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ogistic-ISM模型的农户采用新技术影响因素——以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种植技术为例 被引量:52
1
作者 李楠楠 李同昇 +3 位作者 于正松 芮旸 苗园园 李永胜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2-551,共10页
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ISM解释结构模型,基于575份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定西市马铃薯技术扩散过程中,影响农户采用行为的显著因素,探讨各个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结果表明:①农户采用马铃薯种植新技术主要受到农户自身变量、行为认知变量... 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ISM解释结构模型,基于575份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定西市马铃薯技术扩散过程中,影响农户采用行为的显著因素,探讨各个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结果表明:①农户采用马铃薯种植新技术主要受到农户自身变量、行为认知变量、生产经营变量、资源禀赋变量和环境特征变量五大类特征变量的影响;②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农户的文化程度、家庭结构、专业化程度、组织程度、对科技园区的认知、对新技术的认知、农业收入、气候生产力、地形、公路级别和区位为农户采用马铃薯新技术时的显著影响因素;③ISM解释结构模型表明,定西市农户采用马铃薯种植新技术过程中,受到众多因素的显著影响。其中专业化程度、农业收入、公路级别、气候生产力、地形和区位为表层因素,农户对科技园区的认知、对新技术的认知为中层间接因素,农户的文化程度、组织程度和家庭结构为深层根源因素。基于以上结论,笔者认为应加大订单农业的发展力度,重构扩散模式,采用"企业牵头、政府扶持、农户参与"的环形扩散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农户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对提高农业技术扩散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技术 农户行为 LOGISTIC回归模型 ISM模型 甘肃省定西市
原文传递
农户风险偏好、风险认知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贺志武 胡伦 陆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7-808,共12页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风险特质的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需求异质性中的作用机制,为寻求农户最优风险管理策略以及为构建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政策激励机制提出政策建议。利用甘肃省张掖甘州区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示范区540份农户调查问卷,探讨了...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风险特质的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需求异质性中的作用机制,为寻求农户最优风险管理策略以及为构建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政策激励机制提出政策建议。利用甘肃省张掖甘州区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示范区540份农户调查问卷,探讨了风险偏好、风险认知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降低干旱风险损失的功能,因此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意愿随风险认知水平的提升而增加,而随风险偏好程度增加而减弱;(2)农户风险认知、风险偏好交互决定了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即当农户感知到更大风险时,风险喜好型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意愿显著低于风险厌恶型农户采用意愿;当农户属于风险喜好型时,风险认知较高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意愿显著高于风险认知较低农户采用意愿;(3)农户风险偏好通过风险认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意愿,风险厌恶型农户随其风险认知水平的增加而对增加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变得更加强烈和显著;同时,研究也发现风险规避型农户并未因风险认知水平提升而提升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偏好 风险认知 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 农户 甘肃省张掖市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甘肃省城市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白洁 王学恭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4,共5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兴起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演变为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竞争力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生态学视角下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了城市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14个城市生态位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兴起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演变为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竞争力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生态学视角下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了城市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14个城市生态位及其属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并将其作为分类实体进行模糊动态聚类,提出市域生态位的三种发展模式以及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城市竞争力 甘肃省
原文传递
高分辨率滤波算子在小波域中的提取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西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8-306,314,共10页
常规提高分辨率的地震处理方法中 ,反褶积算子局部化特征差 ,影响了算子的频率。小波变换中 ,小波函数具有非常好的局部化特征。小波变换分频处理地震资料 ,也可以得到较好的高分辨率资料 ,但是分频处理地震资料的时间较反褶积方法长。... 常规提高分辨率的地震处理方法中 ,反褶积算子局部化特征差 ,影响了算子的频率。小波变换中 ,小波函数具有非常好的局部化特征。小波变换分频处理地震资料 ,也可以得到较好的高分辨率资料 ,但是分频处理地震资料的时间较反褶积方法长。本文基于小波域分频处理方法 ,提出了一种在小波域中的时间域和频率域构造类似于反褶积算子的滤波算子 ,并且推导出了适应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的导数小波函数 ,在时间域采用反褶积方法处理高分辨地震资料。实际资料的应用证明 ,这是一种快速小波分频处理方法 ,并且该方法在理论上是正确的 ,实际应用上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滤波算子 小波域 地震勘探 地震资料
