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 被引量:76
1
作者 韩大元 刘松山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9-77,共9页
检察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检察机关在国家政权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检察机关的历史作用、理论基础、法律性质以及检察权的性质等方面有待深入研究 ,我们应正确认识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 。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宪法地位 法律监督 检察权 制度设计
原文传递
村级治理的“行政化”与村级治理体系的重建 被引量:56
2
作者 朱政 徐铜柱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在当下中国农村,村级治理行政化的趋势愈加显著;其背后的问题是现有实践与村民自治制度的背离,以及村级治理体系的混乱。既有研究多聚焦在村级治理的微观制度、运作机制方面。但如果将视野放宽,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基层社会"构成"... 在当下中国农村,村级治理行政化的趋势愈加显著;其背后的问题是现有实践与村民自治制度的背离,以及村级治理体系的混乱。既有研究多聚焦在村级治理的微观制度、运作机制方面。但如果将视野放宽,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基层社会"构成"与"整合"的重要政制问题。通过对当下村级治理行政化的实践类型、成因与制度后果的分析,以及历史上中国基层社会组织、动员、秩序维护的几种"理想类型"政制方案的考察,可以获得对基层社会治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个宏观约束条件:农村的战略定位、国家基础能力和意识形态塑造。依此分析框架,对于村级治理体系的重建,可以提出一个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方案,形成"行政—基层党组织—自治"的三元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制 村级治理行政化 治理体系 基层党组织
下载PDF
宪法体制视角下的党内法规体系化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茂林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83,共11页
党内法规是党自身活动与领导活动的制度化体现,其体系化关系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党内法规建设历程表明其目标在于实现党的领导的现代化,体现出政治逻辑与法治逻辑。前者要求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及其领导地位,后者则要求党... 党内法规是党自身活动与领导活动的制度化体现,其体系化关系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党内法规建设历程表明其目标在于实现党的领导的现代化,体现出政治逻辑与法治逻辑。前者要求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及其领导地位,后者则要求党的自身活动与领导活动通过党内法规的制度化形态,在中国宪法体制中得以更好实现。以此审视党内法规,发现其在内容和实施机制上具有道德色彩、在功能上关联于宪法体制中党的领导的有效实现、在形态上具有国家法律体系相似的形式化特征。实现其体系化的方法是,将其道德色彩以及与宪法体制的关联作为实质指引,以国家法律体系化的技术作为形式标准。在形式与实质标准的指引下,党内法规体系由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和具体规范构成,基本精神和原则需要体现出实质标准,具体规范则需要形式化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体系化 宪法体制 法治逻辑 党的领导
原文传递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中国宪法体制发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茂林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7年第4期1-8,共8页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涉及宪法体制下国家权力体系的发展,是改革与中国宪法发展这一理论命题在当下的现实呈现。在以人大制度为核心的宪法体制下,多元的权力包容体系为创设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国家监察权提供了宪法空间。按照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涉及宪法体制下国家权力体系的发展,是改革与中国宪法发展这一理论命题在当下的现实呈现。在以人大制度为核心的宪法体制下,多元的权力包容体系为创设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国家监察权提供了宪法空间。按照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思路,即将创设的国家监察委员会或者国家监察权,在宪法体制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而不同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将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形成分工和协作关系,实现国家监察权力的全覆盖;同时,将整合现有的行政监察权、部分检察机关职权以形成新的国家权力类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关系到中国宪法体制发展,需要通过宪法修改、相关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实现对改革成果的确认。与此同时,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也反映出中国宪法体制发展的路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宪法体制 国家权力 监察权 合宪性
