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高原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特征 被引量:85
1
作者 李香真 曲秋皓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7-104,共8页
沿着水分梯度采集了蒙古高原不同草原类型表层土壤样品 1 44个 ,分析了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及其与年平均温度和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蒙古高原草原土壤微生物量C、N与土壤有机C、全N、降雨量、温度均表现出了很好的相关性。微生物量... 沿着水分梯度采集了蒙古高原不同草原类型表层土壤样品 1 44个 ,分析了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及其与年平均温度和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蒙古高原草原土壤微生物量C、N与土壤有机C、全N、降雨量、温度均表现出了很好的相关性。微生物量C变化在5 1 7~ 797mgkg- 1之间 ,微生物量N变化在 1 1 0~ 1 1 8 6mgkg- 1之间。微生物量C∶N比变化在 5~ 9之间。土壤微生物量碳 (Cmic)占土壤有机碳 (Corg)的比例 (Cmic Corg)变化在 1 1 5 %~ 4 1 %之间 ,Cmic Corg与土壤有机C、全N、降雨量均成显著的负相关。土壤呼吸表现为草甸草原土壤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土壤呼吸与降雨量显著正相关 ,与温度显著负相关。呼吸熵 (QCO2 )与降雨量成二次抛物线关系。放牧对微生物量的影响与不同草原类型和放牧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草原土壤 土壤微生物量
下载PDF
近10年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季节响应 被引量:66
2
作者 包刚 包玉海 +2 位作者 覃志豪 周义 Shiirev-Adiya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3-621,共9页
利用2001~2010年间MODIS NDVI数据、同期气象数据和MODIS土地覆盖分类产品,探讨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季节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0a来,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和呈下降趋势的面积基本持平;春季和夏季... 利用2001~2010年间MODIS NDVI数据、同期气象数据和MODIS土地覆盖分类产品,探讨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季节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0a来,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和呈下降趋势的面积基本持平;春季和夏季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而秋季呈上升趋势,降水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在秋季5种植被类型均呈增加趋势,而在春季和夏季不同植被类型的增减趋势因植被类型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MODIS NDVI 植被变化 气候响应
下载PDF
蒙古高原中部草地土壤冻融过程及土壤含水量分布 被引量:53
3
作者 刘帅 于贵瑞 +5 位作者 浅沼顺 杉田伦明 张雷明 赵风华 胡中民 李胜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1,共6页
利用土壤剖面的温度、湿度观测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初步分析了蒙古高原中部典型针茅草原在季节转变过程中(2003~2004年)的土壤冻融过程和土壤含水量分布动态。研究表明,0~150cm深度范围的土壤完全冻结天数为154~160d。冻融日循环主要... 利用土壤剖面的温度、湿度观测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初步分析了蒙古高原中部典型针茅草原在季节转变过程中(2003~2004年)的土壤冻融过程和土壤含水量分布动态。研究表明,0~150cm深度范围的土壤完全冻结天数为154~160d。冻融日循环主要发生在表层0~5cm。0~3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剧烈,与地温有较好的一致性。0~10cm深度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土层。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季节波动性变小。冻结过程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有利于春季草地植被返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过程 土壤含水量 蒙古高原 针茅草地
下载PDF
1982—2006年蒙古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45
4
作者 包刚 覃志豪 +1 位作者 包玉海 周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8-927,共10页
在利用HANTS方法对GIMMS NDVI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平滑处理的基础上,对蒙古高原1982—2006年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年平均上升趋势为0.0004.a-1,其中蒙古国的上升趋势(0.0005.a-1)比中国内蒙古(0.0003... 在利用HANTS方法对GIMMS NDVI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平滑处理的基础上,对蒙古高原1982—2006年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年平均上升趋势为0.0004.a-1,其中蒙古国的上升趋势(0.0005.a-1)比中国内蒙古(0.0003.a-1)更加显著,而内蒙古多年平均NDVI比蒙古国高0.0433;从不同类型植被NDVI变化趋势看,除森林和戈壁荒漠的NDVI变化趋势较平稳外,草地、农田和灌丛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趋势看,在过去的25年内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高原南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和蒙古国中、西和北部的山脉及其环抱的大湖盆地地区,而植被覆盖呈下降趋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高原中部的干旱地带和东部呼伦贝尔地区;从时间推移规律看,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在4个不同研究时间段内(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初和过去25年间)呈增加(包括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均大于呈下降趋势的面积,且其面积按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初的顺序依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GIMMS NDVI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4
