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3篇文章
< 1 2 2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被引量:478
1
作者 李秀彬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9-333,共5页
利用国家、省、县三级行政单位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近20 年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特征和驱动因子。揭示出:①减少的耕地主要是分布在东部地区质量较好的耕地,而增加的耕地主要是质量较差的边际土地; ②非农产业... 利用国家、省、县三级行政单位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近20 年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特征和驱动因子。揭示出:①减少的耕地主要是分布在东部地区质量较好的耕地,而增加的耕地主要是质量较差的边际土地; ②非农产业占地的多少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减仍十分敏感; ③城市化和乡镇企业的分散程度对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者建议重新检讨现行的土地管理政策,提出了应尽快从行政区“耕地总量平衡”向“基本农田的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损失 驱动因子 政策启示 耕地面积 中国
下载PDF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被引量:396
2
作者 李平 李秀彬 刘学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土地利用的基本竞争模型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驱动力分析的理论基础。把握土地利用个体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关系 ,尤其是它们之间的矛盾及其地区差异 ,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宏观分析的有效途径。工业化城市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农业... 土地利用的基本竞争模型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驱动力分析的理论基础。把握土地利用个体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关系 ,尤其是它们之间的矛盾及其地区差异 ,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宏观分析的有效途径。工业化城市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矛盾。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选取 11项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 ,分省份计算了驱动力指数。结果表明 :西部地区以生存型经济福利驱动和环境安全驱动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指数 空间分异 中国 基本竞争模型 土地收益 边际效用
下载PDF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35
3
作者 刘纪远 张增祥 +8 位作者 徐新良 匡文慧 周万村 张树文 李仁东 颜长珍 于东升 吴世新 江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11-1420,共10页
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以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动态为核心的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研究逐渐成为土地变化科学(LCS)研究的新动向。基于覆盖中国21世纪初5年间隔的遥感卫星数据获取的1km网格土地利用变化空间信息,依据近5年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分... 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以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动态为核心的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研究逐渐成为土地变化科学(LCS)研究的新动向。基于覆盖中国21世纪初5年间隔的遥感卫星数据获取的1km网格土地利用变化空间信息,依据近5年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分异的显著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经济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因素综合考虑,设计针对21世纪初5年新的中国土地利用动态区划图,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因素。总体上,21世纪初5年中国处于土地利用快速变化期,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地区与四川盆地城乡建设用地显著扩张,占用大规模优质农田,导致南方水田面积明显减少;西北绿洲农业发展与东北地区开垦导致北方旱地面积略有增加;受西部开发"生态退耕"政策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林地面积显著增加,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成效明显,对区域土地覆盖状况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时段国土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包括"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国家重大政策,加之快速的经济发展是该阶段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格局 驱动力 21世纪初 中国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308
4
作者 杨桂山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127,共7页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增长最快和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济快速发展加剧的人地矛盾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论文利用近50年耕地长序列统计资料和近5年的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 ,研究揭示了...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增长最快和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济快速发展加剧的人地矛盾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论文利用近50年耕地长序列统计资料和近5年的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 ,研究揭示了长江三角洲高强度土地开发的特征和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 ,并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研究表明 ,近50年来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呈现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 ,经历了由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基本变化过程 ,其中分别在1958~1963年、1985年前后和1993年前后出现了三次明显的耕地流失高峰 ,其形成机制主要是政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流失 变化过程 驱动因子 长江三角洲 耕地数量 驱动机制 土地开发 空间差异
下载PDF
山东省耕地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256
5
作者 邵晓梅 杨勤业 张洪业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8-306,共9页