下载PDF
环境法体系合宪性审查的原理与机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震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33,共11页
为了确立环境法在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解决环境法体系内部概念和规范不一致的问题,我们需要对环境法体系进行合宪性审查以实现环境法体系质效的提升。环境法体系的合宪性审查,除了审查环境法体系可能的宪法性瑕疵,更主要的是在遵循... 为了确立环境法在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解决环境法体系内部概念和规范不一致的问题,我们需要对环境法体系进行合宪性审查以实现环境法体系质效的提升。环境法体系的合宪性审查,除了审查环境法体系可能的宪法性瑕疵,更主要的是在遵循宪法依据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宪法规范,实现宪法和环境法规范的交互影响及体系性融贯。通过程序与实体相结合、技术与内容相结合、体系和条款相结合以及审查和融贯相结合,厘清环境法体系与宪法的关系,明晰环境法体系中基础性概念内涵,趋使环境法体系及制度更科学合理,实现环境法体系的分类科学化、事项完备化以及制度实效化,打造以宪法为直接依据、环境基本法和环境部门法梯级分明的环境法体系,在宪法与环境法规范的交互影响乃至体系性融贯的基础上既发展环境法也发展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体系 宪法 合宪性审查 标准手段 审查焦点 体系发展
原文传递
论我国统一合宪性审查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16
6
作者 秦前红 周航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128,共9页
确保法制统一,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实现这一目标极为重要的是确保法律以及其他规范符合宪法。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这将有利于我国合宪... 确保法制统一,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实现这一目标极为重要的是确保法律以及其他规范符合宪法。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这将有利于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和实践的发展。从我国现实出发,在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两套系统中整体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在不同的监督机关之间实现制度整合,构建统一的合宪性审查制度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所要面临的现实课题。充分发挥既有制度的作用,并充分考虑我国政党制度运行的特点,推行由统一的机构行使合宪性审查权将会有利于合宪性审查工作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宪性审查 制度完善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制度构建
原文传递
中国宪法体制的规范结构 被引量:13
7
作者 秦小建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69,共15页
对应于民众对国家的"泛道德化"理解,整体性"国家"观念大范围存在国家治理实践中。这一观念将国家视为抽象的整体,将具体国家机关看作整体国家的化身。这一观念误解,遮蔽了国家组织原理,忽视了国家体制的结构分化对... 对应于民众对国家的"泛道德化"理解,整体性"国家"观念大范围存在国家治理实践中。这一观念将国家视为抽象的整体,将具体国家机关看作整体国家的化身。这一观念误解,遮蔽了国家组织原理,忽视了国家体制的结构分化对导入公民诉求、回应社会压力、建构自足秩序的宪法功能。宪法对现代国家的构造,遵循"人民主权—代议政治—国家机构—公民"的规范逻辑,构造由主权结构、治理结构、基础结构等构成的宪法体制。现行宪法关于社会主义中国的规范逻辑和组织结构还不甚清晰。作为中国宪法体制的构成,执政党领导人民的主权结构规范化,以人大为中心的政体及治理结构优化,以及由社会建设推动的基础结构塑造等议题,均力图推进社会主义国家形态与现代化愿景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国家目标统摄下的融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体制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主权结构 治理结构 基础结构
原文传递
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历史建构 被引量:8
8
作者 韩大元 姜秉曦 《中外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5-885,共21页