5
作者 周锡饮 师华定 王秀茹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4-610,共7页
基于全球监测与模型研究组(GIMM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蒙古高原地区1981—2006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了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1981—2006年蒙古高原的植被覆盖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基于全球监测与模型研究组(GIMM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蒙古高原地区1981—2006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了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1981—2006年蒙古高原的植被覆盖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森林区及荒漠区植被覆盖呈现小幅下降趋势,草原区呈现上升趋势,蒙古高原NDVI分布从东北向西南、从高原南北边缘地带向中心地带呈明显的规律性变化:高原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NDVI最高,蒙古国北部的杭爱山脉次之,西南部荒漠区的NDVI最低。研究表明:植被覆盖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蒙古高原地区的降水变化是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原因,森林砍伐、河套耕作及城镇化等人类活动则是导致具有相似气候条件的内蒙古与蒙古国植被覆盖变化区域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时空分布 蒙古高原
原文传递
1982~2011年蒙古高原植被物候时空动态变化 被引量:31
6
作者 包刚 包玉龙 +4 位作者 阿拉腾图娅 包玉海 覃志豪 王牧兰 周义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6-874,共9页
基于1982~2011年第三代GIMMS NDVI数据,利用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Logistic曲线曲率变化率法和NDVI变化率法等方法,识别了蒙古高原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Start of Growing Season,SOS)、生长季结束日期(End of Growing Seaso... 基于1982~2011年第三代GIMMS NDVI数据,利用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Logistic曲线曲率变化率法和NDVI变化率法等方法,识别了蒙古高原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Start of Growing Season,SOS)、生长季结束日期(End of Growing Season,EOS)和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ing Season,LOS)等物候参数,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和NDVI变化率法在蒙古高原植被区具有较好的物候识别能力,对两种方法识别的物候参数求平均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研究区物候参数的识别精度。蒙古高原植被SOS一般从4月中旬到5月下旬开始,到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结束,生长季长度主要集中在125~175d之间。在空间上,蒙古高原湿润半湿润地区的SOS较早、EOS较晚和LOS更长,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SOS较晚、EOS更早和LOS更短。时间变化分析表明,在30a的观测尺度,约占研究区51.6%和33.9%地区的SOS分别呈提前和推迟趋势,其中21.2%和12.4%地区的变化为显著;约占研究区35.6%和49.8%的地区EOS分别呈推迟和提前趋势,其中8.2%和12.0%地区的变化为显著。受SOS和EOS的影响,40.3%的地区(17.8%为显著)主要以缩短为主,44.8%的地区(18.9%为显著)主要以延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物候 识别 时空动态
原文传递
蒙古高原草原火行为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子 被引量:24
7
作者 曲炤鹏 郑淑霞 白永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7-813,共7页
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L3JRC遥感卫星数据,研究了2000—2007年间蒙古高原草原火行为的时空分布规律,比较了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草原火行为的差异,分析了植被、气候与人文因素等对草原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 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L3JRC遥感卫星数据,研究了2000—2007年间蒙古高原草原火行为的时空分布规律,比较了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草原火行为的差异,分析了植被、气候与人文因素等对草原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间的过火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蒙古人民共和国草原过火率显著高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P<0.001),过火频次的分布格局与过火迹地相一致.草原火行为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草甸草原(r2=-0.54,P<0.05)和典型草原(r2=-0.61,P<0.05)的年过火率与年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草原火集中在降水较少、风速较大的春、秋两季.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密度和载畜密度远高于蒙古人民共和国,而过火率则相反,表明人文因素,尤其是过度放牧是导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火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草原 火行为 过火迹地 过火率 过火频次
