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四次革命:现代性的终结抑或重构——信息伦理对人工智能伦理的启示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正清 张成岗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7-184,共8页
信息伦理可以为亟待构建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提供重要理论资源。信息伦理转化了原有的伦理主体,并用信息化生存代替技术化生存。这种对现代性的重新反思,挑战了传统技术伦理关于人与技术关系的关键性判断。信息伦理对人工智能伦理的贡献... 信息伦理可以为亟待构建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提供重要理论资源。信息伦理转化了原有的伦理主体,并用信息化生存代替技术化生存。这种对现代性的重新反思,挑战了传统技术伦理关于人与技术关系的关键性判断。信息伦理对人工智能伦理的贡献在于其对信息化生存、技术身份和自主性的全新解释。信息化生存指出了在数据冗余时代,信息自动化技术对人生存方式的颠覆。技术身份解释了网络空间现实化和物理空间虚拟化的双重进程。新的自主性问题出现在三阶技术系统中,界面与协议问题更为突出。面向未来,人工智能在规范上应遵循新的道德主体原则,在实践上应把责任放在首要地位,以适应新的信息现代性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革命 弗洛里迪 信息伦理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对2012年欧洲杯西班牙等八强球队技战术指标分析暨研判世界足球发展第四次革命 被引量:9
2
作者 程公 王钰清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88,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12年欧洲杯足球赛西班牙等八强球队技战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西班牙足球比赛风格,探索世界足球发展趋势,研判世界足球的第四次变革和我国足球发展策略。
关键词 西班牙 技战术 第四次革命
下载PDF
图灵的三个哲学教益与信息哲学 被引量:3
3
作者 姜晨程(译)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1期131-137,199,共8页
图灵的工作有三个主要的哲学教益,它们导向一种新的信息哲学。图灵认为,哲学问题只有在指定了正确的抽象层次方法时才能被有意义地问出。信息哲学的自身发展是对图灵工作的一种延续。
关键词 第四次革命 抽象层次 哲学人类学 信息哲学 香农
下载PDF
智能革命与人类深度智能化前景(笔谈)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大椿 成素梅 +2 位作者 段伟文 刘永谋 杨庆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10,34,共11页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与应用方兴未艾,智能革命与智能化社会的愿景呼之欲出。为了把握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的历史机遇,必须处理好人工智能等智能革命新发展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使...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与应用方兴未艾,智能革命与智能化社会的愿景呼之欲出。为了把握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的历史机遇,必须处理好人工智能等智能革命新发展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使人工智能等科技进步成为造福人类生活和创造美好生活新时代的引擎。这就切实需要我们认真地探讨智能革命在人类生命、行为、认知和情感等层面可能带来深度智能化演进的可能性。为了对智能革命的本质、表现与前景展开全面深刻的哲学反思,上海市科协、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委托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上海科学会堂承办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革命与人类深度科技化前景的哲学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段伟文)"智能革命、城市与人类未来"专题研讨会。为进一步廓清智能革命的本质、智能革命对人类的深远影响、智能革命与人类认知及其与生活的深度智能化前景的认识,根据会议发言内容,我们特邀刘大椿、成素梅、段伟文、刘永谋、杨庆峰五位学者整理出这组笔谈,以增进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影响等相关问题的深入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革命 人类深度智能化 第四次科技革命 人类前景 解析社会 机器乌托邦 人类记忆
下载PDF
三论人类学的第四次革命:企业人类学对互联网社会下老字号企业“传统-现代”转型的研究
5
作者 张继焦 陆霓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7,共9页
在互联网和数字时代语境下,老字号企业的“传统-现代”转型既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学术议题。这需要问题导向研究,以达成人类学领域内基础层面的详细分析;也需要扩展至学科导向研究,推动企业人类学这一分支学科... 在互联网和数字时代语境下,老字号企业的“传统-现代”转型既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学术议题。这需要问题导向研究,以达成人类学领域内基础层面的详细分析;也需要扩展至学科导向研究,推动企业人类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建设与深化。而研究现代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中现代企业组织变迁所形成的“四层次分析法”“四结构分析法”“二元社会分析法”“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双向分析法”以及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等一系列概念群,既是企业人类学也是中国人类学乃至世界人类学界的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视角进一步提升至人类学第三层次的高度,即基于老字号企业“传统-现代”转型的实证研究,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助力等议题,以构建起企业人类学乃至人类学整个学科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第四次革命 企业人类学 互联网社会 老字号企业“传统-现代”转型
下载PDF
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377
6
作者 周开发 曾玉珍 《重庆高教研究》 2017年第3期22-35,共14页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促使工程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变革。"新工科"改革倡议正是我国工程教育面对《中国制造2025》所做出的积极回应。工业4.0的核心内容包括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三大主题和大数据分析、自主机器人、模...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促使工程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变革。"新工科"改革倡议正是我国工程教育面对《中国制造2025》所做出的积极回应。工业4.0的核心内容包括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三大主题和大数据分析、自主机器人、模拟、水平和垂直系统集成、工业物联网、网络安全、云计算、增材制造、增强现实9项先进技术。未来工程领域将在可持续发展、计算能力、大数据、互联网与物联网、纳米技术和3D打印材料、跨学科合作方面呈现新的趋势。为了适合新工业革命与工程发展的新趋势,针对网络一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当前我国新工科教学宜采用合作学习、整合教育技术、创建虚拟学习环境、跨学科协同合作、重视本科生科研、促进师生互动、实践互动的教学策略,并实施深度学习、混合学习、虚拟学习环境、学习分析的智慧教学模式,从而培养新工科学生个人效能、知识能力、学术能力、技术能力和社会能力等5类核心能力,并让学生达成6项本质性学习成果:人文、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智力与实践技能基础,职业能力,伦理、价值、态度与行为,社区与全球意识,综合与应用学习。研究表明,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必须重视基于能力的教育和基于成果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以及相应的工程教育智慧学习环境创建,以培养能够应对新工业革命挑战的卓越工程师。从改革方向来看,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协同互动方式是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最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工业革命 新工科 工程教育 核心能力 本质性学习成果 智慧教学模式