历史主义是构建、识别、塑造宪法学知识的体系性、自主性与中国性的重要途径。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端赖于宪法学研究的历史转向。通过对百年来宪法学文献的全面梳理,可以发现中国宪法学沿着知识发生学的演进脉络,逐渐形成了以... 历史主义是构建、识别、塑造宪法学知识的体系性、自主性与中国性的重要途径。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端赖于宪法学研究的历史转向。通过对百年来宪法学文献的全面梳理,可以发现中国宪法学沿着知识发生学的演进脉络,逐渐形成了以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为主干的知识框架。其中,学术体系是知识体系的核心,包括以“宪法”为起点的概念体系,以“立宪主义”为内核的原理体系和以“解释学”为根基的方法体系。学科体系是知识体系的根本依托,由中国宪法学等传统学科,部门宪法学等法学内部交叉学科,以及科技宪法等新兴交叉学科共同构成。话语体系则代表了知识体系的价值凝练与传播,已基本形成了以社会主义为内核的价值共识,但在国际话语权方面尚显薄弱。随着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框架的基本形成,如何在此基础上扎实推进宪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积累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将成为未来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 宪法学 知识体系 自主性 主体性
原文传递
论检察权的宪政地位 被引量:10
9
作者 石茂生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57,共5页
检察权宪政地位主要指检察权在一个国家宪政制度或政治制度中的定位和地位。研究检察权问题,健全检察制度,首先必须对检察权的宪政地位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本文从文本性规定和实践性内容两个方面对我国检察权宪政地位作了分析,认为中... 检察权宪政地位主要指检察权在一个国家宪政制度或政治制度中的定位和地位。研究检察权问题,健全检察制度,首先必须对检察权的宪政地位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本文从文本性规定和实践性内容两个方面对我国检察权宪政地位作了分析,认为中国检察权是一种独立的基本国家权力,它与行政权、审判权相并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权 宪政制度 国家权力
下载PDF
论依宪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姜明安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共11页
依宪治国与依法治国均是新时代我国的治国方略,二者具有紧密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依宪治国主要确定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依法治国主要确定治国理政的途径、手段;依宪治国为依法治国确定目标、方向,依法治国为依宪治国提供保障;依宪治... 依宪治国与依法治国均是新时代我国的治国方略,二者具有紧密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依宪治国主要确定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依法治国主要确定治国理政的途径、手段;依宪治国为依法治国确定目标、方向,依法治国为依宪治国提供保障;依宪治国主要解决国家权力的配置方式以及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宏观设计问题,依法治国主要解决国家权力的具体行使方式以及公民权利具体实现途径的问题;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都要求执政党依宪执政,但依宪治国与执政党依宪执政有更密切的联系;依宪治国保障机制的主要方式是特设的合宪性审查制度,依法治国保障机制的主要方式是一般的合法性审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 宪制 法治
原文传递
我国家庭教育国家立法的宪法依据 被引量:11
11
作者 倪洪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88,共8页
我国《宪法》第19条第1款作为国家教育目标设定的总纲条款,对国家特别是立法者课以了适时创制家庭教育法的宪法义务。尽管该条款具有政策性和原则性的规范特征,但其在福利国背景下的立法导向和责任指引亦相当显见。《宪法》第46条是公... 我国《宪法》第19条第1款作为国家教育目标设定的总纲条款,对国家特别是立法者课以了适时创制家庭教育法的宪法义务。尽管该条款具有政策性和原则性的规范特征,但其在福利国背景下的立法导向和责任指引亦相当显见。《宪法》第46条是公民接受(家庭)教育的基本权利条款。在未成年公民家庭教育问题上,父母是私法上的义务主体,国家是公法上的义务主体,而权利主体只能是未成年公民。同时,成年家庭成员面对国家也理应是家庭教育权利主体。因为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和共同成长的社会机制。《宪法》第49条是婚姻家庭的制度性保障条款,也是我国家庭教育及其国家立法宪法依据的核心条款。不从“制度”及其载体上理解和把握“家庭”这一特定宪法范畴,家庭教育法律关系--家国之间、父母子女之间、成年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形成的--的内在冲突与矛盾就无法得以体系性化解,家庭教育的立法边界,即国家介入家庭教育事务的权力疆域也就难以勘定。制度性保障理论加诸国家一项立法责任,其实质并非制度的“现状保障”,而是制度的“本质内涵保障”。家庭教育国家立法不得掏空家庭的制度核心,废弃家庭教育的精神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法 宪法依据 制度性保障
下载PDF
城市街头摊贩治理之道——基于纽约街头摊贩治理的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笪素林 王可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79,共8页