根据山东省各市、县的统计资料 ,分析了山东省 5 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和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经济发展动态、社会系统压力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三类因素。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预测出 2 0 ... 根据山东省各市、县的统计资料 ,分析了山东省 5 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和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经济发展动态、社会系统压力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三类因素。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预测出 2 0 0 5和 2 0 10年的耕地数量 ,并对研究结果应用GIS进行了空间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因子 回归预测 山东 耕地面积 GIS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65
6
作者 张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1-384,共4页
采用经典的数理统计方法———典型相关分析, 选择位于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的榆林地区作为典型代表, 对区域性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大型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操作运行, 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专业分析, ... 采用经典的数理统计方法———典型相关分析, 选择位于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的榆林地区作为典型代表, 对区域性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大型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操作运行, 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专业分析, 定量诊断出各驱动因子对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分布贡献作用的大小。同时运用典型相关系数和冗余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 驱动因子 结构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46
7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2 位作者 陈军伟 段增强 苏子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87,共7页
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研究是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科学指导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活动。该文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基于GIS以及相关数理统计软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空间角度深入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变化的内部... 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研究是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科学指导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活动。该文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基于GIS以及相关数理统计软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空间角度深入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变化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变化是在原有居民点的分布基础上,以一定的自然、区位等内部驱动因子为背景,受社会经济等外部驱动因子的综合影响而发生。可以认为农村居民点变化是一个由其自然资源条件、区位可达性及社会经济基础条件综合影响下的区位择优过程。应依据不同区域驱动因子的不同发展态势,探寻不同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加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变化 驱动力 LOGISTIC回归模型 北京山区
下载PDF
北京城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191
8
作者 阳文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357-4366,共10页
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以来,北京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发展期,城市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采用TM遥感影像为信息源,通过RS解译建立了2003、2007和2011年北京市土地利用覆盖空间数据,利用Fragstats对景观格局特征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以来,北京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发展期,城市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采用TM遥感影像为信息源,通过RS解译建立了2003、2007和2011年北京市土地利用覆盖空间数据,利用Fragstats对景观格局特征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分别从全市域和六环内城市化典型地区两个尺度研究了北京市城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结合社会经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政策因素,分析了北京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过去近10年,市域景观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建设用地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其比例由15.0%上升至18.0%,相反耕地面积比例由21.3%下降至18.8%。林地一直是市域的优势景观类型,比例维持在51%以上。而六环内城市化典型地区的景观变化更加明显,建设用地比例增加近10%,是六环地区的优势景观类型,耕地比例相应减少10%。建设用地的增长主要以耕地占用为主。景观格局指数的分析表明,大尺度和小尺度的景观格局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市域大尺度建设用地斑块破碎化程度高,景观蔓延度、聚合度下降,景观多样性增加;而小尺度六环内的建设用地斑块破碎化趋势降低,景观蔓延度和聚合度上升,但景观多样性下降迅速。大小两个尺度的景观空间形态均表现出复杂性增加的趋势。通过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人口规模的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以及城市发展政策的变化是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驱动力 北京
下载PDF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 in China during the early 21st century 被引量:171
9
作者 LIU Jiyuan ZHANG Zengxiang +8 位作者 XU Xinliang KUANG Wenhui ZHOU Wancun ZHANG Shuwen LI Rendong YAN Changzhen YU Dongsheng WU Shixin JIANG N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0年第4期483-494,共12页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as the core of coupled human-environment systems has become a potential field of land change science (LCS) in the study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Based on remotely sensed data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as the core of coupled human-environment systems has become a potential field of land change science (LCS) in the study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Based on remotely sensed data of land use change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1 km × 1 km on national scale among every 5 years, this paper designed a new dynamic region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 including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physical, economic, and macro-policy factors as well.