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4篇文章
< 1 2 2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 被引量:324
1
作者 吴金明 邵昶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43,共8页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反映在实践中,...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反映在实践中,除了这只“无形之手,”还有“企业内部调控”、“市场结构和行业间的调控”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这三只“有形之手”对产业链的形成进行调控。“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握手”过程就是现实中对产业链进行“四维调控”的过程和产业链的形成过程,即产业链形成的外模式。产业链外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种:市场交易式、纵向一体化、准市场式和混合式产业链。四维对接、四维调控以及四种具体模式就构成了说明产业链形成机制的“4+4+4”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 形成机制 “4+4+4”模型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355
2
作者 李春发 李冬冬 周驰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82,共10页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实体经济振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其动力主要源于数字新技术作用下的产业链组织分工边界拓展、交易成本降低、价值分配转移、需求变化倒逼四个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成为产业链上的“标准化”...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实体经济振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其动力主要源于数字新技术作用下的产业链组织分工边界拓展、交易成本降低、价值分配转移、需求变化倒逼四个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成为产业链上的“标准化”流通媒介,制造业产业链会发生解构与重构并逐步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上“消费商”与工业互联网两种新型主导力量的出现促使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创新涌现,智能制造将成为主流制造模式的新兴代表。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作用,应加强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链数据集成与共享,发挥核心企业转型引领作用,注重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 作用机制 路径 产业链重构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创新 被引量:236
3
作者 陈一明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1-91,共11页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能通过有效发挥二者的多样化功能,循序渐进地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不断提升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和发展效益,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增强"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已有实...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能通过有效发挥二者的多样化功能,循序渐进地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不断提升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和发展效益,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增强"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已有实践和本文研究证明,二者融合发展能通过科技创新的技术协同作用,发挥信息技术创新中的乘数效应和溢出效应,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出,并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可持续发展。但现阶段中国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存在融合发展程度不深、范围不广、方式不全、支撑不足等问题,故亟待构建和完善引导激励机制、多方协同投入机制、科学评价机制、人才培育机制以及法律法规的机制创新,进而全面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产业 融合发展 逻辑框架 机制创新
原文传递
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 被引量:141
4
作者 蒋国俊 蒋明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6-38,共3页
本文从提高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目的出发,从研究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组织"煤、电、冶产业链"的成功实践着手,在现行价值链、产业群聚、群聚区和战略联盟等理论的基础上,对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进行了研究,界定了产... 本文从提高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目的出发,从研究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组织"煤、电、冶产业链"的成功实践着手,在现行价值链、产业群聚、群聚区和战略联盟等理论的基础上,对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进行了研究,界定了产业链的概念和基本的理论框架,总结了推动产业链稳定运行的三种机制,即竞争定价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和沟通信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竞争力 产业链 稳定机制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Path Mechanism and Reconstruction Pattern of Sports and Related Industry Convergence 被引量:174
5
作者 杨强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9,17,共8页
下载PDF
“产教融合”机理及其机制设计路径研究 被引量:173
6
作者 谢笑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87,共7页
"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是"产教融合"发挥实质性效用、推进高等教育系统性变革之基石。破解"产教融合"机理,探究"产教融合"机制设计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从系统论与整体论视角,运用多学... "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是"产教融合"发挥实质性效用、推进高等教育系统性变革之基石。破解"产教融合"机理,探究"产教融合"机制设计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从系统论与整体论视角,运用多学科理论,可从三个层面设计"产教融合"机制:宏观层面,国家产业系统与高等教育系统间的融合机制设计;中观层面,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学科集群之间的融合机制设计;微观层面,"产教融合"集成创新的高等教育机制设计。"产教融合"机制设计应考虑如何使资源达到有效配置,使资源使用效益及效率最大化;各方主体用尽可能低的信息成本获取可用信息,最合理有效使用可用信息资源;兼顾并尽可能实现相关者权益。这样的"产教融合"机制设计才能发挥实质效应,推动"产教融合"实现其承载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政府 产业 高等教育 高等工程教育 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模式 被引量:107