下载PDF
“数字空间”政府及其研究纲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引致的政府形态变革 被引量:196
7
作者 米加宁 章昌平 +1 位作者 李大宇 徐磊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68,共18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不断深化,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上做了大量的改革创新尝试,特别是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来变革政府服务方式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物理空间”的政府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不断深化,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上做了大量的改革创新尝试,特别是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来变革政府服务方式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物理空间”的政府供给方式,在政府创新上引起的社会反响尤为强烈。通过对一系列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创新上的研究发现,这次变革可以说不是简单地应用新技术来提升政府效能,甚至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整体性政府”的构建,而是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的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很可能在政府的形态上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即从工业化的“物理空间”的政府形态向大数据时代的“数字空间”的政府形态转型。这场政府形态的转型既是技术推动社会变迁这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的规律,也有我国独特的社会场景和政府变革的内生动力。尽管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实践尚处于“地方性知识”的状态,但它的深远意义有可能是全球性的。就像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是社会实验场,其所形成的“科层制”的现代组织结构成为世界性的现代化模版一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社会试验场很可能就在中国,而政府形态的转变将是这场伟大变革的主题之一。面对这一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对此有所洞察并在理论上有所准备,从而提出基于理论构建的对这场变革的“研究纲领”,尤其需要构建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上的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空间 数字空间 政府形态 第四次工业革命 研究纲领
原文传递
教育4.0全球框架:未来学校教育与模式转变--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之报告解读 被引量:128
8
作者 王永固 许家奇 丁继红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4,共12页
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教育系统与全球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越来越脱节,需要一个新的教育框架和模式以培养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在2020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发布的《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 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教育系统与全球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越来越脱节,需要一个新的教育框架和模式以培养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在2020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发布的《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之报告中,描述了教育4.0的全球框架、特征和方法,以案例方式展现了向教育4.0过渡的16所学校的教育模式。这一《报告》对我国的教育决策者和学校领导具有五个方面的启示: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教育4.0的内在联系,达成教育4.0共识;利用新技术构建全新、动态的未来学校形态;构建创新创造、技术技能、人际交往和全球公民意识四维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学习范式、教育场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加强学校与社会相关子系统的合作关系,提高教师的职业核心素质,加快融入教育4.0,迈向未来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4.0 未来学校 教育模式 第四次工业革命 个性化学习 智能教育
下载PDF
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升级 被引量:112
9
作者 林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54,共11页
第四次工业革命迫使传统工科专业必须转型升级成为新型工科专业,这项艰巨任务的完成首先需要分析相关传统产业所面临的挑战、传统工科专业受到的冲击以及影响新型工科专业建设的相关技术,然后制定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升级的原则,研究需要... 第四次工业革命迫使传统工科专业必须转型升级成为新型工科专业,这项艰巨任务的完成首先需要分析相关传统产业所面临的挑战、传统工科专业受到的冲击以及影响新型工科专业建设的相关技术,然后制定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升级的原则,研究需要开展的一些基础性工作,而后讨论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实践实训条件的升级改造,最后分析新型工科专业建设的工程伦理问题。本文将按照以上思路对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升级展开分析、讨论和研究,以期为相关院校开展新型工科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科专业 转型升级 第四次工业革命 新型工科专业 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新工科建设
原文传递
工业革命4.0背景下的智慧教育新格局 被引量:87
10
作者 胡钦太 刘丽清 郑凯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当下,人类正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风口浪尖,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智能信息技术正引发新一轮教育变革,牵引着人类教育向智慧教育阶段转型和演进。目前,我国教育发展在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教育精准化管理和教育高位... 当下,人类正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风口浪尖,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智能信息技术正引发新一轮教育变革,牵引着人类教育向智慧教育阶段转型和演进。目前,我国教育发展在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教育精准化管理和教育高位均衡等目标上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工业4.0时代,智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望破解上述教育发展瓶颈,推动教育系统的又一次革命性变革,打造智慧教育新格局,绘就大国教育新蓝图,为建设教育强国插上腾飞的翅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革命4.0 智慧教育 智能信息技术 格局
下载PDF
面向新工业体系的新工科 被引量:68
11
