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8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人概念的继受与商主体的二元结构 被引量:26
1
作者 施天涛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2-96,共15页
现代商事关系实际上存在两类参与者:商人与非商人。他们都是商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商事权利,承担商事义务和责任。因此,我国商事主体的构成不仅应保留商人概念,而且应承认实际参与商事关系的非商人的商事主体地位。这类非商人商事主... 现代商事关系实际上存在两类参与者:商人与非商人。他们都是商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商事权利,承担商事义务和责任。因此,我国商事主体的构成不仅应保留商人概念,而且应承认实际参与商事关系的非商人的商事主体地位。这类非商人商事主体在金融商事关系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商人识别标准的三要素:实施商行为、以实施商行为为职业,以自己名义实施商行为。非商人不具备商人"三性标准"的完全性:有的情形缺乏独立性;有的情形缺乏职业性;但实施商行为则是他们的共性。缺少这个共性,非商人不能成为商事主体。但在特殊情况下,商行为的实施并非其主要目的,仅是其附属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事主体 商人 非商人 三性标准
原文传递
晚唐五代的商人、军将与藩镇回图务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鼎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9-121,共13页
作为一种与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地方治理体系,唐五代藩镇呈现出复杂的社会经济面相。中唐以降,各地藩镇以筹措军饷为名,普遍设立回图务等职能机构,经营以邸店贸易为代表的商业活动。回图务任职者大多拥有军将职衔,其组织形态也接近... 作为一种与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地方治理体系,唐五代藩镇呈现出复杂的社会经济面相。中唐以降,各地藩镇以筹措军饷为名,普遍设立回图务等职能机构,经营以邸店贸易为代表的商业活动。回图务任职者大多拥有军将职衔,其组织形态也接近于同期藩镇其他差遣类职务。但另一方面,回图务与“行商坐贾”的民间商业经营方式并无二致,且任职者呈家族亲缘性特征。以此为契机,大批民间商人拾级而上,挂籍军府,获得军将职衔,甚至准官僚身份。部分商人进而与军将发生了社会面貌的交融,身份界线趋于模糊。除具备国家机器的官僚制属性之外,藩镇也是一种对不同阶层、职业人群起到整合作用的社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五代 藩镇 回图务 商人 军将
原文传递
论明清商人重教兴学及其特点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华莹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542-546,共5页
明清时期 ,商人重教兴学是较普遍的现象。立家塾、置族学、兴义学、捐助地方官学与书院等 ,是明清商人重教兴学的主要方式。明清商人重教兴学的特点主要有 :重教对象的宗族性、方式的多样性、地域的广阔性和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关键词 商人 明朝 清朝 教育史 义学 族学 家塾
下载PDF
清律对于商人的保护与控制 被引量:5
4
作者 沈大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0-26,共7页
随着清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繁荣,商人阶层逐步发展壮大。清朝统治者出于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一方面提倡“恤商”、“利商”以提高商人的法律地位,另一方面又通过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商人组织和活动的控制。本文分析了清律对于商人、商人组织... 随着清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繁荣,商人阶层逐步发展壮大。清朝统治者出于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一方面提倡“恤商”、“利商”以提高商人的法律地位,另一方面又通过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商人组织和活动的控制。本文分析了清律对于商人、商人组织和商业活动的保护与控制,认为清代商业政策和管理法规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皇权对于商人和商业活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 保护 商人组织 商业活动 发展繁荣 商业经济 商人阶层 统治秩序 法律地位 管理法规 商业政策 统治者 清代
下载PDF
抗战胜利后的天津商人与政府摊派(1946-1949) 被引量:8
5
作者 魏文享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87,共18页