纽约的摊贩治理策略是对摊贩群体生存智慧和宪法权利的尊重与保障,也是对其他群体正当利益和合理诉求的维护与回应,是政府、社会、企业和公民之间合作共治的产物。基于纽约街头摊贩治理的分析,可以发现,摊贩治理的有效性有赖于三个条件... 纽约的摊贩治理策略是对摊贩群体生存智慧和宪法权利的尊重与保障,也是对其他群体正当利益和合理诉求的维护与回应,是政府、社会、企业和公民之间合作共治的产物。基于纽约街头摊贩治理的分析,可以发现,摊贩治理的有效性有赖于三个条件:一是广泛的公众参与,二是有效的集体行动,三是由周全、细密的法规体系和专业、独立的监管机构与刚柔并济的执法策略构筑的良好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头摊贩 宪法权利 社会参与 治理体系
原文传递
论建立宪法控诉制度的必要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邝少明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38,共6页
在我国现行宪法监督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原则不适应的条件下,我国确立宪法控诉体制是必然的。同时,建立宪法控诉制度有利于提高公民和国家机关的宪法意识,有利于树立宪法权威,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体制。
关键词 中国 宪法控诉制度 法治原则 宪法监督体制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之宪法理论研究论纲 被引量:7
14
作者 江必新 蒋清华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1年第2期5-25,共21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包含一系列关于宪法理念、宪法制度、宪法实施的重要论述,涵括宪法概念、地位作用、基本原则、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党和国家机构、宪法修改、宪法实施与监督、宪法宣传教育等宪法学的... 习近平法治思想包含一系列关于宪法理念、宪法制度、宪法实施的重要论述,涵括宪法概念、地位作用、基本原则、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党和国家机构、宪法修改、宪法实施与监督、宪法宣传教育等宪法学的主要理论要素,构成一整套科学完备的宪法理论体系,呈现出深厚法理基础、强烈问题意识、科学制度自信等突出特点。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理论,加强党对宪法实施的领导,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和制度体系,完善宪法解释与合宪性审查具体制度,把保障人民权益作为全面实施宪法的根本目的,继续拓展宪法宣传教育途径形式,从而把我国宪法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理念 宪法制度 宪法实施 宪法自信 体系化整理
原文传递
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
15
作者 何旺旺 钱周伟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1-127,共7页
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构建,自从2014年10月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其作出相关部署之后,随之得以迅速推进。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并从2016年1月开始实施。2018年2月... 我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构建,自从2014年10月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其作出相关部署之后,随之得以迅速推进。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并从2016年1月开始实施。2018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对该决定作出修改。2018年3月,宪法宣誓制度顺利入宪。作为程序性制度的宪法宣誓,既是特定公职人员履新之时的法定仪式,又是其自觉遵守宪法的政治表态,亦可成为普通民众遵守宪法的榜样示范。所以,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有助于增强普通民众尤其是履行宪法宣誓法定义务的主体的宪法意识,对于维护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宣誓 《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 宪法制度 宪法意识培育 公职人员
下载PDF
村民自治的主体与性质——读《宪政的法理言说》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同君 陶玮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6,共5页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又是宪政制度的创新与民主政治的进步。村民自治是法治之下的由村民组成的"村共同体"之治,强调村民自治主体的宏观性、概括性与相对性。村民自治的主体是集体行使自治权的全体村民,村...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又是宪政制度的创新与民主政治的进步。村民自治是法治之下的由村民组成的"村共同体"之治,强调村民自治主体的宏观性、概括性与相对性。村民自治的主体是集体行使自治权的全体村民,村民自治的性质是具有特定内涵的"基层自治"。基层自治的特殊性是自治主体在法律不禁止的情况下充分实现自己的权利,是在国家权力之外法律之下的权利自治。村民自治既不同于国家主权之下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也不同于同一社会制度下国家权力有限让渡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制度 村民自治 自治主体 基层自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视阈下体育自治的本土化路向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于杰圣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290,共8页