下载PDF
2012年7月29日武威市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晓玲 丁文魁 +2 位作者 钱沛泉 殷玉春 姚玉璧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9-795,共7页
利用常规天气图、FY-2D卫星云图、单站地面资料、物理量场等资料,对2012年7月29日下午到夜间武威市的对流性强降雨天气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高低层天气系统共同作用发生的,地面气象要素的剧... 利用常规天气图、FY-2D卫星云图、单站地面资料、物理量场等资料,对2012年7月29日下午到夜间武威市的对流性强降雨天气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高低层天气系统共同作用发生的,地面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是强降雨天气能量的释放过程;大的湿度条件和水汽在本地辐合,为大到暴雨提供了丰沛的水汽;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强烈的上升气流是大到暴雨发生的动力条件;强烈的不稳定能量和不稳定层结是对流增强、雨强增大的必要条件;对流云团的发展和加强是降雨强度较大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诊断分析 对流云团 武威 甘肃
原文传递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小水沟泥石流治理防治工程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奎 岳方伟 朱力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0年第3期46-51,共6页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甘肃省陇南市造成了严重危害。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对陇南市城镇村庄、交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武都区蒲池乡小水沟震后产生了大量的崩塌、滑塌堆积体,一旦遭遇暴雨,极易发生泥石流...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甘肃省陇南市造成了严重危害。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对陇南市城镇村庄、交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武都区蒲池乡小水沟震后产生了大量的崩塌、滑塌堆积体,一旦遭遇暴雨,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直接危及小水沟沟口左岸九年制义务学校一座及沟口两岸居民,因此治理该泥石流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当地暴雨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泥石流固体物质源及形成的踏勘,针对该泥石流具有危险度高,流量大的特点,执行全面规划、重点治理的设计思路,采取了防护、生物工程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拦挡工程为有效发挥工程泻洪、拦渣、调节、固床、稳坡和控制固体物质补给量,预防沟道下切及沟壑发展,减少泥石流对下游村庄危害,起到了积极作用;生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稳固堤前砂土、减缓水石流流速、减小水石流对护堤的直接冲蚀和破坏、保障堤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耕地的正常使用、增大植被覆盖率,绿化环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拦挡坝 生物工程 排导沟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
下载PDF
甘肃省白银市国家矿山公园建设与经济转型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同文 刘志刚 苏顺余 《资源与产业》 2006年第5期12-14,共3页
白银市是中国西部典型的矿业城市,面临着城市经济转型问题。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是一种新的地质资源利用方式。本文分析了白银市经济转型期所面临的问题及矿山公园的建设条件,介绍了白银国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的思路,最后指出建设白银国家... 白银市是中国西部典型的矿业城市,面临着城市经济转型问题。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是一种新的地质资源利用方式。本文分析了白银市经济转型期所面临的问题及矿山公园的建设条件,介绍了白银国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的思路,最后指出建设白银国家矿山公园对于促进其城市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探索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公园 矿业城市 经济转型 白银市
下载PDF
基于路网结构的甘肃省城市服务范围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祖静 石培基 李巍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73,共7页
城市服务范围是城市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ArcGIS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求解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与全省各地区之间的路网距离,并计算其经济联系量,划分城市服务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ArcInfo编程技术中的线性规划优化技术对划分后的... 城市服务范围是城市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ArcGIS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求解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与全省各地区之间的路网距离,并计算其经济联系量,划分城市服务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ArcInfo编程技术中的线性规划优化技术对划分后的服务范围进行优化处理,找出城市最优服务区。结果表明:划分的城市服务范围明显按照地形起伏和交通路网的走势分布,受城市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的影响;优化后的服务范围相比较之前变化很大,受经济、人口因素的影响极化,地形交通在优化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为区域空间规划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网 城市服务范围 GIS 甘肃省
原文传递
基于信息熵的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及其灰色预测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晓娇 陈英 +1 位作者 齐鹏 张仁陟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7,共6页
