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国诗论之传统与诗风之转变谈《槐聚诗存》之评赏 被引量:2
1
作者 叶嘉莹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共7页
从中国诗论之传统与诗风之转变来看,钱锺书《槐聚诗存》自有其特色。钱氏论诗虽有通观古今的眼光与识见,但他自己的诗作则因气禀所近,乃以一己之才情智力学识为诗,以使事用典及偶对之工巧取胜,精工锻炼虽然有余,而略欠博大浑涵发扬流畅... 从中国诗论之传统与诗风之转变来看,钱锺书《槐聚诗存》自有其特色。钱氏论诗虽有通观古今的眼光与识见,但他自己的诗作则因气禀所近,乃以一己之才情智力学识为诗,以使事用典及偶对之工巧取胜,精工锻炼虽然有余,而略欠博大浑涵发扬流畅之致,终不免落入宋诗之作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传统 诗风转变 钱锺书 《槐聚诗存》
下载PDF
论苏轼黄州前后词风的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帆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5-168,共4页
历经乌台诗案的生死劫难,被贬黄州的苏轼惮于做诗为祸,转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他视为“小词无碍”的创作中,致使其创作发生了由诗而词的重大变化。但因为那场文字狱给苏轼太深的精神创伤,即使是“小词”的创作,也明显地表现出苏轼词学风... 历经乌台诗案的生死劫难,被贬黄州的苏轼惮于做诗为祸,转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他视为“小词无碍”的创作中,致使其创作发生了由诗而词的重大变化。但因为那场文字狱给苏轼太深的精神创伤,即使是“小词”的创作,也明显地表现出苏轼词学风格由前期的外张向内敛、昂扬向悲壮、积极向悲凉的重要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台诗案 黄州 词风转化
下载PDF
论苏舜钦进奏院事件前后心态及诗风变化
3
作者 魏之琳 孙德彪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对苏舜钦诗风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为北宋庆历四年秋冬之际的“进奏院事件”。进奏院事件为朝堂党争的真实写照,不仅是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剑拔弩张的交锋,也是对赵宋王朝帝王专制权威挑战的结果。此前苏舜钦诗歌体现出忧民之心和慷慨廓... 对苏舜钦诗风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为北宋庆历四年秋冬之际的“进奏院事件”。进奏院事件为朝堂党争的真实写照,不仅是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剑拔弩张的交锋,也是对赵宋王朝帝王专制权威挑战的结果。此前苏舜钦诗歌体现出忧民之心和慷慨廓大的境界,而在进奏院事件后,则展现出谨慎畏惧的心态和言简意赅的诗风。研究苏舜钦进奏院事件前后心态与诗风变化,可以深化心态对诗风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舜钦 进奏院事件 心态 诗风变化
下载PDF
初论张孝祥词风的嬗变 被引量:2
4
作者 傅明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0年第1期8-12,,27,,共6页
作为一名南宋时期的爱国词人,张孝祥的词创作经历了两次较大的转变.文章拟就其第一次词风转变作一些初步探讨,主要采用词人生平经历之考察与作品内容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大致勾勒出其词风嬗变的基本轨迹,以便更准确地把握词人的思... 作为一名南宋时期的爱国词人,张孝祥的词创作经历了两次较大的转变.文章拟就其第一次词风转变作一些初步探讨,主要采用词人生平经历之考察与作品内容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大致勾勒出其词风嬗变的基本轨迹,以便更准确地把握词人的思想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南宋 张青祥 风格嬗变 <<于湖词>>
下载PDF
博学鸿儒科与清初诗风之变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丽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136,共6页
清初弥漫于诗坛的御用气、缙绅气为人诟病已久,讨论清诗如何从明遗民诗的兴气淋漓演变为点缀升平的唱和工具,康熙年间的"博学鸿儒科"必须被提及。该科之开对征服汉族文人之心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也促成了清初诗歌创作... 清初弥漫于诗坛的御用气、缙绅气为人诟病已久,讨论清诗如何从明遗民诗的兴气淋漓演变为点缀升平的唱和工具,康熙年间的"博学鸿儒科"必须被提及。该科之开对征服汉族文人之心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也促成了清初诗歌创作风气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 博学鸿儒 诗风转变
下载PDF
“珠英学士”诗歌活动考论 被引量:2
6
作者 聂永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6-110,共5页