抗战胜利后,天津市政府税收不敷所用,开始频繁向商人强制摊派各类费用。这些费用按其用途可分为城防工程费、慰军劳军费、军队给养费等类型,基本用于内战军政。政府摊派通常由政府机构或警备司令部直接向商会、同业公会下令,不仅次数频... 抗战胜利后,天津市政府税收不敷所用,开始频繁向商人强制摊派各类费用。这些费用按其用途可分为城防工程费、慰军劳军费、军队给养费等类型,基本用于内战军政。政府摊派通常由政府机构或警备司令部直接向商会、同业公会下令,不仅次数频繁,且数额惊人。商会和同业公会接令后不得不召集团体会员及资力雄厚的企业分摊承担。按其性质,政府摊派属于正常税捐规费之外的额外负担,遭到商人的强烈反对。天津市政府明知摊派违背法理常情,但一边下令禁止,一边仍行摊派。政策上的自我矛盾和冲突说明地方政府财政趋近破产,在战争压力和通货膨胀之下,政府过度依赖预算之外及税收之外的收入。商人团体本应以商人共利为本位,但在军政机构强令下,几成为筹款征税的工具,难以维持其自治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胜利后 天津 商人 商会 政府摊派
原文传递
商人与儒学——以明清甬商、徽商、晋商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实龙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6期23-27,共5页
以明清甬商、徽商、晋商为例,分析商人与儒学的关系。三地儒学各有特性:浙东学术张扬人的主体精神,强调经世致用;朱子之学强调"理"与"礼",主张于书本求索;傅山之学强调"因时取济",博杂而无所统系。三地... 以明清甬商、徽商、晋商为例,分析商人与儒学的关系。三地儒学各有特性:浙东学术张扬人的主体精神,强调经世致用;朱子之学强调"理"与"礼",主张于书本求索;傅山之学强调"因时取济",博杂而无所统系。三地商人对待儒学态度不同:甬商对浙东学术不即不离,徽商对朱子之学过于沉迷,晋商对傅山之学过于疏远。三地儒学对商人影响有别:浙东学术影响甬商是隐性的,朱子之学影响徽商是显性的,傅山之学影响晋商是微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人 儒学 甬商 徽商 晋商
下载PDF
从民俗学角度看徽州古民居的主要特点 被引量:6
7
作者 胡颖 《黄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6-18,共3页
徽州古民居的装饰性和传统性相结合的特点是与徽商的生活文化密切相连的,选择怎样的民居样式体现了当地民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世代相传的民居样式又会加强民众对生活的某种集体认识。这个动态的过程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 古民居 生活文化 徽商 徽州古民居 特点 民俗学 装饰性 价值观 世界观 生活
下载PDF
14—18世纪中朝民间贸易与商人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海英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明清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的贸易,均以官方为主导(有贡赐贸易、使臣贸易、官方的"和买"贸易等多种形式),民间贸易由于政府政策等因素,时常处于一种被限制甚至被禁止的状态。因东南沿海的海禁政策,对朝贸易更是处于政府的严密管... 明清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的贸易,均以官方为主导(有贡赐贸易、使臣贸易、官方的"和买"贸易等多种形式),民间贸易由于政府政策等因素,时常处于一种被限制甚至被禁止的状态。因东南沿海的海禁政策,对朝贸易更是处于政府的严密管控之下。但即便如此,在此时期仍有诸多民间商人最大限度地利用政策的许可,往来于中朝之间,进行各种形式的商贸活动。还有一部分商人通过走私等形式,进行不合法的贸易。这些贸易在东亚国际贸易中都具有重要影响,对于中朝两国经济联系的加强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朝 民间贸易 商人
下载PDF
论高昌地区粟特商业的运营 被引量:5
9
作者 郑燕燕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2,142,共9页
本文主要是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讨论中古时期该地区粟特商业的运营,特别是分析商队的规模、组成和贸易特点,以及商人在旅途中的衣食住行情况,并由此判断吐鲁番在丝路贸易中地位、粟特人在吐鲁番的势力。
关键词 高昌 文书 粟特人 商队 商旅生活
原文传递
框架与格套:中晚明“市民文学”学说重审
10
作者 王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83,共11页
