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梁素海沉积物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49
1
作者 孙惠民 何江 +4 位作者 吕昌伟 高兴东 樊庆云 薛红喜 田慧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0-624,共5页
针对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和湿地面积逐渐萎缩,系统地研究了其生态环境地球化学效应,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的全氮含量存在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分异特征;沉积物中全氮养分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r〉0.93);沉积物中C... 针对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和湿地面积逐渐萎缩,系统地研究了其生态环境地球化学效应,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的全氮含量存在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分异特征;沉积物中全氮养分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r〉0.93);沉积物中C/N的平均值介于12.07~19.95之间,表明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湖中水生植物。水体富营养化具有显著的内源性.TN和有机质在不同粒级表层沉积物中的粒度效应明显,且TN和有机质在Ⅳ粒级的含量分别为Ⅰ粒级的3.1~7.6倍和2.5~8.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全氮 有机质 分布特征 粒度效应
下载PDF
近2ka来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3
2
作者 肖尚斌 李安春 +3 位作者 蒋富清 徐方建 郑范 陈忠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5-604,共10页
对位于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区北部的DD2孔进行了粒度分析、AMS14C年龄测试和主元素、微量元素分析,讨论了各元素含量与粒度间的关系,采用R型因子分析探讨了它们间的组合关系。研究表明,近2ka来DD2孔绝大多数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稳定... 对位于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区北部的DD2孔进行了粒度分析、AMS14C年龄测试和主元素、微量元素分析,讨论了各元素含量与粒度间的关系,采用R型因子分析探讨了它们间的组合关系。研究表明,近2ka来DD2孔绝大多数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稳定;随粒径变细大部分元素的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而Sr和SiO2的含量则呈现减少的趋势;CaO、Na2O、Hf、Zr和Ti等的含量与粒径相关性很差。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DD2孔泥的化学组成可划分为4种组合类型:分别反映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的主要特点,样品未经洗盐前处理引起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合的变化,Zr、Hf和Nb元素富集于特定粒度组分(粉砂),及钙质生物组分的加入和早期成岩过程中元素的再分配性质等。初步分析表明,Rb、Cu、Ni、V、P、Sc、Fe2O3、Cr、K2O、Nb、Co、Th、Ti和Al2O3为DD2孔中相对不活动的元素,可以将它们与现代长江、黄河沉积物作对比,进行物源分析。Ti/Zr和Cr/Th比值指示该孔沉积物主要来自于花岗质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粒度 因子分析 东海内陆架
下载PDF
丁字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动力环境 被引量:16
3
作者 汤世凯 于剑峰 +7 位作者 李金鹏 王伟 赵辉 李亨健 强萌麟 原帅帅 顾效源 史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0-78,共9页
根据丁字湾近岸海域12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分析结果,对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分布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利用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和沉积动力判别图解,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及沉积水动力规律。结果表明,丁字湾近岸海域表层... 根据丁字湾近岸海域12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分析结果,对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分布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利用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和沉积动力判别图解,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及沉积水动力规律。结果表明,丁字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共有8种,其中砂、砂质粉砂和粉砂分布最广泛;平均粒径具有从岸向海逐渐变细的特征,分选性、偏度和峰度分别具有较差—差、正偏—极正偏、中等的特征;粒度运移趋势分析反映出湾口海岸附近泥沙由两侧向湾口中心运移,远离海岸泥沙由北西向南东偏东方向运移;沉积动力判别图解揭示出丁字湾海域沉积水动力具有整体较强,由岸向海方向逐渐减弱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粒度参数 运移趋势 水动力强度 丁字湾
下载PDF
