时,分别以王国维、蔡元培和鲁迅为代表的人生美学、美育美学和启蒙美学,在思想性和学科性以及两者的结合上,形成了中国现代美学三种颇具代表性的模式,影响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现代美学 学科性 思想性 美学模式
下载PDF
论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与女性解放思潮
11
作者 简姿亚 《长沙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80-81,87,共3页
就女性解放思潮而言,辛亥革命时期,在西方女权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冲击下,男女平等之说转换为"男女平权",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权思想终于形成,女性解放思潮的发展终于达到高峰期。而这时的女性报刊在女性解放思潮... 就女性解放思潮而言,辛亥革命时期,在西方女权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冲击下,男女平等之说转换为"男女平权",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权思想终于形成,女性解放思潮的发展终于达到高峰期。而这时的女性报刊在女性解放思潮的冲击下,从戒缠足、倡导女学、要求女性自立、倡导婚姻自由等各个方面来进行鼓吹、宣传,可以说,作为女性解放思潮的体现者和宣传者,女性报刊向我们展示了极其丰富的内涵。而女性报刊的这些宣传鼓动反过来又推动着现实社会中女性解放思潮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女性报刊 女性解放思潮
下载PDF
光宣困境中的驻防旗人族群——观察辛亥革命的另一视角
12
作者 潘洪钢 《近代史学刊》 2022年第1期6-25,共20页
光宣时期八旗驻防族群的困境主要有三个维度。从清廷的角度讲,为重振太平天国时期遭受重创的八旗驻防,清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编练新式军队,但种种努力均告失败。驻防裁撤令下达,清廷中央失去了一支可以完全掌控的军队... 光宣时期八旗驻防族群的困境主要有三个维度。从清廷的角度讲,为重振太平天国时期遭受重创的八旗驻防,清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编练新式军队,但种种努力均告失败。驻防裁撤令下达,清廷中央失去了一支可以完全掌控的军队。从社会风潮的角度来观察,八旗驻防是新政时期朝野上下关注和讨论的对象,也是革命党人有针对性攻击的目标,他们被迫站到了时代的风口。从驻防旗人族群自身来看,他们虽做出了种种努力与抗争,但自身在严重的生存危机下成为无所皈依的浮萍。这也是武昌首义后革命党人能够“传檄而定”天下的历史背景,为我们提供了从“被革命”一方观察辛亥革命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宣时期 驻防旗人 裁撤令 辛亥革命
下载PDF
从“创造文明”到“因袭文明”——论辛亥革命时期的输入文明思潮
13
作者 叶瑞昕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2-77,共6页
辛亥革命时期出现过一场声势浩大的输入西方新文明的思潮。发动此次思潮的新知识界希望国人能超越以往“创造文明”的文化自大心态,而投身到有助于救亡图存的“因袭文明”(彻底学习西方近代先进文化)的运动中去。此次思潮比以往的学习... 辛亥革命时期出现过一场声势浩大的输入西方新文明的思潮。发动此次思潮的新知识界希望国人能超越以往“创造文明”的文化自大心态,而投身到有助于救亡图存的“因袭文明”(彻底学习西方近代先进文化)的运动中去。此次思潮比以往的学习西方思潮表现出更多的彻底性:1.在文化价值判断方面,新知识界第一次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还有更高等的文化——西方近代文化;2.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内容方面,新知识界第一次深入到对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层面进行引进与吸收,并以此为标准,发动了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意识形态的猛烈批判;3.在学习西方近代文化的速度方面,较积极的一派主张突破社会进化的渐进道路,而直接进行社会制度的全方位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输入文明思潮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研究
14
作者 靳燕凌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73-79,共7页
对于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延安时期是我党对其纪念与评价的高峰时期。为了推动国共合作、阐明中共政权合法性及扩大政治影响等,中共重新举起了三民主义的旗帜,并于1938年正式开始纪念辛亥革命和... 对于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延安时期是我党对其纪念与评价的高峰时期。为了推动国共合作、阐明中共政权合法性及扩大政治影响等,中共重新举起了三民主义的旗帜,并于1938年正式开始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借助纪念活动及相关理论阐释,我党形成了对于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基本评价,特别是关于三民主义的阐释及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的总结,发展了大革命时期中共的相关理论及评价,并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与中共党史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辛亥革命 孙中山 三民主义
下载PDF
乐嘉藻日记·辛亥日记
15
作者 乐嘉藻 李芳 厐思纯 《贵州文史丛刊》 2014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乐嘉藻《辛亥日记》是辛亥年贵州政治、社会及士绅生活的实录,如革命前并没有社会动乱,革命时也是政权和平移交,没有出现流血事件。这些记录有别于以往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
关键词 乐嘉藻 日记 辛亥时期
下载PDF
