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1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93
1
作者 刘晓芳 张冬梅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670-67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救治结局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救治结局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二者急救时间、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及运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存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表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护士职业生命质量、护理质量、护理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74
2
作者 李晓英 安晓红 +5 位作者 郭海燕 刘洋 张援月 杨秀兰 张慧 李颖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33期2611-2616,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护士职业生命质量、护理质量、护理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急诊科在岗的40名护士进行研究。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对急诊科护士行常规管理,2019年5月至2020年5...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护士职业生命质量、护理质量、护理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急诊科在岗的40名护士进行研究。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对急诊科护士行常规管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按照护士实践经验、学历,将其分成5个层级,分别为N0级助理护士(n=12)、N1级注册护士(n=9)、N2级责任护士(n=10)、N3级专科护士(n=5)、N4级专家层(n=4)。分别在急诊科护士分层级管理前、后利用护士职业生命质量(QNWL)量表评价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经护理服务质量问卷评估护理质量。分析护理过程中差错发生率,用于评估护理风险。结果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前的工作环境、工作家庭平衡、社会环境、工作量评分及QNWL总分分别为(46.33±8.52)、(30.01±6.07)、(21.45±4.60)、(94.52±8.06)、(192.31±12.46)分,实施后分别为(51.29±4.75)、(34.62±4.68)、(25.89±3.58)、(109.43±6.15)、(221.23±10.03)分,实施后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t值为3.216~11.435,P<0.05)。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前的人力资源配置、病房管理、操作规程、基础护理、护士培训、护理效率、护理记录书写、急救物品管理评分分别为(84.29±9.75)、(80.39±12.46)、(83.02±5.63)、(80.93±9.84)、(87.14±6.12)、(85.91±8.46)、(88.20±6.76)、(83.51±7.18)分,实施后分别为(92.38±4.66)、(94.67±3.89)、(91.25±6.37)、(94.78±3.56)、(95.01±3.78)、(93.81±4.11)、(95.13±3.07)、(93.57±4.62)分,实施后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t值为4.735~8.371,P<0.001)。护士分层级管理后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44%(8/180),显著低于实施前的10.00%(18/180)(χ^(2)值为4.146,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应用能提高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值得急诊科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士分层级管理 职业生命质量 护理质量 护理差错
原文传递
儿科急诊5级预检分诊指标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8
3
作者 胡菲 张玉侠 +2 位作者 张佳燕 王倩 施姝澎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4-708,共5页
目的制订儿童5级预检分诊标准及流程,检验新标准评定者一致性,评价护士对患儿分级的可靠性,探讨实际应用中人员配置、设备配置需求。方法参照国外预检分诊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儿科急诊5级预检分诊标准与流程。对1910例怠儿进... 目的制订儿童5级预检分诊标准及流程,检验新标准评定者一致性,评价护士对患儿分级的可靠性,探讨实际应用中人员配置、设备配置需求。方法参照国外预检分诊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儿科急诊5级预检分诊标准与流程。对1910例怠儿进行研究,对急诊患儿年龄、性别、疾病分布情况、各级患儿就诊等候时间、去向转归等进行描述,通过护士与医生对患儿分诊级别的比对,计算kappa4R,对5级预检分诊标准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儿科急诊患儿以0-1岁为主(70.1%),以呼吸症状(29.5%)、外伤(25.5%)、高热(13.5%)就诊多见。急诊患儿分级构成为:1级患儿占0.2%,2级占8.2%,3级占90.3%,4级占1.3%。1级患儿住院率100%,2级56.1%,3级3.9%,4、5级为0。护士与医生分诊级别的统计,计算Kappa值为0.91,评定者间一致性较好。结论通过国外文献与国内实际的结合,制订的儿科5级预检分诊标准经运用,证明此标准具有较好的评定者间一致性,适合在国内儿科急诊进一步论证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处理 医院 儿科 质量指标 卫生保健
原文传递
群体伤救护的组织管理探讨 被引量:54
4
作者 廖全全 叶良玉 +3 位作者 张友惠 叶平香 王从华 邹红梅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7-298,共2页
对某院急诊科2000~2003年接收37批群体伤伤员260例的救护组织管理经验进行初步的总结和分析.采用检诊分类-抢救观察-分流后送为一体的救护方案,可以缩短预检分诊时间,同时要规范紧急救护程序和合理分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有效提高抢救... 对某院急诊科2000~2003年接收37批群体伤伤员260例的救护组织管理经验进行初步的总结和分析.采用检诊分类-抢救观察-分流后送为一体的救护方案,可以缩短预检分诊时间,同时要规范紧急救护程序和合理分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有效提高抢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伤 救护 组织管理 后勤保障工作 紧急救护程序
原文传递
休克指数指导急诊外科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的意义 被引量:47
5
作者 赖晓娟 刘楠 +1 位作者 吴琴江 李元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年第22期1681-1684,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对急救护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52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对急救护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52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休克指数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后再实施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急诊时间、分诊时间、患者预后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时间、分诊时间分别为(30.1±3.7)、(2.7±0.7)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9.6±4.2)、(3.8±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097、5.149,P<0.01);观察组痊愈率为73.1%(19/26)、有效率为15.4%(4/26),对照组分别为57.7%(15/26)、23.1%(6/26),观察组预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969,P<0.01);观察组护理非常满意率为65.4%(17/26)、满意率为26.9%(7/26),对照组分别为30.8%(8/26)、53.8%(14/2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493,P<0.05)。结论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再行相应护理措施可缩短急诊与分诊时间,提高急诊外科的整体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指数 严重创伤 失血性休克 急救护理
