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民环境权的宪法学考察 被引量:38
1
作者 张力刚 沈晓蕾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35,共6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在宪法中将公民环境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予以明确规定是未来宪法发展的趋势 ,是公民基本权利的发展和丰富。同时 ,也为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奠定了宪法基础 ,使其从应有权利转化为法定权利 ,是我国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在宪法中将公民环境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予以明确规定是未来宪法发展的趋势 ,是公民基本权利的发展和丰富。同时 ,也为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奠定了宪法基础 ,使其从应有权利转化为法定权利 ,是我国人权事业的一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环境权 公民基本权利 宪法学 宪法基础 法定权利 人权事业 应有权利 丰富 中国 规定
下载PDF
人权的国家保障义务 被引量:53
2
作者 郭道晖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17,共8页
国家是人权保障的主要义务主体。这是因为保障人权是国家存在的价值所在和行使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对人权的最大威胁也往往来自国家权力;社会主体之间侵犯人权的行为也仰仗国家的整治。人权的国家保障义务包括尊重、保护、满足和促进... 国家是人权保障的主要义务主体。这是因为保障人权是国家存在的价值所在和行使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对人权的最大威胁也往往来自国家权力;社会主体之间侵犯人权的行为也仰仗国家的整治。人权的国家保障义务包括尊重、保护、满足和促进四个方面。按国家行为的性质可分为消极义务与积极义务;按社会主体的权利性质可分为对私权利和公权利的保护义务;还有经由人权推定而衍生的保护义务;以及国家对人权的国际义务。国家在履行人权保障义务时,应当遵守以人为本、人权保障优位原则;平等保护原则;他律与自律原则(以法控权和"克制保留义务")。国家(政府)违反人权义务应当承担国家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保障 国家义务 国家责任
下载PDF
敌人刑法:一个初步的清理 被引量:45
3
作者 刘仁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59,共6页
雅科布斯的"敌人刑法"理论,其基本主张站不住脚,是一种充满歧义和危险的理论,我们应当对它说"不"。不管"敌我矛盾"还是"人民内部矛盾",一切按照法律办,构成什么罪就是什么罪,该判什么刑就判什... 雅科布斯的"敌人刑法"理论,其基本主张站不住脚,是一种充满歧义和危险的理论,我们应当对它说"不"。不管"敌我矛盾"还是"人民内部矛盾",一切按照法律办,构成什么罪就是什么罪,该判什么刑就判什么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人刑法 危险 人权保障
下载PDF
国际法的人本化趋势与国际投资法的革新 被引量:43
4
作者 刘笋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6-208,共13页
国际法的人本化要求国际社会不仅要关注跨国经济交往带来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增加,而且要关注和解决经济活动所伴生的环保问题和人权问题。现有的多数国际投资条约,无论从实体法还是从程序法视角来考察,都无法适应人本化的需求,也无... 国际法的人本化要求国际社会不仅要关注跨国经济交往带来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增加,而且要关注和解决经济活动所伴生的环保问题和人权问题。现有的多数国际投资条约,无论从实体法还是从程序法视角来考察,都无法适应人本化的需求,也无助于与投资相关的人权、环保等社会价值的实现,因而导致了近年来一系列的相关改革。改变现有投资条约过分偏袒投资者而忽略东道国管辖权及与投资关联的各种社会价值的立法导向,强化投资者的社会责任,给予东道国政府及其国民直接依据国际法追究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权利和机会,将是未来国际投资法革新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人本化 环境保护 人权保护 国际投资法 国际投资条约
原文传递
中国反恐刑事立法的描述与评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刘仁文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55,176,共11页
从1997年新刑法将恐怖组织首次入刑,到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我国的刑法修正案(三),再到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中国的反恐刑事立法呈现出与国内反恐形势相呼应、与联合国反恐... 从1997年新刑法将恐怖组织首次入刑,到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我国的刑法修正案(三),再到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中国的反恐刑事立法呈现出与国内反恐形势相呼应、与联合国反恐战略相一致、带有鲜明的应急性和从严、从重倾向以及碎片化和不完整性比较明显等特点。未来的中国反恐立法应朝着制定一部统一的和专门的反恐法、更加重视人权保障、贯彻宽严相济、发挥刑法与其他法的互补作用等方向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恐法 预防性刑法 人权保障
原文传递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重大发展——以《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之颁布为视角 被引量:39
6
作者 卞建林 谢澍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5期15-22,共8页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功能与价值不仅在于防范冤假错案,更体现于程序正义的彰显、司法行为的规范和人权保障的强调。《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之颁布,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中的现实问题作出了有针对性的正面回应,多处规定"严格...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功能与价值不仅在于防范冤假错案,更体现于程序正义的彰显、司法行为的规范和人权保障的强调。《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之颁布,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中的现实问题作出了有针对性的正面回应,多处规定"严格"力度较大,包括进一步界定了非法言词证据的范围、明确了重复自白应当如何排除、强调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及时性和侦查监督的同步性、重视对过程证据的收集和运用、发挥庭前会议中证据收集合法性审查的作用,等等。《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出台后,需要继续关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情况,确保其发挥事后制裁和阻却违法的双重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 严格排除 证据裁判 程序正义 人权保障
