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也谈关联理论 被引量:38
1
作者 杜福兴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3,共5页
本文在解读关联理论的关联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话语是否同时对发话者和受话者都关联的问题——话语只对受话者有直接的关联 ,而对发话者本人没有直接的关联 ,进而分析了最佳关联假设和最佳关联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内涵——前者揭示所有... 本文在解读关联理论的关联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话语是否同时对发话者和受话者都关联的问题——话语只对受话者有直接的关联 ,而对发话者本人没有直接的关联 ,进而分析了最佳关联假设和最佳关联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内涵——前者揭示所有明示交际行为的共同特性 ,后者是指在成功的明示交际行为中明示刺激信号在受话者方面的一种理想的关联程度。本文也提出了在关联理论中尚待解决的最佳关联期待、理解的实质和关联原则——关联原理说法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 最佳关联假设 最佳关联 最佳关联期待 理解的实质
下载PDF
警察体能及其训练的科学认识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永辉 潘春娥 曹超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5期101-104,共4页
良好的警察体能是公安民警从事公安工作的必备条件。应科学地认识警察体能及其训练,训练时采用“集中-分散”训练模式并进行模式控制;训练时坚持工作需要、系统训练、全面锻炼、适量负荷、区别对待原则;讲求训练的手段。
关键词 警察 体能 训练 科学性 认识
下载PDF
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违法性概念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忠林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9-92,共4页
要把握违法性认识,必须理解什么是违法性。汉语中的"违法性"与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违法性"不同。将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违法性"中的"法"理解为抽象的、概括的法,取决于其刑法理论体系本身... 要把握违法性认识,必须理解什么是违法性。汉语中的"违法性"与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违法性"不同。将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违法性"中的"法"理解为抽象的、概括的法,取决于其刑法理论体系本身的逻辑。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逻辑中,证明行为"违法性"的方式与"构成要件该当性"的证明方式是不同的。德日刑法理论中"违法性"所代表的"法益侵害性"和我国刑法中"社会危害性"的意思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将"违法性"混同于刑事违法性和法律认识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 违法性认识 概念 解读
下载PDF
人类对自然的研究如何导致对自然的理解越来越少?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章印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24,共7页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主要途径的自然科学获得了如此迅猛的发展 ,对自然的理解真的越来越少吗 ?本文通过对从古希腊到 2 0世纪的自然哲学史和自然科学史的考察 。
关键词 自然 理解 自然哲学史 自然科学史
下载PDF
对教育本质的重新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樊亚奎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99-100,121,共3页
教育家都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要对教育本质的问题有较深刻的理解 ,必须首先回答人的本质。从某种程度说 ,人是两种存在纬度的结合 :“是其所是”的客观物在和“是其所不是”的自我超越。人的超越性不仅在于实践活动 ,更在于精神... 教育家都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要对教育本质的问题有较深刻的理解 ,必须首先回答人的本质。从某种程度说 ,人是两种存在纬度的结合 :“是其所是”的客观物在和“是其所不是”的自我超越。人的超越性不仅在于实践活动 ,更在于精神活动。因而可以说 ,教育的本质是将教育作为以人为对象的塑造与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 ,指向人的精神生活领域 ,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素质 精神 理解
下载PDF
做好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5
6
作者 高晓娣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第6期89-91,共3页
现代科学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应用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干部档案管理对于强化干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如管理意识不强、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要提升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 现代科学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应用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干部档案管理对于强化干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如管理意识不强、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要提升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就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改变传统的干部档案管理理念;突出工作重点,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规范管理机制,实现干部档案日常制度化管理;优化服务方式,更好地发挥干部档案的作用;提升工作素养,打造高素质干部档案管理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档案 档案管理 性质 认识
下载PDF
对康德哲学、美学中“自然”概念的几点理解——对刘为钦先生观点的补充和商榷 被引量:4
7
作者 朱立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77,156,共13页
本文针对刘为钦先生《"文学是人学"命题之反思》等文章对康德"自然"概念的误解,引用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了多方面的补充和商榷。指出刘文对康德"自然"概念的阐述,没有区分康德在认识论与伦理学、自然科... 本文针对刘为钦先生《"文学是人学"命题之反思》等文章对康德"自然"概念的误解,引用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了多方面的补充和商榷。指出刘文对康德"自然"概念的阐述,没有区分康德在认识论与伦理学、自然科学哲学与道德形而上学两个大领域内对"自然"和"自然规律"问题完全不同的界说,从而将其认为属于"人学"范围的"心灵的自然"即"道德性的自然"仅仅归属于认识论,而脱离了伦理学范围;进而将只适合于认识论的"普遍规律"套用到伦理学领域,形成了对康德"自然"概念的极大误读;最后,对康德关于艺术创造的"另一个自然"的丰富含义作了较深入、全面的探讨和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哲学美学 自然概念 自然规律 第二个自然 刘为钦文章 理解 商榷