7
作者 任波 黄海燕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66,共12页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下,探究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具有现实意义。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探寻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表...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下,探究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具有现实意义。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探寻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表明:产业政策的驱动力、市场需求的拉动力、企业竞争的推动力,以及数字技术降低体育产业运行成本、深化体育产业分工与生产协同、助力体育产业高效发展等,为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提供强劲动力。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较好的融合条件,催生出体育产业数字化新业态,体育产业通过要素数字化、过程数字化、产品数字化3种形式,发挥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长尾效应,形成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与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用品销售业、体育场馆服务业、体育教育培训业渗透融合等6种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体育产业 融合动力 融合机制 融合模式
下载PDF
地方性形成机制的结构主义与人文主义分析——以798和M50两个艺术区在城市地方性塑造中的作用为例 被引量:106
8
作者 周尚意 杨鸿雁 孔翔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66-1576,共11页
探讨地方性的形成机制对保护传统的地方性和发展新的地方性十分必要。本文选择北京和上海两个艺术类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析人文主义机制和结构主义机制的相互作用。按照结构主义的分析思路,调查了艺术区与外界的社会关系;按照人文主... 探讨地方性的形成机制对保护传统的地方性和发展新的地方性十分必要。本文选择北京和上海两个艺术类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析人文主义机制和结构主义机制的相互作用。按照结构主义的分析思路,调查了艺术区与外界的社会关系;按照人文主义的分析思路,调查了艺术家、画廊经营人和消费者对地方性的认同程度。研究发现:(1)结构主义和人文主义机制共同促成艺术区以景观体现城市的地方性。(2)国外艺术品需求的结构机制虽促成了对中国题材作品的需求,但尚未形成对两个城市地方性题材作品的强大需求。(3)在外界结构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三类人群对城市地方性的深层情感认同比较少,因此他们在创作或营销艺术品时,缺少人文主义的内在机制。由此建议:两市的政府应组织一些活动,鼓励艺术家创作本城市题材的艺术作品,从而使该类题材作品逐渐具有市场竞争力,并能抵制经济全球化过程对地方文化的负面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艺术区 地方性 形成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特征、机理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100
9
作者 刘红光 王云平 季璐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从广义的产业转移内涵出发,借鉴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2007—2010年省区间的产业转移,验证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征,即低端产业正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高端产业仍集中在东部地区。同时我们... 从广义的产业转移内涵出发,借鉴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2007—2010年省区间的产业转移,验证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征,即低端产业正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高端产业仍集中在东部地区。同时我们还发现东部地区内部也存在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主要从长三角地区向京津冀鲁等地区转移。通过对不同类型产业区域间转移的机理分析,提出了原料指向型、成本驱动型、投资拉动型、集聚依赖型四种类型的产业转移,并总结出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梯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产业转移 投入产出 机理 梯度模式
原文传递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研究 被引量:96
10
作者 童卫军 姜涛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0,共4页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的启动和建设,带动了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但目前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资源库的平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因此,在资源库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构...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的启动和建设,带动了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但目前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资源库的平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因此,在资源库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构建应对产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以学习者为中心建立一站式学习平台,打造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机制,并借助平台战略,整合各关联主体的资源与需求,建立利益驱动机制,从而使专业教学资源库更好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资源库 学习平台 行业企业 运行机制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冲击表征及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82
11
