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幸福视角中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 被引量:3
1
作者 冷明祥 王林 王鹏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12,共3页
主观幸福观和心理幸福观是两个重要概念,分别为"生活善"与"人生善"两个方面。文章首先探析了老年人"生活善"在达到一定程度后与幸福感弱相关,其次分析了"人生善"是影响老年人幸福的重要因素,... 主观幸福观和心理幸福观是两个重要概念,分别为"生活善"与"人生善"两个方面。文章首先探析了老年人"生活善"在达到一定程度后与幸福感弱相关,其次分析了"人生善"是影响老年人幸福的重要因素,最后从幸福视角探讨"三位一体"居家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善 人生善 居家养老保障体系
下载PDF
劳动的人生意蕴刍议
2
作者 李国昌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劳动是人生的需要,决定着人生之真、善、美和幸福的实现。劳动验证人生之真,铸就人生之实,生成主体诚实的品性;在真的基础上,劳动展示人生之善,延展至道德层面即善良;合真与善,劳动成就人生之美,自由劳动本身即为美,劳动在创造美的世界... 劳动是人生的需要,决定着人生之真、善、美和幸福的实现。劳动验证人生之真,铸就人生之实,生成主体诚实的品性;在真的基础上,劳动展示人生之善,延展至道德层面即善良;合真与善,劳动成就人生之美,自由劳动本身即为美,劳动在创造美的世界的同时,也在建构人们美的心灵;劳动使人生充实,并由此产生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人生之需 人生之真 人生之善 人生之美 人生之福
下载PDF
红心猕猴桃新品种‘东红’的选育 被引量:29
3
作者 钟彩虹 韩飞 +4 位作者 李大卫 刘小莉 张琼 姜正旺 黄宏文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96-1599,共4页
‘东红’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从‘红阳’品种开放式授粉种子播种一代群体中选育而成的红心猕猴桃新品种。果实长圆柱形,果顶微凸或圆,果面绿褐色,中等大小,平均单果质量65~75 g,最大果质量112 g。果肉金黄色,种子分布区果肉呈艳红色... ‘东红’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从‘红阳’品种开放式授粉种子播种一代群体中选育而成的红心猕猴桃新品种。果实长圆柱形,果顶微凸或圆,果面绿褐色,中等大小,平均单果质量65~75 g,最大果质量112 g。果肉金黄色,种子分布区果肉呈艳红色,果肉质地紧密、细嫩,风味浓甜,香气浓郁,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6%~20.7%,干物质含量17.8%~22.4%,总糖含量10.8%~13.1%,可滴定酸(以枸橼酸计)含量1.1%~1.5%,果实维生素C含量1 130~1 600 mg·kg-1(以鲜果质量计)。果实生育期约140 d,在武汉4月中旬开花、9月上旬果实成熟。萌芽率71.8%,成枝力100%,果枝率88.0%。在结果枝的1~9节着生花序5~9个,以三花和单花为主。极抗软腐病、较抗溃疡病,耐热、耐旱。果实极耐贮藏,常温下可放1~2个月,低温下可放5~6个月,果实软熟后货架期长,常温下15~20 d、低温下3~4个月。适宜湖北、四川及类似区域栽培,嫁接苗第四年每666.7 m2产量超过1 000 kg,丰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心猕猴桃 新品种 '东红’ 耐贮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体育发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力 张长思 +1 位作者 钟秉枢 苏敏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5,54,共9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矛盾分析法等方法进行逻辑论证,厘清新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矛盾分析法等方法进行逻辑论证,厘清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体育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多方面的数据显示我国体育发展仍不充分,且从领域、地域和资源等角度看均存在不平衡的问题;良好的体育发展对人民的"美""好"生活施加正效应,而不平衡不充分的体育发展对人民的"美""好"生活施加负效应。只有明确、重视和着力解决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并发挥体育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与"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用,体育的发展才能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助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引起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的改变,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不能违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厘清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体育发展间的关系,可为我国体育发展的目标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体育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 美好生活
原文传递
美好教育生活:内涵特征、结构关系及创造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洪松松 程海生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年第9期7-19,共13页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生活需要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奋斗目标。美好教育生活是学生在学校吃住、交往、闲暇等日常生活以及通过教学生活认识在非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美好并习得美好生活能力的一种生活形式,其具有日常性与非日...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生活需要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奋斗目标。美好教育生活是学生在学校吃住、交往、闲暇等日常生活以及通过教学生活认识在非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美好并习得美好生活能力的一种生活形式,其具有日常性与非日常性相统一、自在性与自为性相统一、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等特征。美好教育生活实现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学校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在各自边界范围内健康有序互动的关系,学生通过教学生活能够在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中自由穿梭,在非日常生活引领下实现对日常生活的现代化改造,最终活在有日常生活根基的非日常生活中。创造美好教育生活需要彰显学校教育的美好价值、培育学校教育生活的美好意义感和实施学校日常生活的美好教育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教育 教育生活 美好教育生活 日常生活 非日常生活
