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例原则与刑罚积极主义的克制 被引量:29
1
作者 姜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9-103,326,共15页
比例原则对克制刑法积极主义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避免刑罚过剩,弥补刑法的谦抑性不足,而且有利于合理配置罪刑规范,正确处理宪法与刑法的关系。立足于比例原则,刑法制定应正确处理其与行政法等法律之间的关系,坚持法律体系调整对象的内... 比例原则对克制刑法积极主义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避免刑罚过剩,弥补刑法的谦抑性不足,而且有利于合理配置罪刑规范,正确处理宪法与刑法的关系。立足于比例原则,刑法制定应正确处理其与行政法等法律之间的关系,坚持法律体系调整对象的内在规律,不可以把本应由其他法律调整的对象直接规定为犯罪。而刑法实施应当固守刑法解释的保守性,重视形式解释,即使采取实质解释,也应当确立有利于被告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原则 刑法解释 刑事立法 刑罚积极主义 刑法的谦抑性 二元化犯 罪模式
下载PDF
论公法制裁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重复责任 被引量:23
2
作者 龚学德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118,共13页
在对同一当事人经过公法制裁后又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追责的案件中必然存在重复责任,原因在于被告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承担的法律责任在属性上是行政责任,而不是司法实践和学术界普遍认为的民事责任,且通过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追责的违... 在对同一当事人经过公法制裁后又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追责的案件中必然存在重复责任,原因在于被告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承担的法律责任在属性上是行政责任,而不是司法实践和学术界普遍认为的民事责任,且通过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追责的违法行为同被告所受公法制裁的违法行为属于同一违法行为。对此重复责任可以考虑财产责任同之前承担的行政罚款进行折抵,对承担了刑事责任的当事人基于刑法的谦抑性,再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追责时应当慎重,而创新行政执法是避免重复责任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重复责任 财产责任折抵 刑法的谦抑性 创新行政执法
原文传递
刑法修正之于社会舆论:尊重更应超越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强军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3期104-111,共8页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公众基于社会安全和自身安全的考量会对刑法有一定的期待,这种客观现实和合理诉求决定了刑法修正时尊重社会舆论的正当性。而社会舆论的非理性、片面性等特点和刑法的残酷性、谦抑性等特点又共同决定了刑法修正时应当...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公众基于社会安全和自身安全的考量会对刑法有一定的期待,这种客观现实和合理诉求决定了刑法修正时尊重社会舆论的正当性。而社会舆论的非理性、片面性等特点和刑法的残酷性、谦抑性等特点又共同决定了刑法修正时应当超越社会舆论的正当性。过度尊重和囿于社会舆论会导致情绪性立法,而过度超越社会舆论又可能造成对社会舆论的"傲慢与偏见"。为此,应当从切实坚守刑法发展的理性、坚持危害性原则、揭开社会舆论的面纱等方面实现刑法修正和社会舆论的合理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 社会舆论 刑法谦抑 情绪性立法
下载PDF
非犯罪化的正当化根据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贾学胜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68-72,共5页
自由主义的核心是一套解决个人、社会、国家之间关系的理论。自由主义是非犯罪化的思想渊源,其在刑事政策领域具体化为法益保护主义和刑法谦抑主义,指导、制约着非犯罪化的理论和实践。探讨非犯罪化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根据具有重要的现实... 自由主义的核心是一套解决个人、社会、国家之间关系的理论。自由主义是非犯罪化的思想渊源,其在刑事政策领域具体化为法益保护主义和刑法谦抑主义,指导、制约着非犯罪化的理论和实践。探讨非犯罪化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根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犯罪化 自由主义 法益保护 刑法谦抑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兰琴 《保定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8-50,共3页
