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话语的新变迁——机构身份再构建的跨学科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徐涛 张迈曾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08-110,共3页
本文旨在论述话语分析可以作为语言学和社会学理论之阀的聚合点加以研究。作者将以其当前从 事的高校机构身份在新的话语实践中再构建的研究课题为例来阐述这一理论视角。
关键词 话语分析 话语实践 建构主义 身份动态论 本质主义 批评话语分析 促销文化 话语秩序
下载PDF
跨学科前沿研究:伦理语用学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新仁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9,10,共3页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包括表达与理解)的学科,从社会、文化、认知等功能角度考察具体语境中的说话人意义,包括以言行事、会话含意、语用预设、礼貌、情感、身份定位、诗意效果等,揭示语言使用的基本原则、准则、认知机制、制约因素等。
关键词 学科前沿 语用学 伦理 语言使用 认知机制 以言行事 会话含意 语用预设
原文传递
物之序:从“旅游资源”到“旅游吸引物”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进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59,共15页
旅游学核心概念"旅游资源"存在福柯所言之不连续性与断裂,面临来自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挑战,并且出现向"旅游吸引物"转向的趋势。文章借助福柯话语分析视角,以国内旅游资源研究和相关旅游政策文件及其反映的旅游实践... 旅游学核心概念"旅游资源"存在福柯所言之不连续性与断裂,面临来自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挑战,并且出现向"旅游吸引物"转向的趋势。文章借助福柯话语分析视角,以国内旅游资源研究和相关旅游政策文件及其反映的旅游实践为话语分析对象,重新"发现"旅游资源,探讨其不连续性与断裂的话语背景与成因、所体现的旅游知识生产、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与意义建构。文章一方面建议在旅游对象物层面上使用"旅游吸引物",以突出其吸引力本质属性与"共享价值",回归"物的秩序",从而促进旅游基础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并拓展实践中旅游对象物的边界与创新空间;另一方面认为旅游资源之不连续性与断裂以及向"旅游吸引物"之转向蕴含着旅游(对象物)研究的思考空间和新的可能性,提供了对传统研究秩序的反思。故应正视并尊重旅游资源之不连续与断裂及其反思与挑战所体现的多元价值与丰富性。文章亦提醒避免淹没于西方知识体系之中、避免陷入福柯所批判之"秩序"的窠臼,而应保有对"秩序"的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旅游吸引物 属性 秩序 话语分析
下载PDF
从外交话语的言语行为模式看话语秩序 被引量:19
4
作者 武瑷华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56,共5页
作为历史和社会实践经验,话语秩序以知识的形式存在,表现为建构话语的常规惯例。本文尝试从外交话语言语行为模式角度揭示话语秩序,展现外交话语的条件、规则、形式、程序、界限和价值。
关键词 话语秩序 外交话语 言语行为模式
原文传递
语篇与语篇的“对话”──语篇互文性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涛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59,共4页
任何话语都是在其本身与社会之间不断相互作用中逐步构建起来的。对话语与其赖以生存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应该建立在对话语的社会学理论构建之中。本文作者在对前苏联思想家、理论家巴赫金的异质论理论,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福柯的... 任何话语都是在其本身与社会之间不断相互作用中逐步构建起来的。对话语与其赖以生存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应该建立在对话语的社会学理论构建之中。本文作者在对前苏联思想家、理论家巴赫金的异质论理论,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福柯的话语集合体理论和英国批评话语学家费尔克兰福的话语秩序理论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基于马克思主义对语言的历史唯物观,提出贯穿干这3个社会学话语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语篇的互文性原则。此外,作者还指出语篇互文性也正是在现实的话语研究中,连接话语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的理论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互文性 异质语 话语集合体 话语秩序 语篇互类性
下载PDF
话语秩序的动态特征:“价格垄断”的话语建构及其启示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芃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6,共5页
批评话语分析对话语秩序的关注在于话语秩序被看作是话语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连接体。以往对话语秩序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它所反映的话语主体间差异的社会地位方面。与此不同,本文通过分析两个媒体对"价格垄断"不同的话语建构... 批评话语分析对话语秩序的关注在于话语秩序被看作是话语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连接体。以往对话语秩序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它所反映的话语主体间差异的社会地位方面。与此不同,本文通过分析两个媒体对"价格垄断"不同的话语建构及其相互博弈,试图说明话语秩序的不确定性和动态特征。研究表明,话语秩序在"主体隐形替换"话语策略的作用下,其对社会秩序的制约性受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秩序 话语建构 动态特征 话语策略 批评话语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人权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永华 刘娟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125,共9页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议题从政治角度和普遍性角度展开非公正批评,中国有必要主动回应,以中国方式传播中国特色人权:以发展权确立中国人权话语主体性,更新人权话语体系;以制度方式确立人权话语秩序,增强规则塑造和解释能力...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议题从政治角度和普遍性角度展开非公正批评,中国有必要主动回应,以中国方式传播中国特色人权:以发展权确立中国人权话语主体性,更新人权话语体系;以制度方式确立人权话语秩序,增强规则塑造和解释能力;在合理的话语秩序和意义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人权话语认同,构建人权话语共同体;讲好中国人权故事,去除西方人权话语的污名化,实现西方人权话语霸权下的突围,从而进行有效的中国人权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人权话语 话语秩序 话语策略 对话与认同