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特征及其泥沙运移趋势 被引量:15
4
作者 肖志建 李团结 廖世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5,共8页
根据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资料,探讨表层沉积物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GSTA模型)分析了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泥沙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伶仃洋表层沉积物共有6种类型,其中以黏土质粉砂分布最广泛。受... 根据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资料,探讨表层沉积物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GSTA模型)分析了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泥沙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伶仃洋表层沉积物共有6种类型,其中以黏土质粉砂分布最广泛。受径流、潮流、波浪和陆架水入侵等多种动力作用,伶仃洋表层沉积物颗粒在北面最粗,南面次之,中间最细,东面略粗,西面略细;分选由中部向东、西两岸逐渐变好,但总体分选差;不同级配的泥沙分布和沉积特征存在差异。伶仃洋泥沙运移规律较复杂,泥沙呈现出向西南输运的总趋势;内伶仃洋四周泥沙受各种力作用,呈现出顺时针方向的环流运移,中心区域为最大浑浊带,泥沙以垂直落淤为主。淇澳岛以南至澳门半岛以东海域受粉砂和黏土向西扩散影响,泥沙向西运移。大屿海峡及外伶仃岛附近海域为高盐水入侵通道,泥沙向西北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粒度参数 泥沙输运 运移趋势 珠江河口 伶仃洋 GSTA模型
下载PDF
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特征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14
5
作者 范恩梅 陈沈良 张国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40,共8页
根据连云港地区近岸海域的表层沉积物分析结果,运用Flemming的三角图示对沉积环境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物结构、地形及水动力条件,探讨了研究区域沉积物特征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沉积物以潮流作用为主,沉积环境可划... 根据连云港地区近岸海域的表层沉积物分析结果,运用Flemming的三角图示对沉积环境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物结构、地形及水动力条件,探讨了研究区域沉积物特征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沉积物以潮流作用为主,沉积环境可划分为近岸和远岸沉积环境。近岸沉积环境,由于潮流由外海向岸逐渐减小,向上部搬运的泥沙粒径越来越小,因此该区域泥沙颗粒较细,主要为黏土质粉砂和砂-粉砂-黏土;远岸沉积环境,潮流流速很大,可掀动并搬运较细颗粒泥沙,使得远岸区域有进一步粗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粒度参数 沉积环境 水动力条件 连云港
下载PDF
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特征及其泥沙运移趋势 被引量:12
6
作者 肖志建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1-488,共8页
根据现场采集的1 30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Gao-Collins的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模型),计算了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净输运趋势,并结合有关动力沉积背景讨论了其实际意... 根据现场采集的1 30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Gao-Collins的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模型),计算了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净输运趋势,并结合有关动力沉积背景讨论了其实际意义。结果表明:珠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共有8种,其中以粘土质粉砂和粉砂分布最广泛。受径流、潮流、沿岸流、波浪和陆架环流等动力作用,表层沉积物颗粒呈现出研究区西南部及北部口门附近的泥沙较粗,中部和东部的泥沙较细。东部(即大鹏湾及大亚湾以南的陆架区域)和西南部的分选略好于珠江河口及近岸10 m以浅区域,珠江河口及近岸10 m以浅区域的分选又略好于研究区的中南部区域(万山群岛的东南面及担秆列岛以南的区域),但泥沙总体分选差。不同级配的泥沙分布和沉积特征不一致。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泥沙运移规律较复杂,珠江河口及近岸区域(10 m以浅)泥沙主要向南和西南运移;外海陆架区泥沙主要向东运移;大亚湾和红海湾以南至60 m以浅区域的泥沙呈现向南运移的趋势。黄茅海北面的泥沙向西南运移;大襟岛和荷包岛以南及两岛之间是高盐陆架水入侵通道,泥沙整体向北运移;黄茅海中部泥沙以垂直落淤为主,水平运移趋势不显著,只略微向西输运,故黄茅海河口湾中西部床面有淤浅的趋势。在(113.52E,21.76N)点附近存在一个巨大的泥沙辐聚中心,其东北、西北和南面泥沙均向该点运移辐聚;在万山岛至桂山岛周边区域泥沙呈现出逆时针方向的环流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粒度参数 泥沙输运 运移趋势 珠江河口 GSTA模型 南海北部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高大沙垄区垄间地沿主风向连续分布新月形沙丘表面沙粒粒度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贺佳嘉 全占军 +4 位作者 潘美慧 程宏 伍永秋 张艺磊 王智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2-297,共6页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高大沙垄区垄间地防沙治沙工程下风向沿主风向连续分布的4个新月形沙丘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沙丘表面不同部位表层沙粒粒度特征,明确防沙治沙工程对沙丘表面沙粒粒度的影响,揭示沙丘表面沙粒粒度空间分布规律.