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与学校德育创新——兼论中国传统蒙学中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 被引量:11
1
作者 冯文全 高静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32,共10页
德国教育哲学家和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基于存在哲学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学生并非总是按照预定的路线或规律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偶然的、顿悟的、不规律的、非理性的,是一种非连续性变化,这与中国传统蒙学中的朴素的非连续性教育... 德国教育哲学家和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基于存在哲学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学生并非总是按照预定的路线或规律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偶然的、顿悟的、不规律的、非理性的,是一种非连续性变化,这与中国传统蒙学中的朴素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与观点不谋而合。将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应用于德育实践以实现德育创新,一是在德育过程中要创生"顿悟现象"和"酝酿效应";二是在德育内容方面要积极利用"危机"、"遭遇"与挫折,化危机为转机与契机;三是在德育环境的营造上要注重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得益彰;四是在德育形式、方法和评价上要善于利用"告诫"和"唤醒"以及因材施教、榜样示范、情感激励和冲突缓解等方法,要注重过程性评价。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有积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也有局限性,要辩证、适时、适度地应用,以实现我国学校德育创新和德育效果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 非连续性 非连续性教育 德育创新 传统蒙学
原文传递
高校德育现状与创新发展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俊杰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8-61,共4页
分析了我国高校德育的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21世纪我国高校德育的重大意义,进而提出德育创新与发展的思路,即确定现代化的德育观念,设计渐进式的德育内容,坚持生活化的德育价值取向,构建个性化的... 分析了我国高校德育的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21世纪我国高校德育的重大意义,进而提出德育创新与发展的思路,即确定现代化的德育观念,设计渐进式的德育内容,坚持生活化的德育价值取向,构建个性化的德育模式,创立科学化的德育方法,构建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德育网络。面向新的世纪,还需要继续探索高校德育适应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深入探讨高校德育的内在规律,进行古今中外的综合比较研究,完善高校德育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高校 中国 21世纪 管理体系 理论体系 创新 价值取向 素质教育
下载PDF
基于戏剧艺术教育视角的大学生德育路径实践创新 被引量:3
3
作者 章丹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当前大学生德育面临转型的复杂社会大背景和西方社会思潮侵蚀的多重挑战;与此同时,艺术类学科在综合性大学普遍得到设置,但随着学科发展的日益壮大,问题与瓶颈也随之出现,如何更好地将德育融于艺术教育尤其是戏剧艺术教育实践就成了当... 当前大学生德育面临转型的复杂社会大背景和西方社会思潮侵蚀的多重挑战;与此同时,艺术类学科在综合性大学普遍得到设置,但随着学科发展的日益壮大,问题与瓶颈也随之出现,如何更好地将德育融于艺术教育尤其是戏剧艺术教育实践就成了当务之急。大学生德育应该在明确戏剧教育实践定位的基础上,转变教育思路,通过系统优化路径,实现专业创新发展,从而获得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与社会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德育 戏剧艺术教育 德育创新
下载PDF
以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 实现高校德育的时代创新 被引量:2
4
作者 符宇忠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3年第3期58-61,共4页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高校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规定着高校德育的目标、性质和方向;另一方面,高校德育是...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高校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规定着高校德育的目标、性质和方向;另一方面,高校德育是贯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各种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以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致力于高校德育创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指导思想 高校 德育 教育创新
下载PDF
当前高校学生的品德状况及德育创新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景林 粟达穗 苏英姿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07-109,共3页
通过对当前高校学生的品德状况的调查分析,探索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强调德育工作必须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着重发挥好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多样式、多渠道地开拓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品德状况 思想道德 德育 教育创新
下载PDF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矛盾和高校的德育创新 被引量:2
6
作者 鲍丙刚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2-43,共2页
大学生政治要求进步与识别能力偏低,价值观念多元与功利痕迹明显,成就愿望强烈与自我期望过高,求知欲望强烈与耐挫能力较弱,这四大思想道德矛盾状况,呼唤高校德育思想观念、手段方法、内容体系与队伍的创新,以构筑当代人才的精神... 大学生政治要求进步与识别能力偏低,价值观念多元与功利痕迹明显,成就愿望强烈与自我期望过高,求知欲望强烈与耐挫能力较弱,这四大思想道德矛盾状况,呼唤高校德育思想观念、手段方法、内容体系与队伍的创新,以构筑当代人才的精神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道德 矛盾状况 德育创新
下载PDF
新时代下西部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华 朱锐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19-123,共5页
新的时代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地处西部的高校因地域、发展水平、人文环境等方面因素影响,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高站位,深立意,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积极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 新的时代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地处西部的高校因地域、发展水平、人文环境等方面因素影响,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高站位,深立意,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积极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理念和方式,做好新时代西部地区高校的德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西部高校 德育创新
下载PDF
大力推进德育创新
8
作者 张恒忠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2年第4期26-33,共8页
创新教育已风靡全球 ,德育也不能例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无论在其观念、途径、模式上还是内容、方法上都应该创新。我们应该在树立德育现代化的观念、开展道德境界的引导活动、重视思想修养、学会关心和如... 创新教育已风靡全球 ,德育也不能例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无论在其观念、途径、模式上还是内容、方法上都应该创新。我们应该在树立德育现代化的观念、开展道德境界的引导活动、重视思想修养、学会关心和如何针对网络技术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大力推进德育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创新 道德境界 德育现代化 思想修养 学校德育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德育创新研究
9
作者 黄庆贵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74-75,98,共3页
针对我国的思想道德的存在的问题,准确理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德育创新的辩证关系,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精髓,推动高职院校德育创新,探索高职院校德育创新中如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
关键词 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高职德育 德育创新 研究
下载PDF
构建和谐高校与大学德育创新^①
10
作者 唐柏林 《西部教育发展研究》 2006年第1期68-71,共4页
大学德育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构和谐高校的必然要求。为了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我们要树立和谐的大学德育理念。构建和谐的大学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的大学德育环境,建设和谐的大学德育管理... 大学德育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构和谐高校的必然要求。为了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我们要树立和谐的大学德育理念。构建和谐的大学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的大学德育环境,建设和谐的大学德育管理系统,深化和谐的大学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大学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高校 大学德育 德育创新
下载PDF
论创新型教师与德育创新
11