下载PDF
由“物化”的精神到精神的“物化”——美好精神生活的遮蔽与祛魅
6
作者 程婧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2-16,共5页
马克思的“物化”概念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作为“对象化”的物化与作为“异化”的物化。面对资本逻辑下人的精神被“物化”(异化)、美好精神生活被遮蔽的现实,参照马克思“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是同一条道路”,精神的“物化”(异化)... 马克思的“物化”概念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作为“对象化”的物化与作为“异化”的物化。面对资本逻辑下人的精神被“物化”(异化)、美好精神生活被遮蔽的现实,参照马克思“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是同一条道路”,精神的“物化”(异化)也要用“物化”(对象化)的精神去扬弃。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美好精神生活构建的过程中,将其精神的内涵注入物,涵养物形而上的精神品质,再使物达成对精神的濡养,最终使精神内在否定和突破物的界限,在更高水平上建构美好精神生活,以此实现“物化”(异化)的精神到精神的“物化”(对象化)的自我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精神 美好精神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美好精神生活需要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被引量:4
7
作者 巩克菊 张国岭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0-65,共6页
新时代满足大学生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产生、内容和新时代特质的分析,发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满足大学生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方面存在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教育内容与多元需... 新时代满足大学生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产生、内容和新时代特质的分析,发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满足大学生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方面存在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教育内容与多元需要之间存在落差;二是教育方式与主体体验之间存在不契合;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新生活方式之间存在不协调。为解决这些问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三个方面的方法创新:一是通过"内容创新",满足大学生多元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二是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大学生美好精神生活体验;三是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大学生网络美好精神生活的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美好精神生活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基于美好精神生活需求的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邓远萍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1-54,共4页
美好精神生活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关联性。日益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任务和要求,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好精神生活教育缺位,大学生理想和信仰... 美好精神生活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关联性。日益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任务和要求,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好精神生活教育缺位,大学生理想和信仰的精神危机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陈旧,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物化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进一步提高等。因此,基于美好精神生活需求的分析,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积极的教育观念,加强理想信仰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活 美好精神生活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美好精神生活需要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彤彤 王西阁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1年第S01期23-26,共4页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凸显了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性,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之间关系密切,能够指引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发展方向、明确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基本内容、提供美好精神...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凸显了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性,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之间关系密切,能够指引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发展方向、明确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基本内容、提供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实现途径。就当前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精神生活需要关注度不够、教育内容契合性不强、教育方式研究滞后等与大学生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不相适应的部分。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当从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进一步完善教育目标,提高对精神生活需要的关注度;充实教育内容,增强与精神生活需要的契合度;更新教育方式,以第二课堂的方式提升美好精神生活的体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精神生活 大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美好教学生活的透视与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兰婷 蔡其全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2-80,共9页