原文传递
对权力话语的思考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红燕 易立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0-162,共3页
本文探讨了福柯、布迪厄、巴赫金的权力话语观,提出了话语研究中的权力话语的重要性,认为社会语言学家应帮助公众利用批判性话语研究工具解构话语中隐藏的权力和社会意识形态,揭露权力话语对公众的欺诈性。
关键词 权力话语 权力 话语 话语秩序
下载PDF
从全面去合法性到选择性嵌入:冷战后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态度变迁及其解释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春满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46,156-157,共20页
作为一个地区强国和崛起型国家,中国逐步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突出反映在其对国际秩序的态度上。现实主义、制度主义、建构主义和文化主义均不能全面地解释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态度变迁。文章运用话语分析和模糊集合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对国... 作为一个地区强国和崛起型国家,中国逐步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突出反映在其对国际秩序的态度上。现实主义、制度主义、建构主义和文化主义均不能全面地解释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态度变迁。文章运用话语分析和模糊集合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态度变迁,认为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态度正在从全面去合法性向选择性嵌入的方向转变。对于这一历史性转变,文章在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国际政治中的三种武器"的理论框架进行解释。冷战结束初期,中国更多地依靠弱者的武器;21世纪以来,中国开始综合使用国际政治中的三种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秩序 全面去合法性 选择性嵌入 话语分析 模糊集合分析
原文传递
变迁中的大学知识范式和权力:西方大学章程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建锋 吕晓燕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83,共9页
从西方大学章程的历史演变来看,大学知识范式及权力在不断变迁与建构:中世纪中晚期的经院哲学知识神权化建构、文艺复兴之后的人文与科学知识王权化建构、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知识法权化建构、二战之后的科技知识商权化建构。其当代... 从西方大学章程的历史演变来看,大学知识范式及权力在不断变迁与建构:中世纪中晚期的经院哲学知识神权化建构、文艺复兴之后的人文与科学知识王权化建构、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知识法权化建构、二战之后的科技知识商权化建构。其当代启示是:新型知识范式仍需在大学权力与社会权力相互耦合的秩序空间里获得发展;章程文本成为秩序空间载体与话语权场域;知识商权化倾向值得批判;我国章程建设应坚持知识法权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知识权力 大学章程 知识范式 秩序空间 话语权
原文传递
语序和信息结构:对粤语易位句的语用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源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9-253,共15页
本文尝试对粤语句子的多变语序进行分析和解释。发现在粤语口语里,篇章和人际主位虚化为话语标记后,既可以出现在经验主位的前面、也可以出现在后面,加上主位和述位可以相互易位,便造成了粤语语序灵活多变的现象。这种现象是语用现象,... 本文尝试对粤语句子的多变语序进行分析和解释。发现在粤语口语里,篇章和人际主位虚化为话语标记后,既可以出现在经验主位的前面、也可以出现在后面,加上主位和述位可以相互易位,便造成了粤语语序灵活多变的现象。这种现象是语用现象,反映了句法和语用的错配。为此,本文用"信息结构"来处理说话人的心理预设和句子形式结构之间的关系。信息结构是语法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形态、句法、语义、韵律等结构相互映射。利用信息结构理论,本文重新分析了粤语易位句的生成动因,并探讨了常规句、易位句和话题句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位句 粤语 语用分析 语序 信息结构理论 话语标记 语用现象 形式结构 心理预设 组成部分 语法体系 主位 说话人 多变 句子 句法 解释 语里 虚化 篇章 述位 语义
原文传递
《托德西利亚斯条约》与世界秩序的形成——近代国际法的思想基础 被引量:6
12
作者 屈文生 王孜政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6-181,共16页
1494年西葡两国订立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给世界秩序带来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托德西利亚斯子午线的划定标志着两大帝国塑造世界新秩序的肇始。作为"规治大地的法",该条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全球土地进行整体划界和安排的... 1494年西葡两国订立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给世界秩序带来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托德西利亚斯子午线的划定标志着两大帝国塑造世界新秩序的肇始。作为"规治大地的法",该条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全球土地进行整体划界和安排的尝试。作为"规治大海的法",其为海洋法及海洋秩序的构建,特别是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无害通过权"等国际法规则的确立提供了先例与思想基础。被殖民国家工具化的"文明论""半球"和"界线"等统辖人心的意识形态及帝国话语实践,为西葡两大海权帝国的崛起铺就了道路。在全球史视野下对《托德西利亚斯条约》与地球规治、海洋规治、文明论等关乎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确立的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进行再审视,有助于厘清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重大历史事件的脉络与动因,探寻当今国际法的思想渊源与早期实践,揭示殖民帝国的话语政治及其参与构建世界秩序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德西利亚斯条约》 国际法 文明论 世界秩序 话语 法律地理学
