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产消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育济 李萌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0,共10页
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必然包含着文化的生产—消费机制。生产机制表现为:传统文化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数字化转型;文化新业态与传统文化“内容产能”的全面焕发;“生产技术民主化”与文化基因结合形成的规模空前的文化... 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必然包含着文化的生产—消费机制。生产机制表现为:传统文化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数字化转型;文化新业态与传统文化“内容产能”的全面焕发;“生产技术民主化”与文化基因结合形成的规模空前的文化UGC模式。消费机制表现为:从线上线下互动消费向数字沉浸场景消费的升级进阶,以及虚拟文化产品消费在技术逻辑下的持续扩张;“华流顶流”与流量杠杆重新规制了传统文化“两创”的产消态势;“网生代”所推动的国潮消费则成为数字赋能机制的显著表征,其中深嵌着文化情感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创 数字技术 文化生产 文化消费
下载PDF
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以文教娱乐消费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冯文全 汪小凤 王涛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15,共5页
通过运用多个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居民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文教娱乐消费的收入弹性较高,文教娱乐的消费支出也逐年增加,四川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 通过运用多个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居民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文教娱乐消费的收入弹性较高,文教娱乐的消费支出也逐年增加,四川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方向转变,从注重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转变。因此,应增加文教娱乐供给以适应这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结构 文教娱乐消费 ELES系统 经济预测
下载PDF
论文化策略在广告策划中的应用
3
作者 朱蕾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8-80,共3页
文化型消费是大众消费的一个主要趋势,根据公众的文化性心态,在广告策划中利用文化机制来提高广告的文化品味,可以增强广告的影响力。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实现国际广告的本土化和民族广告的国际化。
关键词 文化型消费 文化策略 广告策划
下载PDF
首都文化生活消费研究
4
作者 谷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50-53,共4页
随着首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社会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开始追求一种精神和文化含量更高的消费,文化生活消费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从分析首都文化... 随着首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社会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开始追求一种精神和文化含量更高的消费,文化生活消费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从分析首都文化生活消费的特点入手,进而找出首都文化生活消费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十六大报告精神和首都发展特点,提出了发展首都文化生活消费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 文化消费
下载PDF
文化创意的形上之思
5
作者 王文革 《云梦学刊》 2013年第2期32-36,共5页
文化创意具有情感的逻辑特点,但能够实现个体性与共通性的统一;文化创意是一种自由的表达,但又受到理性逻辑的制约与引导;文化创意往往以文化消费为目的,但在文化消费中人们又可以实现生命的建构与精神的超越。
关键词 文化创意 情感逻辑 理性逻辑 文化消费
下载PDF
消费文化、认知偏差与消费行为偏差 被引量:172
6
作者 叶德珠 连玉君 +1 位作者 黄有光 李东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0-92,共13页
本文放松了理性经济人假设,在行为经济学双曲线贴现模型框架下,以"自我控制"认知偏差及相应的模型参数设定对东西方消费文化差异进行了技术表达,进而阐明了消费过度(欧美国家)和消费不足(东亚国家)这两类消费行为偏差的形成... 本文放松了理性经济人假设,在行为经济学双曲线贴现模型框架下,以"自我控制"认知偏差及相应的模型参数设定对东西方消费文化差异进行了技术表达,进而阐明了消费过度(欧美国家)和消费不足(东亚国家)这两类消费行为偏差的形成机制。本文采用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以儒家虚拟变量和性生活指数作为消费文化的替代变量检验了文化与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解释东西方消费率差异时,预防性储蓄等传统理论的解释力远低于不可观测的国家个体效应。儒家虚拟变量和性生活指数能分别解释国家个体效应的28%和58%。这表明消费文化等不随时间改变的个体因素比传统变量更能解释各国居民的消费差异。实践层面上,双曲线贴现模型中锁定技术能有效纠正"自我控制"认知偏差,从而消解儒家文化对消费的深度抑制,可为扩大内需政策创新提供思路启发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自我控制认知偏差 双曲线贴现 扩大内需
原文传递