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driving forces were investigated in China in the early 21 st century. To sum up, land use change pattern of this period was characterized by rapid changes in the whole country. Over the agricultural zones, e.g., Huang-Huai-Hai Plain, the southeast coastal areas and Sichuan Basin, a great proportion of fine arable land were engrossed owing to considerable expansion of the built-up and residential areas, resulting in decrease of paddy land area in souther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oasis agriculture in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reclam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led to a slight increase in arable land area in northern China. Due to the "Grain for Green" policy, forest are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middle and western developing regions, where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substantially enlarged, likewise. This paper argued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n land us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such as policies of "Western Development",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oupled with rapidly economic development during this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change spatial pattern driving forces the early 21st century China
下载PDF
华北典型河流年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分析——以潮白河为例 被引量:122
10
作者 李丽娟 郑红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9-317,共9页
以华北典型河流——潮白河为主要研究对象 ,结合多种分析方法 ,对潮白河近百年来的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 ,河川径流总体呈指数减少趋势 ,演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相依性。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 以华北典型河流——潮白河为主要研究对象 ,结合多种分析方法 ,对潮白河近百年来的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 ,河川径流总体呈指数减少趋势 ,演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相依性。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 ,人类活动已成为河川径流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掠夺式的水资源开发 ,已使潮白河下游河段断流 ,情势日趋严重 ,严重损害了河道的系统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径流 驱动力 潮白河 河流 年径流 演变规律
下载PDF
近20年中国北方13省的耕地变化与驱动力 被引量:100
11
作者 李景刚 何春阳 +3 位作者 史培军 陈晋 辜智慧 徐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4-282,共9页
利用1983年1月至1999年12月长时间序列NOAA/AVHRR NDVI数据和2001年逐旬SPOT/VGT数据,获取了中国北方13省1980s初期、1990s初期、1990s末期和2000s初期地表土地覆盖特征,阐述了中国北方13省的耕地变化过程,并重点讨论了人类活动对耕地... 利用1983年1月至1999年12月长时间序列NOAA/AVHRR NDVI数据和2001年逐旬SPOT/VGT数据,获取了中国北方13省1980s初期、1990s初期、1990s末期和2000s初期地表土地覆盖特征,阐述了中国北方13省的耕地变化过程,并重点讨论了人类活动对耕地变化特征的影响和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发现:(1)裸地、耕地等弱生态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而林地和草地等生态功能用地和混合功能用地持续减少是我国北方1983~1999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但在2000s初期,这种状况有所改观,表明国家自20世纪末期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发挥作用;(2)从1983~2001年,中国北方13省的耕地重心整体上表现出向西南方向偏移的趋势.此外,地形和交通状况对耕地的空间变化过程影响明显,区域耕地面积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坡度较小的平原和丘陵地带,耕地利用强度一般随着距交通干线距离的增加而减少;(3)人们生活收入水平以及农业产量变化与耕地变化关系密切,其中人们生活收入水平与耕地面积成负相关,而农业产量与耕地面积呈正相关,表明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的非农用地量增加以及农业用地内部的结构调整是中国北方13省耕地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表土地覆盖 林地 草地 生态功能用地
下载PDF
河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00
12
作者 许月卿 李秀彬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32,共5页
利用 1 94 9年~ 1 998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 ,分析探讨了河北省近 50a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50a来 ,河北省耕地总体趋势逐年下降 ,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显著 ;农业结构调... 利用 1 94 9年~ 1 998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 ,分析探讨了河北省近 50a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50a来 ,河北省耕地总体趋势逐年下降 ,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显著 ;农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灾害毁损和开荒等因素是引起耕地变化的直接驱动因子 ,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耕地数量 动态变化 驱动因子 数量
下载PDF
北京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86
13
作者 王静爱 何春阳 +2 位作者 董艳春 高玲 徐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01-208,T002,共9页