追求美好的教学生活对教师专业发展及生命成长具有崇高的价值意义。教师的美好教学生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活状态,它并非单一固定的存在,而是主体不断追寻的基于主体体验呈现的多样态、流动的层级生活。从结构性之维、专业性之维、主体... 追求美好的教学生活对教师专业发展及生命成长具有崇高的价值意义。教师的美好教学生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活状态,它并非单一固定的存在,而是主体不断追寻的基于主体体验呈现的多样态、流动的层级生活。从结构性之维、专业性之维、主体性之维具体化理解美好教学生活的内涵,它应是一种规范与自由的生活、成人与达己的生活及多样态、流动的层级生活。美好教学生活的实现,既要建构规范与自由相统一的制度秩序,为美好教学生活提供外在保障,也要关注教师内在提升,引领教师追慕更高的主体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学生活 美好教学生活 实践路径
下载PDF
道内器外——基于东方审美的汉字设计实践
11
作者 成朝晖 《流行色》 2021年第3期6-9,共4页
本文以笔者《字·造》系列产品、哲匠奖杯与《和·生》系列海报的汉字设计实践为例,阐述基于东方审美的造物与设计实践的思辨、路径、体验、设计与制作方法,将"师法自然"的东方思维与智慧进行融合与创造,以身心之感... 本文以笔者《字·造》系列产品、哲匠奖杯与《和·生》系列海报的汉字设计实践为例,阐述基于东方审美的造物与设计实践的思辨、路径、体验、设计与制作方法,将"师法自然"的东方思维与智慧进行融合与创造,以身心之感悟进行劳作与融造,践行设计理念和造物方法的创新,并以东方文化精神和美学特质的内蕴之美,启创"造图、造物、造境"的东方智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设计 自然融造 善韵生活 劳作上手 哲匠相融
下载PDF
美好生活的主体性要素和实现途径——同心同德与心安情乐
12
作者 肖群忠 《理论与现代化》 2020年第4期93-99,共7页
美好生活,既是人民群众的向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重要责任,对于美好生活的研究,不仅应从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的客观方面进行研究,也应该从哲学反思、心理分析的视角研究主体性要素和实现途径。美好生活包括客观性和主观性... 美好生活,既是人民群众的向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重要责任,对于美好生活的研究,不仅应从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的客观方面进行研究,也应该从哲学反思、心理分析的视角研究主体性要素和实现途径。美好生活包括客观性和主观性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追求、实现美好生活,提高幸福指数,固然离不开好的物质、政治、社会、生态等外在条件,但也更加离不开主体性条件从根本上塑造、引领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这种主体要素和实现途径在我们看来就是:同心同德与心安情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主体要素 同心同德 心安情乐
下载PDF
“善生”视域中的“黄金原则”——对徐梵澄《孔学古微》的一种理解
13
作者 王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140,共10页
“道德金律”是针对人类发展之前途以及共同命运而提出的根本性问题;近现代以来,人们对它的思考和探索,更是内涵着相当的紧张甚至焦虑。相对于要确准某项律令或规则的思路,徐梵澄先生指出:“黄金原则就是没有黄金原则”。其真意,是不能... “道德金律”是针对人类发展之前途以及共同命运而提出的根本性问题;近现代以来,人们对它的思考和探索,更是内涵着相当的紧张甚至焦虑。相对于要确准某项律令或规则的思路,徐梵澄先生指出:“黄金原则就是没有黄金原则”。其真意,是不能以某一教诫为普遍必然性的真理;其深意则在每一个体(个人、群团、国家)皆有“天道”赋予的生存权利和存在价值,即“各顺其性,生长增殖”。此一价值理念在历史社会生活中的实现,期待于人的由寻常知觉性向高等知觉性的转化;为支持这一“实现”和“转化”,即“文(而)化(之)”,梵澄特提出“球形思维”,以阐明处于“球心”之位者,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如上,皆依据于他的“善生”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生与仁爱 转化与文化 球形思维 大同理想
原文传递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上) 被引量:80
14
作者 万俊人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75,共11页
本文从道德哲学的角度提出“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问题,并尝试给出某种解答。通过“善(好)生活”、“利益(关系)”和“人性(潜能)”三个核心概念,作者力图阐明道德之于人类生活的内在性,并从人类的生活目的、行为方式和人性潜能三个基... 本文从道德哲学的角度提出“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问题,并尝试给出某种解答。通过“善(好)生活”、“利益(关系)”和“人性(潜能)”三个核心概念,作者力图阐明道德之于人类生活的内在性,并从人类的生活目的、行为方式和人性潜能三个基本方面,揭示人类道德生活所内含的美德-目的论与规范-道义论之双重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善生活 利益 人性
下载PDF
习近平的美好生活观论析 被引量:57
15
作者 李磊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好生活"概念在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中被多次提及,已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围绕"美好生活",习近平明确了中国共产党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阐...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好生活"概念在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中被多次提及,已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围绕"美好生活",习近平明确了中国共产党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阐析了美好生活在多维度上的丰富内涵,研判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阐发了创造美好生活的指导思想和实践举措,形成了其独具特色且富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美好生活观。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的美好生活观,对于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美好生活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美好生活的核心是劳动的幸福 被引量:45