原文传递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glucose toxicity:Role of hyperglycemia-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被引量:45
6
作者 Shinji Kawahito Hiroshi Kitahata Shuzo Oshit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3期4137-4142,共6页
Glucose homeostasis deficiency leads to a chronic increase in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In contrast to physiological glucose concentration, chronic super-physiological glucose concentration negatively affects a lar... Glucose homeostasis deficiency leads to a chronic increase in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In contrast to physiological glucose concentration, chronic super-physiological glucose concentration negatively affects a large number of organs and tissues. Glucose toxicity means a decrease in insulin secretion and an increase in insulin resistance due to chronic hyperglycemia. It is now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glucose toxicity is involved in the worsening of diabetes by affecting the secretion of B-cells. Several mechanisms have been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adverse effects of hyperglycemia. It was found that persistent hyperglycemia caused the functional decline of neutrophils. Infection is thus the main problem resulting from glucose toxicity in the acute phase. In other words, continued hyperglycemia is a life-threatening risk factor, not only in the chronic but also the acute phase, and it becomes a risk factor for infec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cose toxicity DIABETES COMPLICATION SURGERY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emergency medicin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下载PDF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7
作者 袁淑卿 陈怡 +1 位作者 吴惠敏 李平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3期303-304,共2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治疗的120例急性哮喘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60例,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治疗的120例急性哮喘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60例,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依从率、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临床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同时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其临床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模式 小儿急性哮喘 急诊护理
下载PDF
急诊危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1
8
作者 杨昆 王雁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6期1493-1495,共3页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提出减少谵妄发生的优质护理方案。方法对我院急诊抢救室及重症监护室的966例患者行ICU意识模糊评估法谵妄评估。对比谵妄组与无谵妄组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谵妄发生的...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提出减少谵妄发生的优质护理方案。方法对我院急诊抢救室及重症监护室的966例患者行ICU意识模糊评估法谵妄评估。对比谵妄组与无谵妄组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谵妄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急危重症患者谵妄的发生率为44.0%。谵妄组与无谵妄组之间的年龄、是否患有呼吸衰竭、肝脏疾病、低血压休克、电解质紊乱、APACHE II评分、留置尿管以及机械通气等多个参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呼吸衰竭、APACHE II评分、机械通气。结论急危重症患者谵妄的发生率高,早期重视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优质护理,可能预防和减少谵妄的发生,促进危重症患者的良性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急诊 优质护理 危重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诊分诊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40
9
作者 陈秋菊 方方 +1 位作者 黄萍 陈雁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63-96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中国台湾急诊检伤与急迫度分级量表构建的急诊分诊信息系统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中国台湾急诊检伤与急迫度分级量表(Taiw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TTAS)为基础,研究制订了四级急诊分诊标准及急诊分诊信息系统,... 目的探讨基于中国台湾急诊检伤与急迫度分级量表构建的急诊分诊信息系统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中国台湾急诊检伤与急迫度分级量表(Taiw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TTAS)为基础,研究制订了四级急诊分诊标准及急诊分诊信息系统,自2013年1月开始运用于急诊分诊工作。分别在2011年5月和2013年5月调查了急诊分诊信息系统使用前后接诊的急诊患者各1300例。比较两组评估分诊所需时间(从分诊人员接诊急诊患者至评估结束,挂上分级标记的时间)和分诊准确率。结果基于该标准的分诊信息系统使用至2013年底,共处理患者信息15余万条;使用前后,分诊准确率明显提高(P<0.001)、评估分诊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0.001);分诊信息报表及图形规范美观且便于查询。结论分诊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实现了急诊分诊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了急诊分诊工作的质量,保证了急诊患者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护理标准 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进展 被引量:39