论及明中后期的文艺发展,学人喜用市民文学之兴起概括其大致。此一学说的建立与完善,往往建立在特定的社会基础上,特别是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升。二者虽在晚明时期呈现迥异面貌,但我们不宜对其“转型”色彩过高估量。在考察有关商人... 论及明中后期的文艺发展,学人喜用市民文学之兴起概括其大致。此一学说的建立与完善,往往建立在特定的社会基础上,特别是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升。二者虽在晚明时期呈现迥异面貌,但我们不宜对其“转型”色彩过高估量。在考察有关商人的言行时,我们于身份属性外,更应首先关注其作为“人”的基本诉求与需要,且应对其理想诉求与现实需要有全面之认识及客观之审视。有关商人/商业的评价既有不同,对市民文学的认识自然应随之调整。实则有关市民/市民文学的界定本就多存分歧与尴尬,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人将这套学说引入文艺研究领域仅是简单嫁接,缺少必要的理论意识,以致其始终未有完善体系。由于种种“先入之见”的制约,市民文学理论无论是在考察文学现象,还是在描述文学历史和揭示文学规律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亟待深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晚明 商人 商业 市民文学
原文传递
流派与思想:先秦商家经营管理思想考察
11
作者 温江斌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2期111-121,260,共12页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商贾阶层的形成推动着商业理论家的出现,计然、范蠡、白圭、子贡等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他们以“治生”“货殖”作为实践、观察对象,研究与市场相联系的商品经营以及探讨如何增殖财富等问题,为后世开启了商...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商贾阶层的形成推动着商业理论家的出现,计然、范蠡、白圭、子贡等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他们以“治生”“货殖”作为实践、观察对象,研究与市场相联系的商品经营以及探讨如何增殖财富等问题,为后世开启了商业经营管理的学术流派,形成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相提并论的“商家”。先秦商家经营管理思想既有宏观的理论构念,也有具体方法策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市场预测论、经营策略论、经营者素质论、商业伦理论等四方面;先秦商家经营管理思想是“行动的”而非纯粹“思辨的”,是认识论、伦理论和辩证论的合一,具有“实用理性”的显著特质;先秦商家经营管理思想是商业经营管理的人文、科学与哲学的高度统一,显示着“商势”“商策”“商道”等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商家 学派 经营管理 管理思想
下载PDF
论清末上海商业会议公所
12
作者 朱英 严洋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9,共12页
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的成立具有偶然性和临时性特点,并非完全出于保护商人和发展工商业之目的。促使商业会议公所成立的契机乃当时在沪上举行的中外商约谈判,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具有特殊官僚身份的商约大臣盛宣怀和上海工商界领袖严... 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的成立具有偶然性和临时性特点,并非完全出于保护商人和发展工商业之目的。促使商业会议公所成立的契机乃当时在沪上举行的中外商约谈判,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具有特殊官僚身份的商约大臣盛宣怀和上海工商界领袖严信厚。该公所存续时长仅两年有余,虽为商约谈判提供了某些咨询作用,在官商沟通方面也发挥了一定功能,但因设立仓促,章程简略,机构不完善,远未能发挥舆论所期望的作用与影响。就其性质而言,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是不同于官办商务局和传统工商各业公所的新式商人团体,但在许多方面又与后来的商会有着明显不同,因而不宜简单地视之为近代中国最早成立的商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会议公所 商会 商人 盛宣怀 严信厚
下载PDF
试论乾隆时期新疆玉石的内地流通与商人群像
13
作者 华立 吴轶群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2,共18页
乾隆朝完成对新疆的统一后,一场规模空前的民间逐玉热潮在新疆与内地之间兴起。对于这一时期蓬勃开展的新疆玉石输往内地的商业活动,需要从更广阔的视野上来把握,特别要关注该现象所具有的经济和社会层面的意义。本文运用满、汉文档案... 乾隆朝完成对新疆的统一后,一场规模空前的民间逐玉热潮在新疆与内地之间兴起。对于这一时期蓬勃开展的新疆玉石输往内地的商业活动,需要从更广阔的视野上来把握,特别要关注该现象所具有的经济和社会层面的意义。本文运用满、汉文档案史料考察逐玉热潮得以兴起的时代条件和活跃于玉石交易中的各类商人,勾勒万里玉路和流通网络,进而探讨乾隆年间新疆玉石交易的意义。同时,基于南疆与内地在商业和人员往来上的基本史实,指出以往的研究存在认识误区,尤其是“汉回隔离”说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时代 玉石 新疆 内地流通 商人
原文传递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与商业意识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蔚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5期43-48,共6页