原文传递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在蒙古高原干旱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康尧 郭恩亮 +3 位作者 王永芳 包玉龙 包玉海 那仁满都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534-2544,共11页
以蒙古高原为研究区,选择2000—2019年植物生长季的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构建NDVI-LST特征空间,由该特征空间计算蒙古高原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Hurst指数... 以蒙古高原为研究区,选择2000—2019年植物生长季的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构建NDVI-LST特征空间,由该特征空间计算蒙古高原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Hurst指数方法分析蒙古高原TVDI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未来的变化趋势,利用偏相关分析法探究气象因子与蒙古高原TVD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9年,蒙古高原TVDI以0.0001·a^(-1)呈增大趋势,期间,蒙古高原的干旱情况小幅加重,其中,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干旱情况逐渐减轻,而荒漠草原和高山草地干旱情况加重。蒙古高原TVDI的Hurst指数均值为0.45,小于0.5的地区面积占比为71.5%,说明大部分地区2000—2019年的TVDI变化趋势与过去相反。中部的荒漠草原地区和东部的草甸草原地区未来干旱情况可能加重;典型草原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内蒙古境内的荒漠草原未来干旱可能减轻;高山草地地区的干旱变化无法确定。蒙古高原有33.6%的地区TVDI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34.8%的地区TVDI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典型草原受气象因子的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监测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MODIS 蒙古高原
原文传递
蒙古高原岩黄芪属(Hedysarum)植物区系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赵一之 萨仁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89-196,共8页
蒙古高原岩黄氏植物区系地理分布的特点是在其北部渗入了北极及欧洲-西伯利亚成分(5种),在其西北部渗入了中亚东部山地成分(5种),在其南部渗入了华北成分(2种)和唐古特成分(1种).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及物种生存的高... 蒙古高原岩黄氏植物区系地理分布的特点是在其北部渗入了北极及欧洲-西伯利亚成分(5种),在其西北部渗入了中亚东部山地成分(5种),在其南部渗入了华北成分(2种)和唐古特成分(1种).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及物种生存的高度适应也有蒙古高原自身的特有种(4种)和亚特有种(1种).蒙古高原的岩黄芪植物同华北、东西伯利亚和新疆地区的联系较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黄芪属 生态地理分布 蒙古高原 植物区系
下载PDF
锡林郭勒牧区聚落体系演化特征及其机制 被引量:19
10
作者 佟宝全 包玉龙 +1 位作者 杨兵兵 阿荣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0-418,共9页
以锡林郭勒牧区(9旗市)145个规模以上聚落为研究客体,采用全国5次(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及2015年调查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空间统计技术等方法,对研究区聚落体系的结构形态、规模等级、时空... 以锡林郭勒牧区(9旗市)145个规模以上聚落为研究客体,采用全国5次(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及2015年调查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空间统计技术等方法,对研究区聚落体系的结构形态、规模等级、时空演变特征及机制进行分析。结构形态的动态特征表明,一定程度的外在作用力对地理环境基底均衡性产生影响,进而将对Christaller景观产生重大影响;规模等级的动态特征在不同时期遵循严格的规模-位序法则;50 a间,聚落规模总体变化速率基本与历史上的“大事件”一一对应。锡林郭勒牧区聚落体系的演化特征及其机制表明,经典的中心地体系在典型牧区依然受传统因素的影响,而当前对中心地体系影响深刻的信息化、网络化等因素在牧区未产生显著影响。另外,促使聚落体系演变的驱动因素以外因为主,内生动力不足为其主要特征。总体认为,锡林郭勒牧区聚落体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对蒙古高原人地关系系统的调控与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体系 演化特征 蒙古高原 锡林郭勒牧区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气象数据的蒙古高原1982~2013年植被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韵婕 桂朝 +1 位作者 刘庆生 刘高焕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2-1030,共9页
蒙古高原生态系统及其变化对中国北方乃至整个东北亚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影响,了解蒙古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长的动态如何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响应气候变化十分必要。利用NDVI数据构建长时间序列,分析植被生长动态变化的过程和时空... 蒙古高原生态系统及其变化对中国北方乃至整个东北亚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影响,了解蒙古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长的动态如何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响应气候变化十分必要。利用NDVI数据构建长时间序列,分析植被生长动态变化的过程和时空特征,并与气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NDVI的分布具有地带性;(2)大约39.5%的区域NDVI呈显著的增加(P=0.1),7.3%的区域NDVI显著减少(P=0.1),说明植被条件在蒙古高原有所好转;(3)蒙古高原NDVI的变异系数均值16.99%,这表明过去32年里植被覆盖变化情况有较强的波动性;(4)蒙古高原植被的生长状况与降水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气温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NDVI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Analyzing vegetation dynamic trend on the Mongolian Plateau based on the Hurst exponen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1982–2013 被引量:17