基于Shannon信息熵理论,分析了2003-2007年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变化,对影响信息熵值大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做了初步探讨,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对2008-2015年该市信息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影响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 基于Shannon信息熵理论,分析了2003-2007年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变化,对影响信息熵值大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做了初步探讨,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对2008-2015年该市信息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影响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演变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其中牧草地与信息熵变化关联最大;②张掖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单调递增趋势,增幅逐渐变缓,说明该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土地利用结构向着均衡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灰色预测 张掖 甘肃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功能特征关联分析——以天水市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郑凤娟 杨东 +3 位作者 潘竟虎 郭盼盼 刘强 刘洪敏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0-375,共6页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功能特征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土地利用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天水市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景观格局两方面,选取土地利用结构集中化指数、总体组合类型、区位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功能特征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土地利用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天水市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景观格局两方面,选取土地利用结构集中化指数、总体组合类型、区位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对各县区及不同地类的空间格局与功能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市2005年土地组合类型以耕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的组合为主;土地利用集中化程度最高的是清水县,为0.082;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和交通水利用地大部分具有区位意义;多样性最高的是张家川县,为2.352,优势度最高的是麦积区,为1.604,均匀度最高的是张家川县,为0.742;多样性、均匀度指数与组合类型数呈同向关联,与优势度呈反向关联;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程度呈同向关联,经济密度与土地利用程度、区位指数的关联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格局 优势度 人口密度 景观指数 天水 甘肃
原文传递
甘肃省城镇规模分布演化及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勃 石培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8,共5页
采用2000—2011年的非农人口数据,对甘肃省城市规模结构演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入城市首位指数、位序-规模法则、基尼系数对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展开计量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城镇规模成长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城市规模结构发... 采用2000—2011年的非农人口数据,对甘肃省城市规模结构演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入城市首位指数、位序-规模法则、基尼系数对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展开计量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城镇规模成长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城市规模结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其演变模式是政策推动式;由于高位序城市逐步发展,各城市指数下降;2000—2011年间,城市体系一直保持首位分布,位序-规模分布不适用甘肃省城市规模;城市的经济基尼指数和人口基尼指数相对错位,资源型城市及中小城市人口规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甘肃省城镇规模成长表现出明显的交通指向性、河域指向性以及资源指向性的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城市首位指数 位序-规模法则 城市基尼系数 甘肃省
下载PDF
基于引力模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节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被引量:9
12
作者 虞文宝 宋晓谕 简富缋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21-930,共10页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中国西北地区开发开放、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明确各省、市空间发展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是国家战略稳步实施的关键。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各节点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主成分分析测算样本城市综合质量,在明确核...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中国西北地区开发开放、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明确各省、市空间发展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是国家战略稳步实施的关键。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各节点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主成分分析测算样本城市综合质量,在明确核心节点城市的基础上修正研究模型计算得出的各节点城市间的引力值和作用场强。结果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各节点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组团化与空间分异化特征并存,兰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的核心城市,同周边城市联系紧密、融合互动发展能力强。嘉峪关城市发展存在偏心化,发展重心向酒泉转移。酒泉城市综合质量较高,具备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能力。张掖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区域协同发展基础薄弱,亟需提高城市引力,与武威、金昌等城市实现联动。庆阳、平凉具备实现孤岛城市和孤点城市向龙头和龙尾城市转变的基础。陇南城市综合质量低,城市引力与场强不足,需要联系周边城市协同发展。临夏、甘南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需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摆脱孤点城市困局。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就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节点城市空间差异进行梳理,并就各自发展策略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城市场强 丝绸之路经济带 节点城市 空间发展战略 甘肃