“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市民文学的代表,它的杰出贡献之一是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晚明社会一系列的商贾形象,同时为我们描述了晚明社会特殊的、处于新旧交替状态的商业意识和商业道德观,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人物... “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市民文学的代表,它的杰出贡献之一是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晚明社会一系列的商贾形象,同时为我们描述了晚明社会特殊的、处于新旧交替状态的商业意识和商业道德观,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社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商人 来源 类别 商业意识
下载PDF
从行商到坐商:清代商民路票档案中的汉蒙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5
作者 珠飒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4-164,共11页
清代商民路票档案,是汉蒙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珍贵史料。商民路票档案中的商人身份、货物种类和商队成员信息,对研究清代汉蒙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然而,至今尚未发现对其进行整理研究的论著,需要挖掘... 清代商民路票档案,是汉蒙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珍贵史料。商民路票档案中的商人身份、货物种类和商队成员信息,对研究清代汉蒙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然而,至今尚未发现对其进行整理研究的论著,需要挖掘和利用。论文选取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境内商民路票档案,对商民改用蒙古名字现象进行历史性考察,分析了从行商向坐商转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汉蒙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同形式和内容,揭示了汉蒙民族在商业贸易领域交往交流交融的阶段性特征。商民在行商阶段改用蒙古名字,是商民在蒙古族人聚居地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该阶段汉蒙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体现。在汉蒙贸易双方互相认同和接纳时,双方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蒙古族人开始学会经商,出现汉蒙民众合伙经营贸易的新形式。早期商民的蒙古化和蒙古族人日趋汉化的现象,都是汉蒙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和相互交融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民 路票档案 汉蒙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原文传递
论共享经济平台经营者的商法规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温青美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6-45,共10页
共享经济平台分为剩余资本模式、微型商人模式、科技公司模式、自我管理模式和创新模式,五种模式的共通性问题在于平台经营者意图规避法律规制。对平台经营者的法律规制是共享经济法律规制的核心问题,而明确平台经营者的法律地位是前提... 共享经济平台分为剩余资本模式、微型商人模式、科技公司模式、自我管理模式和创新模式,五种模式的共通性问题在于平台经营者意图规避法律规制。对平台经营者的法律规制是共享经济法律规制的核心问题,而明确平台经营者的法律地位是前提。鉴于共享经济平台经营者符合商法调整对象的主要特征且具备商人的行为、职业与名义标准三个实质性要件,应将其定性为一类独立的商人商事主体。共享经济平台经营者的商法规制原则包括保护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与严格责任原则,规制内容为对其设置与上述原则相匹配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经济 平台经营者 商事主体 商人 商法规制
下载PDF
近代早期的江西吴城镇——基于全球史与文化史的考察
17
作者 何安娜 胡涵菡(译) 《海洋史研究》 2024年第1期578-595,共18页