12
作者 佟斯琴 张继权 +4 位作者 包玉海 来全 连晓 丽娜 包勇斌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5期595-610,共16页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on the Mongolian Plateau from 1982–2013 using 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GIMMS) NDVI3 g d...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on the Mongolian Plateau from 1982–2013 using 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GIMMS) NDVI3 g data and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climate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veget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DVI has slight upward trend in the Mongolian Plateau over the last 32 years. The area in which NDVI increased was much larger than that in which it decreased. Increased NDVI was primari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plateau, especially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Inner Mongolia. Improvement in the vegetative cover is predicted for a larger area compared to that in which degradation is predicted based on Hurst exponent analysis. The NDVI-indicated vegetation growth in the Mongolian Plateau is a combined result of climate variations and human activities. Specifically, the precipitation has been the dominant factor and the recent human effort in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has left readily detectable imprints in the NDVI data s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GIMMS NDVI3g vegetation dynamic trend Hurst exponent residual trend analysis mongolian plateau
原文传递
蒙古高原农牧业系统格局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甄霖 刘纪远 +3 位作者 刘雪林 王菱 Ochirbat Batkhishig 王勤学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4-151,共8页
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变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蒙古高原农牧业系统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阐述了蒙古国农牧业生产现状和过去半个多世纪农牧业格局变化,在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时空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变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蒙古高原农牧业系统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阐述了蒙古国农牧业生产现状和过去半个多世纪农牧业格局变化,在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时空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蒙古耕地比例小,主要作物单产很低,耕地面积自1950年代起逐渐增加,至1980年代中期达到最大,然后持续减少,谷物总产量在1980年代中期前波动增加,之后则持续减少,人均拥有谷物量与总产量走势基本一致;畜牧业是蒙古支柱产业,但畜牧业粗放经营,畜产品生产力远低于发达国家,各种畜种数目自20世纪初都有所增加,特别是山羊自1990年代起增长迅猛,而人口稳定增长却导致人均占有家畜量波动下滑。分析认为蒙古农牧业系统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农业技术投入和牧业管理、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尤其气候灾害和开放市场经济对蒙古农牧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业系统格局 气候变化 市场经济 问卷调查 蒙古高原
下载PDF
蒙古高原生态服务消费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魏云洁 甄霖 +3 位作者 Ochirbat Batkhishig 刘雪林 李芬 杨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77-1684,共8页
本文结合一手问卷调查资料和相关统计资料,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者的角度,对蒙古高原典型牧区生态系统服务中食物和燃料的消费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消费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结果与我国内蒙古牧区的消费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蒙古... 本文结合一手问卷调查资料和相关统计资料,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者的角度,对蒙古高原典型牧区生态系统服务中食物和燃料的消费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消费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结果与我国内蒙古牧区的消费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蒙古国粮食消费中以小麦为主,其他副食品以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为主,而家畜干粪和木柴则是蒙古国最主要的燃料来源;我国内蒙古牧区基本无马肉消费,蔬菜和秸秆人均消费量高于蒙古国。社会经济因素、生态系统服务的可获得性或可达性以及消费行为如消费偏好等,均影响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模式和意愿,也影响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空间差异。本文是对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理论的实证研究,可以为整个蒙古高原牧区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消费 空间差异 问卷调查 蒙古高原