在非犯罪化思潮影响之下,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趋势在我国已经有所体现,这是对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新突破。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制度建构上,可以在实体法上减少未成年人罪名规定或规定未成... 在非犯罪化思潮影响之下,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趋势在我国已经有所体现,这是对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新突破。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制度建构上,可以在实体法上减少未成年人罪名规定或规定未成年人特殊情形;在司法程序上,则应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和解与不起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犯罪化 未成年人 刑法谦抑性 司法保护
下载PDF
涉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犯罪行为的犯罪现状与罪状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晓光 王祉浩 金华捷 《海关法评论》 2021年第1期188-204,共17页
近年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行业等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外贸新动能显著提升。然而,在海关监管力度不断提升的同时,仍有部分不法分子顶风作案,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实施走私犯罪的新型走私模式也时有发生。鉴于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 近年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行业等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外贸新动能显著提升。然而,在海关监管力度不断提升的同时,仍有部分不法分子顶风作案,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实施走私犯罪的新型走私模式也时有发生。鉴于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分析了中国裁判文书网近五年的涉跨境电商走私案件及6类案件情形。对此类新型案件罪与非罪的认定、违规行为的入罪分析及刑罚的必要性分析做了进一步探讨,旨在为研究涉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走私犯罪的同仁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私犯罪 跨境电商 海关监管 刑法的谦抑性
原文传递
论我国刑法谦抑性的实现路径
7
作者 高敏 《镇江高专学报》 2016年第2期73-77,共5页
对刑法谦抑性的性质、概念、内容以及司法贯彻展开研究,提出刑法谦抑性的实现路径,具体而言,要在立法上确定犯罪圈,严格限制死刑;司法上遵循谦抑的司法解释,实现缓刑与刑事和解适用的谦抑性;行刑上放宽缓刑和假释的适用条件。
关键词 刑法谦抑性 立法 司法 刑事和解
下载PDF
犯罪概念的理性思考——以刑法的谦抑性与刑事一体化为视角
8
作者 张鑫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7,共4页
犯罪概念作为构建刑法学大厦的理论基石,具有基础性和重要性的研究价值。它多被分类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与混合概念,我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属于混合概念。但这种分类具有一定的缺陷性,而采用双层犯罪概念更具有合理性。此外,不应仅停留... 犯罪概念作为构建刑法学大厦的理论基石,具有基础性和重要性的研究价值。它多被分类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与混合概念,我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属于混合概念。但这种分类具有一定的缺陷性,而采用双层犯罪概念更具有合理性。此外,不应仅停留在犯罪概念本身,需要更进一步阐述实质犯罪概念在立法层面与形式犯罪概念在司法层面各自蕴涵的内容,以期指导立法和司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犯罪 实质犯罪 混合犯罪 双层犯罪 刑法的谦抑性 刑事一体化
原文传递
刑法谦抑性实践理性辨析 被引量:83
9
作者 储槐植 何群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67,191,共9页
我国《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加了20个新罪名,这是我国刑法继续朝着严密刑事法网方向发展的结果。但是,随着犯罪圈的进一步扩大,有学者对我国刑法是否有违刑法谦抑性原则表示担忧。从罪与刑两个层面对刑法谦抑性原则的内涵进行解读,扩大... 我国《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加了20个新罪名,这是我国刑法继续朝着严密刑事法网方向发展的结果。但是,随着犯罪圈的进一步扩大,有学者对我国刑法是否有违刑法谦抑性原则表示担忧。从罪与刑两个层面对刑法谦抑性原则的内涵进行解读,扩大犯罪圈无疑是我国当下进一步严密刑事法网、提升公民守法意识的必然选择。我国刑法谦抑性的着重点主要体现在总体刑罚量配置以及个罪平均刑罚量配置的减轻上;我国刑法的谦抑主要体现在刑的谦抑而不是罪的谦抑,这是现阶段我国刑法发展的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谦抑性 消极责任主义 公民守法意识 犯罪圈
下载PDF
论刑法谦抑主义的消减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璐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2-129,共8页