主要结论:防...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高大沙垄区垄间地防沙治沙工程下风向沿主风向连续分布的4个新月形沙丘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沙丘表面不同部位表层沙粒粒度特征,明确防沙治沙工程对沙丘表面沙粒粒度的影响,揭示沙丘表面沙粒粒度空间分布规律.主要结论:防沙治沙工程对于风沙环境的影响是显著的,表现为在防沙治沙工程影响区范围内沙丘表层沙粒明显细化.本文的相关研究结果将为阐明类似人为扰动条件下沙丘表面气流场和沙粒运移规律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石油公路 沙垄 新月形沙丘 粒度特征 防沙治沙工程
下载PDF
长江三峡地区黄土粒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吴可 彭红霞 时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4-289,共6页
长江三峡地区的巫山黄土是中国黄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具有重要的古气候环境意义.文章对三峡地区巫山黄土剖面先后进行野外考察、系统采样和光释光定年、粒度测试等工作,其中年代数据显示研究区黄土属于晚更新世黄土.巫山黄土的粒度... 长江三峡地区的巫山黄土是中国黄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具有重要的古气候环境意义.文章对三峡地区巫山黄土剖面先后进行野外考察、系统采样和光释光定年、粒度测试等工作,其中年代数据显示研究区黄土属于晚更新世黄土.巫山黄土的粒度组成特征与河流沉积物及同时期马兰黄土对比显示,巫山黄土与河流沉积物粒度组成明显不同,而与典型风尘黄土相似;粒度象显示巫山黄土与河流沉积物成因不同;频率累积曲线显示巫山黄土风积物特征.巫山黄土平均粒径与马兰黄土平均粒径从西北向东南逐步变细的空间分布不相符合,可能与气候及地形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山黄土 粒度特征 成因分析 物源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末次间冰期环境演变:来自粒度、光释光(OSL)及^(14)C测年的证据 被引量:8
9
作者 范小露 田明中 刘斯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2-900,共9页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分布着数百个大大小小的湖泊。为了探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的古气候环境变迁,选取代表性的巴润宝日陶勒盖沉积露头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湖泊岩芯,采用C-M图、粒度频率曲线、粒度频率累计曲线、粒度参数...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分布着数百个大大小小的湖泊。为了探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的古气候环境变迁,选取代表性的巴润宝日陶勒盖沉积露头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湖泊岩芯,采用C-M图、粒度频率曲线、粒度频率累计曲线、粒度参数和粒度组成等粒度特征分析方法,并结合光释光和14C年代数据,对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的巴润宝日陶勒盖剖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粒度特征能够很好的反映研究区古环境的变化。分析表明,巴润宝日陶勒盖剖面为湖泊沉积物,其露头可能是巴润宝日陶勒盖湖泊连续发育的大湖泊的一个滨湖高地或者湖心岛;末次间冰期巴丹吉林沙漠发育有规模大于今天的湖泊,并且经历了MIS 5a和5c的暖期和MIS 5b的冷期,与末次间冰期西北地区的研究成果对比,结果是一致的;粒度频率曲线和粒度频率累计曲线的特征表明,BRGH剖面沉积物很可能就是沙漠的基底,这对于理解沙漠的形成时代和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间冰期 古气候环境 粒度特征 巴润宝日陶勒盖 巴丹吉林沙漠
下载PDF
基于绿洲尺度沙尘暴天气降尘的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万的军 穆桂金 雷加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30,共5页
以一次典型沙尘暴全过程的沉降沙尘为例,通过在策勒绿洲迎风向前缘、前缘向内2 km、中央及后缘不同位置设置取样点,研究了绿洲范围沙尘沉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次沙尘暴平均降尘量高达123.8 g/m2,沉降沙尘以细砂成分为主(约占77%),... 以一次典型沙尘暴全过程的沉降沙尘为例,通过在策勒绿洲迎风向前缘、前缘向内2 km、中央及后缘不同位置设置取样点,研究了绿洲范围沙尘沉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次沙尘暴平均降尘量高达123.8 g/m2,沉降沙尘以细砂成分为主(约占77%),平均粒径偏粗,约为74μm。绿洲不同位置的沙尘沉降量以绿洲前缘最多(172.8 g/m2),向绿洲内部延伸,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后缘位置最少,仅为75.8 g/m2;从绿洲前缘到内部,沙尘粒径逐渐变小,在前缘位置沙尘最粗,后缘的最细;而分选程度有逐渐变差的趋势,但变化不很显著,前缘到中央3个位置的分选较好,只有后缘点的分选较差;不同位置的粒度曲线基本都为稍呈负偏的常峰态分布,越深入绿洲内部,负偏程度越大。不同高度沉降沙尘亦有明显差异,随高度升高,沙尘平均粒径逐渐变小,沉降量显著减少,尤以低于2 m高度的递减率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尺度 沙尘沉降 粒度特征
下载PDF
颗粒级配对溜井放矿矿石混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刘宝 刘艳章 +3 位作者 李伟 蔡原田 肖金涛 王瑾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8,共7页