在多时相遥感数据和实际调查数据的支持下 ,采用典型样带和样点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北京西部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受到了不同层次、多种驱动力的综合作用 ,人类活动... 在多时相遥感数据和实际调查数据的支持下 ,采用典型样带和样点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北京西部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受到了不同层次、多种驱动力的综合作用 ,人类活动从整体上改变着城乡过渡区的景观特征 ,政策体制转变下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的城市化过程是北京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的根本原因。在这个过程中 ,城市投资和产业的转变与农村农业用地内部的结构调整相互结合 ,从城市和农村两个方向共同推动着北京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而地形、交通等因素则从局部尺度上决定着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的方向。此外 ,人类个体的行为选择 ,尤其是就业和消费选择 ,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北京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起着调整和修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遥感数据 人类活动 北京 城乡过滤区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驱动力
下载PDF
近30年来白洋淀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27
14
作者 张敏 宫兆宁 +1 位作者 赵文吉 阿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780-4791,共12页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其景观格局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利用1984—2014年的11期遥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白洋淀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4...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其景观格局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利用1984—2014年的11期遥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白洋淀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4—2014年期间,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呈减少趋势,农田和居民点持续快速增长,纯水体为"增加—减少—再增加"的趋势,林地和裸土地变化幅度不大。其中挺水植物一直是白洋淀最主要的景观类型,占研究区总面积比例达到37%—61%。农田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挺水植物的最大斑块指数和分维度指数最高,挺水植物和农田的聚集度指数最大,居民点、林地和裸土地空间分布离散,破碎化程度高,连通性差。1989—2004年白洋淀景观多样性指数呈减少趋势,景观格局趋于不稳定,同期聚集度指数上升,湿地连通性增加;1984—1989年和2004—2014年期间白洋淀多样性指数上涨,聚集度指数逐年下降,景观异质性增加。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白洋淀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指数 驱动力 白洋淀 湖泊湿地
下载PDF
基于重心-GTWR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群城镇扩展格局与驱动力多维解析 被引量:124
15
作者 王海军 张彬 +6 位作者 刘耀林 刘艳芳 徐姗 邓羽 赵雲泰 陈宇琛 洪松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6-1092,共17页
城镇用地扩展格局及驱动力研究对城市群发展规划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基于城镇用地扩展强度指数、城镇用地扩展差异指数、分形维数、土地城镇化率和重心转移模型,多维解析了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格局特征,并耦合重心转... 城镇用地扩展格局及驱动力研究对城市群发展规划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基于城镇用地扩展强度指数、城镇用地扩展差异指数、分形维数、土地城镇化率和重心转移模型,多维解析了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格局特征,并耦合重心转移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构建重心-GTWR模型,在对空间格局进行长时间序列多维度指标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该模型依序对其特征进行驱动力解读,进而总结凝练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主导模式与城市核心驱动力。主要结论为:(1)199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强度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高峰时期在2005-2010年,在2005年之前高速发展城市集中在北京、天津、保定和廊坊,2005年之后集中在邢台和邯郸;(2)城市群城镇用地重心虽呈现出发散态势,但城市之间的局部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表现出空间溢出特征;(3)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发展模式由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的双核发展模式向多核发展模式转变,并出现北部资源运输核心、中部经济发展核心和南部投资发展核心三大功能核心组团,城市群趋向于多核功能协同发展模式;(4)重心-GTWR模型结合了时空非平稳性和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将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作为一个时空变化系统进行分析,经验证,该模型在城镇用地扩展格局驱动力分析研究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用地扩展 驱动力 重心转移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京津冀
原文传递
中国沼气发展的现状、驱动及制约因素分析 被引量:113
16
作者 王飞 蔡亚庆 仇焕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4-189,共6页
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促使国家大力发展沼气事业。该文在总结中国沼气发展利用现状、技术以及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中国沼气发展的驱动及制约因素,并为未来中国沼气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表明... 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促使国家大力发展沼气事业。该文在总结中国沼气发展利用现状、技术以及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中国沼气发展的驱动及制约因素,并为未来中国沼气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表明:过去10 a中国沼气投资和建设快速发展、沼气综合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模式不断创新、国家相关支持政策为中国沼气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中国沼气行业既面临能源需求增加、规模化养殖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压力加大等因素的驱动,也面临适宜农户减少、融资渠道单一以及市场不健全、法规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根据研究结果,该文提出了通过健全后续服务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促进中国沼气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投资 能源利用 发展现状 驱动因素 制约因素 政策建议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耦合态势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12
17
作者 周艳 黄贤金 +1 位作者 徐国良 李建豹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3-324,共12页