解析中国当前乡建热潮背后的资本逻辑 被引量:60
7
作者 张京祥 姜克芳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共7页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城镇化阶段的转型及消费社会的来临,各种情怀推动下、各种形式的"乡建运动"正在各地广泛发生并渐成热潮。本文从资本实现空间生产的批判性视角切入,将当前的乡建热潮视作为资本循环过程中对"消费...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城镇化阶段的转型及消费社会的来临,各种情怀推动下、各种形式的"乡建运动"正在各地广泛发生并渐成热潮。本文从资本实现空间生产的批判性视角切入,将当前的乡建热潮视作为资本循环过程中对"消费性建成环境"的主动营造,在此过程中,通过打造符号化的乡村空间来获取"垄断地租"是资本快速增值的内在逻辑。在资本力量的扭曲下,许多乡建活动导致了主题乐园化、过度商业化、乡村绅士化、价值逐利化等趋势。基于此,文章提出要剖析当前乡村建设热潮背后的资本动机与运作逻辑,节制资本的无限渗透;并认为活化乡村自身的资源禀赋,规范工商资本进入乡村的方式,促进现代产业资本与乡村内生转型的有机融合,才是至关中国未来广大乡村复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消费文化 空间生产 资本循环 垄断地租
下载PDF
消费时代城市空间的生产与消费 被引量:56
8
作者 季松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22,共6页
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消费社会的城市空间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商品印记。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转变:首先,空间中的生产与消费正转变为空间本身的生产与消费;其次,空间消费正从小范围和使用意义上的消费向大众参与和更广泛意义上的... 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消费社会的城市空间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商品印记。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转变:首先,空间中的生产与消费正转变为空间本身的生产与消费;其次,空间消费正从小范围和使用意义上的消费向大众参与和更广泛意义上的空间消费转变。这些变化已成为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消费文化 城市空间 空间生产 空间消费
下载PDF
服装消费文化理论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宁俊 马迁利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7-120,共4页
目前国内服装市场上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很大原因出于服装厂商和消费者对服装价值构成不同方面关注的错位。因此,尝试性地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对服装消费这一经济行为进行分析。在服装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服装消费文化”的概... 目前国内服装市场上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很大原因出于服装厂商和消费者对服装价值构成不同方面关注的错位。因此,尝试性地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对服装消费这一经济行为进行分析。在服装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服装消费文化”的概念,并进一步对服装消费文化的理论架构和内容体系展开了阐述,主要包括服装消费观念、服装消费心理、服装消费审美和服装消费行为4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价值 符号价值 服装文化 消费文化 服装消费文化
下载PDF
消费文化中的建筑艺术 被引量:19
10
作者 黄杏玲 王宇 颜萍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44,共2页
本文从文化支配权的理论视角出发,强调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变化主导作用和文化建构意义,探讨它对建筑文化艺术的影响。消费主义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文化现象,是我国入世后建筑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应以全球化的眼光正视建筑的消费... 本文从文化支配权的理论视角出发,强调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变化主导作用和文化建构意义,探讨它对建筑文化艺术的影响。消费主义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文化现象,是我国入世后建筑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应以全球化的眼光正视建筑的消费主义倾向,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消费文化造成的建筑文化的物化和庸俗化以及对建筑文化意义的销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艺术 建筑文化 消费文化 建筑功能 建筑风格
原文传递
论消费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其教育对策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济良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6-48,共3页
消费文化以充斥着商业气息、市场规律为逻辑 ,以影响普通大众为对象 ,以放弃和疏离文化中的崇高感、悲剧感、使命感、道德感、责任感为特征 ,以追求消费、享乐为目的 ,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把一部分青少年塑造成了缺乏... 消费文化以充斥着商业气息、市场规律为逻辑 ,以影响普通大众为对象 ,以放弃和疏离文化中的崇高感、悲剧感、使命感、道德感、责任感为特征 ,以追求消费、享乐为目的 ,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把一部分青少年塑造成了缺乏思想深度、没有价值追求、失去思维主动、丧失批判精神、情绪反应浅显的“单面人”。为此 ,价值观教育就要自觉控制消费文化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引导青少年注意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青少年价值观 教育对策