在"自由给安全让路"的观念深入人心的当代社会,立法上的谦抑主义必将遭遇一定程度的消减,从而导致犯罪圈不断扩张。刑法谦抑主义消减的必然性深刻植根于刑法的发展趋势之中,具体表现为法益保护的前置化和统制管理功能的多用... 在"自由给安全让路"的观念深入人心的当代社会,立法上的谦抑主义必将遭遇一定程度的消减,从而导致犯罪圈不断扩张。刑法谦抑主义消减的必然性深刻植根于刑法的发展趋势之中,具体表现为法益保护的前置化和统制管理功能的多用化。刑法谦抑主义消减的后果并非是消极的,既不会危及法治人权,也不会破坏我国二元制的立法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立法 谦抑主义 消减
原文传递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之法益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曾粤兴 高正旭 《刑法论丛》 CSSCI 2018年第3期207-221,共15页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所保护的法益,是具有个人法益属性和独立民事权利地位的公民个人信息权。认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具有公共法益属性的观点,是对相关法律规定和公民个人信息权内涵的误读。刑法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应充分尊重民法...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所保护的法益,是具有个人法益属性和独立民事权利地位的公民个人信息权。认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具有公共法益属性的观点,是对相关法律规定和公民个人信息权内涵的误读。刑法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应充分尊重民法等前置法律赋予公民在个人信息上的各项具体权能,以做到个人信息法律保护问题上民事措施与刑事措施的合理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公民个人信息权 法益属性 刑法谦抑性
原文传递
滥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法保护路径研究——以个人健康信息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龚珊珊 李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64-71,共8页
刑法应当对滥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规制。部门法对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与对隐私权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有关,对此需要明确隐私权“保密”的界限,划定刑法保护的限度,使刑法走出对个人信息隐私权“限制转移”的规制逻辑,克服传统时代“... 刑法应当对滥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规制。部门法对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与对隐私权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有关,对此需要明确隐私权“保密”的界限,划定刑法保护的限度,使刑法走出对个人信息隐私权“限制转移”的规制逻辑,克服传统时代“源头治理”方式的滞后性。从隐私权的重塑角度入手,确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为隐私权,法益属性为个人法益,刑法应将保护重点着眼于对个人信息控制权能的保护,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刑法对滥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具体规制方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适用范围需要扩展至使用阶段,对合法获取、非法滥用行为的责任情节裁量应当比照该罪第1款的规定处罚以及坚持刑法谦抑性原则,对滥用行为入罪进行严格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个人信息权 个人法益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刑法谦抑性原则
下载PDF
民营企业产权刑法保护问题及其根源与对策——兼评《刑法修正案(十一)》相关条文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金林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1-171,共11页
从最终利益享有者、产权内容、侵权形式及其保护对刑法的依赖程度等四个维度解析民营企业产权,而非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企业的财产权,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影响罪刑设置的因素。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统计分析可知,民营企业产权面临的主要威胁是... 从最终利益享有者、产权内容、侵权形式及其保护对刑法的依赖程度等四个维度解析民营企业产权,而非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企业的财产权,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影响罪刑设置的因素。