原文传递
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差异分析——甘肃省14 个市州为例(英文)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辉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09年第6期24-28,共5页
以中国甘肃省14 个市( 州) 为研究对象,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选取 2007 年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因子36 项,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甘肃省生态城市可... 以中国甘肃省14 个市( 州) 为研究对象,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选取 2007 年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因子36 项,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 ①通过主成分分析,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其影响因素可以将 36 项指标因子概括为综合经济发展因素、工业发展因素、土地利用因素、环境质量因素、基础设施因素、人口因素6 个方面,其中8 项指标决定综合经济发展因素,8 项指标决定工业发展因素,6 项指标决定土地利用因素,4 项指标决定环境质量因素,7 项指标决定基础设施因素,3 项指标决定人口因素,其累积贡献率达到 92. 808%; ②通过 Q 型聚类分析,绘制出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聚类谱系图,将甘肃省14 个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划分为发达区、较发达区、欠发达区和落后区4 种地域类型,其中发达区1 个城市,较发达区6 个城市,欠发达地区5 个城市,落后区2 个州,并针对这4 种地域类型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对策建议,为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分阶段目标的制订、建设的原则与实施步骤、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甘肃省
下载PDF
陇南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石培基 刘英英 +2 位作者 刘春雨 潘竟虎 武江民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2-838,共7页
以甘肃省陇南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例,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指导原则,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识别以及指标体系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一套根据环境影响识别,并结合陇南市的具体情况确定的指标体系,... 以甘肃省陇南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例,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指导原则,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识别以及指标体系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一套根据环境影响识别,并结合陇南市的具体情况确定的指标体系,划分为3个层次,即目标层A、准则层B和指标层C,其中指标层共包括20个评价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为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识别 改进熵值法 陇南市 甘肃
原文传递
甘肃省生态文明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琪 石惠春 +1 位作者 巩萧 李晓璐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7年第12期1422-1426,共5页
在总结国外马斯达尔和哈马碧生态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能源矿藏、水资源、土地、林业、空气、垃圾、产业、交通、科技医疗、人口收入就业、文化等方面选取38项基础指标和4项特色指标构建了甘肃省生态文明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检验... 在总结国外马斯达尔和哈马碧生态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能源矿藏、水资源、土地、林业、空气、垃圾、产业、交通、科技医疗、人口收入就业、文化等方面选取38项基础指标和4项特色指标构建了甘肃省生态文明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检验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结果显示:从权重看,水资源、土地、人口收入就业三类指标所占权重最大(0.4355);从关联度看,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单位土地面积GDP产值、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重的关联度最大,是影响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 灰色关联模型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富赟 孟兴民 +4 位作者 张永军 李松 谢正团 熊木齐 郭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4-610,共7页
在简要分析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甘肃省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项目开展的情况,重点探讨了大比例尺风险评估工作部署、技术思路和评价方法,尤其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评估量化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 在简要分析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甘肃省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项目开展的情况,重点探讨了大比例尺风险评估工作部署、技术思路和评价方法,尤其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评估量化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特点,指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个递进性的过程.其中致灾体识别是风险评估的核心内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关键环节,易损性评价是在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的结果,风险区划则是危险性和易损性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地质灾害 风险评估 区划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各地级市宜居性比较标准的构建与评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录仓 李肇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7-81,共5页