作者 朱正伟 周红坊 李茂国 《重庆高教研究》 2017年第3期15-21,共7页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日渐深入地影响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为抢占发展主导权,美、德、中三国先后发布了各自的战略规划——"工业互联网""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这3种新工业模型重新定义了"工程"...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日渐深入地影响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为抢占发展主导权,美、德、中三国先后发布了各自的战略规划——"工业互联网""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这3种新工业模型重新定义了"工程",使其具有"集成与融合""智能与创新"的特点,并将带动工程教育朝着革命性的方向变革,形成面向新工业体系的"新工科"。本文梳理了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历史,论述了只有工程教育范式或者模式的改变才能产生"新工科",并分析了我国面向新工业体系的"新工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工业革命 新工业体系 工程教育 新工科 工程教育范式
下载PDF
颠覆性技术驱动下的未来人居--来自新城市科学和未来城市等视角 被引量:62
12
作者 龙瀛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40,共7页
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一系列颠覆性技术,一方面对城市空间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为建成环境研究提供了新数据、新方法和新技术。结合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公共卫生事件的观察,围绕颠覆性技术驱动下的未来人居主题,提出来自... 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一系列颠覆性技术,一方面对城市空间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为建成环境研究提供了新数据、新方法和新技术。结合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公共卫生事件的观察,围绕颠覆性技术驱动下的未来人居主题,提出来自城市大数据、城市科学、新城市科学、健康城市、智慧城市和未来城市视角的6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科学 大数据 智慧城市 健康城市 第四次工业革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原文传递
算力驱动的新质生产力:本质特征、基础逻辑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57
13
作者 米加宁 李大宇 董昌其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70,共15页
本文提出算力驱动新质生产力,系统阐述了算力成为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的理论逻辑,深入洞悉了算力引领人类社会迈向数智文明的发展趋势,探讨了算力、新质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并立足新质生产力视域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本文提出算力驱动新质生产力,系统阐述了算力成为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的理论逻辑,深入洞悉了算力引领人类社会迈向数智文明的发展趋势,探讨了算力、新质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并立足新质生产力视域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研究认为,算力正在加速成为驱动社会生产力变革的关键力量,引领生产方式从工业化社会向智能化社会转变,是塑造未来新发展格局的决定性变量。算力与数据、算法的交互融合,正在催生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的新质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反过来也进一步促进了算力生态的创新与应用,形成相互赋能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算力驱动的智能革命正在重塑经济运行规律、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国家治理理念等,成为数字化时代国家治理变革的内在驱动力。由此,本文提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立足算力驱动的新质生产力视角,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既要在算力基础设施、算力生态以及核心技术跃迁等方面加大战略布局,又要在基于场景的人工智能应用等环节充分释放市场活力,最终形成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有机结合的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算力 第四次工业革命 国家治理现代化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人工智能创新 被引量:56
14
作者 吕文晶 陈劲 刘进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70,共8页
本文基于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的介绍,总结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与内容划段、关键技术和系统性影响。选取人工智能领域为研究对象,从创新模式和创新人才双重视角,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带来的创新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人... 本文基于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的介绍,总结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与内容划段、关键技术和系统性影响。选取人工智能领域为研究对象,从创新模式和创新人才双重视角,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带来的创新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人工智能正成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人工智能对于传统创新模式的影响是基础性,甚至是破坏性的。人工智能创新正成为中美国力竞争的关键,中国与美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但存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现实不足,需要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工业革命 人工智能 创新模式 创新人才
原文传递
当前中国工业发展问题与未来高质量发展对策 被引量:55
15
作者 郭朝先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50-59,共10页
工业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这是因为工业是技术创新的第一源泉和核心领域,是国民经济效率提升的物质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离开工业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国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工业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这是因为工业是技术创新的第一源泉和核心领域,是国民经济效率提升的物质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离开工业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国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当前要特别警惕"去工业化""逆库兹涅茨化"现象的发展,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袭之际,抓住机会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目前,中国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投入不足;要素成本上升,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经济运行风险加大;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质量和效率亟待提高;国际竞争中面临"双端挤压",经贸摩擦加剧。中国工业发展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推进高质量发展,认为应从产业政策转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人力资本积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等5个方面促进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业 高质量发展 第四次工业革命 制造强国