下载PDF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20
7
作者 邓思清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在现代证据制度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保证证据有效性的重要规则,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又是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前提和基础。我国要建立符合国情的科学合理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就必须首先确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 在现代证据制度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保证证据有效性的重要规则,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又是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前提和基础。我国要建立符合国情的科学合理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就必须首先确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从目前国外情况看,存在三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理论,即虚伪排除理论、人权保障理论和违法控制理论。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司法状况,我国应当将基本人权保障理论和重大违法控制理论作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虚伪排除 人权保障 违法控制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治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2
8
作者 陈卫东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30,共13页
自1980年首部刑事诉讼法施行以来,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治已经历了四十个年头。刑事诉讼法治的从无到有、从粗疏到精细、从模糊到规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四十年来刑事诉讼法治的发展,我国在刑事诉... 自1980年首部刑事诉讼法施行以来,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治已经历了四十个年头。刑事诉讼法治的从无到有、从粗疏到精细、从模糊到规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四十年来刑事诉讼法治的发展,我国在刑事诉讼的制度建设与价值选择上取得了从“有法可依”到“良法善治”、从“打击犯罪”到“人权保障”的重要成就,也获得了一系列法治建设的经验。回首过去的成就与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在未来,刑事诉讼法治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法治民主、贯彻实事求是,进一步推进刑事诉讼法治的精细化、科学化、合理化,在更高的水平下实现宪法规定的各项要求,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增添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治 四十年 成就 经验 人权保障
原文传递
论“失独者”权利的国家保护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祺乐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7,共7页
"失独者"已然成了新的"特殊群体",其养老、返贫、疾病和心理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亟待政府从制度层面予以解决。但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该问题的立法状况都不容乐观。"失独者"是因为国... "失独者"已然成了新的"特殊群体",其养老、返贫、疾病和心理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亟待政府从制度层面予以解决。但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该问题的立法状况都不容乐观。"失独者"是因为国家义务而致,所以,作为一个人权主体,政府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政策来保护他们。政府亦可将社会抚养费作为履行了计划生育义务的失独者养老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者 计划生育 人权 国家义务 法律保护
下载PDF
劳动权的法社会学论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马新福 薛长礼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8-116,共9页
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的劳动权,具有生存、发展、自由和民主的理念。其实现有赖于劳动者的个体性努力、积极作为和国家、社会积极承担责任。劳动权应在宪法和国际法的层次上得到保障,在国内需要建立劳动权的可诉性制度。
关键词 劳动权 人权 法律保障
下载PDF
关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执行情况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6
11
作者 孙谦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172,共12页
《人民检察》2015年第7期刊登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同志的"关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执行情况的若干思考"一文,现予转载,以飨读者。
