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近代广西教会女学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震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9-72,共4页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怀着极大的宗教热情来到广西,但却面临着重重的传教阻力。为了更好地传播宗教思想,吸引更多人的加入,他们创办了教会女学。教会女学虽然其志不在教育,但客观上却揭开了广西女子学校教育的序幕,对广西女子教育的近代...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怀着极大的宗教热情来到广西,但却面临着重重的传教阻力。为了更好地传播宗教思想,吸引更多人的加入,他们创办了教会女学。教会女学虽然其志不在教育,但客观上却揭开了广西女子学校教育的序幕,对广西女子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广西教会女学 女子教育近代化
下载PDF
近代中国女子教育与女性主体意识觉醒 被引量:1
2
作者 邹海英 明成满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59-61,67,共4页
在近代西方教会教育的推动、国家民族危机激发、国家民族主义倡导下,女子教育呈现合法化、制度化。女性受教育程度提升、不断践行社会活动、提倡婚恋自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女性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开始追求独立人格和社会价值,并... 在近代西方教会教育的推动、国家民族危机激发、国家民族主义倡导下,女子教育呈现合法化、制度化。女性受教育程度提升、不断践行社会活动、提倡婚恋自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女性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开始追求独立人格和社会价值,并在这个过程中构建女性主体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女子教育 主体意识觉醒 社会价值
下载PDF
大隈重信近代女子教育思想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卓 马冰洁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25,共6页
大隈重信是日本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一生积极参与日本的各项改革,并致力于女子教育事业。他的女子教育理念具有保守性和进步性的特点。他倡导社会赋予女子权利,让女子接受高等教育、学习实业知识并做丈夫的贤内助,推崇一夫一妻... 大隈重信是日本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一生积极参与日本的各项改革,并致力于女子教育事业。他的女子教育理念具有保守性和进步性的特点。他倡导社会赋予女子权利,让女子接受高等教育、学习实业知识并做丈夫的贤内助,推崇一夫一妻制,反对自由恋爱,反对一切动摇以家族制为根本的女权思想。大隈重信的女子教育论,体现了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矛盾性,但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具有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大隈重信 近代女子教育 良妻贤母 实业知识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女子教育及其终结
4
作者 蔡静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9-12,共4页
中国自进入阶级社会后的女子教育就是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严重束缚了中国女性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能力的充分发挥。直到19世纪30年代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并创立教会女学,引入新的教育观点和新的教育方法,冲击和动摇了传统女子教育的宗... 中国自进入阶级社会后的女子教育就是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严重束缚了中国女性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能力的充分发挥。直到19世纪30年代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并创立教会女学,引入新的教育观点和新的教育方法,冲击和动摇了传统女子教育的宗旨、内容、方法,从而孕育了五四时期中国现代女子学校教育的萌芽,使得传统女子教育走向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女子教育 现代女子教育 萌芽 终结
下载PDF
清末民初女子教育发展研究——以梁启超《记江西康女士》为例
5
作者 李轩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封建社会中,女子教育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女童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清末民初之时,中外思想交融、新旧观念碰撞,使得女子教育事业有所进展,体现在教会女学为新式女子教育拓荒、留学教育推动女子教育向前发展、女子教育与社会服务相... 封建社会中,女子教育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女童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清末民初之时,中外思想交融、新旧观念碰撞,使得女子教育事业有所进展,体现在教会女学为新式女子教育拓荒、留学教育推动女子教育向前发展、女子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等方面。由此,受过良好教育的新女性不断涌现。本论题以梁启超先生笔下的康女士为研究案例,探究清末民初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康爱德 近代女子教育
下载PDF
清代天津的“闺秀文化”及其近代转型研究——兼论长芦盐商对“江南女学”的传播与改造
6
作者 高鹏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第5期9-17,153,共9页
明清时期的中国出现了数量相当多的女诗人,而作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的江南成为女学日渐繁荣的胜地,形成了独特的才女文化。清初,随着长芦盐务中心转移至天津,许多来自江南的盐商和士子开始在天津聚居,他们把江南女学和才女文化带到北方,... 明清时期的中国出现了数量相当多的女诗人,而作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的江南成为女学日渐繁荣的胜地,形成了独特的才女文化。清初,随着长芦盐务中心转移至天津,许多来自江南的盐商和士子开始在天津聚居,他们把江南女学和才女文化带到北方,形成了天津独特的"闺秀文化"。但传统的女子教育并非普及教育、社会教育、平等教育和标准化教育,致使这些"闺秀文化"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清末,在长芦盐商的推动下,天津"闺秀文化"修成正果,率先完成了向近代女子教育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女学 闺秀文化 近代女子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