长三角是中国城市土地快速变动和人口快速集聚的热点地区,厘清并协调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间的关系,对统筹区域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调控人口流动及实现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心耦合模型和基于人均约束... 长三角是中国城市土地快速变动和人口快速集聚的热点地区,厘清并协调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间的关系,对统筹区域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调控人口流动及实现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心耦合模型和基于人均约束性构建的协调性系数,对1994-2012年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总体耦合态势及演变、空间耦合特征及格局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耦合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土地扩张速度整体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二者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和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2长三角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耦合关系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人地耦合关系整体上呈现出增强—减弱—增强的态势,土地重心与人口重心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间协调性逐步增强;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空间耦合类型中,人口过快增长型和人地基本协调型数量有所减少,但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中的趋势;土地快速扩张型的数量有所增加,在空间上呈现扩散的趋势,各城市人地配置协调程度不高。3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交通发展与区位条件变化、政策因素等是影响长三角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及其耦合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扩张 人口增长 耦合态势 驱动机制 长三角
原文传递
安徽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84
18
作者 龙花楼 王文杰 +2 位作者 翟刚 刘松 张清春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6-530,共5页
利用GIS技术,基于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和200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安徽省的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表现为:变化范围广,几乎遍及全省各个角落;西部和南部山区其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小,中部、东部和北部地区变化... 利用GIS技术,基于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和200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安徽省的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表现为:变化范围广,几乎遍及全省各个角落;西部和南部山区其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小,中部、东部和北部地区变化幅度较大;在合肥—巢湖—芜湖—马鞍山一片其变化幅度最大。土地利用变化在数量及时间上表现为:耕地(含水田和旱地)大幅减少,其次为草地和林地,代之以城镇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和水域的迅速增加;1987~1995年变化的幅度明显小于1995~2000年的变化幅度。随后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安徽省90年代中期和2000年之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定量诊断出各驱动因子对安徽省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作用大小。对1987~1995年安徽省土地变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期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土地利用 统计分析 驱动因子
下载PDF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力 被引量:100
19
作者 蔺雪芹 王岱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57-1371,共15页
城市空气污染是中国在快速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利用2013年和2014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数据,综合Arc 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从年度、季节、月份、小时4个时间尺度比较归纳了全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间演化特征,并采用... 城市空气污染是中国在快速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利用2013年和2014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数据,综合Arc 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从年度、季节、月份、小时4个时间尺度比较归纳了全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间演化特征,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空间尺度,量化分析了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结果表明:(1)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全年达标天数比例增加,但空气污染程度加重,高污染区域恶化态势明显;(2)城市空气质量与生产生活活动表现出一定的时间耦合性,基本呈现"日出趋差、日落趋优"的态势;(3)全国城市空气污染表现出"东重西轻、北重南轻"的空间格局,区域一体化态势明显;(4)区域城市空气污染的总体程度和分布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异特征,区域空气污染形成和演化路径可基本归纳为:"重点城市污染加重—重点城市污染扩散—区域整体污染加重—重点城市引领治污—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区域整体污染减轻";(5)从全国层面看,能源消耗、工业化和技术进步是推动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6)受各地区资源环境基础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影响,各类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驱动方向和驱动强度差异明显。在结论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关系的区域分异以及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气质量 时空演化 社会经济 驱动力 城市 中国
原文传递
北京市用水结构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84
20
作者 刘宝勤 姚治君 高迎春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8-43,共6页
城市用水结构的合理确定与科学预测是制定水资源发展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乃至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分析北京市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等在结构上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基础上 ,系统阐明了... 城市用水结构的合理确定与科学预测是制定水资源发展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乃至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分析北京市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等在结构上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基础上 ,系统阐明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 ,并探讨了未来用水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未来水资源供需形势的影响 ,旨在为协调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水结构 驱动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