原文传递
终身教育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与本质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曹井新 张丽平 陈宝军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8-39,共2页
在我国已确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三阶段"目标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终身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总结了终身教育本质特征,提出了对终身教育的正确理解,这对于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终身教育 产生发展 本质特征 理解
下载PDF
爱默生《论自然》中超验主义哲学思想“变奏”探源 被引量:3
9
作者 成晓莉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4-16,共3页
虽然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经典作家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所倡导的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思想与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爱默生散文代表作《论自然》中超验主义哲学思想形成过程的分... 虽然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经典作家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所倡导的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思想与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爱默生散文代表作《论自然》中超验主义哲学思想形成过程的分析可知,当时美国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两个主要传播者托马斯.卡莱尔和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对爱默生独特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应当在他们那里探求德国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在爱默生处"变奏"的根源。这一"变奏"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奏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 超验主义 自然 知性 理性
下载PDF
对现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钱爱文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23-126,共4页
邓小平关于现阶段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回归和再认识。它充分认识到社会形态可以跨越而生产力是不能跨越的事实;它的核心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现阶段的剥削、雇佣... 邓小平关于现阶段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回归和再认识。它充分认识到社会形态可以跨越而生产力是不能跨越的事实;它的核心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现阶段的剥削、雇佣现象不是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否定而是对它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本质 现阶段 新认识
下载PDF
恩格斯的解释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桑明旭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65,共14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的误读、批评与马克思主义理解史上解释学视域的开启密切相关,过度强调文本理解过程中读者与作者的间距,也就放大了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思想差异。在方法论层面对此深度回应,要求我们回到恩格斯本人的解释学立场。...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的误读、批评与马克思主义理解史上解释学视域的开启密切相关,过度强调文本理解过程中读者与作者的间距,也就放大了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思想差异。在方法论层面对此深度回应,要求我们回到恩格斯本人的解释学立场。事实上,恩格斯尽管没有使用过“解释学”概念,但在其关于“理解”“解释”的相关论述中,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序言、马克思遗稿整理出版的说明以及与诸多马克思主义“误解者”的论战中,却表达了极其丰富的解释学思想。这些思想涵盖了理解的本质及其对象、理解的条件及其限度、文本的意义及其来源、理解的相对性与绝对性、正确理解的可能性、理解的对错之分及其判断标准等诸多解释学基本问题。当前,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恩格斯的解释学思想,对深度驳斥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的诘难、准确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关系以及“回到马克思”“让马克思走进当代”的关系、正确审视不同解释学流派、系统构建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解释学 理解的性质 文本的意义
下载PDF
老子再认识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怀仁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5年第4期60-65,共6页
老子虽只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但它抓住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许多根本问题,涉及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很多重要方面,有的已被不少历史事实和社会现象所验证,其思想深邃睿智,具有抓大放小,化繁为简的特点,《老子》言简意丰,语言优美,实... 老子虽只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但它抓住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许多根本问题,涉及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很多重要方面,有的已被不少历史事实和社会现象所验证,其思想深邃睿智,具有抓大放小,化繁为简的特点,《老子》言简意丰,语言优美,实有进一步探索和再认识之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自然 再认识
下载PDF