原文传递
蒙古高原气温与降水变化特征及CMIP5气候模式评估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兆飞 王蕊 姚治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6-969,共14页
蒙古高原受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压力,研究气候变化特征及气候模式评估对该地区气候及生态环境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以整个蒙古高原为研究区,研究蒙古高原气温与降水要素的变化趋势,对比研究中国内蒙古... 蒙古高原受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压力,研究气候变化特征及气候模式评估对该地区气候及生态环境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以整个蒙古高原为研究区,研究蒙古高原气温与降水要素的变化趋势,对比研究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并评价了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模式输出的气温与降水序列在研究区的表现,利用一种改进的秩评分方法对CMIP5模式的模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蒙古高原过去几十年整体呈增温减湿的趋势,最低气温升温幅度明显大于最高气温升温幅度,中国内蒙古地区变暖趋势强于蒙古国地区;CMIP5模式模拟的平均气温普遍偏低,且低估了该区域的增温趋势,而模拟的降水量普遍偏高。不同要素间,CMIP5模式对平均气温的模拟能力最强,最高与最低气温次之,降水相对较差。模式评价结果对评价指标有较大的依赖性,因此,评估气候模式的区域效果时,建议使用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式 GCM 综合评价 变化趋势 概率密度分布 蒙古高原
原文传递
2001—2017年蒙古高原不同植被返青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7
16
作者 姜康 包刚 +3 位作者 乌兰图雅 张雯 姜莉 刘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90-2499,共10页
利用2001-2017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在NDVI数据进行S-G和HANTS平滑的基础上,采用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Logistic曲线曲率变化率法和动态阈值法等3种返青期识别方法研究了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并在植被类型尺度... 利用2001-2017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在NDVI数据进行S-G和HANTS平滑的基础上,采用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Logistic曲线曲率变化率法和动态阈值法等3种返青期识别方法研究了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并在植被类型尺度上分析了返青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虽然S-G方法略优于HANTS方法,但两者均对返青期识别的影响较小,总体上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较适用于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识别;蒙古高原平均返青期在124 d左右,其中,西南部和肯特山脉地区返青期最早,杭爱山脉和大兴安岭西侧返青期最晚,总体上呈微弱的提前趋势(-0.04 d·a^-1);从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看,杭爱山脉地区呈明显的推迟趋势,而在大兴安岭、肯特山脉、大湖盆地和内蒙古中西部呈明显的提前趋势;除森林植被外(-0.67 d·a^-1),其他植被类型返青期变化不明显;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与返青期前特别是3月份的温度呈负相关,而与上一年秋冬季的降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植被类型 NDVI 返青期 气候响应
原文传递
不同放牧方式对蒙古高原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包秀霞 易津 +2 位作者 刘书润 吉木色 吉格吉德苏仁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72,共7页
对中蒙两国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密度、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关系。结果表明,四季游牧(FSNG)和两季轮牧(TSRG)下单子叶和多年生植物种多于四季轮牧(FS-RG)和定居放牧(SG);FSRG和SG土壤种子... 对中蒙两国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密度、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关系。结果表明,四季游牧(FSNG)和两季轮牧(TSRG)下单子叶和多年生植物种多于四季轮牧(FS-RG)和定居放牧(SG);FSRG和SG土壤种子库密度明显低于FSNG和TSRG,并且与FSNG间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FSNG与TSRG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在不同放牧方式间相同,排序为FSNG>TSRG>FSRG>SG,均匀度指数排序相反。说明内蒙古草原上由于牲畜的过度采食和践踏,草原植被退化严重,种子库物种多样性、丰富度逐渐减少,物种均匀度指数提高。不同放牧方式间土壤种子库物种相似性系数以FSNG和TSRG最大,FSRG、SG与FSNG、TSRG间土壤种子库物种相似性系数较小。地上植被和土壤种子库间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FSNG、TSRG、FSRG、SG的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323、0.351、0.511、0.500,表明草原植被退化越严重,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指数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典型草原 放牧方式 土壤种子库
下载PDF
蒙古高原土壤风蚀危险度的FCM模糊聚类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师华定 高庆先 +2 位作者 齐永清 刘纪远 胡云锋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1-889,共9页