下载PDF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全球价值链重构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47
16
作者 杜传忠 杜新建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8-113,共6页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传统制造模式和组织模式变革,促使全球价值链分解、融合和创新,使国际产业分工的"微笑曲线"发生变形,各环节附加值也相应发生变化。...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传统制造模式和组织模式变革,促使全球价值链分解、融合和创新,使国际产业分工的"微笑曲线"发生变形,各环节附加值也相应发生变化。面对全球价值链的重构,我国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巨大的挑战。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打造以"本土企业"为链主的分工体系,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加快推进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攀升,获取更多的国际分工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工业革命 全球价值链 重构 中国 机遇 挑战
原文传递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科技强国建设人才需求分析 被引量:46
17
作者 洪志生 秦佩恒 周城雄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2-531,共10页
当前,交叉学科和技术群迸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世界科学中心面临转移。横跨信息、物理和生物三大领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重塑全球科技新格局,科技创新呈现大科学装置化、全球化协作、数字化赋能、速度加快等特征,人工智能的发展... 当前,交叉学科和技术群迸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世界科学中心面临转移。横跨信息、物理和生物三大领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重塑全球科技新格局,科技创新呈现大科学装置化、全球化协作、数字化赋能、速度加快等特征,人工智能的发展则直接影响人才需求和培养方式。基于这一时代特征的百年科技强国建设,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包括具有思想性、原创性和多技能的素质需求,科技人力占比进一步提高的规模需求,以及科技人才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结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工业革命 百年强国 科技创新 人才需求
原文传递
“十四五”时期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43
18
作者 武汉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课题组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共9页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阶段,要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历史性机遇。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全新产业生态、重要基础设施和新技术应用模式,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要将工业...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阶段,要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历史性机遇。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全新产业生态、重要基础设施和新技术应用模式,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要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纳入"十四五"规划,并制定重大专项规划,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分类推进"的发展格局。推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要构建良好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大国大市场优势强化应用牵引,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夯实数字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深化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十四五”规划 第四次工业革命 数字经济 制造强国 网络强国
下载PDF
“逆全球化”:特征、起因与前瞻 被引量:42
19
作者 万广华 朱美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3-47,共15页
从根本上说,全球化的发生、发展和终结是由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全球化的收益和成本决定的。目前我们正面临的"逆全球化",其端倪很早就已经出现,正被国家间和国家内部利益的分配问题推向高潮。同时,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机器... 从根本上说,全球化的发生、发展和终结是由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全球化的收益和成本决定的。目前我们正面临的"逆全球化",其端倪很早就已经出现,正被国家间和国家内部利益的分配问题推向高潮。同时,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机器人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将使收入分配问题进一步恶化,并最终导致本轮全球化走向终结。为此,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极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必须重视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分配问题,以抗衡"逆全球化"浪潮,或为下一轮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终结 “逆全球化” 收入差距 第四次技术革命 不均等
原文传递
空间干预、场所营造与数字创新:颠覆性技术作用下的设计转变 被引量:41
20
作者 张恩嘉 龙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5-13,共9页
以互联网产业化和工业智慧化为标志、以技术融合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一系列颠覆性新兴技术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ICTs)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所居住的城市。传统的设计手法如空间干预,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日常生活空间的需... 以互联网产业化和工业智慧化为标志、以技术融合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一系列颠覆性新兴技术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ICTs)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所居住的城市。传统的设计手法如空间干预,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日常生活空间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文章提出"空间干预、场所营造与数字创新"这一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旨在探索融合ICTs的设计手法,塑造高品质人居环境,提升和丰富城市的日常生活。文章将从概念内涵、整体流程、应用场景及特点、相关案例等角度,阐述对数字创新手段融入传统空间干预与场所营造中的认识和思考,旨在为更智慧、更人性化、更具弹性的城市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空间设计 第四次工业革命 物联网 信息通信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