10
作者 周红娣 《护理研究(下半月)》 2004年第7期1237-1239,共3页
介绍了严重多发伤的定义、临床特点和急救原则 ,重点阐述了严重多发伤的伤情评估。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救护理 急救原则 伤情评估
下载PDF
多发伤伤员伴骨折的急救与早期处理(附327例分析) 被引量:38
11
作者 徐建伟 贾连顺 +5 位作者 谭军 苟三怀 周许辉 欧阳跃平 钱文荣 刘岩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发伤伤员伴骨折的急救与早期处理。方法  1997年 9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救治的 32 7例含四肢、骨盆骨折的多发伤伤员 ,骨折 132 2处 ,颅脑伤 2 5 9例 ,血气胸 148例 ,腹腔内脏器损伤 5 1例 ,胸腹联合伤 19例。休克 2 43... 目的 探讨多发伤伤员伴骨折的急救与早期处理。方法  1997年 9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救治的 32 7例含四肢、骨盆骨折的多发伤伤员 ,骨折 132 2处 ,颅脑伤 2 5 9例 ,血气胸 148例 ,腹腔内脏器损伤 5 1例 ,胸腹联合伤 19例。休克 2 43例 ,窒息 2 3例 ,昏迷 71例 ,开放伤 87例 ,合并神经损伤 47例 ,其中ISS评分大于 16分者 2 5 0例。分四个阶段根据不同伤情进行不同的救治与早期处理。结果  97例伤后 4~ 48h死亡 ,2 30例经住院治疗的病人 ,11例死亡。 12 0例获平均 6个月随访 ,骨折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骨延迟愈合 5例 ,骨不连 4例 ,钢板断裂 3例 ,髓内钉断钉 3例。结论 边抢救边诊断 ,全面综合 ,争取时间 ,针对不同的伤情全面综合考虑 ,选择决定性治疗方案 ,手术尽可能在早期进行 ,但不强求 2 4h内进行 ,不排斥保守治疗 ,是防止并发症、提高成活率、降低残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骨折 急救 早期处理 治疗时机 病例分析
下载PDF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成人部分) 被引量:37
12
作者 金静芬 +13 位作者 陈玉国 朱华栋 张茂 刘颖青 李葆华 黄素芳 甘秀妮 芦良花 陈水红 杨旻斐 沈小玲 楼秋英 王钰炜 郭芝廷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0年第1期45-48,共4页
急诊分诊是急诊患者就诊的第一道关口,分诊质量往往关系到患者的救治效果.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细化的急诊预检分诊标准指标,多数医院分诊判断仍以护士的主观经验为主.2018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急诊分诊是急诊患者就诊的第一道关口,分诊质量往往关系到患者的救治效果.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细化的急诊预检分诊标准指标,多数医院分诊判断仍以护士的主观经验为主.2018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牵头起草制定了《急诊预检分诊》行业标准,细化了每一个级别的分级标准指标,为分诊护士提供了客观、量化、可依据的标准.本文为标准中的成人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预检分诊 护理标准 规范 护士
下载PDF
国内外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0
13
作者 张爱华 陶红 桂莉 《护理管理杂志》 2004年第4期23-25,共3页
综述了美、德、法、英等国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特点 ;我国急救医疗体系起源与发展、急救模式、急救人员、急救工具、急救网络特点以及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展望 :提高急诊应急能力 ;建立和完善城市救援系统 ;实现急救装备的现... 综述了美、德、法、英等国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特点 ;我国急救医疗体系起源与发展、急救模式、急救人员、急救工具、急救网络特点以及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展望 :提高急诊应急能力 ;建立和完善城市救援系统 ;实现急救装备的现代化 ;加强急救人员培训 ;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的区域性协作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下载PDF
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中效果 被引量:36
14
作者 吕君 乔安花 +2 位作者 董兰 席淑华 彭飞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9年第12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专职护士+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9月在某院因胸痛、胸闷就诊并行急诊PCI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流程;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某院因胸痛、胸闷就诊并行急诊PCI... 目的探讨胸痛专职护士+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9月在某院因胸痛、胸闷就诊并行急诊PCI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流程;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某院因胸痛、胸闷就诊并行急诊PCI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给予安排胸痛专职护士+优化的护理流程,并对胸痛专职护士进行专业、系统培训,比较两组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接诊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时间、D-to-B时间、重要仪器时钟统一正确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患者急诊接诊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时间、D-to-B时间分别为(2.13±0.05)min、(3.65±1.12)min、(19.1±0.15)min、(71.29±1.22)min,对照组患者急诊接诊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时间、D-to-B时间分别为(3.22±1.02)min、(6.87±2.21)min、(38.33±1.23)min、(153.57±10.08)min,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流程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痛专职护士+优化的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专职护士 优化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救治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5
作者 任莹 芦良花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0期894-895,共2页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开始我院急诊科实施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对急诊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前(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和护理分组模式实施后(2015年1月-2...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开始我院急诊科实施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对急诊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前(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和护理分组模式实施后(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护理质量满意情况、护理技术满意情况、护理整体素质的满意情况。比较优化护理分组模式实施前和实施后的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药物应用时间。结果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护理质量满意情况、护理技术满意情况及护理整体素质满意率分别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药物应用时间分别低于实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急诊病例抢救时效性,提高急诊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护理管理 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 护理效果