作者 侯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8-71,共4页
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是创新型教师面临的一个紧迫和现实的问题。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观念上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是创新型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特征,同时又对创新型教师的德育意识、德育能力、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以及建立... 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是创新型教师面临的一个紧迫和现实的问题。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观念上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是创新型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特征,同时又对创新型教师的德育意识、德育能力、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以及建立德育权威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教师 德育创新 创新教育 价值取向 观念创新 道德素质 内容创新
下载PDF
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德育创新
12
作者 郭苏智 吴哲 郝英军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10-112,共3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最主要依托的经济。它具有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几个特征。知识经济的鲜明特征,为高校德育改革创造了机遇,并提出了挑战。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需要构筑德育新体系,以实现德育目标、内...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最主要依托的经济。它具有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几个特征。知识经济的鲜明特征,为高校德育改革创造了机遇,并提出了挑战。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需要构筑德育新体系,以实现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的创新,并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信息 网络 德育创新
下载PDF
践行大爱 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
13
作者 刘富文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9,12,共4页
肩负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高等教育,其发展的源动力联系于爱的情感。基于此,切实建树和践行"大爱"理念,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有利于更好地推进高校德育,由此优化文化立校的自觉,坚定文化兴校的自信,推动文化... 肩负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高等教育,其发展的源动力联系于爱的情感。基于此,切实建树和践行"大爱"理念,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有利于更好地推进高校德育,由此优化文化立校的自觉,坚定文化兴校的自信,推动文化强校的自为,从而探索高校建设的立校之本、兴校之魂、强校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爱育人 文化传承 德育创新
下载PDF
论大学德育创新
14
作者 田建国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41-45,共5页
大学德育创新是当前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理念、内容、载体都面临着全新的选择,高校德育工作要以人为本,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与时俱进,全面创新,促进高校教育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 德育创新 全新理念 与时俱进
下载PDF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37
15
作者 詹万生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52,共5页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中西方文化的整合与互补 ,主导要素是对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的体认、培育与发展 ;其二是增强综合性与实践性 ,整体构建德育的目标内容和实践活动体系 ;其三是德育课程形态回归生活 。
关键词 中小学 课程改革 德育课 民族精神 课程形态
原文传递
抓住中职教育特点 做好德育教育创新工作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红梅 《冶金丛刊》 2004年第5期48-50,共3页
中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 ,很强的实践性和就业的基层性。本文对中职教育特点和中职教育德育现状的分析 ,借助德育教育的社会观、职业观和发展观等理论依据 。
关键词 德育教育 中职教育 育德 职业观 特点 职业性 理论依据 创新工作 就业 具体措施
下载PDF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思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洪彬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0年第2期48-49,共2页
本文对德育工作创新进行了阐述,并从德育工作创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新时期对德育工作者的要求三个方面提出了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德育工作创新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儒家文化对创新德育模式的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秦治国 刘永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5-11,共7页
在当前因市场经济冲击造成严重道德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古代传统儒学教育对当今德育模式有重要启示意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传统儒学教育中的德育是国家提倡与地方宗族倡导的结合;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看,儒学教育中把"德行教育"视... 在当前因市场经济冲击造成严重道德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古代传统儒学教育对当今德育模式有重要启示意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传统儒学教育中的德育是国家提倡与地方宗族倡导的结合;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看,儒学教育中把"德行教育"视为基础和根本;从教材的角度看,传统儒学教育重视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儒学经典教育;从教育主体的角度看,儒学教育重视教师的言行垂范、因材施教与学生的内省实践相结合。儒学德育模式中的上述特征或许可以与当今时代特点进行有机结合,成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德育模式的一条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文化 德育教育 德育模式创新
下载PDF
Innov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Mode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19
作者 Mei LI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8年第5期92-94,共3页
The moral quality of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has a positive mainstream tendency,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unavoidable problems. The instrumentalizati... The moral quality of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has a positive mainstream tendency,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unavoidable problems. The instrumen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mode,mechanical preach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education are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problems. Th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mode,reshape the main position of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rebuild the core value of moral education which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growth of individual life,and reconstruct the way of realiz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mode New period
下载PDF
高校德育创新的公共理性考量 被引量:1
20
作者 年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3-47,共5页
高校德育创新是现代社会中拓宽德育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而在多元发展的现代社会背景下,高校德育同时还面临着在差异与多样的价值理念中重拾底线伦理的重任。为避免青少年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混乱与困惑,高校德育必须在公共理性所内涵的... 高校德育创新是现代社会中拓宽德育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而在多元发展的现代社会背景下,高校德育同时还面临着在差异与多样的价值理念中重拾底线伦理的重任。为避免青少年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混乱与困惑,高校德育必须在公共理性所内涵的公共利益、公共领域、公共行动、公共责任观念和公共精神品质等方面做出科学的思考与回答。基于公共理性观念的特殊视角,为了有效应对多元化对德育的影响,高校德育创新应强化公共理性的价值取向、完善公共理性标准并充实公共理性的内容,助推青少年学生公共理性观念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理性 道德 青年学生 高校德育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