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神第一部》:神话史诗的现代讲述——乌尔善访谈 被引量:18
1
作者 乌尔善 陈晓云 李之怡(整理)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79,共7页
《封神三部曲》作为导演乌尔善创作风格的延续与发展,践行了以现代电影工业讲述古代神话史诗的新的类型尝试,由此表达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及其历史文化价值观。访谈侧重“三部曲”叙事的整体创作与连续拍摄、工业机制的创作与制作实践,... 《封神三部曲》作为导演乌尔善创作风格的延续与发展,践行了以现代电影工业讲述古代神话史诗的新的类型尝试,由此表达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及其历史文化价值观。访谈侧重“三部曲”叙事的整体创作与连续拍摄、工业机制的创作与制作实践,以及带给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与提升等内容。导演的自我阐释不仅有助于理解影片文本和与之相关的创作理念,也为解读中国电影的类型化实践与工业化道路,提供了富有启发的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神 神话史诗 现代工业 视觉风格
原文传递
人的心灵向善迈进的精神史诗——试论《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与浪漫主义风格 被引量:9
2
作者 傅守祥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3-77,共5页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领袖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以冉阿让一生的经历为线索 ,反映了 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丑陋与偏见 ,表现了人生的苦难与悲哀。作品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仁爱万能的人道主义理想 ,歌颂了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力...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领袖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以冉阿让一生的经历为线索 ,反映了 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丑陋与偏见 ,表现了人生的苦难与悲哀。作品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仁爱万能的人道主义理想 ,歌颂了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力量。小说还通过滑铁卢战役和 1832年的巴黎街垒战探讨了人道主义与战争暴力的关系。小说将真实刻画与大胆想象相结合 ,具有十分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其史诗般的叙述风格与高昂、激烈、热情的语言格调 ,加上强烈的政论性 ,共同构成了《悲惨世界》丰富多彩的艺术空间。《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也是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进行某种结合的最初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爱万能 人道主义 心灵向善 爱的真谛 精神史诗 浪漫主义风格
下载PDF
超越“大气”,走向厚重与丰腴——严歌苓新世纪十年小说创作论 被引量:8
3
作者 熊岩 万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9-114,共6页
严歌苓是中国大陆与海外华人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进入21世纪以后,陆续出版了长篇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等等10部长篇小说。这些长篇小说题材广泛,时空交错跨度极大,在表现人性本真、营造史诗格调、构建... 严歌苓是中国大陆与海外华人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进入21世纪以后,陆续出版了长篇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等等10部长篇小说。这些长篇小说题材广泛,时空交错跨度极大,在表现人性本真、营造史诗格调、构建隐形结构、语言表达的从容与幽默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创新特征。随着严歌苓中西视域的融合以及阅历的积淀,她的长篇小说创作已超越了"大气",日益走向厚重与丰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新世纪小说 人性描写 史诗格调 隐形结构
下载PDF
卫拉特史诗《江格尔》及其音乐研究(一)
4
作者 哈斯巴特尔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6-84,共9页