将放出混合矿样的中值粒径(d50)与放矿前初始中值粒径(d50′)的差值与d50′的百分比定义为中值粒径偏析量(MDS),并将其作为矿石混合特性的定量评价指标。以湖北金山店铁矿主溜井放矿过程为背景,借助相似试验与数值模拟,采用TFe品位在24.... 将放出混合矿样的中值粒径(d50)与放矿前初始中值粒径(d50′)的差值与d50′的百分比定义为中值粒径偏析量(MDS),并将其作为矿石混合特性的定量评价指标。以湖北金山店铁矿主溜井放矿过程为背景,借助相似试验与数值模拟,采用TFe品位在24.75%~59.21%的7种铁矿石,以及粉矿含量为11%~19%对应的5种颗粒级配,组成35种不同品位的矿石级配方案,研究主溜井放矿过程中矿石的混合特性。结果表明:相似试验与数值模拟所得结果吻合性较高;同一级配方案下,不同品位矿石放矿计算得到中值粒径偏析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入井矿石品位升高,MDS均不断减小,矿石混合均匀性越高;同一品位、不同级配下,级配中粉矿含量占比不断增大,MDS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矿石混合情况首先变好逐渐变差;粉矿含量为13%对应级配方案下,MDS最小,矿石混合情况最优;MDS能对溜井放矿过程中矿石的混合特性进行有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矿 混合特性 中值粒径偏析量 颗粒级配 主溜井 金山店铁矿
下载PDF
赣江河漫滩沉积物的粒度分形特征及其对洪水的指示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向明 万智巍 +3 位作者 贾玉连 方淑华 郑丽匀 李晓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86,10,共5页
基于赣江河漫滩相沉积序列的415个样品,利用分形理论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度分形特征,并对比了平均粒径等传统粒度指标重建的洪水事件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无标度区范围相关系数R2的平均值由0.75提升至0.82,沉积物分维值D的平均值为2.34,说... 基于赣江河漫滩相沉积序列的415个样品,利用分形理论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度分形特征,并对比了平均粒径等传统粒度指标重建的洪水事件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无标度区范围相关系数R2的平均值由0.75提升至0.82,沉积物分维值D的平均值为2.34,说明沉积物粒度分布的分形特征较好。分维值D与传统粒度指标中的平均粒径、偏态、粘土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砂和粗粉砂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在洪水期,沉积物的粒度偏大,砂的含量较多,分维值D偏小,非洪水期正好相反。在辨识出的18个洪水年份中,分维值D可辨识出15个洪水年份,达到了83.3%,这表明了粒度的分维值D在基于河漫滩沉积序列的古洪水重建中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漫滩沉积 粒度特征 分形理论 洪水事件 赣江
下载PDF
胶州湾浅表地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毕世普 孔祥淮 +2 位作者 张勇 张晓波 李小月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10期1-7,共7页
对采集于胶州湾内的2个柱状样进行了粒度、210Pb测年等实验测试,分析其粒度特征并结合计算得出的沉积速率探讨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胶州湾浅表沉积层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黏土质粉砂,反映了沉积动力较弱的海湾相沉积环境;下部为含砾中... 对采集于胶州湾内的2个柱状样进行了粒度、210Pb测年等实验测试,分析其粒度特征并结合计算得出的沉积速率探讨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胶州湾浅表沉积层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黏土质粉砂,反映了沉积动力较弱的海湾相沉积环境;下部为含砾中—粗砂,反映了沉积动力较强的河流相沉积环境。上部海湾相沉积速率的差异反映了沙脊区水流速度较小,淤积厚;潮沟水道内水流速度较大,淤积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粒度特征 沉积速率 水动力环境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典型地区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与矿物组成的粒度效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伍永秋 王立辉 +2 位作者 杜世松 李静芸 申玉龙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40-1149,共10页
地表松散沉积物中不同粒级的颗粒蕴含着不同的信息,这种差异与其物质来源、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的分选作用以及沉积后的风化作用等有关。因此,可根据沉积物中不同粒级颗粒地球化学特征与矿物组成的差异,进行沉积物物源追踪或沉积环境重建... 地表松散沉积物中不同粒级的颗粒蕴含着不同的信息,这种差异与其物质来源、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的分选作用以及沉积后的风化作用等有关。因此,可根据沉积物中不同粒级颗粒地球化学特征与矿物组成的差异,进行沉积物物源追踪或沉积环境重建。选择青藏高原在气候和地貌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柴达木盆地、错那湖、雅鲁藏布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分别采集了这几个地区的沙丘沙、黄土、湖积物、冲积物、洪积物、残坡积物等地表松散沉积物样品,用干筛法将沉积物样品分为两个部分,粗颗粒部分粒径范围为≥75~500μm,细颗粒部分粒径<75μm。对上述粗、细颗粒分别进行稀土与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轻矿物组成的实验室分析测试,并对沉积物中粗、细颗粒的测试结果采用古典多维尺度方法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松散沉积物中粗、细颗粒在轻矿物组成、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稀土特征、元素参数等方面存在差异;细颗粒部分蕴含了更多的环境信息,富含容易受化学风化影响的黏土矿物以及硬度较小、容易被磨蚀的方解石等矿物。在物源示踪中不同气候区的沉积物细颗粒不宜进行直接比较,应根据样品的粒度分布情况优先选择合适的粗颗粒组分进行物源示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球化学特征 矿物组成 粒度效应
