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服务型政府:本质及其理论基础 被引量:137
1
作者 刘熙瑞 段龙飞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5期25-29,共5页
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模式 ,建立在对传统政府模式全面革新的基础上。它在政民关系、公民权利、政府职能、制度框架等诸多方面有着特定的要求。为澄清人们认识服务型政府的种种误区 ,本文在讨论服务型政府本质规定性的基础上 ,... 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模式 ,建立在对传统政府模式全面革新的基础上。它在政民关系、公民权利、政府职能、制度框架等诸多方面有着特定的要求。为澄清人们认识服务型政府的种种误区 ,本文在讨论服务型政府本质规定性的基础上 ,从政府的公共性、民主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制思想、公共行政学的当代发展、法治理论诸方面 ,讨论了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本质 理论基础
下载PDF
中国的“公民意识”问题思考 被引量:91
2
作者 姜涌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2-87,共6页
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人的公民意识淡薄 ,培养和强化公民意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应忽视的重要问题。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照该国宪法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公民概念与人民群众是不同的政... 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人的公民意识淡薄 ,培养和强化公民意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应忽视的重要问题。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照该国宪法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公民概念与人民群众是不同的政治概念。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 ,是一定国度的公民关于自身权利、义务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的总称。公民权是为了确保公民的权利 ,实现由群众概念到公民概念的转变 ,由法律规定并予以保障的公民的某种行为 ;并且通过公民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的主客观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 民族意识 中国公民 公民意识 权利 公民权 中国 心理素质 群众路线
下载PDF
利益表达、资源动员与议程设置——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性分析 被引量:134
3
作者 韩志明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66,124,共15页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冲突中",闹大"已经成为公民抗争的重要逻辑。本文以近年来大量具有闹大特点的社会事件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归纳了闹大的发展过程,概括和抽象了闹大的逻辑,并在公民与政府关系的框架下,从利益表达、...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冲突中",闹大"已经成为公民抗争的重要逻辑。本文以近年来大量具有闹大特点的社会事件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归纳了闹大的发展过程,概括和抽象了闹大的逻辑,并在公民与政府关系的框架下,从利益表达、资源动员和议程设置三个方面对闹大的功能性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描述性分析。从利益表达的角度分析,闹大主要涉及到谁来表达、如何表达以及表达了什么的问题;从资源动员的角度分析,闹大的主要问题是动员的对象、动员过程的特征和动员的机制等问题;从议程设置的角度分析,闹大则与公民成为问题的界定者、问题是如何引起政府官员的注意的以及由谁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等密切相关。闹大是透视公共治理状况的一面镜子。对闹大的描述性分析有助于深入把握和理解当前我国公共治理的规律和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闹大 公民 利益表达 资源动员 议程设置
下载PDF
公民权与公民社会 被引量:82
4
作者 郭道晖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8,共10页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成员具有公民与私人的双重身份和公权利与私权利的双重权利的理论,可以将民间社会理解为具有私人社会与公民社会双重属性的存在。公民社会是同政治国家相对应的政治社会,是组织化的政治存在,区别于分散的自然人社会...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成员具有公民与私人的双重身份和公权利与私权利的双重权利的理论,可以将民间社会理解为具有私人社会与公民社会双重属性的存在。公民社会是同政治国家相对应的政治社会,是组织化的政治存在,区别于分散的自然人社会的经济存在或民事主体存在。非政府组织是公民社会的核心力量。公民社会的特性和作用是让各个社会阶层有其组织和表达民意的渠道来参与国家政治,影响国家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权 公民社会 非政府组织
原文传递
论公民教育 被引量:82
5
作者 万明钢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7-43,共7页
培养公民是一切教育目标表述的基础 ,也是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公民教育已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教育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 ,其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自由主义公民教育、社群主义公民教育和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 培养公民是一切教育目标表述的基础 ,也是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公民教育已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教育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 ,其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自由主义公民教育、社群主义公民教育和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设计和完善问题 ,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代认同、积极参与并具有实践能力的公民。因此公民教育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地包含在基础教育的目标中 ,公民教育的内容也一定要渗透在相关的课程之中 ,并通过公民教育目标整合基础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 教育目标 基础教育 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教育
原文传递
街头官僚的空间阐释——基于工作界面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3
6
作者 韩志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3-591,共9页
街头官僚现象的兴起提出了加强街头官僚的理论研究的现实任务。街头官僚概念是一个由空间关系来定义的概念,是空间化思维建构的结果。"街头"不是对工作场景的直观描述,而是对街头官僚与公民直接打交道时的工作界面的一种高度... 街头官僚现象的兴起提出了加强街头官僚的理论研究的现实任务。街头官僚概念是一个由空间关系来定义的概念,是空间化思维建构的结果。"街头"不是对工作场景的直观描述,而是对街头官僚与公民直接打交道时的工作界面的一种高度抽象,是定义街头官僚的一个空间的隐喻。根据街头官僚工作界面的空间性质,街头官僚的行动空间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窗口空间、街头空间和社区空间。不同的空间对街头官僚和公民的行为及其互动过程都施加了约束和限制,在其中活动的街头官僚与公民的行动性质和相互关系都有所不同。这为深入理解街头官僚及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头官僚 空间 工作界面 公民
下载PDF
公民参与下的民主行政 被引量:60
7
作者 魏娜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9-22,共4页