《江格尔》作为卫拉特蒙古的标志性英雄史诗,其流传地域涵盖了天山南北广阔的高山草原以及远至伏尔加河流域,这一口头传统已绵延近千年之久,不仅在我国三大史诗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是中华多民族口头叙事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这部史诗以... 《江格尔》作为卫拉特蒙古的标志性英雄史诗,其流传地域涵盖了天山南北广阔的高山草原以及远至伏尔加河流域,这一口头传统已绵延近千年之久,不仅在我国三大史诗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是中华多民族口头叙事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这部史诗以口头文学的形式传承下来,是一种融合多种艺术表达手段的综合载体,其表演形态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即伴有音乐歌唱的演绎方式和无伴唱的朗诵讲述。在《江格尔》史诗的现场表演中,音乐元素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涵盖了从表演者的演唱技巧、乐器演奏到人声与器乐的和谐互动、曲调结构的独特设计以及唱词与固定程式韵律的紧密结合等各个方面。本课题通过对史诗艺人“江格尔奇”群体进行深入田野调查,旨在揭示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及其对史诗内涵及演唱传统的深刻理解,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系统学习和继承史诗传统来维系史诗风格的延续性这一系列理论问题。同时,对《江格尔》史诗所特有的音乐曲调及其音乐形态进行了音乐学分析与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江格尔》 史诗风格 演唱传统 曲调与分析
下载PDF
论史诗基本格的建构进路——基于藏族“酒供传统”的讨论
5
作者 央吉卓玛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史诗基本格是指晚近口头传统研究中所讨论的史诗文类的基本品格问题。学者将史诗基本格界定为“崇高的格调”,认为在口头传统多种文类中,史诗“崇高的格调”是其脱颖而出、占据文类等级秩序高位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学者对史... 史诗基本格是指晚近口头传统研究中所讨论的史诗文类的基本品格问题。学者将史诗基本格界定为“崇高的格调”,认为在口头传统多种文类中,史诗“崇高的格调”是其脱颖而出、占据文类等级秩序高位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学者对史诗基本格的探讨大多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阶段,并未阐明何谓“崇高的格调”以及如何建构“崇高的格调”等问题。文章基于格萨尔史诗文本中反复出现的“酒供传统”这一典型场景,借助晚近史诗研究“语境转向”的相关成果,从语言构境,即“言即是行”和“文本构境”以及藏族本土诗歌技法出发,探讨史诗基本格的建构进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史诗传统 崇高的格调 酒供传统
下载PDF
美国经验的诗意写真——评托马斯·沃尔夫抒情性小说创作风格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晓光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4-28,31,共6页
托马斯·沃尔夫(ThomasWolfe)是三十年代活跃在美国文坛的著名小说家,其成就斐然却瑕瑜互见。他以情感旋律作为小说的内在结构,继承了以惠特曼、爱默生和马克·吐温为代表的一代美国文化名流所创立的以边疆生活为核心的,切近生... 托马斯·沃尔夫(ThomasWolfe)是三十年代活跃在美国文坛的著名小说家,其成就斐然却瑕瑜互见。他以情感旋律作为小说的内在结构,继承了以惠特曼、爱默生和马克·吐温为代表的一代美国文化名流所创立的以边疆生活为核心的,切近生活,即兴博发、朴实奔放的文学传统,文风豪放,抒情色彩浓郁。长期以来评论界对他的小说创作形式褒贬参半。但他个性化的抒情性表现风格以及他融入小说语言中感官色彩浓郁的直观表现方式使他的作品独具特色,风格迥异。他的小说因此染上了浓重的史诗性色彩,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 史诗 直觉感悟 风格
下载PDF
史传报告文学的发展及其文体品格 被引量:6
7
作者 章罗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史传报告文学继1990年代向纵深发展,出现其创作高峰后,新世纪以来又有更新、更大的发展,表现出更加繁荣昌盛、迅猛发达之势。其表现,一是长篇作品(包括长篇系列)更多、篇幅更长、分量更重;二是不仅对原有题材有补充和深化,而且还发掘了... 史传报告文学继1990年代向纵深发展,出现其创作高峰后,新世纪以来又有更新、更大的发展,表现出更加繁荣昌盛、迅猛发达之势。其表现,一是长篇作品(包括长篇系列)更多、篇幅更长、分量更重;二是不仅对原有题材有补充和深化,而且还发掘了更多新题材领域;三是更多作家转入或侧重于"史传"创作且取得显著成就;四是主体态度更客观、冷静,形式方法更多元、多样。它除具有报告文学的"新五性"等一般特性外,还具有现实观照、文化批判与悲壮沉郁、史诗风范等独特品质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传报告文学 现实观照 文化批判 悲壮沉郁 史诗风范