论文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FCM)方法对蒙古高原风蚀危险度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植被覆盖率、地形起伏度、土壤干燥度和风场强度4个主要风蚀环境因子数据进行模糊聚类,结合专家知识,将蒙古高原风蚀危险度划分为6个等级。结果表明,FCM... 论文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FCM)方法对蒙古高原风蚀危险度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植被覆盖率、地形起伏度、土壤干燥度和风场强度4个主要风蚀环境因子数据进行模糊聚类,结合专家知识,将蒙古高原风蚀危险度划分为6个等级。结果表明,FCM方法可有效地获取风蚀-环境关系知识,为预测性风蚀危险度制图提供依据;蒙古高原风蚀危险度表现为从东到西逐渐加强的空间格局,与NDVI和土壤干燥度的空间格局相似,说明水分条件和植被状况是决定蒙古高原风蚀危险的最主要因素,不同风蚀危险度分区结果与蒙古高原典型景观植被类型区域分布特征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风蚀危险度 模糊C均值聚类
原文传递
Estimation of wind erosion rates by using ^(137)Cs tracing technique:A case study in Tariat-Xilin Gol transect, Mongolian Plateau 被引量:16
19
作者 LIU JiYuan SHI HuaDing +2 位作者 QI YongQing ZHUANG DaFang HU YunF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5期751-758,共8页
Wind erosion is one of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semi-arid and arid regions. Here we es- tablished the Tariat-Xilin Gol transect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across the Mongolian Plateau, and selected seven s... Wind erosion is one of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semi-arid and arid regions. Here we es- tablished the Tariat-Xilin Gol transect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across the Mongolian Plateau, and selected seven sampling sites along the transect. We then estimated the soil wind erosion rates by using the ^(137)Cs tracing technique and examined their spatial dynamic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137)Cs inventories of sampling sites ranged from 265.63±44.91 to 1279.54±166.53 Bq·m^(-2), and the wind erosion rates varied from 64.58 to 419.63 t·km^(-2)·a^(-1) accordingly. In the Mongolia section of the transect (from Tariat to Sainshand), the wind erosion rate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vegetation type and climatic regimes; the wind erosion process was controlled by physical factors such as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etc., and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was negligible. While in the China section of the transect (Inner Mongolia), the wind erosion rates of Xilin Hot and Zhengxiangbai Banner were thrice as much as those of Bayannur of Mongolia, although these three sites were all dominated by typical steppe. Besides the physical factors, higher population density and livestock carrying level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er wind erosion rates in these two regions of Inner Mongo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风蚀 铯同位素追踪技术 环境恶化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高原蒙古族食用野生植物传统知识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满良 张新时 +1 位作者 哈斯巴根 额尔德木图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5-585,共11页
运用民族植物学"5W+1H"提问法,结合访谈方法和野外调查进行编目,研究了鄂尔多斯高原蒙古族食用野生植物的传统知识。结果:1)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食用植物22科32属50种,其中野生粮用植物14种、野生蔬菜13种、野果植物18种、野... 运用民族植物学"5W+1H"提问法,结合访谈方法和野外调查进行编目,研究了鄂尔多斯高原蒙古族食用野生植物的传统知识。结果:1)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食用植物22科32属50种,其中野生粮用植物14种、野生蔬菜13种、野果植物18种、野果酒植物3种、野生调味植物5种、野生薰净植物2种、催化乳制品植物1种。2)鄂尔多斯蒙古族野生食用植物传统知识包括7个方面,其中用植物薰净和消毒奶食器具的传统知识、用冷蒿催化加速油脂成分从奶子中分离的传统知识是蒙古族植物饮食文化的创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简单、快捷的"果实+奶食"酿果酒文化,能够说明蒙古族祖先在生产实践中掌握了开发和利用植物资源的更高水平的技术和文化。食用芨芨草颖果、选用中间锦鸡儿韧皮部和白沙蒿的果实做面食粘合剂的传统知识是区域特色的文化。3)因生态环境条件的不同,山区、沙区、盐渍区和丘陵区蒙古族牧民的传统食用植物知识表现出多样性,反映了生态环境条件的多样性。4)鄂尔多斯蒙古族野生食用植物传统知识丰富了蒙古族饮食文化,对蒙古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开展搜集、研究、保护和科学分析鄂尔多斯蒙古族植物传统知识的工作,将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十分积极的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知识 野生食用植物 蒙古族 鄂尔多斯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