体育自治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法治化的先进成果,对我国的体育发展具有充分的借鉴意义。但是,由于中外体制的巨大差异,特别是宪法体制的区别,以及西方体育自治固有的缺陷,使得西方国家体育自治发展经验无法直接植入中国,而需要进行相应... 体育自治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法治化的先进成果,对我国的体育发展具有充分的借鉴意义。但是,由于中外体制的巨大差异,特别是宪法体制的区别,以及西方体育自治固有的缺陷,使得西方国家体育自治发展经验无法直接植入中国,而需要进行相应的本土化调试。我国体育自治应当以重视其自主性能力和发挥国家介入在其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本土化要义,并通过国家介入体育自治的法定化与体育自治的自主性能力提升等具体路径,来实现体育自治的本土化,推动中国体育法治化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自治 宪法体制 国家介入 本土化
下载PDF
我国高新区体制回归动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京 仲伟周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19,共4页
体制回归是当前我国高新区发展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我国高新区体制创新的内涵和类型,并从路径依赖、体制势差、体制摩擦和寻租激励4个角度探讨了体制回归的动因,最后,对此提出了5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制度变迁 体制回归 体制摩擦
原文传递
行政诉讼附带审查的宪法命题及其展开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婷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0-129,共10页
行政诉讼附带审查制度承载着高度期待,但拘泥于行政诉讼内部的微观制度调整,并未领会这一看似幅度不大但实属行政诉讼体制性调整的宪法意义,势必无法超脱传统行政诉讼的诸种纠葛。从宪法体制整体安排的视角,必须回应规范审查与审判逻辑... 行政诉讼附带审查制度承载着高度期待,但拘泥于行政诉讼内部的微观制度调整,并未领会这一看似幅度不大但实属行政诉讼体制性调整的宪法意义,势必无法超脱传统行政诉讼的诸种纠葛。从宪法体制整体安排的视角,必须回应规范审查与审判逻辑的分工与嵌合、刚性的合法性判断与弹性的规则试错空间的协调、法院附带审查与规范监督体系的衔接三个宪法命题。作为制度回应,以比例原则的创造性转换为基础的合法性审查标准的多层次性构造,及对应效力规则的拓展,加强了行政诉讼与行政权的沟通,使其在作为监督者的同时能够理解行政权运行所面对的复杂情形;作为处理结果的司法建议的效力拓展,最终与依托宪法体制的规范监督体系形成有机对接,走出对附带审查制度不切实际的过高期待,亦可以以此推进这一监督体系的联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附带审查 宪法体制 合法性审查标准 司法建议
原文传递
我国宪制发展中短期态势评估 被引量:6
20
作者 童之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0-153,共14页
我国宪法确立了国家的基础性制度架构,内容包括若干基本宪法原则、公民宪法权利的范围及其保护、国家权力的横向和纵向配置,以及宪法的保障实施。我国宪制发展面对的课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种:使政治、法律体制改革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我国宪法确立了国家的基础性制度架构,内容包括若干基本宪法原则、公民宪法权利的范围及其保护、国家权力的横向和纵向配置,以及宪法的保障实施。我国宪制发展面对的课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种:使政治、法律体制改革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有效保障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执政党与国家关系的法治化;形成独立的有权威的司法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违宪审查制度。我国完全可以在今后5-10年内实现一些具体的宪制改革目标,其中包括:初步实现政党以及执政党与国家机关关系的法制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代表乃至全国人大代表由选民直选产生;修改选举法,容许人大代表选举实行竞选;实现不同职业选民的平等选举权;使司法机关相对于本级地方党委和本级地方其他国家机关有较大独立性;采取立法措施弥补公民基本权利法律保障方面的缺失;消除地方因权力过度集中于执政党的领导机构而形成的党的书记破坏法制、搞个人专制的问题;在全国人大内部设立宪法监督委员会作为设立宪法法院前的过渡措施;逐步终止地方国家机关正职领导人员选举和补选环节普遍违反法律原则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宪制 宪法权利 国家权力 法治 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