原文传递
话语权视角下的豫菜英译策略 被引量:5
13
作者 聂思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76-79,共4页
饮食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播意义,饮食名称的翻译策略直接体现了文化传播中的话语权问题。落实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应当树立文化自信、确立话语权,这就要求在豫菜英译中勇于采用异化策略,保留文化符号。在翻译前要研究饮食名称... 饮食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播意义,饮食名称的翻译策略直接体现了文化传播中的话语权问题。落实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应当树立文化自信、确立话语权,这就要求在豫菜英译中勇于采用异化策略,保留文化符号。在翻译前要研究饮食名称的命名规律和文化内涵,对于以典故、民俗、地名、人名命名的菜名应当采取音译加注的策略,以食材、烹饪命名的菜名则宜采用意译为主音译为辅的策略。适量的意译是为了配合异化译名在英语中的接受,其接受的过程就是彰显文化话语权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权 文化符号 豫菜英译 异化
下载PDF
Techno-aesthetics in architectural discourses:A state of the art review
14
作者 Bita Vasseghipanah Saeed Haghir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24年第3期505-542,共38页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Industrial Revolution,technology and its impact on art and design have been a topic of discussion.With the rise of digital technologies,there has been a renewed interest in exploring 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Industrial Revolution,technology and its impact on art and design have been a topic of discussion.With the rise of digital technologies,there has been a renewed interest in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aesthetics.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the concept of techno-aesthetics and make it a more accessible field of study by identifying its key discourses.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technological objects have been evaluated in architectural history,a systematic review of 177 studies was conducted.The collected literature was analyzed using Kant’s characteristics of aesthetic judgment,discourse analysis techniques from Foucault’s methodology and Laclau and Mouffe’s discourse theory.This helped in creating a framework for classifying the literature.The study analyzed results based on five categories:admired technological objects and architectural objects inspired by them,concepts(function,truth,freedom,objectivity,unity,and power),standpoints(rationalism,romanticism,optimism,and determinism),and benchmarks of legitimation(ideology,history,scientific nature,everyday aesthetics,and sublimation of technology).These results were then combined to identify eleven significant discourses of techno-aesthe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aesthetics Architectural technologies order of discourse discourse theory Aesthetic judgement
原文传递
指量结构和关系小句位置关系及信息功能差异
15
作者 寇鑫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0-879,共20页
指量结构和关系小句共同修饰名词时,二者语序比较自由。但已有研究发现,在语义和句法分布上,关系小句居内式(关内式)和关系小句居外式(关外式)表现出了不同倾向。本研究通过考察两类修饰结构在实际语篇中的分布特征和信息功能,发现关内... 指量结构和关系小句共同修饰名词时,二者语序比较自由。但已有研究发现,在语义和句法分布上,关系小句居内式(关内式)和关系小句居外式(关外式)表现出了不同倾向。本研究通过考察两类修饰结构在实际语篇中的分布特征和信息功能,发现关内式与主语关系化匹配;小句内名词论元以“非人”类为主、语篇显著度低;小句谓词以不及物动词为主;关系小句主要发挥“增加信息”功能。而关外式与宾语关系化匹配;小句内名词论元以“人”为主、语篇显著度高;小句谓词以及物动词为主;关系小句主要发挥“锚定引入”功能。本文由此推断关内式和关外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所传达的信息重心不同:前者信息重心在中心语名词,而后者为关系小句本身。这种差异可以解释关内、关外式在语义倾向和句法限制上的一系列不同。最后,通过对比数量结构和关系小句的位置关系,同时参考名词多项定语语序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关内式和关外式所承担的信息功能差异是由汉语组织信息的偏好模式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小句 指量结构 定语语序 语篇功能
原文传递
论南海“断续线”的对外传播 被引量:4
16
作者 葛红亮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42-49,共8页