下载PDF
大学生消费文化与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洪斌 王祎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469-474,共6页
大学生消费文化包括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品格、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规律等.本课题的调查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消费文化具有前卫性、超时性、发展性和不平衡性.大学生消费文化对社会消费文化发展和现代人生活方式变... 大学生消费文化包括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品格、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规律等.本课题的调查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消费文化具有前卫性、超时性、发展性和不平衡性.大学生消费文化对社会消费文化发展和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有较大的影响张力;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发展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迁享有同一轨迹.在大学校园,高消费者和低消费者同在,早熟型消费与不成熟型消费共存.不成熟消费、攀比消费和非理性消费不仅给学生家庭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且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健康.高等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生活能力和消费观念教育,要在大学生消费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教育方面有所作为,要建设高品位的大学生消费文化环境和氛围.对大学生消费文化发展方向的正确引导就是对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的恰当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文化 生活方式 研究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消费文化:没有规则只有选择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冠伟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2-155,共4页
消费文化是后现代主义视域下正在经历的一场文化变迁,以物作为媒介和以符号、影像为特征的广告充斥着社会生活。消费文化在大众时尚的范围内对同质性的大众文化整体相颠覆,消费文化的个性不确定性使其与权威性的消费实践和风格相抗衡,... 消费文化是后现代主义视域下正在经历的一场文化变迁,以物作为媒介和以符号、影像为特征的广告充斥着社会生活。消费文化在大众时尚的范围内对同质性的大众文化整体相颠覆,消费文化的个性不确定性使其与权威性的消费实践和风格相抗衡,注定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消费文化 符号 影像
下载PDF
消费文化视野下的后现代主义 被引量:14
14
作者 何林军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6期36-39,共4页
经验主义后现代研究者认为 ,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消费行为是符号消费的象征行为 ,艺术、美学、文化与民间社会、商业活动互渗、交融于一体。后现代主义是这一社会经验的现象 ,是文化变迁的过程和结果。由此经验研究出发 ,后现代主义的关键... 经验主义后现代研究者认为 ,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消费行为是符号消费的象征行为 ,艺术、美学、文化与民间社会、商业活动互渗、交融于一体。后现代主义是这一社会经验的现象 ,是文化变迁的过程和结果。由此经验研究出发 ,后现代主义的关键特征则是 :艺术的消解即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随之而来的是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差异的抹平 ,消费和文化的平面化 ,人们沉湎于“能指”的狂欢而放逐“所指”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后现代主义 符号消费 大众文化 文化研究 文化变迁
下载PDF
试论大学生消费文化与高校德育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志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3,共4页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具有了新的特点和新的道德意义。存在着盲目无计划消费、从众消费、人情消费、攀比消费等误区。高校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既要适当满足,又要积极引导,要把消费道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具有了新的特点和新的道德意义。存在着盲目无计划消费、从众消费、人情消费、攀比消费等误区。高校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既要适当满足,又要积极引导,要把消费道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引导大学生消费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文化 高校德育
下载PDF
消费文化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淑萍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7-53,共7页