作者 王少华 王璐 +1 位作者 王梦茵 王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为了科学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行业带来的冲击和损失,正确看待疫情之下旅游业的“危”与“机”及疫后修复,为稳定旅游行业信心、制定政策措施、推进有序复工、推动河南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依据,基于PSR理论模型,运... 为了科学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行业带来的冲击和损失,正确看待疫情之下旅游业的“危”与“机”及疫后修复,为稳定旅游行业信心、制定政策措施、推进有序复工、推动河南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依据,基于PSR理论模型,运用问卷调查、网络文本分析等方法,研究疫情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影响及形成机理。研究发现:疫情带来“流断”压力,消费市场急剧萎缩,旅游产业链暂时停摆,旅游企业损失较重,面临严峻考验;旅游业界积极响应,企业自救、行业互助、政府兜底成为应对疫情的破局之道;疫情压力作用于旅游消费和供给状态,在自组织与他组织耦合作用下实现系统响应优化;“后新冠”时期,旅游发展将回归健康本质,人们出游逐步慢热,旅游业恢复将是一个艰难复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旅游业 冲击表征 影响机理 河南省
下载PDF
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变革机制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65
12
作者 沈克印 林舒婷 +2 位作者 董芹芹 牟粼琳 吕万刚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59,90,共15页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制约因素、变革机制进行探究,并提出推进策略。研究认为:数字经济能够提高政府管理和治理效率、促进体育产业全方位改造与精细化运作、提升体育企业的竞争意识与场景搭建能力。基于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3方面分析变革机制。提出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优化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环境;释放技术红利提高企业协同性,实现数据资源优化配置;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突破数字经济人才储备瓶颈;推动融合发展规范化,着力构建数字平台与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变革机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到何程度——基于2010—2014年国际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与国别比较 被引量:65
13
作者 彭徽 匡贤明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0-116,共17页
本文基于国际投入产出表,构建单向融合度、综合融合度和融合互动度指数,并将产业部门按照技术密集度进行分类,测度产业融合的程度。结合“微笑曲线”和价值链理论,生产性服务业贡献度越高或者制造业贡献度越低,越有利于产业升级。对融... 本文基于国际投入产出表,构建单向融合度、综合融合度和融合互动度指数,并将产业部门按照技术密集度进行分类,测度产业融合的程度。结合“微笑曲线”和价值链理论,生产性服务业贡献度越高或者制造业贡献度越低,越有利于产业升级。对融合度指标进行国内外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产业融合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生产中生产性服务业贡献度过低;生产性服务业过度依赖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低技术部门影响力偏低且高技术部门影响力过高;制造业低技术部门产值偏高且高技术部门产值过低。应抓住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契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贡献度,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机制,促进高技术部门发展,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影响力,调整制造业部门的产值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投入产出法 融合贡献度 产业影响力 市场机制
原文传递
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产能过剩吗?——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 被引量:62
14
作者 王辉 张月友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70,82,共11页
利用58家中国光伏产业上市公司2005~2012年季度数据,采用生产函数法,测度其产能利用情况,考察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程度、成因和化解路径。研究发现:除了2008年、2010年和2011年外,中国光伏产业在其余年份的产能利用率均不足70... 利用58家中国光伏产业上市公司2005~2012年季度数据,采用生产函数法,测度其产能利用情况,考察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程度、成因和化解路径。研究发现:除了2008年、2010年和2011年外,中国光伏产业在其余年份的产能利用率均不足70%,2012年的产能利用率只有60%;中国光伏产业的资本产出弹性偏低,产业发展陷入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低端环节的发展老路;2005~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升降交替,但总体上并未脱离新兴产业发展规律而出现严重的发展危机。文章认为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由结构性过剩和体制性过剩构成,供需结构失衡、过度投资和用传统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新兴产业等因素是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化解中国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有必要迅速启动内需,构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治理机制,走"四个一批"的化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光伏产业 产能过剩 市场机制
原文传递
行业型职教集团运行困境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57
15
作者 兰小云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8-52,共5页
集团化办学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界积极探索的重要办学模式之一。历经二十年的发展,职教集团已成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深入考察我国行业型职教集团运行现状后,发现大多数职教集团已陷入资源难以整合、校企合作难以全面... 集团化办学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界积极探索的重要办学模式之一。历经二十年的发展,职教集团已成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深入考察我国行业型职教集团运行现状后,发现大多数职教集团已陷入资源难以整合、校企合作难以全面开展的困境。解决职教集团目前运行困境的关键在于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变集团的非法人身份为法人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型 职教集团 集团化办学 运行机制
下载PDF
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解析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56
16
作者 赵书虹 陈婷婷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93,共13页