下载PDF
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5
16
作者 唐永仙 李悦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0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的价值。方法本院急诊科自2012年5月起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引入护理质量管理中,分别于2012年4月及2012年12月各选取140例有可比性的患者,通过自行设计的量表请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于实施P... 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的价值。方法本院急诊科自2012年5月起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引入护理质量管理中,分别于2012年4月及2012年12月各选取140例有可比性的患者,通过自行设计的量表请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于实施PDCA前后对消毒隔离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以及一医一患执行率进行抽查和统计。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患者在各方面对护理满意程度均有明显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可达94.00%,明显高于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85.14%的比例;经过PDCA循环护理后,护理消毒隔离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以及一医一患执行率分别为97.62%、100.00%和95.29%,明显高于对照组90.48%、96.23%和82.76%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引入PDCA循环模式,通过4个阶段环环相扣地不断循环,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不断地改进,逐渐提高护理的质量,并促进护患关系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急诊护理 质量管理 满意度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5
17
作者 吕晓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3期237-238,共2页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科的护理流程后ACI患者的急救效率、生活质量所受到的影响,以提升急诊护理水平。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急诊科治疗的157例ACI患者作为急救效率观察对象,其中2014年2月~2015年2月未优化护理流程,2015年3...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科的护理流程后ACI患者的急救效率、生活质量所受到的影响,以提升急诊护理水平。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急诊科治疗的157例ACI患者作为急救效率观察对象,其中2014年2月~2015年2月未优化护理流程,2015年3月~2016年3月优化了原护理流程。结果优化护理流程后提高了ACI患者的急救效率,且ACI患者的GQOLI-74评分有了显著提高。结论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可以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有助于提高急救效率与优化ACI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诊 急救 护理
下载PDF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34
18
作者 邓先锋 杨霞 +6 位作者 喻姣花 贺巧玲 向莉 冯霞 张新丽 黎雪琼 乐琼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56-60,共5页
目的检索国内外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的相关证据,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规范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关于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的相关证据,由2名研究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 目的检索国内外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的相关证据,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规范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关于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的相关证据,由2名研究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证据总结3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4篇、专家意见/专家共识3篇。最佳证据共30条,包括转运设备日常管理、风险评估、转运前准备、转运中监测与治疗、交接与记录、质控与培训6个方面。结论本研究总结的最佳证据可为制定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危重症 院内转运 患者安全 安全管理 循证护理
下载PDF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 被引量:33
19
作者 陈竹芳 黄鹤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9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出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出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出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救现场的情况了解和正确处理指导,转运途中对症处理和病情评估,急诊绿色通道衔接的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使患者获干预时间提前,缩短等待治疗处理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流程模式 急救护理 院前急救
下载PDF
护理管理干预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33
20
作者 陈育存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24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护理管理干预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管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为95.0%高于对... 目的观察护理管理干预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管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90.6%,且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管理干预有利于改善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急诊 静脉输液 护理管理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