公民参与下的民主行政是公共行政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公民直接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公共管理 ,是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与公民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代议制民主向直接民主、威权行政向民主行政发展 ,为公民参与奠定了理论基础 ,并提... 公民参与下的民主行政是公共行政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公民直接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公共管理 ,是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与公民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代议制民主向直接民主、威权行政向民主行政发展 ,为公民参与奠定了理论基础 ,并提供了实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公共管理 公民 民主政治 公共行政机构
下载PDF
公民协商与中国基层民主发展 被引量:100
8
作者 林尚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20,共8页
基层民主建设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扩大基层民主是国家与社会的共同需求,但各自的出发点略有差异。基层民主发展要在划定的空间中同时满足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关键在于深化基层民主,其核心就是扩大基层民主的自治性和参与性,即让公... 基层民主建设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扩大基层民主是国家与社会的共同需求,但各自的出发点略有差异。基层民主发展要在划定的空间中同时满足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关键在于深化基层民主,其核心就是扩大基层民主的自治性和参与性,即让公民能够在这个空间以及这个空间所形成的民主舞台上充分行使其民主的权利,实现当家作主。基层民主运行的主体是公民,以公民为主体而展开的公民协商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形态。公民协商在中国已呈现出四种形态:决策性公民协商;听证性公民协商;咨询性公民协商;协调性公民协商。但从整体上讲,中国的公民协商还不成熟,还需要更大的发展。在中国发展公民协商的关键,就是要把发展公民协商与基层民主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其成为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战略任务。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协调党社关系,深化基层自治;整合基层民主、规范民主运行;建设公议体系,培育公民协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公民协商 基层民主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群众”概念分析 被引量:87
9
作者 丛日云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4,共10页
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中的“群众”概念是传统文化中的“民”(或“臣民”)与西方民主理论中的“人民”相嫁接后 ,安顿在传统术语“群众”的外壳之中而形成的。同时 ,它也是西方群众理论在中国的变异 ,特别是对群众价值评判彻底颠覆的产物。... 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中的“群众”概念是传统文化中的“民”(或“臣民”)与西方民主理论中的“人民”相嫁接后 ,安顿在传统术语“群众”的外壳之中而形成的。同时 ,它也是西方群众理论在中国的变异 ,特别是对群众价值评判彻底颠覆的产物。作为承载丰富的政治文化意蕴的符号 ,“群众”是“人民”的不彻底的具体化 ,是“臣民”向“公民”的过渡环节。一方面 ,它超越了传统的臣民 ,但仍然承袭了臣民概念的某些内涵 ;另一方面 ,它也涵蕴着公民概念的某些要素 ,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 人民 公民 臣民
原文传递
中国公民宪法意识调查报告 被引量:78
10
作者 韩大元 王德志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6-119,共14页
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已经 2 0周年 ,在这 2 0年里 ,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 ,宪法学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 ,对于我国公民的宪法意识一直缺乏比较准确的定量分析。组织关于公民宪法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方面可以... 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已经 2 0周年 ,在这 2 0年里 ,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 ,宪法学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 ,对于我国公民的宪法意识一直缺乏比较准确的定量分析。组织关于公民宪法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方面可以为定量分析公民的宪法意识提供第一手材料 ;另一方面也为准确评价我国宪法学教育以及普法教育的效果 ,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公民 宪法意识 调查报告 宪法理念 宪法监督 宪法学教育
原文传递
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51
11
作者 高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47,共8页
公民概念在西方由来已久 ,它直接与国家相连并被认为是政治民主的一个关键因素。西方公民教育的核心 ,就是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公民意识。我国传统上只有臣民而无公民和公民教育 ,民国建立后所实施的公民教育也不成体系。真正将公民教育... 公民概念在西方由来已久 ,它直接与国家相连并被认为是政治民主的一个关键因素。西方公民教育的核心 ,就是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公民意识。我国传统上只有臣民而无公民和公民教育 ,民国建立后所实施的公民教育也不成体系。真正将公民教育单独提出并加以强调 ,是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立足于公民的塑造 ,培养公民的意识、观念与精神 ,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公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公民意识 公民道德建设
下载PDF
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际测度 被引量:68
12
作者 范柏乃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4期122-131,共10页
基于对生活质量概念的理解,结合城市居民生活的特征,遴选64个评价指标构成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理论评价体系,运用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鉴别力分析等方法对理论遴选的评价指标进行实证筛选,构建了由评价目标、评价因素和评价指标三个... 基于对生活质量概念的理解,结合城市居民生活的特征,遴选64个评价指标构成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理论评价体系,运用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鉴别力分析等方法对理论遴选的评价指标进行实证筛选,构建了由评价目标、评价因素和评价指标三个层面共30个指标组成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体系,并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我国31个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了实际测度。信度和效度检验表明,该研究构建的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生活质量 理论遴选 实证筛选
下载PDF
重建政府信任 被引量:72
13
作者 张成福 边晓慧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4,共8页
重建政府信任既是回应政府信任下降与信任危机的策略选择,也是主动构建政府与公民良好互动关系的核心内容。整体来看,政府信任既是公民基于信念的道德选择,也是基于理性的认知判断,并在公民与政府的交往过程中具体形塑。影响公民与政府... 重建政府信任既是回应政府信任下降与信任危机的策略选择,也是主动构建政府与公民良好互动关系的核心内容。整体来看,政府信任既是公民基于信念的道德选择,也是基于理性的认知判断,并在公民与政府的交往过程中具体形塑。影响公民与政府信任关系的因素可以进一步区分为政府价值、治理结构、政府行为、政府能力、政府过程、政府绩效与交往关系七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政府信任的重建过程也是现代政府改革创新的过程,基于公民与政府信任关系的基础与影响要素,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推动我国政府信任重建的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任 公民 治理