融合发展是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并能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及地区经济稳步增长。但有关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及机理研究相对较少,制约着产业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是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并能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及地区经济稳步增长。但有关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及机理研究相对较少,制约着产业融合发展。文章以云南省玉湖村、曼飞龙村、同乐村3个案例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及机理。研究表明,资源要素整合、旅游需求升级、创新变革支撑、企业管理决策4个主范畴是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其中,资源要素整合是基础动力,旅游需求升级是直接动力,创新变革支撑是支撑动力,企业管理决策是外在动力。基于此,研究进一步构建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机理模型,以期丰富文旅融合的基础内涵与逻辑框架,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融合动力 融合机理
下载PDF
我国零售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动力机制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3
17
作者 何永达 赵志田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7-82,共6页
运用中国31个省份2005—2009年的零售业相关的面板数据,采用Moran’s I指数、不均衡指数方法分析了零售业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零售企业网点密度与人均商品销售额、人口密度、人均GDP、城市化率和市场化指数的关... 运用中国31个省份2005—2009年的零售业相关的面板数据,采用Moran’s I指数、不均衡指数方法分析了零售业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零售企业网点密度与人均商品销售额、人口密度、人均GDP、城市化率和市场化指数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零售业省域空间分布为明显梯度分布,即东部地区网点密度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最低是西部地区,但各地区零售业分布基本处于人口协调状态;研究还发现,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密度高、人均商品销售额大、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和消费者购买能力强,能够吸引更多的零售企业进入本地市场,零售企业网点密度更高,产业空间集聚将更加明显;城市化与零售业空间集聚呈倒二次曲线关系,短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零售业的空间集聚发展,而从长期看,则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售业 空间分布 动力机制 面板数据
原文传递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策略研究——以文化旅游业为例 被引量:51
18
作者 姜永常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07-112,共6页
面对旅游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技术创新的大力推动和旅游产业的综合集成,旅游产业融合已成为其转型升级以谋求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契入点和必然选择。为了探寻一条加快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以文化旅游业为例,在... 面对旅游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技术创新的大力推动和旅游产业的综合集成,旅游产业融合已成为其转型升级以谋求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契入点和必然选择。为了探寻一条加快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以文化旅游业为例,在剖析旅游产业融合的经济意义和动力需求基础上,阐述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链解构与重构的实现机制,从而系统地给出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应对策略:既要充分发挥旅游市场在资源整合、产品开发和消费引导中的导向作用,又要积极加强政府在政策与体制保障、统一监管和跨界治理中的宏观管理功能,走一条基于多元融合路径构建多样化融合模式的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融合发展 实现机制
下载PDF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50
19
作者 周春波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6-151,共6页
基于省级产业数据,运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分析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的影响效应,并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IV-Panel)、动态面板模型(SGMM)验证了该影响效应的可靠性。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推进呈现... 基于省级产业数据,运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分析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的影响效应,并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IV-Panel)、动态面板模型(SGMM)验证了该影响效应的可靠性。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推进呈现正向收敛的动态惯性;消费需求动力、技术创新动力、政府规制动力都对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具有推动作用,且高市场化程度地区更易融合发展。因此,我国应提升文化与旅游业的消费需求驱动效能,强化文化与旅游产业链的跨界技术创新效应,发挥文化与旅游产业演进期的政府规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融合动力 驱动机理 前沿计量模型
下载PDF
冰雪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探析 被引量:50
20
作者 李在军 张瑞林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0-514,共5页
从产业融合理论出发,针对冰雪产业融合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进行研究。认为:冰雪产业融合主要有产业间融合、产业内融合、本区域融合3种形式;冰雪产业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在来自冰雪需求的拉动力、冰雪企业内在驱动力和技术创新推动力的... 从产业融合理论出发,针对冰雪产业融合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进行研究。认为:冰雪产业融合主要有产业间融合、产业内融合、本区域融合3种形式;冰雪产业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在来自冰雪需求的拉动力、冰雪企业内在驱动力和技术创新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冰雪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冰雪产业融合主要有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企业融合、市场融合4条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产业 产业融合 动力机制 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