下载PDF
Grain size-dependent geochemical evidence reveals provenance and implications of aeolian sands,Dinggye region,southern Tibet 被引量:2
15
作者 CHEN You-gui PAN Mei-hui +2 位作者 HAO Ze-wen QI Yu-han LI Chen-lu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7期1998-2014,共17页
Identifying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eolian sand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paleoclimatic fluctuations in the region.He... Identifying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eolian sand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paleoclimatic fluctuations in the region.Here,we present new geochemical data which provides insight to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aeolian sands in the Dinggye region,southern Tibet.We sampled aeolian dune sands in a variety of settings,and determined grain size and concentration of major oxides and trace elements in the fine and coarse fractions.Results show that aeolian sediments are dominated by fine and medium sands,with a single-peaked frequency curve and a 3-stage probability cumulative curve.The fine and coarse fractions exhibit considerable heterogeneity in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 and ratios and upper continental crust-normalized(UCC)distribution.The geochemic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wind dynamic sorting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fine and coarse fractions in different types of aeolian sand,rather than sediment provenance.Additionally,fine-fraction sediments are well dispersed and can be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coarse fraction,suggesting that they contain mor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Multidimensional scale(MDS)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of commonly used tracer elements show that flood plain sediments are the sand source for mobile dunes and nebkhas,and lakeshore sediments are the sand source for climbing sand she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olian sediment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grain-size composition PROVENANCE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下载PDF
琼东沿岸泥质沉积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常宏 肖尚斌 +1 位作者 陈忠 陈木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6,52,共6页
对南海北部陆架琼东沿岸泥质区S20孔进行了岩性、粒度和常量元素分析,初步探讨了该泥质区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S20孔岩性较均一,主要为黏土质粉砂,研究区受相对单一而稳定的水动力条件控制。常量元素含量变化符合"元素的粒度控制... 对南海北部陆架琼东沿岸泥质区S20孔进行了岩性、粒度和常量元素分析,初步探讨了该泥质区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S20孔岩性较均一,主要为黏土质粉砂,研究区受相对单一而稳定的水动力条件控制。常量元素含量变化符合"元素的粒度控制律",R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因子P2O5,MnO,TiO2,Al2O3,Fe2O3和K2O等的组合,体现了元素在表生环境中活动性差异与迁移状况,F2因子MgO和Na2O组合的意义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我们尚无很好的解释,亟待矿物学方面的研究支持。均匀的岩性组成、相对稳定的元素组成表明该区沉积物适宜于古环境重建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陆架 泥质沉积 地球化学特征 粒度 S20孔
下载PDF
喀喇昆仑地区上石炭统恰提尔群岩石学特征
17
作者 李勇 《中国西部科技》 2013年第2期36-37,共2页