原文传递
沈从文的文体困境——从新近发现的长篇残稿《来的是谁?》谈起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鹏程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8-114,共7页
沈从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辍文学而治文物,常被视为政治环境压抑作家创作自由的典型个例。实际上,《边城》已经耗尽了作者的"牧歌"曲谱,沈从文已面临"抽象的抒情"的困难。由于社会的动乱纷杂,再加之沈从文身份由"... 沈从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辍文学而治文物,常被视为政治环境压抑作家创作自由的典型个例。实际上,《边城》已经耗尽了作者的"牧歌"曲谱,沈从文已面临"抽象的抒情"的困难。由于社会的动乱纷杂,再加之沈从文身份由"乡下人"到"土绅士"的转变,他已经难以保持明澈恬淡的心境来建构湘西的"人性小庙"。《长河》的未竟,除了国民党书刊审查制度的外因,"牧歌"文体和"史诗"文体之间的冲突,应该是其断章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这种冲突一直持续到1971年沈从文"地下"写作长篇章回体小说《来的是谁?》。这篇有意避开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的"家族史兼地方史",也以只完成楔子而告终。从新近发现的长篇残稿《来的是谁?》,追溯沈从文《边城》以后的创作,发现沈从文《边城》之后,一直纠缠在文体僭越的困惑之中。在20世纪60年代关于张兆和堂兄张鼎和的长篇革命历史小说搁浅以后,沈从文觉得自己难以完成从"牧歌"到"史诗"的转变,而这一时期他的文物研究影响却逐渐扩大,他最终把文物研究当成后半生的职业。因而沈从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辍文学而治文物,并不是斩钉截铁式的突然完成,这个艰难的转向过程,一直持续到1971年写《来的是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的是谁?》 牧歌 史诗 文体困境 转向
下载PDF
四川地区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鲁》艺术特色 被引量:5
9
作者 何刚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158-161,共4页
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彝区各流传有一部支格阿鲁的英雄史诗。四川地区流传的《支格阿鲁》(彝文版)这部英雄史诗的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形式承载,和表达十分丰富而不可替代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其宏伟壮丽而巧妙的结构形式、匠心独运的语言艺... 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彝区各流传有一部支格阿鲁的英雄史诗。四川地区流传的《支格阿鲁》(彝文版)这部英雄史诗的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形式承载,和表达十分丰富而不可替代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其宏伟壮丽而巧妙的结构形式、匠心独运的语言艺术和神奇浓厚的神话色彩为这部巨作最突出的艺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史诗 结构特点 语言艺术 神话色彩
下载PDF
西部乡土史诗与地域文化的影像呈现——论电影《白鹿原》的改编艺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仲谋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5-108,共4页
面对《白鹿原》这部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思想厚重的"大书",电影采取浓缩式的改编方法,对人物、情节进行最大限度的精减,运用极富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影像语言,尽可能地呈现了原著的复杂主题,并有意识地展示了具有浓郁人文色彩... 面对《白鹿原》这部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思想厚重的"大书",电影采取浓缩式的改编方法,对人物、情节进行最大限度的精减,运用极富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影像语言,尽可能地呈现了原著的复杂主题,并有意识地展示了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陕西地域文化。影片深沉的历史文化感和注重艺术追求的品质给人强烈的震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电影改编 浓缩 地域文化 史诗风格
下载PDF
《伊利亚特》中的史诗明喻及其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亚雄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1-54,共4页