原文传递
上海市民家庭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46
14
作者 钟天朗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4,共5页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上海市民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等方面的现状 ,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体育消费正成为大多数上海市民家庭生活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比较低。在此基础上 ,提出...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上海市民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等方面的现状 ,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体育消费正成为大多数上海市民家庭生活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比较低。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上海市民家庭体育消费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市民 家庭 体育消费 体育市场 对策
下载PDF
论“公民”概念的特殊性与普适性--兼论公民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 被引量:61
15
作者 檀传宝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2,共6页
"公民"和"公民教育"概念均非一成不变的固定范畴,其内涵的演变可以从历史变迁和社会文化差异两个方面予以说明。公民概念具有历史特殊性和文化特殊性,同时公民身份、公民教育内涵的普适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公民教育... "公民"和"公民教育"概念均非一成不变的固定范畴,其内涵的演变可以从历史变迁和社会文化差异两个方面予以说明。公民概念具有历史特殊性和文化特殊性,同时公民身份、公民教育内涵的普适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公民教育只能是造就积极的现代公民的教育。各国公民教育固然应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设计,但是以公民行动能力培育为核心目标的现代公民教育设计应该成为公民教育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私民 公民身份 公民教育
原文传递
城镇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9
16
作者 郭立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2-763,768,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城镇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城镇居民家庭体育消费处于中低水平,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和休闲娱乐;消费方式以实物型消费为主,...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城镇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城镇居民家庭体育消费处于中低水平,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和休闲娱乐;消费方式以实物型消费为主,并具有逐步向观赏型和参与型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城镇居民 体育消费 现状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历史性复兴的现实反思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颖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11,共5页
中国公民教育的当代复兴是历史延宕的必然反弹,有其三大背景性因素和两大结构性因素。公民具有身份平等、公共生活实践品格和公共精神、权责效能三大本质特征,完整的公民教育应包括公民伦理教育和公民权责教育。公民教育的实施和开展应... 中国公民教育的当代复兴是历史延宕的必然反弹,有其三大背景性因素和两大结构性因素。公民具有身份平等、公共生活实践品格和公共精神、权责效能三大本质特征,完整的公民教育应包括公民伦理教育和公民权责教育。公民教育的实施和开展应注重现代家庭文明建设、学校教育和类似的公民实践活动、学校后成人教育的补课,充分发挥媒介的引导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公民教育 公民伦理 公民权责
下载PDF
举办大型体育比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3
18
作者 田夏 龚明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5-317,共3页
对举办大型比赛提高城市人口素质、提高市民健身意识和丰富城市文化生活、推进城市建设、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给城市留下一笔财富等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了阐述 ,同时也分析了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为举办大型体育比赛对城市发展的影... 对举办大型比赛提高城市人口素质、提高市民健身意识和丰富城市文化生活、推进城市建设、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给城市留下一笔财富等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了阐述 ,同时也分析了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为举办大型体育比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比赛 城市 发展 市民
原文传递
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19
作者 袁广锋 张水顺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50,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等方法对影响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个体因素是居民的文化水平、余暇时间和个人收入水平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城镇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等方法对影响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个体因素是居民的文化水平、余暇时间和个人收入水平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城镇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广度与深度 ;影响我国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社会因素是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体育发展规划、体育社会化程度、社会环境和地方传统与习惯 ,它们对小城镇社区体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制约着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居民 社区体育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论法治意识 被引量:34
20
作者 肖海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92-96,共5页
法治秩序与境界的确立,有赖于法治意识、法律规范、法律制度三个层面的一体椎进与彼此互动,其中公民法治意识,是公民对法律有充分认知、信任、依赖且以法律信仰为最高境界的国民精神状态,它作为法治主休内在的素质和精神动力,在中... 法治秩序与境界的确立,有赖于法治意识、法律规范、法律制度三个层面的一体椎进与彼此互动,其中公民法治意识,是公民对法律有充分认知、信任、依赖且以法律信仰为最高境界的国民精神状态,它作为法治主休内在的素质和精神动力,在中国传统人治社会转型现代法治社会的历史性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之,加快培植口民的法治意识,是决定法治国家能否实现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法治意识 法律信仰 依法治国 功能 法律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