南海"断续线"作为中国在南海进行权利主张的标志,如今日渐成南海争端的核心争论议题,也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南海"断续线"是中国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提出的关于海洋划界的一种模式和主张,在国际法理层面理应得... 南海"断续线"作为中国在南海进行权利主张的标志,如今日渐成南海争端的核心争论议题,也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南海"断续线"是中国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提出的关于海洋划界的一种模式和主张,在国际法理层面理应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尊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南海"断续线"在公布后的对外传播中,虽然在相当长时期内并未受到任何质疑或异议,并在相关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默认中实现了"历史性巩固",但在国际形势变化和南海局势持续发酵的情况下,已然成为"众矢之的",遭到东南亚菲律宾等争端方与美国等域外国家的质疑与日益增多的指责。南海"断续线"对外传播成效不佳是中国在国际舆论,特别是国际海洋秩序话语体系中处于话语弱势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南海主张在国际法理上存在脆弱性。为此,中国应从完善海洋机制和重塑国际海洋秩序方面谋求话语权和建立优势,进而为南海"断续线"在对外传播中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可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问题 断续线 国际秩序 话语权 国际舆论 对外传播
下载PDF
“晚清四大家”的名目生成与词学演进
17
作者 贾光奔 曹明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30,共14页
作为晚近词坛的经典性名目,“晚清四大家”经由“二家”“三家”至“四家”层累而成,是传统词学内部调整而生成的产物,并与常州词派“形塑”而成的“四家”意识及四人的经典化历程相关。况周颐前期的“缺席”与后期的“登台”,与其创作... 作为晚近词坛的经典性名目,“晚清四大家”经由“二家”“三家”至“四家”层累而成,是传统词学内部调整而生成的产物,并与常州词派“形塑”而成的“四家”意识及四人的经典化历程相关。况周颐前期的“缺席”与后期的“登台”,与其创作旨趣与学术重心的转移有着紧密联系,并得益于词坛领袖朱祖谋的揄扬。在词论家不同的阐释路径下,该名目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内涵,但以派别论四家、将郑文焯置于“重拙大”理论序列,以及放大“重拙大”在况周颐乃至王鹏运词学观念中的位置,无疑会强化“共性”掩盖“个性”,甚至遮蔽词史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四大家 统序 话语构建 词史真实
下载PDF
权势中的部分等同关系——高等学校校长毕业典礼致辞的批评话语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芃 尚成燕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82-90,157,共10页
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出发,以2019年我国30所高等学校校长在本科毕业典礼致辞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结构特征、语义特征及其与网络流行语的互文关系,揭示了毕业典礼致辞话语的社会属性,即致辞的话语实践过程构建了校长的多重身份:... 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出发,以2019年我国30所高等学校校长在本科毕业典礼致辞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结构特征、语义特征及其与网络流行语的互文关系,揭示了毕业典礼致辞话语的社会属性,即致辞的话语实践过程构建了校长的多重身份:无需选择的权威身份和主动选择的网民身份。研究发现,位于话语秩序顶端的校长主动调用网络话语的行为,使得校长致辞在规约中实现了有限的微观自由,这样的话语互动以及话语杂糅引起了校长与学生之间话语秩序的改变,帮助校长于权威中与学生建立了部分等同关系,从而使得校长致辞成为了一种新话语,而话语秩序的动态开放性与话语的对话性正是话语秩序改变和新话语产生的话语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典礼致辞 批评话语分析 话语秩序 部分等同关系
下载PDF
“假药案”的话语建构与话语斗争:批评话语分析的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文玉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第8期95-96,共2页
批评话语分析(CDA)认为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主体由于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对同一社会事实会有不同的建构,而话语斗争也因此展开。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对浙江农民倪海清因销售自制特效药被捕这一案件进行了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从... 批评话语分析(CDA)认为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主体由于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对同一社会事实会有不同的建构,而话语斗争也因此展开。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对浙江农民倪海清因销售自制特效药被捕这一案件进行了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从话语的角度探索这一案件争议的根本原因,并提出通过加强话语对话性减轻这一社会矛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建构 话语斗争 话语秩序
下载PDF
翻译规范——话语的秩序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小刚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4-38,共5页
福柯的话语秩序理论与翻译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福柯认为,话语的生成受到三组程序的控制,即外部程序、内部程序和给予话语持有者的规范。引入翻译话语的概念,分别考察了上述三组程序对于翻译话语的选择、操控、组织和重新分配,揭示了翻... 福柯的话语秩序理论与翻译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福柯认为,话语的生成受到三组程序的控制,即外部程序、内部程序和给予话语持有者的规范。引入翻译话语的概念,分别考察了上述三组程序对于翻译话语的选择、操控、组织和重新分配,揭示了翻译话语作为一个充满张力的斗争场中的权力运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语秩序 翻译话语 权力 规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