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及用水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 被引量:92
1
作者 鲍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99-1809,共11页
中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伴随着经济总量与用水总量的持续增长以及严重的城市缺水危机,然而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及内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构建了城镇化驱动经济与用水增长的完全分解模型,定量测度了中国以及31个省级行政区1997-2011年... 中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伴随着经济总量与用水总量的持续增长以及严重的城市缺水危机,然而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及内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构建了城镇化驱动经济与用水增长的完全分解模型,定量测度了中国以及31个省级行政区1997-2011年城镇化过程对经济增长与用水变化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率长期稳定在30%左右,经济增长60%以上依赖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应适当弱化"城镇化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理念;2中国城镇化虽然通过拉动经济增长增加用水2352×108m3,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用水经济效率减少用水4530×108m3,中国用水增长的原因是由于人口和经济规模效应而不是城镇化效应;3中国东中部的人口和经济大省且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的,城镇化拉动经济并造成用水增长的作用大,但减量效应也大,而且均呈逐年增长趋势,最终城镇化对用水的综合驱动以减量效应为主,而且在时空变化上的差异相对缩小;4城镇化虽有助于减少全国或较大范围区域的用水总量,但会导致城镇建成区或城市群地区的缺水危机,因此应尽快建立并完善城乡之间(或城镇化水平较高与较低地区之间)的水资源流转机制与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水资源利用 时空耦合 完全分解模型 省际差异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及滞留经济代价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陈扬乐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2-58,共7页
长期以来 ,中国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业剩余劳动力 ,1997年 ,估计约有 1 8亿剩余劳动力 ,但剩余程度的省际差异显著 ,以西南地区剩余最严重 ;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滞留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1978~ 1997年间 ,仅滞留的经济代... 长期以来 ,中国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业剩余劳动力 ,1997年 ,估计约有 1 8亿剩余劳动力 ,但剩余程度的省际差异显著 ,以西南地区剩余最严重 ;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滞留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1978~ 1997年间 ,仅滞留的经济代价就达 178750亿元 ,相当于这 2 0年国内生产总值之和的 4 0 % ,经济代价的省际差异也很大 ,仍以西南地区为最。根据农业劳动力剩余程度和滞留经济代价的省际差异 ,可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片 :长江上游—珠江流域片、长江中下游流域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剩余劳动力 滞留经济代价 省际差异 规模
下载PDF
中国科技投资效率省际差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曲亮 任国良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3-978,共6页
通过将我国科技创新活动合理划分为前期诱导、中期转化和后期实现三个阶段,实证分析了我国资本密集型创新模式下的省际科技投资效率差异的原因以及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演进机理。利用1999—2007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科技投资活动的面板数据... 通过将我国科技创新活动合理划分为前期诱导、中期转化和后期实现三个阶段,实证分析了我国资本密集型创新模式下的省际科技投资效率差异的原因以及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演进机理。利用1999—2007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科技投资活动的面板数据,分别估算了各省科技投资活动的诱导乘数、转化乘数和实现乘数,结果发现,我国不仅东中西部各区域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较大,而且大区域内省际差异也很大,特别是我国东部很多省份科技投资效率存在"短板"。结合实证结果,对省际科技投资效率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投资 省际差异 固定效应 面板模型
原文传递
城镇企业职工多层次养老保险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慧霞 吴晓红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2-18,共7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为城镇企业职工确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和人均储蓄水平等因素并没有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为城镇企业职工确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和人均储蓄水平等因素并没有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保障了城镇企业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作为第三层次的商业人寿保险则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和储蓄水平影响,而商业人寿险在弥补基本保险能力的不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和储蓄水平等因素强化商业人寿险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多层次险种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增强多层次险种的共同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养老保险 影响因素 省际差异
下载PDF
我国社会科学学术生产力布局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课题的视角 被引量:25
5
作者 吕国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500-505,共6页
对1993-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22个学科获准立项的13000余项课题进行了多角度地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最高级别的人文社会科学系列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所资助的国家课题在逐年增多,但在地域分布上,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 对1993-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22个学科获准立项的13000余项课题进行了多角度地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最高级别的人文社会科学系列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所资助的国家课题在逐年增多,但在地域分布上,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区往往是学科研究最普及最深入,立项课题最多的地区;立项单位的分布特征是:以综合性部属高等院校为主,不同类型单位的立项数量差异悬殊,立项数量在地域、单位和学科之间不平衡。这当中既有各地域各学科各单位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也存在我国社会科学科研资助制度设计及其实施方面的主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立项课题 省区比较 学科比较
下载PDF
我国技术效率省际差异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技术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传哲 王艳丽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57-60,共4页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技术效率省际差异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各省技术效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但省际技术效率差距较大。非国有经济发展程度、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出口贸易总额以及地理位置都会对省际技术效率有...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技术效率省际差异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各省技术效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但省际技术效率差距较大。非国有经济发展程度、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出口贸易总额以及地理位置都会对省际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非国有经济占整个经济比重每增加1%,技术效率将增加0.4636%;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每增加1%,技术效率将增加3.4624%;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重每增加1%,技术效率将增加4.6549%;另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东部地区技术效率要高于中、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前沿分析 技术效率 省际差异
下载PDF
东北地区人力资源结构及省际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新伟 贾琳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6年第4期23-26,共4页
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人力资本的投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东北地区人力资源数量丰富、质量比较高,但是东北地区人力资源也存在同经济发展不同步、结构性短缺、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保持东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 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人力资本的投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东北地区人力资源数量丰富、质量比较高,但是东北地区人力资源也存在同经济发展不同步、结构性短缺、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保持东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东北地区人力资源一体化市场;重视和充分利用人才,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做到人力资源积累与使用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人力资源 省际差异
下载PDF
中国省际消费增长差异成因探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卫亚 袁军江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83,共7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省际消费差距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消费水平的增长率。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我国城镇居民省际消费差距不断增长?各影响因素对省际消费差异的贡献如何?本文采用"反事实假说"构造社会发展水平、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省际消费差距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消费水平的增长率。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我国城镇居民省际消费差距不断增长?各影响因素对省际消费差异的贡献如何?本文采用"反事实假说"构造社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政府行为、消费习惯、对外贸易等的"反事实"省际消费增长率,并以此测算和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城镇居民内部消费差距的贡献度。研究结论是,省际间的地区经济差异、收入差异是省际消费差距增大的主要原因,基础设施、对外依存度和地方财政预算支出在一定程度上能缩小消费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增长 省际消费差异 反事实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