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统计分析可知,民营企业产权面临的主要威胁是纵向侵权、新型侵权和非物质产权侵权;预防内部侵权和传统侵权的条文,多被当成纵向侵权的通道。其制度原因是,当前刑事立法对非物质产权、新型侵权介入程度不足,部分条文有被滥用的危险,刑法对权力的节制程度不够。其思想根源在于,以传统社会为背景发展出的刑法理论与现代市场经济之间存在严重的错位。为防止纵向侵权,有必要放宽滥用职权罪的入罪条件,在管制性条文中引入实质的不法内容,贯彻立法明确性优先于公正的原则;为应对横向侵权,应根据非合作情形下的均衡保护原则、合作情形下的损害原则、持续合作情形下的“不告不理”原则调整刑法规定。《刑法修正案(十一)》的部分条文回应了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的需要,但有关企业内部犯罪的规定与立法目的之间存在错位;部分值得推广的理念遗憾地停留在现象层面,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的制度环境未获得体系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产权 平等保护 纵向侵权 非物质产权侵权 刑法谦抑性
下载PDF
反恐刑法立法:挑战与回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永生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5-50,共6页
我国的反恐刑法立法具有前置性、抽象性、复合性和片断性特点,分别对刑法谦抑主义、法律专属主义、犯罪的刑法治理模式以及司法判断方法提出了挑战。不应当以既有刑法理论对反恐刑法立法一味地进行批评,而应当依据反恐刑法立法的特点对... 我国的反恐刑法立法具有前置性、抽象性、复合性和片断性特点,分别对刑法谦抑主义、法律专属主义、犯罪的刑法治理模式以及司法判断方法提出了挑战。不应当以既有刑法理论对反恐刑法立法一味地进行批评,而应当依据反恐刑法立法的特点对既有刑法理论进行适当调整,使其为反恐刑法立法的正确适用提供理论支撑。为此,刑法谦抑主义应当从立法论回归解释,为出罪判断提供理论基础;法律专属主义应有例外,把地方性反恐法规作为恐怖主义犯罪司法判定的重要依据;犯罪的刑法治理模式应由封闭走向开放,实现刑法与行政法及地方立法之间的有效合作;同时,应当超越"在刑法规范与案件事实之间来回穿梭"的司法判断方法,建立"在法律规范与社会事实之间来回穿梭"的司法判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恐刑法立法 刑法谦抑主义 法律专属主义 刑法治理模式 司法判断方法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刑法介入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视域限缩
15
作者 王菲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1-117,共7页
大数据时代,信息以数据为载体实现传输共享,高效利用的信息在产生巨大效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持续猖獗。在此背景下,我国刑事立法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中采取了积极介入的立场,体现了风险时代下的积极主义刑法... 大数据时代,信息以数据为载体实现传输共享,高效利用的信息在产生巨大效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持续猖獗。在此背景下,我国刑事立法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中采取了积极介入的立场,体现了风险时代下的积极主义刑法观,但运用效果不佳且存在适用范围、罪名界定不清等弊端,由此产生的社会治理刑法化问题值得深思。此类问题的本质在于对个人信息保护和利用这对动态平衡的法益认识不足,由此产生对刑法在社会治理层面的消极定位认识不当。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刑事立法中,仍应以法益作为成立犯罪的必要考察条件,纵向构建分层治理体系,基于刑法的谦抑性,充分发挥民商经济法的保护效用;内部建立多元排除机制,贯彻刑法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兜底的消极定位,限缩刑法介入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视域,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体系化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活动罪 法益 刑法谦抑性
下载PDF
论抽逃出资罪存在的必要性及重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党秀贤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39-42,共4页
新公司法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后,废除抽逃出资罪的呼声越来越高,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明确公司法修改后刑法中的抽逃出资罪只适用于依法实行注册资本实... 新公司法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后,废除抽逃出资罪的呼声越来越高,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明确公司法修改后刑法中的抽逃出资罪只适用于依法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这必将会对社会生活和市场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抽逃出资罪符合刑法中的危险论理论和刑法谦抑性原则,并且是保护公司法人财产和确保债权人交易安全的需要,因此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需从改变罪名、完善犯罪主体、完善刑罚设置三方面对其进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逃出资 资本制度 认缴登记制 刑法谦抑性