由“淫秽性”谈规范构成要件要素认定的实体及程序路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洪兵 麻侃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63-65,共3页
“淫秽性”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故意的认识因素。欠缺“淫秽性”认识的认识错误属于事实错误,阻却故意,不构成淫秽物品犯罪。应该在将淫秽物品犯罪的法定最高刑大为降低的前提下,将欠缺“淫秽性”认识的证明责... “淫秽性”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故意的认识因素。欠缺“淫秽性”认识的认识错误属于事实错误,阻却故意,不构成淫秽物品犯罪。应该在将淫秽物品犯罪的法定最高刑大为降低的前提下,将欠缺“淫秽性”认识的证明责任分配给被告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淫秽性 认识错误 证明责任
下载PDF
中国山水画写生教学探微
14
作者 章长青 《安康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84-85,共2页
山水画写生是到大自然中对物作画 ,通过心灵感悟。深入研究 ,掌握规律 ,锤练笔墨功力 ,获得创作素材和灵感印证前人技法 ,走出传统 ,寻找自己的艺术表现语言 ,达到气韵生动 ,自然天成 ,情景交融的高层艺术境界。
关键词 中国 山水画 写生教学 感悟 境界
下载PDF
技术文化的现象描述与本质理解 被引量:1
15
作者 倪钢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4,12,共5页
技术文化不仅成为日常生活关注与应用的词语,而且它是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以不同的态度和研究范式考察技术文化,他们对技术文化进行了现象描述和本质理解。古代哲学家们的技术文化观表现了观察与描述式的哲学话语... 技术文化不仅成为日常生活关注与应用的词语,而且它是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以不同的态度和研究范式考察技术文化,他们对技术文化进行了现象描述和本质理解。古代哲学家们的技术文化观表现了观察与描述式的哲学话语,近代哲学家们的技术文化观表达了分析与解释的意向,现当代哲学家们的技术文化观则展示了历史想像和逻辑分析的研究范式。总之,不同时代的技术文化观表现了从现象描述到本质理解的发展路径。技术文化研究在当代展示了理论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文化 哲学家 现象描述 本质理解
下载PDF
情感团结对居民情感幸福的影响研究——以济南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素洁 谢虹宇 汪佳慧 《旅游论坛》 2021年第2期39-52,共14页
目的地居民的幸福感不仅取决于物质因素,情感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研究中,目的地居民幸福感的解释变量却忽略了情感变量。基于迪尔凯姆的情感团结理论,构建融合居民对游客情感团结与居民休闲幸福、精神幸福的理论模型,之后运... 目的地居民的幸福感不仅取决于物质因素,情感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研究中,目的地居民幸福感的解释变量却忽略了情感变量。基于迪尔凯姆的情感团结理论,构建融合居民对游客情感团结与居民休闲幸福、精神幸福的理论模型,之后运用SPSS与AMOS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居民与游客的情感团结程度直接影响居民情感幸福的休闲幸福与精神幸福维度。最后提出了提升目的地居民情感幸福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团结 欢迎度 情感亲近 共情 情感幸福
下载PDF
小学英汉双语教学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习涛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小学里进行了英汉双语教学,但是我国的主体语言环境和美国、加拿大等有着质的区别。小学英汉双语教学在我国到底是否可行或如何进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对小学英汉双语教学从语言本质与双语教学、英汉双语教学...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小学里进行了英汉双语教学,但是我国的主体语言环境和美国、加拿大等有着质的区别。小学英汉双语教学在我国到底是否可行或如何进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对小学英汉双语教学从语言本质与双语教学、英汉双语教学的理解、目标与层次性进行认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双语教学 认知分析 本质 理解 目标 层次性
下载PDF
论自然范畴的诗学价值
18
作者 马建荣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11-15,共5页
“自然”是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诗学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在诗人的生活状态中,“自然”揭示了诗人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在诗歌创作和审美中,“自然”是诗人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遵循的最高法则,是审美主体对生命的体认。... “自然”是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诗学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在诗人的生活状态中,“自然”揭示了诗人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在诗歌创作和审美中,“自然”是诗人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遵循的最高法则,是审美主体对生命的体认。梳理整个中国古代诗学体系,我们可以说,“自然”是中国诗学的基始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人生境界 创作法则 生命体认 基始范畴
下载PDF
人性论视野下荀子的“养心致诚”思想
19
作者 冯硕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1-77,共7页
《不苟》的“养心致诚”思想和《中庸》论“致曲”文段相似,荀子对后者进行了创造性继承和改造,使之从德性品格转化为知性品格。荀子知性品格的致诚思想,其内核是以心知仁义为逻辑前提,强调在“志意”层面上加以诚笃和力行。《不苟》的... 《不苟》的“养心致诚”思想和《中庸》论“致曲”文段相似,荀子对后者进行了创造性继承和改造,使之从德性品格转化为知性品格。荀子知性品格的致诚思想,其内核是以心知仁义为逻辑前提,强调在“志意”层面上加以诚笃和力行。《不苟》的养心致诚理论是和其性恶善伪的人性论思想高度一致的,其中“虚壹而静”的工夫作用于“知道”,而《不苟》的养心致诚则作用于“可道”,两者共同构成了荀子道德工夫论前后相继的两个环节。荀子的致诚思想的人性论基础是材朴之性,而材朴之性就在《性恶》篇中“善伪”二字中,这是此前所常忽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养心致诚 知性 情性 材朴之性 志意
下载PDF
中西古代建筑文化差异之探讨
20
作者 梁世庆 《襄樊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52-54,共3页
文章对中西古代文化进行比较,从宗教信仰、自然观、认识与思维、历史与保护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试图从中西文化上的差异上找出中西古代建筑形式与空间不同的根源,从而促进建筑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 宗教信仰 自然观 认识与思维 历史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