关键词 the Revised Law of CRIMINAL Procedure CRIME Control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EXCLUSION of Illegally Obtained Evidence RESIDENTIAL Surveillance at a Designated RESIDENCE
原文传递
治理能力现代化语境下疫情防控中的刑法适用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刘艳红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共10页
透过新冠肺炎治理期间涉疫刑事案件之观察,普通公民成为依法治疫背景下刑法偏爱的对象。疫情防控应急治理中的刑法适用迅速高效,其对于有效维护防疫抗疫期间的社会秩序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在实现法治人权保障理念方面却有所缺失。... 透过新冠肺炎治理期间涉疫刑事案件之观察,普通公民成为依法治疫背景下刑法偏爱的对象。疫情防控应急治理中的刑法适用迅速高效,其对于有效维护防疫抗疫期间的社会秩序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在实现法治人权保障理念方面却有所缺失。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刑事治理中,刑法所处罚的对象均为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或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经济犯罪的普通公民且存在扩大化趋势,疫情防控刑事治理呈现出情绪化与过激化等非理性现象,国家(刑事)治理能力现代化仍然面临极大挑战。面对疫情防控举国大事,刑法应从对普通公民犯罪的打击转向对公权力主体犯罪的处理,着力查处隐瞒或不及时发布疫情重要信息而致疫情蔓延的责任主体。公民是现代国家的基础,国家治理应该反映公民的诉求而非仅仅追求维护社会秩序的功利目的。刑法不是高举在公民头上的利剑,而是公民保护自己权利的盾牌,刑事治理应彻底实现从国权刑法到民权刑法的转型,不断提升国家在应急管理中刑事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刑事治理 普通公民 人权保障 治理能力现代化
原文传递
国家的人权保障责任与国家人权机构的建立 被引量:19
13
作者 齐延平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共7页
在主权国家日渐向国际社会开放其边界的全球视野中,国家的人权保障责任具有了国际与国内两个维度。在人权普适价值的指引下,人类找到了在谅解、宽容、平等的基础上和平对话、共促社会正义实现的新的可能性。建立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国家机... 在主权国家日渐向国际社会开放其边界的全球视野中,国家的人权保障责任具有了国际与国内两个维度。在人权普适价值的指引下,人类找到了在谅解、宽容、平等的基础上和平对话、共促社会正义实现的新的可能性。建立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国家机构是将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推进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中国建立国家人权保护机构是我国应履行的大国责任,此机构的建立有利于我国履行人权保障责任、促进人权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责任 人权机构 全球视野 社会开放 主权国家 两个维度 和平对话 社会正义 重要措施 国家机构 大国责任 保护机构 人权事业 可能性 国际
原文传递
艾滋病立法与国际人权保障 被引量:16
14
作者 黎作恒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30-38,共9页
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共识,认为有效地控制艾滋病与人权保障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而法律则是实现防治艾滋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现实和未来都要求各国通过以保障人权为核心的相关立法,充分保护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各项基本权利... 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共识,认为有效地控制艾滋病与人权保障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而法律则是实现防治艾滋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现实和未来都要求各国通过以保障人权为核心的相关立法,充分保护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各项基本权利,切实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来战胜艾滋病,最终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在国际人权法的框架下,结合艾滋病的流行特点,国际社会和许多国家近年来制订了不少准则和法律,以阻止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立法 国际人权保障 联合国 菲律宾 柬埔寨
下载PDF
派驻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检察机制研究——侦查监督的中国路径探索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华伟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87,共17页
派驻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检察机制是检察机关加强侦查监督的地方改革探索。该制度的设立符合幂次分布原理应用,缩小了监督盲区,实现了监督与侦查的同步,有效拓展了线索来源。在该制度运行中,涵育了以人权保护为核心的监督理念,有... 派驻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检察机制是检察机关加强侦查监督的地方改革探索。该制度的设立符合幂次分布原理应用,缩小了监督盲区,实现了监督与侦查的同步,有效拓展了线索来源。在该制度运行中,涵育了以人权保护为核心的监督理念,有效缓解了检察官"追诉者"立场与"监督者"身份的角色冲突,推动侦查监督程序运行由依附走向独立。为了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的新需求,我国侦查监督路径应当适时更新。在制度上适当调整检警关系,进一步加强监督的实质性;在程序运行上,摆脱对审查逮捕的依附,推动侦查监督的独立运行;在操作上,落实改革要求,推动重大侦查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驻检察 侦查监督 人权保障 案件化办理
原文传递
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契合与背离——对证据制度史另一视觉的解读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永生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5-75,82,共12页