喀喇昆仑苏里库哇沟地区上石炭统恰提尔群岩石学特征主要为细碎屑岩沉积夹浅变质岩类。本文对研究区内的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认识,通过粒度分析沉积物粒度特征主要反映了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砂体以席状砂、远砂坝... 喀喇昆仑苏里库哇沟地区上石炭统恰提尔群岩石学特征主要为细碎屑岩沉积夹浅变质岩类。本文对研究区内的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认识,通过粒度分析沉积物粒度特征主要反映了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砂体以席状砂、远砂坝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 岩石学特征 粒度分析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汕头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翰 陈忠 +4 位作者 颜文 李亮 刘建国 黄蔚霞 黎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4-324,共11页
对汕头近岸海域7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作了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计算,以探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划分为9种底质类型,以黏土质粉砂(YT)、砂质粉砂(ST)和砂—粉砂—黏土(S—T—Y)为主;砾、砂、粉砂和黏土的平... 对汕头近岸海域7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作了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计算,以探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划分为9种底质类型,以黏土质粉砂(YT)、砂质粉砂(ST)和砂—粉砂—黏土(S—T—Y)为主;砾、砂、粉砂和黏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29.2%,51.0%,18.4%。平均粒径在0.12~7.30之间变化,平均值为5.53;分选系数、偏态和峰态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0~2.94,-0.65~0.30和0.63~2.67,对应的平均值为1.82,-0.02和1.11。根据粒度分析结果,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分为四类沉积区,分别代表不同的沉积环境,并应用GSTA模型分析了沉积物净输运趋势。结果显示,在汕头港水深【10 m的海区,径流来沙和海域来沙有在榕江入海口和近岸汇聚的趋势;水深】10 m的海区,沉积物呈现出明显的沿海岸线东北向输运的特征;在柘林湾,沉积物主要表现为弱的由海岸/海岛向海湾输运的特征。粒径趋势模型所揭示的这种沉积物输运格局与研究区的物源和水动力状况较好吻合,可为研究区港口建设和航道管理的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沉积环境 粒径趋势分析 汕头近岸
下载PDF
珠江磨刀门河口底质沉积特征及其泥沙运移趋势 被引量:11
19
作者 梁娟 李春初 王世俊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3,共7页
根据珠江磨刀门河口的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运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GSTA模型),计算河口的沉积物净输运趋势,并分析河口底质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河口较粗的沉积物分布在交杯沙浅滩和拦门沙顶部,受波浪作用影响分选较好;磨... 根据珠江磨刀门河口的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运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GSTA模型),计算河口的沉积物净输运趋势,并分析河口底质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河口较粗的沉积物分布在交杯沙浅滩和拦门沙顶部,受波浪作用影响分选较好;磨刀门主槽、龙屎窟和口外海滨的沉积物则较细,以粉砂和粘土为主,分选稍差。沉积物在纵向和横向上都表现出细-粗-细的变化趋势。磨刀门主槽泥沙受强径流影响,具有向南的输运趋势;龙屎窟在涨潮流作用下,泥沙净向北输运;在西向沿岸流和东南向浪作用下,拦门沙东侧浅滩泥沙向西侧搬运,口外海滨的泥沙输运趋势则向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粒径趋势分析 磨刀门河口
下载PDF
南海宣德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亮 何其江 +2 位作者 龙根元 贺超 杨凡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0-148,共9页
对宣德海域15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组分、粒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岛礁区分布有8种沉积物类型,粒度组成以砂和砾为主,粉砂和黏土相对较少。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区可分为4类沉积区,I区位于研究区中心地带,Ⅱ区位于岛礁附近... 对宣德海域15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组分、粒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岛礁区分布有8种沉积物类型,粒度组成以砂和砾为主,粉砂和黏土相对较少。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区可分为4类沉积区,I区位于研究区中心地带,Ⅱ区位于岛礁附近海域,Ⅲ区主要位于环礁中心海域,Ⅳ区主要位于宣德环礁的礁盘外沿海域。粒径趋势分析显示,沉积物输运格局与研究区水动力条件吻合,并在七连屿海域形成汇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粒径趋势 表层沉积物 宣德海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