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乡村回族婚姻中的聘礼与通婚圈——以宁夏南部单家集村为例 |
马宗保
高永久
|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4
|
|
2
|
壮族婚姻文化的变迁:以田林那善屯为例 |
李富强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14
|
|
3
|
亲属制度研究的另一路径——姻亲关系研究述评 |
刁统菊
|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7
|
|
4
|
仫佬族银姓宗族及其婚姻圈 |
黄兴球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5
|
民族间农民婚嫁行为变迁的比较研究——来自湖北432户农户家庭的调查 |
史清华
黎东升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6
|
圈层叠合:婚姻圈中的绣娘流动与苗族刺绣基因传递 |
王庆贺
柏贵喜
|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0
|
|
7
|
广西贺州枫木村壮族婚姻圈个案考察 |
韦浩明
|
《百色学院学报》
|
2007 |
9
|
|
8
|
中国各民族族际通婚的结构特征: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考察 |
巫锡炜
刀玮皓
|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8
|
|
9
|
农村高额彩礼形成的社会机制研究 |
杨华
|
《妇女研究论丛》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0
|
农村“闪婚”:父权文化下的“本地婚” |
刘升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5
|
|
11
|
双重挤压、非积累型家计模式与少数民族男性未婚人口——基于黔东南B乡侗寨的考察 |
黄佳鹏
|
《南方人口》
CSSCI
|
2019 |
6
|
|
12
|
中原地区婚俗变迁初探——以河南开封尉氏县L村为例 |
纳日碧力戈
马静
|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3
|
社会网络视域下宁夏回族通婚圈的变迁探究 |
程呈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4
|
林木作为嫁妆:清水江下游苗族社会的生态资源与婚姻 |
陶金华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5
|
散居族群婚姻圈的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形成机制--贵州坡帽仡佬族案例 |
杜芳娟
朱竑
|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6
|
苗族传统姊妹节所隐含的时空认知解读——以台江县苗族姊妹节为例 |
张文静
刘金标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2
|
|
17
|
草苗情歌的田野考察——以贵州省黎平县洪州镇归垒情歌为例 |
曾雪飞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8
|
侗族“嘎老”演唱的对歌群体与侗人社会 |
曹端波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3 |
2
|
|
19
|
地域与婚姻:清水江流域苗族婚俗研究 |
马静
韦秀勋
|
《河西学院学报》
|
2015 |
1
|
|
20
|
近拒远交与远近无交:边缘族群三撬人婚姻圈的解体与困境 |
余达忠
|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