《伊利亚特》中大量的史诗明喻是构成这部史诗雄伟壮丽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荷马史诗明喻的喻体都取自自然物象和与古希腊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和事务,显得原始古朴、苍劲雄奇,生活气息浓烈,极富人情味,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由于这些特... 《伊利亚特》中大量的史诗明喻是构成这部史诗雄伟壮丽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荷马史诗明喻的喻体都取自自然物象和与古希腊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和事务,显得原始古朴、苍劲雄奇,生活气息浓烈,极富人情味,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由于这些特点及其较强的叙事功能,史诗明喻遂成为一种优美的语用传统,这种传统在以后的史诗中能明显地感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明喻 叙事风格 人类活动 自然现象 审美
下载PDF
陈毅元帅战争诗词简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家治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7-20,共4页
陈毅元帅的战争诗词是20世纪生动形象的革命战争史,又是壮美深沉的民族精英心灵史:在审美上既重风骨,又富意境;在形式上古近体并重,且创作颇丰。陈毅其人品性高洁,风骨凛然,其诗亦然,是20世纪传统诗词当之无愧的大家。
关键词 陈毅 战争诗词 史诗 品性 风骨 元帅
下载PDF
奥林波斯山上的自由落体——从史诗到长篇小说的文体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17-121,共5页
荷马史诗、《汤姆·琼斯》和《尤利西斯》代表了叙事文学史上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后者对前者除了进行叙事距离的破坏之外,还在审美上破坏史诗距离,使人物形象逐级跌落,从而引起了从史诗到长篇小说的文体变化。
关键词 史诗 长篇小说 文体 叙事文学 《汤姆·琼斯》 《尤利西斯》 人物形象 审美观念 故事情节
下载PDF
特瓦尔多夫斯基长诗的思想性和艺术风格
14
作者 田惠刚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2-75,79,共5页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同时切入,对前苏联最有影响的长诗作者特瓦尔多夫斯基的创作历程进行了回顾,并着重深入浅出地分析和评述了他的4部长诗代表作。毫无疑问,对特瓦尔多夫斯基及其作品的研究迄今仍有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即使从今天全新...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同时切入,对前苏联最有影响的长诗作者特瓦尔多夫斯基的创作历程进行了回顾,并着重深入浅出地分析和评述了他的4部长诗代表作。毫无疑问,对特瓦尔多夫斯基及其作品的研究迄今仍有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即使从今天全新的观点来看,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依然闪烁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光芒,值得后人学习和仿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瓦尔多夫斯基 长诗 传统派 史诗 思想性 艺术风格
下载PDF
网络小说的现实主义流变及其表达
15
作者 雷成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61-67,共7页
现实题材写作在网络小说中从未缺席过,其现实主义精神也得以逐渐复苏。初创期的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停留在真实生活的摹写阶段,缺乏时代生活内在远景的透析。发展期的现实题材网络小说追求作品的“有用”之处,并逐渐切入到了现实主义正轨... 现实题材写作在网络小说中从未缺席过,其现实主义精神也得以逐渐复苏。初创期的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停留在真实生活的摹写阶段,缺乏时代生活内在远景的透析。发展期的现实题材网络小说追求作品的“有用”之处,并逐渐切入到了现实主义正轨。繁盛期的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在政府和文学网站平台的鼓励引导下达到了百花齐放的峥嵘态势,但也出现有些作品呼应时代的精神视角故意拔高的现象。现实主义网络小说呈现出文本写作中与读者实时互动、文本构成中影视元素突显、文本风格上史诗风范弱化的新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网络小说 史诗风范 空间性
下载PDF
史诗的诱惑和“章回”形式的误读——也谈莫言的《生死疲劳》
16
作者 范家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60-64,共5页