16
作者 陈学明 毛勒堂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7,53,共7页
在今天的中国,"美好生活"是一个影响日增的高频词汇,并成为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从而对"美好生活"及其核心的揭示便成为一个亟待探讨的理论任务。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人的本性就是自由自觉的活... 在今天的中国,"美好生活"是一个影响日增的高频词汇,并成为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从而对"美好生活"及其核心的揭示便成为一个亟待探讨的理论任务。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人的本性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在这样的前提下,美好生活的核心就在于劳动的幸福。然而,劳动幸福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也需要相应的前提条件。具体而言,劳动幸福有赖于:劳动必须是目的,而不能仅仅是手段;劳动必须是自愿的,而不能是被迫和强制的;劳动者拥有生产资料,而不是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者之间形成合作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劳动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人的本性 劳动 幸福
下载PDF
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杨进 柳海民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15,共5页
美好生活是一种在善的价值指引下,人通过自由自觉的生活实践来实现一种总体上满意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秩序。在现实学校教育中,模式化的生活设计、成人化的生活构想、竞争化的生活方式、抽象化的生活样态使学生背离了美好生活的生存状态。... 美好生活是一种在善的价值指引下,人通过自由自觉的生活实践来实现一种总体上满意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秩序。在现实学校教育中,模式化的生活设计、成人化的生活构想、竞争化的生活方式、抽象化的生活样态使学生背离了美好生活的生存状态。学校教育应当观照人的美好生活,立足于为了人的生活的出发点,重视人的德性养成,培养独立、自由的人格,重视智慧的成长,在当下的"教育生活"中践行美好、累积美好,从而唤醒、带领、指引、培养人过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教育生活 学校教育
原文传递
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制度供给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36
18
作者 桑玉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2,共7页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政治判断。如果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硬任务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政治判断。如果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硬任务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话,那么,致力于制度供给体系的建构,通过切实的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进程来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的更为重要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 社会主要矛盾 美好生活 制度供给 政治发展
下载PDF
现代认同:在自我中寻找人的本性 被引量:27
19
作者 查尔斯.泰勒 陶庆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20,共8页
衡量消费社会中人的价值,在于看其手中握有的支配权利的大小,这是个人价值实现的模式———几个世纪以来,这种模式一直被视为文明社会的中心内容。那么,这一理念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它与提高限制无止境消费行为的能力又有什么联系?这能够... 衡量消费社会中人的价值,在于看其手中握有的支配权利的大小,这是个人价值实现的模式———几个世纪以来,这种模式一直被视为文明社会的中心内容。那么,这一理念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它与提高限制无止境消费行为的能力又有什么联系?这能够在“现代认同”这一概念中找到答案。现代认同的起点就是内在自我的起点。现代人必须处于自觉自为的自主程度才能找到自我,而这种自主程度归根到底需要独立的私人性。现代认同并不关乎能否与宇宙哲学的秩序相匹配,而在乎能否回应自我内心的需要和欲望。能否实现这些最终关乎自我个人的情感生活,这是构成幸福生活的关键因素———幸福生活就是根据情感上的满足程度来确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认同 内在自我 私人性 幸福生活
下载PDF
从硬治理到软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完善的一个趋势 被引量:31
20
作者 何哲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23,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形成了具有明确目标导向、强大执行力和刚性考核体系的硬治理模式。随着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移,从改善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向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转变,势必要求治理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形成了具有明确目标导向、强大执行力和刚性考核体系的硬治理模式。随着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移,从改善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向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转变,势必要求治理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就包括要采用更为全面的治理导向,更为多样的执行方式和更为复合的考核体系进行保障。这体现了治理体系从硬治理到软治理的一种发展趋势。软治理意味着要采用更为复合、全面、平衡、柔性的方式治理以提供充分的各种公共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治理 软治理 美好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