清末民初地方政府与社会控制──以广州地区为例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邱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58,共13页
文章是对清末民初广州地区地方政府与社会控制关系的一项研究。在清末, 清皇朝在广州地区的社会控制系统日渐衰落,当革命高潮到来时,早已风雨飘摇的清朝统 治顷刻瓦解。革命党人掌握政权后,作了很大努力,希望把政府的权威贯彻到各... 文章是对清末民初广州地区地方政府与社会控制关系的一项研究。在清末, 清皇朝在广州地区的社会控制系统日渐衰落,当革命高潮到来时,早已风雨飘摇的清朝统 治顷刻瓦解。革命党人掌握政权后,作了很大努力,希望把政府的权威贯彻到各个乡村、 街区。但他们既无力建立一个新的社会控制系统,又不能修复和重建旧的社会控制系统, 所以,在“二次革命”中也迅速失败了。清朝广东政府未能维持其统治秩序,其重要原因 是官吏的腐败和士绅的衰落。而革命党人不能建立新的秩序,其重要原因是同盟会在政权 问题上缺乏理论和干部准备,而且,革命党人在城乡各阶级、各阶层的居民中都没有找到 自己政权的支持力量。文章还认为,由于广州地区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广州地区的 情况当有一定典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辛亥革命 广东 社会控制
下载PDF
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特点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贵海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53-56,共4页
通过对各种类型图书馆及其特点的介绍,揭示辛亥革命时期我国近代图书馆体系已经建立;以《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通俗图书馆规程》和《图书馆规程》为例,说明各类图书馆规程的颁布成为我国近代图书馆立法的开端。最后,对... 通过对各种类型图书馆及其特点的介绍,揭示辛亥革命时期我国近代图书馆体系已经建立;以《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通俗图书馆规程》和《图书馆规程》为例,说明各类图书馆规程的颁布成为我国近代图书馆立法的开端。最后,对这一时期开始萌芽的图书馆学研究进行详细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图书馆体系 图书馆立法 图书馆学 中国图书馆史
原文传递
论秋瑾在辛亥革命早期的办报活动及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凝凡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30-132,共3页
秋瑾不仅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者,而且是妇女思想解放运动的开拓者,她思想激进,提倡女学,具有极大的舆论号召力。在新旧文化交替时期,秋瑾积极地从事政治宣传活动,并且致力于办刊宣传工作,创办了不少优秀的报刊和妇女杂志,对妇女思想的洗礼... 秋瑾不仅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者,而且是妇女思想解放运动的开拓者,她思想激进,提倡女学,具有极大的舆论号召力。在新旧文化交替时期,秋瑾积极地从事政治宣传活动,并且致力于办刊宣传工作,创办了不少优秀的报刊和妇女杂志,对妇女思想的洗礼和民族的解放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对近代报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瑾 辛亥革命早期 妇女 报业
下载PDF
鲁迅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辛亥”背景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轶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103,共6页
鲁迅成为一个启蒙主义者,大致经历了六个“年青的梦”破碎的递进性过程,其中的重要转捩点是其留学归来后在浙地三年间的失望体验,尤其是“辛亥”年间亲身参与绍兴“复兴”的革命经验,让其在新文化运动早期成为旁观的“呐喊者”和“助威... 鲁迅成为一个启蒙主义者,大致经历了六个“年青的梦”破碎的递进性过程,其中的重要转捩点是其留学归来后在浙地三年间的失望体验,尤其是“辛亥”年间亲身参与绍兴“复兴”的革命经验,让其在新文化运动早期成为旁观的“呐喊者”和“助威者”。正是这份对改造民族文化心理痼疾之难的清醒,促使鲁迅走过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对传统儒学教化批判之路。鲁迅在绝望中反击,最终成为具有坚定启蒙精神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五四时期 辛亥经验 启蒙主义
下载PDF
辛亥时期革命派内部伦理思想的分歧——兼论其时传统道德的历史命运
20
作者 贾新奇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6期19-23,共5页
辛亥革命时期,具有相同政治立场的革命派人士,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这一问题上却出现了分歧。大致说来有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些人对传统道德基本认同,而另一些人则持基本否定的态度。这两种观点各有得失,因为,传统道德是一个多元综... 辛亥革命时期,具有相同政治立场的革命派人士,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这一问题上却出现了分歧。大致说来有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些人对传统道德基本认同,而另一些人则持基本否定的态度。这两种观点各有得失,因为,传统道德是一个多元综合体,而这两种观点都抓住且只抓住了这一综合体的某种要素,揭示了该综合体与近代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的一个方面。通过对革命派内部的这一分歧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传统道德的价值与历史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章太炎 革命派 传统道德 多元综合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