文学创作需要经受不同视野的解读。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写事盖过了写人,过多的事件堆积和太多的人物出场影响了对人物性格的深层挖掘和刻画,对于传统文化理念及传统章回小说也存在着误读,未能找到与所描写内容更为和谐一致的... 文学创作需要经受不同视野的解读。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写事盖过了写人,过多的事件堆积和太多的人物出场影响了对人物性格的深层挖掘和刻画,对于传统文化理念及传统章回小说也存在着误读,未能找到与所描写内容更为和谐一致的表达形式。中国当代作家对于中外小说传统需要更审慎的吸收与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生死疲劳》 史诗 章回小说
下载PDF
《铁木前传》:大变动时代的心灵史诗
17
作者 张占杰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22-127,共6页
孙犁的抗战小说在"纪事"中隐含着史诗追求,以伦理观念变化为观察时代风云的基本视角,同时继承五四新文学传统,将启蒙意识融于作品。《铁木前传》延续了这种写作风格。它以伦理观念变化给农民带来的心灵悸动为横线,以乡村婚姻... 孙犁的抗战小说在"纪事"中隐含着史诗追求,以伦理观念变化为观察时代风云的基本视角,同时继承五四新文学传统,将启蒙意识融于作品。《铁木前传》延续了这种写作风格。它以伦理观念变化给农民带来的心灵悸动为横线,以乡村婚姻现状和女性意识觉醒后的挣扎为纵线,开启了以土改为背景的另一种小说的史诗书写,完全区别于当时土改小说的宏大叙事,也成就了这部小说的独特文体。它接续了"五四"以来抒情小说的余脉,在"人民文学"时代将抒情小说与性格小说、写意小说结合在一起,为"人民文学"时代的小说增添了新的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铁木前传》 史诗 小说文体
下载PDF
吴国伦七言古诗的个性特征与诗史笔法分析
18
作者 陈晓云 《长春大学学报》 2016年第9期67-71,共5页
吴国伦作为"后七子"重要成员,他力图通过创作来实践复古理论。其七言古诗的创作在语言和范式上向汉魏盛唐学习的同时表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内容上突破了歌行体多用于宴饮赠别、吟咏风物的局限,继承"诗史"笔法,多角... 吴国伦作为"后七子"重要成员,他力图通过创作来实践复古理论。其七言古诗的创作在语言和范式上向汉魏盛唐学习的同时表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内容上突破了歌行体多用于宴饮赠别、吟咏风物的局限,继承"诗史"笔法,多角度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开拓了这一体裁的表现范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研究其七言古诗创作有助于加深对吴国伦本人和复古派在创作体裁和题材结合运用方面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国伦 七言古诗 个性特征 诗史笔法
下载PDF
中国近代百年史如是说——读何顿长篇小说《湖南骡子》
19
作者 黄盼盼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9-33,共5页
何顿的长篇历史小说《湖南骡子》,通过长沙青山街何姓家族五代人的命运变迁,真实呈现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历史沧桑;作者善于将抽象的历史落实到每一个个体的生活变迁和家族日常生活的细致书写之中,其叙事深得中国传统小说精神情韵;作品塑... 何顿的长篇历史小说《湖南骡子》,通过长沙青山街何姓家族五代人的命运变迁,真实呈现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历史沧桑;作者善于将抽象的历史落实到每一个个体的生活变迁和家族日常生活的细致书写之中,其叙事深得中国传统小说精神情韵;作品塑造了何金山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诗意醇厚,细节真实细腻,不愧为一部历史性和艺术性完美融合的史诗性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顿 《湖南骡子》 史诗性 人物形象 叙事技巧 语言风格
下载PDF
作为自传的写作——评齐邦媛《巨流河》
20
作者 戚慧 《写作》 2021年第1期96-101,共6页
自传既要求历史的真实,又要求文学的生活。作为自传,《巨流河》的写作在叙事层面上体现着历史与个人记忆的相互交织,主要分为个人历史的真实与大历史的纠结和个人记忆的时间次序与情感的轻重两个方面。在叙述层面上,作者采用了自由而灵... 自传既要求历史的真实,又要求文学的生活。作为自传,《巨流河》的写作在叙事层面上体现着历史与个人记忆的相互交织,主要分为个人历史的真实与大历史的纠结和个人记忆的时间次序与情感的轻重两个方面。在叙述层面上,作者采用了自由而灵活的视点游走于人物内心,形成了一种“心灵视点”;其含蓄而内敛的叙述,形成了独特的自传节奏与张力,特别是对私人感情的分散化处理上。其文学价值主要表现在壮阔的史诗风格与真实而温情的人性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流河》 自传 历史与记忆 叙述层面 史诗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