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虽然在事实发现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以发现案件的客观事实为目标的,并且在绝大多数案件中,它们所认定的法律事实都能贴近案件的客观事实。但由于受认识手段的影响以及为了限... 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虽然在事实发现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以发现案件的客观事实为目标的,并且在绝大多数案件中,它们所认定的法律事实都能贴近案件的客观事实。但由于受认识手段的影响以及为了限制法官恣意和保护人权等多种原因,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经常发生背离。我国证据制度忽视了对法官主观随意性的限制和对人权的保护,应当予以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事实 法律事实 契合 背离 法官恣意 人权保护
原文传递
中国反恐法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尹生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19,共8页
我国现行反恐法制还存在立法格局不科学、反恐原则缺失、基础概念不明确、刑法反恐重心偏移、反恐程序立法空白、人权保护不力和执法体系不完备等问题,我国应构建"以宪法为依据,以反恐怖法为主导,诸法配合"的反恐立法新格局,... 我国现行反恐法制还存在立法格局不科学、反恐原则缺失、基础概念不明确、刑法反恐重心偏移、反恐程序立法空白、人权保护不力和执法体系不完备等问题,我国应构建"以宪法为依据,以反恐怖法为主导,诸法配合"的反恐立法新格局,确立法治和人权、标本兼治、国际合作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等反恐基本原则,厘清恐怖主义基础概念,在刑法中增设恐怖行为罪、明确规定特殊的反恐程序、加强反恐中的人权保护并不断完善反恐执法体系,推动反恐领域国际法制与中国法制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反恐法制 立法格局 反恐原则 人权保护 执法体系
原文传递
“民法帝国主义”的虚幻与宪法学的迷思——第三只眼看“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争论 被引量:21
18
作者 苗连营 程雪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我国宪法学界和民法学界曾就《物权法》(草案)没有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是否属于形式违宪,展开过激烈的争论,而且这种争论并没有因《物权法》的通过而停息。分析双方共识难以达成的原因,进而找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就显得... 我国宪法学界和民法学界曾就《物权法》(草案)没有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是否属于形式违宪,展开过激烈的争论,而且这种争论并没有因《物权法》的通过而停息。分析双方共识难以达成的原因,进而找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就显得重要而紧迫。尽管民法学出于对法治的向往和对市民社会的渴望,但由于选择了一种不是很合适的论证路径和方式,因而得出了一个值得商榷的结论。毫无疑问,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只有宪法才是"惟一根本法"。但是,"宪法是根本法"却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法律制定中有诸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之类的条款,宪法学界在此问题上的坚守可能是对"宪法是根本法"这一命题的误解。围绕《物权法》的制定所生发出来的学术争鸣既折射了我国法治建设所面临的种种复杂与艰难之境遇,也彰显了学科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 宪法与民法的关系 根本法 人权保障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妇女人权保障之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爱武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70,共18页
我国妇女在1949年建国以前的漫长历史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权,更没有人权保障。建国以后,妇女人权及其法律保障制度基本确立。改革开放以来,妇女人权及其保障的建设进入法治化快车道,宪法和一般法律对妇女广泛赋权,《妇女权益保障法》... 我国妇女在1949年建国以前的漫长历史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权,更没有人权保障。建国以后,妇女人权及其法律保障制度基本确立。改革开放以来,妇女人权及其保障的建设进入法治化快车道,宪法和一般法律对妇女广泛赋权,《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专门立法对妇女进行全方位保护,男女平等原则已经上升为国策,性别意识逐步进入决策主流,妇女人权保障国际合作不断发展。新中国70年妇女人权保障取得的成绩,为未来更高层次的妇女权利保障提供了良好的现实条件和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人权 妇女权益 人权保障
原文传递
知识产权与人权:后TRIPS时代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明 肖志远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5-122,共8页
TRIPS的产生,在促进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发展的同时,也被认为造成了知识产权制度与国际人权法之间的冲突。从立法宗旨上讲,不管对知识产权采用什么样的措辞,知识产权保护应与维护人类尊严和实现其他人权相一致。所以,我们必须开展有关研究... TRIPS的产生,在促进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发展的同时,也被认为造成了知识产权制度与国际人权法之间的冲突。从立法宗旨上讲,不管对知识产权采用什么样的措辞,知识产权保护应与维护人类尊严和实现其他人权相一致。所以,我们必须开展有关研究工作,探寻如何在包括TRIPS在内的国际条约框架下,协调好知识产权与人权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必须以国际人权公约的价值取向为指导,在保护作者精神权、隐私权、公共健康与环境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人权 国际保护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国际人权法 TRIPS 知识产权制度 知识产权保护 国际人权公约 国际保护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