消费文化是人们在消费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符号体系,为消费社会生活提供价值解释和支持。消费文化构成了青少年成长的时代环境,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校作为德育主体应在自我反思基础上寻求破解消... 消费文化是人们在消费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意义和符号体系,为消费社会生活提供价值解释和支持。消费文化构成了青少年成长的时代环境,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校作为德育主体应在自我反思基础上寻求破解消费文化消极影响之策略。在正视消费文化的基础上,坚守学校的育人操守,创新德育思路,提升德育对世俗生活的调解力;变革德育内容与方法,挖掘消费文化中的积极资源,增强德育内容的现实契合度;搭建开放式道德实践平台,使青少年在参与体验中形成崇尚道德的勇气和践行道德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消费文化 青少年道德观
原文传递
青春审美文化论——电子时代的“青春”消费 被引量:14
17
作者 肖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65,共8页
青春审美文化是当代消费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一种消费性文化。青春审美文化是以电子媒介为生产和传播手段的文化,电子媒介从内容到形式都渗透在其中。青春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青春”的感性化呈现、孩童化趋向、碎片化———... 青春审美文化是当代消费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一种消费性文化。青春审美文化是以电子媒介为生产和传播手段的文化,电子媒介从内容到形式都渗透在其中。青春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青春”的感性化呈现、孩童化趋向、碎片化———非意义中心的文化游戏。青春审美文化具有倡导享乐主义、非个性化和消解历史感等负面性,应在整体文化构建中实施相应的文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审美 消费文化 形象娱乐 孩童化
原文传递
疯狂消费城市中的脉脉温情——美国捷得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大型商业项目解读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宇振 《城市建筑》 2005年第8期28-31,共4页
文章从探讨捷得设计理念形成的社会与行业背景着手,简要概括其设计手法,认为捷得的设计是积极回应了新的社会时期大众消费文化的需求,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空间。虽然这种空间被批评带有明显的媚俗色彩,却是当代商业项目无可回避... 文章从探讨捷得设计理念形成的社会与行业背景着手,简要概括其设计手法,认为捷得的设计是积极回应了新的社会时期大众消费文化的需求,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空间。虽然这种空间被批评带有明显的媚俗色彩,却是当代商业项目无可回避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得 消费文化 公共空间 媚俗 设计趋势
下载PDF
作为生活方式的消费与消费主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晏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3,共6页
普遍消费或消费的普遍化是我们直观到的一个基本事实。在不同的社会历史状态下,看待消费与消费主义的方式是不同的。在前工业社会,节俭被视为美德;在现代社会消费被看作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市场不但造成了“庞大的商品堆积”,而... 普遍消费或消费的普遍化是我们直观到的一个基本事实。在不同的社会历史状态下,看待消费与消费主义的方式是不同的。在前工业社会,节俭被视为美德;在现代社会消费被看作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市场不但造成了“庞大的商品堆积”,而且生产了庞大的消费群体。在现代社会,消费与消费主义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消费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表达其意愿、炫耀其地位、展示其身份的重要方式。不但消费物变成了一种符号,消费者也已经变成了资本表达其意志的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 符号 身份 时尚 消费文化
下载PDF
电影美学中的想象力消费:动机、生产和目的 被引量:15
20
作者 袁一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6,共9页
在中国电影美学中,想象力被认为是一种由艺术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性经验;这种理性经验在后工业和消费主义时代语境下,通过同经济实践行为的融合而进一步构成了商业和美学的实践行动,这被称为想象力消费。想象力消费研究具有积极... 在中国电影美学中,想象力被认为是一种由艺术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性经验;这种理性经验在后工业和消费主义时代语境下,通过同经济实践行为的融合而进一步构成了商业和美学的实践行动,这被称为想象力消费。想象力消费研究具有积极和开拓性的审美批评靶向和综合的、跨学科的社会结构诠释视野。对这一概念的诠释聚焦于电影艺术中真实社会的边界拓展,以及如何通过电影商品的经济交易行为实现其审美和商业的有效转换,最终实现电影美学中商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交互统一。以想象力消费作为中层理论观照,通过消除大众文化的底层惯习区隔,将社会结构整体图景的追求设置为大众社会审美下公共领域探索的主题,实现电影受众的主观生活经验和客观社会认知联结下的审美互动。想象力消费已经成为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电影美学的重要实践手段和理论拓展方向,并且必将在新时代和新技术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持续绽放其独特的、多学科的、贯通研究的学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电影生产 想象力消费 消费文化 社会实践 社会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