本文聚焦于江西省的一座小镇——吴城镇在1500年至1850年的历史,呈现了其作为粮食和茶叶贸易转口港的地方意义,以及通过瓷器贸易与近代早期的欧洲建立起的全球联系。文中讨论了两种并存的观点:一方面,全球史家认为,近代早期全球贸易的商... 本文聚焦于江西省的一座小镇——吴城镇在1500年至1850年的历史,呈现了其作为粮食和茶叶贸易转口港的地方意义,以及通过瓷器贸易与近代早期的欧洲建立起的全球联系。文中讨论了两种并存的观点:一方面,全球史家认为,近代早期全球贸易的商品(如茶叶和瓷器)可能使这样一座小镇进入全球化世界;另一方面,文化史家指出,不会有两个人以同样的方式观看一座小镇或赋予一座小镇(正如本文所讨论的吴城镇)完全相同的意涵。基于这些观点,本文借助不同类型的文本(行政文书、地方志、商业手册)和视觉资料(地图以及对于城镇的视觉描绘)来考察吴城镇的历史,探讨关于这座城镇的不同意涵是如何建构的。正是全球史和文化史的结合,将吴城镇定位在了近代早期的世界地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早期中国 全球文化史 商人 江西
下载PDF
从认办到租办:清代盐专卖制度下长芦盐区的引岸经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晓龙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53,共13页
专商引岸作为清代盐专卖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清初朝廷为维系稳定的财政收入而确立的管理商人行盐的制度。从具体运作看,专商引岸在清代不同时期有着截然不同的经营方式,引岸世袭的观点并不完全成立,这充分反映出清代财政制度是要综合考虑... 专商引岸作为清代盐专卖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清初朝廷为维系稳定的财政收入而确立的管理商人行盐的制度。从具体运作看,专商引岸在清代不同时期有着截然不同的经营方式,引岸世袭的观点并不完全成立,这充分反映出清代财政制度是要综合考虑税收和市场等要素并予以调适的。清前期,长芦盐区的引岸经营以盐商认办为主,欠课商人易被参退,参商引岸继续招募殷商接办,但晚清以降则转向采用租办方式来经营引岸。影响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窝价不断叠加和盐商资金链来源问题。盐商接办参商引岸,除缴窝价外,需同时认交附带在引岸上的各种款项。清前期盐商尚能通过借贷内帑维持经营,晚清时期,商力疲乏,尤其是内务府等官帑的收撤,使得招商承办变得不切实际,以更少成本进行引岸经营权转移的租办便成为主要方式,并得到官方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政 专商引岸 引岸经营 盐商 长芦盐区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驻藏官员华寄天事迹述析
19
作者 曾谦 荣岩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39-44,52,154,共8页
华寄天早期在云南、四川从事商业活动,一度担任四川康定县长之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华寄天进入西藏经商,成为中央驻藏机构官员。吴忠信入藏主持十四世达赖坐床典礼期间,华寄天较好地完成了自己负责的各项工作。孔庆宗主持驻藏办事处... 华寄天早期在云南、四川从事商业活动,一度担任四川康定县长之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华寄天进入西藏经商,成为中央驻藏机构官员。吴忠信入藏主持十四世达赖坐床典礼期间,华寄天较好地完成了自己负责的各项工作。孔庆宗主持驻藏办事处工作后,两人矛盾日益尖锐。华寄天被边缘化,最后不得不离开西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华寄天 商人 驻藏官员
下载PDF
“君子不远庖厨”:文人、商贾、美食家与明清淮扬饮食的发展
20
作者 孙长青 沈俊如 王荧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42,共11页
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代表之一的淮扬饮食在明清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地方菜系一跃成为“国宴”之一。淮扬饮食在明清时期迎来发展期得益于诸多因素,而消费者——主要是江南文人、商贾与美食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大运河在明清... 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代表之一的淮扬饮食在明清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地方菜系一跃成为“国宴”之一。淮扬饮食在明清时期迎来发展期得益于诸多因素,而消费者——主要是江南文人、商贾与美食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大运河在明清时期带动了淮安与扬州两座城市的发展,繁荣的城市经济与物资流通为淮扬饮食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明清时期江南知识分子将享乐与物质追求作为处世哲学,为淮扬饮食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准备。在此基础上,淮扬地区的文人与士子通过诗会宴饮,推动淮扬饮食向“精致”发展,而该地区的盐商巨贾则通过攀比炫耀推动了淮扬饮食“奢侈”的一面。最后,明清时期淮扬地区出现了一大批诸如袁枚的美食家,从饮食哲学的高度推进了淮扬饮食的理论化,从而促进了淮扬饮食在明清时期的传承与发展。因而,淮扬饮食并未因大运河的衰落而变得籍籍无名,反而超越地方限制成为全国性菜系。这为饮食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 商贾 美食家 淮扬饮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