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00kV同塔双回线路过电压计算及杆塔操作冲击最小空气间隙选择 被引量:4
1
作者 方书博 李牧 +1 位作者 张晓琴 张弓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6-110,共5页
为了确定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操作过电压最小空气间隙,运用ATP计算了500kV太安-黄坪同塔双回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单相重合闸过电压、故障解环操作过电压,通过比较获得了相地2%最高过电压为1.82p.u,出现在线路末端距太安22%处。开展了500k... 为了确定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操作过电压最小空气间隙,运用ATP计算了500kV太安-黄坪同塔双回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单相重合闸过电压、故障解环操作过电压,通过比较获得了相地2%最高过电压为1.82p.u,出现在线路末端距太安22%处。开展了500kV双回线路真型塔中相I串对下侧横担、下相I串对塔腿间隙操作冲击试验,获得了间隙距离与操作波放电特性曲线,结合最高过电压水平计算了中相I串对下侧横担、下相I串对塔腿最小安全间隙为2.75m和2.78m,为500kV同塔双回线路操作过电压间隙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塔双回输电线路 操作过电压 最小空气间隙 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 放电特性曲线
原文传递
关于带电作业最小接近距离的规定 被引量:2
2
作者 聂国一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5-36,61,共3页
我国规定的带电作业相对地最小接近距离与国际通用的IEEE方法和IEC方法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 (略偏大 ) 。
关键词 带电作业 最小接近距离 操作过电压 耐受电压 空气间隙
原文传递
避雷线对带电导线的防雷保护角问题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林苗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29,33,共4页
在输电线路的避雷线对带电导线的防雷保护角设计中,通常不考虑导线带电的影响,将带电导线按不带电导线处理,取避雷线对导线的防雷保护角≤25°,使带电导线得不到避雷线的有效保护,存在着遭受绕击雷害的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 在输电线路的避雷线对带电导线的防雷保护角设计中,通常不考虑导线带电的影响,将带电导线按不带电导线处理,取避雷线对导线的防雷保护角≤25°,使带电导线得不到避雷线的有效保护,存在着遭受绕击雷害的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避雷线对带电导线的防雷保护角设计新方法。该新方法取以带电导线为圆心,带电导线的最小对地空气间隙距离为半径所构成的圆为带电导线的等效绝缘截面,设计避雷线对该等效绝缘截面的防雷保护角≤25°,从而考虑了导线带电的影响,使带电导线受到避雷线的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避雷线 带电导线 防雷保护角 带电导线的最小对地空气间隙距离
下载PDF
大功率电动机车用PMSM不对称偏心气隙优化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潘陶红 崔巍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共5页
对于大功率电动机车驱动电机,通常减小气隙长度以提高功率密度,但也加剧了电枢反应的影响。结合电动机车单向驱动特性,设计了一种不对称偏心气隙结构。综合考虑车辆舒适性、带载与续航能力,确定了最大最小气隙比为3.2的优化方案。有限... 对于大功率电动机车驱动电机,通常减小气隙长度以提高功率密度,但也加剧了电枢反应的影响。结合电动机车单向驱动特性,设计了一种不对称偏心气隙结构。综合考虑车辆舒适性、带载与续航能力,确定了最大最小气隙比为3.2的优化方案。有限元分析表明,与常规结构电机相比,该结构电机可显著抑制负载气隙磁密与反电势畸变,有效提升转矩输出品质与效率。联合仿真进一步验证了该结构电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枢反应 不对称偏心气隙 优化设计 最大最小气隙比 联合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