下载PDF
谦抑维度下“作弊入刑”的厘清与扬弃
17
作者 林寿优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4-57,共4页
近年来,考研、高考等全国统一性考试中屡屡曝出"舞弊门"的丑闻,其社会危害性愈演愈烈。正因如此,"作弊入刑"的舆论呼声不断高涨。但不少学者也抨击了罪名设立的现象化,并对其违背谦抑主义精神抱有怀疑态度。在某种... 近年来,考研、高考等全国统一性考试中屡屡曝出"舞弊门"的丑闻,其社会危害性愈演愈烈。正因如此,"作弊入刑"的舆论呼声不断高涨。但不少学者也抨击了罪名设立的现象化,并对其违背谦抑主义精神抱有怀疑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谦抑性是防止刑法滥觞的价值底线,而"作弊入刑"恰好地契合了谦抑主义精神的内在要求。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作弊入刑"在初步实践化的过程中暴露出许多弊端。因此,探究"作弊入刑"与"谦抑主义"的价值平衡点再次成为风险刑法下的司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弊入刑 谦抑主义 刑法滥觞 风险刑法
下载PDF
一个标签理论的现实化进路:刑法谦抑性的司法适用 被引量:63
18
作者 简爱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35,共14页
从限缩犯罪的良好初衷出发的刑法谦抑性理论正逐步被演绎成为缺乏操作性的"标签理论"。作为刑法理念的谦抑性,隐含于刑罚规范形成与适用的始终,指引着刑事立法与司法的内在操作,但不可直接作为裁判依据或者是解释规则。刑法... 从限缩犯罪的良好初衷出发的刑法谦抑性理论正逐步被演绎成为缺乏操作性的"标签理论"。作为刑法理念的谦抑性,隐含于刑罚规范形成与适用的始终,指引着刑事立法与司法的内在操作,但不可直接作为裁判依据或者是解释规则。刑法谦抑理念体现的是对刑法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将谦抑理念更加规范、具体地引入解释方法之中可较好地发挥其理论价值。具体来说,谦抑性的介入程度与法益的重要性成反比,与法益的自我保护可能性成正比。通过对刑罚规范中核心法益的还原、具化,刑法谦抑性可以为限缩解释提供正当性的支持或者作为扩大解释的反思工具来检验刑法解释结论的妥当性,从而在解释论的立场上实现刑法谦抑理念的坚守。谦抑性的司法适用不仅应注意与有利于被告人原则的区分,还必须受到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谦抑性 刑法效益最大化 法益重要性 法益自我保护可能性
原文传递
论微罪体系的构建--以醉酒驾驶型危险驾驶罪研究为切入点 被引量:46
19
作者 李翔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50,共20页
近年来,我国活跃的刑事立法中呈现出法定最高刑为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含拘役)的微罪类型,这在我国刑罚结构明显趋重的刑法体系中显得尤为特殊。我国刑罚附随后果的严重性和广泛性,使微罪在司法适用中受到了质疑,其中最为明显的当属醉酒驾... 近年来,我国活跃的刑事立法中呈现出法定最高刑为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含拘役)的微罪类型,这在我国刑罚结构明显趋重的刑法体系中显得尤为特殊。我国刑罚附随后果的严重性和广泛性,使微罪在司法适用中受到了质疑,其中最为明显的当属醉酒驾驶型危险驾驶罪。微罪的正当性建立在法益保护原则以及比例原则的基础上。在立法设计方面,微罪入刑应当严守“非实害犯”的界定,并以故意这一主观要件对刑事可罚性予以限制;同时应配置轻缓化的处遇措施,注重与行政处罚的衔接。在司法适用方面,微罪一律起诉、一律判刑的思维不可取。为实现个案公正,应当充分发挥现有刑事诉讼制度框架内的相对不起诉制度功能,并激活我国《刑法》第37条定罪免刑条款,以达到微罪的轻缓化处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罪 刑法谦抑性 前科封存 处遇措施 轻缓化
下载PDF
反思刑法谦抑主义 被引量:33
20
作者 孙国祥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99,共15页
谦抑性考察已成为当下评判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基础性分析工具。与此相应,我国晚近以来的历次刑法修正案所反映的犯罪化进程被不少学者反复诟病为"不谦抑"。刑法谦抑主义虽然彰显了古典刑法保障个人权利的理念,但是谦抑性并... 谦抑性考察已成为当下评判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基础性分析工具。与此相应,我国晚近以来的历次刑法修正案所反映的犯罪化进程被不少学者反复诟病为"不谦抑"。刑法谦抑主义虽然彰显了古典刑法保障个人权利的理念,但是谦抑性并非一个价值中立、超越时空、至高无上的刑法原则。直面现代社会刑法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的内在紧张关系,仅从单一化的谦抑主义维度去评判刑法发展的得失是偏颇的。谦抑性应该还原为罪刑法定原则之下用来说明和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的子原则。反思刑法谦抑主义,并非要放弃或终结对刑法谦抑性的追求,而是主张在肯定谦抑理念的同时对谦抑性在立法和司法、设罪和配刑等不同场域作不同的把握。刑法的发展需要在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中寻求一种张弛有度的动态平衡,而绝非单向度的谦抑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谦抑主义 犯罪化 非犯罪化 轻刑化 刑法修正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