国内提出了不同宜居城市评价标准,文中认为一个城市选取什么样的宜居城市标准,要充分考虑城市所处的整体生态环境特征,把宜居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评价标准的构建与评析,反映出一个的城市宜居性... 国内提出了不同宜居城市评价标准,文中认为一个城市选取什么样的宜居城市标准,要充分考虑城市所处的整体生态环境特征,把宜居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评价标准的构建与评析,反映出一个的城市宜居性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城市 评价标准 构建与评析 甘肃省地级市
原文传递
农业与服务业协同推动的“就地城镇化”模式:甘肃省敦煌市案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卢红 杨永春 +1 位作者 王宏光 杨佩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0-164,170,共6页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构建人口就地城镇化模型,分析推进人口就地迁移的影响因素、就业模式和居住模式。理论模型与甘肃省敦煌市的实证结果都表明:人们在就地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及农业生产有利可图的前提下,通过居住成本、就业成本、家...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构建人口就地城镇化模型,分析推进人口就地迁移的影响因素、就业模式和居住模式。理论模型与甘肃省敦煌市的实证结果都表明:人们在就地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及农业生产有利可图的前提下,通过居住成本、就业成本、家庭、农业与乡土情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就地迁移。就地迁移的就业模式有农业模式、农-工业模式、农-服务业模式3种,不同的就业模式形成合居式、分居式和季节性迁移3种居住模式。通过深度访谈及问卷调研发现,敦煌人口基于地方农-服务业的资源优势就地流动,呈就地城镇化模式。青年人和老年人在该模式影响下形成了以城乡分离为主的分居式居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就地城镇化 就业模式 居住模式 敦煌市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志国 石培基 +2 位作者 李巍 徐金海 王昱力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4年第1期89-92,共4页
以旅游空间结构理论为基点,构建了旅游中心性城市评价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旅游中心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兰州、酒泉、天水是甘肃旅游发展的三个核心城市。借助引力模型,分析了甘肃省旅游空间内部的旅游经济联系... 以旅游空间结构理论为基点,构建了旅游中心性城市评价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旅游中心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兰州、酒泉、天水是甘肃旅游发展的三个核心城市。借助引力模型,分析了甘肃省旅游空间内部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和强度,发现旅游经济联系量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在此基础上,把甘肃省的旅游空间结构构建为丝绸之路旅游带、大兰州旅游经济圈、天水旅游经济圈、敦煌旅游经济圈的"一带三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市 空间结构 旅游中心度 旅游经济联系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省白银市四龙镇-北湾镇耕地区土壤重金属现状及生态风险评价
20
作者 王磊 段星星 +2 位作者 赵禹 李文明 张晶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0-303,共14页
【研究目的】甘肃省白银地区矿业发达,矿山开采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掌握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对生态健康风险的影响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甘肃省白银地区四龙镇—北湾镇耕地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 【研究目的】甘肃省白银地区矿业发达,矿山开采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掌握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对生态健康风险的影响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甘肃省白银地区四龙镇—北湾镇耕地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四种方法对区内表层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单因子指数法统计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污染主要为Cd、As的污染,单因子指数PCd显示89.21%的土壤为一等清洁,8.63%为二等轻微污染,0.72%为三等轻度污染,1.44%为四等中度污染。单因子指数P_(As)显示94.24%为土壤为一等清洁,5.04%为二等轻微污染,0.72%四等中度污染。内梅罗综合指数P_(z)介于0.339~2.869,均值为0.603;Pz显示85.61%的土壤为清洁,7.91%为轻微污染,5.04%为轻度污染,1.44%为中度污染。地积累指数法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总体处于0~2级,以Cd、Hg、As、Pb污染为主。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显示,研究区污染以Cd、Hg污染为主;Cd潜在生态风险最大,10.07%属于中潜在风险,5.04%属于较高潜在风险,1.44%属于很高潜在风险;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平均值为211.80,表明该地区土壤总体处于中等危害程度。四种方法评价结果总体一致,即研究区以Cd、As、Hg污染为主,应加强监测。【结论】以黄河为界对调查区进行分区研究,结果显示北岸灌淤土区(B区)污染最为严重,与东大沟河交界位置污染程度最高,水体及底泥样品重金属分析结果也证实东大沟河污染也较为明显,进一步证实了研究区北部主要受白银矿山东大沟河流域污染为主,而黄河南岸土壤相对清洁,但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近些年,随着引黄灌溉及矿山环境治理等措施,土壤污染有所缓解,但土壤中累积的重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生态风险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白银市 甘肃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