“珠英学士”因大型类书《三教珠英》的修撰而得名。在近四年中,“珠英学士”于修书之余,“日夕谈论,赋诗聚会”,客观上造成了一个唱和赋诗、研讨诗艺的大好机会,从而形成初唐后期规模最大的一个宫廷诗人群体。作为一部当代诗选,《珠英... “珠英学士”因大型类书《三教珠英》的修撰而得名。在近四年中,“珠英学士”于修书之余,“日夕谈论,赋诗聚会”,客观上造成了一个唱和赋诗、研讨诗艺的大好机会,从而形成初唐后期规模最大的一个宫廷诗人群体。作为一部当代诗选,《珠英学士集》是研究初唐宫廷诗坛状况与诗风流变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珠英学士”诗歌活动和《珠英学士集》的考察,会使我们对诗歌声律化进程与初唐宫廷诗风流变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英学士 《珠英学士集》 声律化 诗风流变
下载PDF
政治与诗:朝鲜燕山君时期的“竹林七贤”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慧月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47-52,139,共7页
朝鲜燕山君四年,士林派遭到勋旧派的疯狂打击,史称"戊午士祸"。其中,以南孝温为首的"竹林七贤",作为诗人兼处士群体的代表,亦被殃及。他们学术上重诗而轻道,政治上重隐而轻仕,既不满士林派中性理学家的弃诗之论,亦... 朝鲜燕山君四年,士林派遭到勋旧派的疯狂打击,史称"戊午士祸"。其中,以南孝温为首的"竹林七贤",作为诗人兼处士群体的代表,亦被殃及。他们学术上重诗而轻道,政治上重隐而轻仕,既不满士林派中性理学家的弃诗之论,亦不满勋旧派的宗宋之说,后世朝鲜诗坛从宗宋到学唐的转变,由此开始萌芽。南孝温的《师友名行录》和《秋江冷话》具有互文关系,藉此为中心,追溯历史,正可探寻文学深处的政治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七贤” “戊午士祸” 《师友名行录》 《秋江冷话》 诗风转变
下载PDF
赖和诗文的厦门书写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思捷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79,共9页
赖和于1918年2月至1919年7月赴厦门任职,留下了众多诗文作品。从情感内核上看,其厦门汉诗创作反映了诗人郁结心境,这是他汉民族意识与日本医员身份的矛盾纠葛所致;从主题风格上看,诗人开始将视野投入广阔的社会现实,诗境勃然开阔,堪称... 赖和于1918年2月至1919年7月赴厦门任职,留下了众多诗文作品。从情感内核上看,其厦门汉诗创作反映了诗人郁结心境,这是他汉民族意识与日本医员身份的矛盾纠葛所致;从主题风格上看,诗人开始将视野投入广阔的社会现实,诗境勃然开阔,堪称杜甫诗史精神的传承;从影响上看,厦门另类的"他者"镜像使赖和得以对台湾被殖民经验再体认,形成冷静分析、批判的立场,其刊于《台湾日日新报》的《戒奢侈说》可做一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和 身份认同 诗风转变 “他者”镜像
下载PDF
论顾炎武谒孝陵诗
9
作者 常晓敏 《吕梁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1-15,共5页
明末清初的爱国遗民诗人顾炎武十年间曾七谒明孝陵,几乎每次都有诗作。他在谒孝陵诗中幽隐地描绘了与挚友积极参与抗清斗争曲折艰难的过程,展示了诗人由武装抗清到文化抗清转变的心志历程,他的诗风亦表现为昂扬激越、彷徨寂寥和沉郁苍凉。
关键词 顾炎武 谒孝陵诗 诗风转变 心路历程
下载PDF
刘克庄入桂及诗歌创作
10
作者 陈文苑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1-45,共5页
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于嘉定十五年(1222年)入桂。在桂期间,刘克庄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艺术风格上,均体现了与前期不同的特征。在桂时期也是其一生诗风转变的开始。
关键词 刘克庄 桂林 诗歌内容 艺术特色 诗风转变
下载PDF
从诗风嬗变角度考察鲍照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11
作者 罗静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98-101,共4页
鲍照在大明、泰始年间的作品,从题材上来看,相较于元嘉时期,讽谏诗增多,歌功颂德诗较少。同种题材,诗人的创作心态亦有所变化。鲍照亦加入了新题材的创作。鲍照诗作变化体现了为情性服务、用事力避生硬堆垛、吸收民歌的语言等方面。而... 鲍照在大明、泰始年间的作品,从题材上来看,相较于元嘉时期,讽谏诗增多,歌功颂德诗较少。同种题材,诗人的创作心态亦有所变化。鲍照亦加入了新题材的创作。鲍照诗作变化体现了为情性服务、用事力避生硬堆垛、吸收民歌的语言等方面。而从鲍照前后期乐府中汉魏古题与南朝新曲的比例来看,鲍照在大明、泰始年间对于晋宋民间乐府的吸收程度是有所增加。这些都会影响到鲍照诗作题材、意象、艺术手法的选择等。鲍照在文学史中具有上承元嘉、下启永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照 诗风嬗变 承上启下
下载PDF
从怪变至平淡:贾岛诗风变迁的诗史意义
12
作者 郭春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贾岛早期的诗歌明显留有韩愈、孟郊奇险诗风影响的痕迹。他因建功立业的理想受挫,渐次变得心灰意冷,其诗风则由奇险倾向,转向清苦奇僻。贾岛诗风的变迁实证了韩愈所倡导的"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的诗歌理论,既反映了他生活... 贾岛早期的诗歌明显留有韩愈、孟郊奇险诗风影响的痕迹。他因建功立业的理想受挫,渐次变得心灰意冷,其诗风则由奇险倾向,转向清苦奇僻。贾岛诗风的变迁实证了韩愈所倡导的"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的诗歌理论,既反映了他生活遭际的变化,亦折射出其诗歌交游对象的变换。这与韩孟诗派的诗歌创新理论及努力方向是一致的,具有极其重要的诗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岛 诗歌创作 诗风变迁 诗史意义
下载PDF
人生遭际与诗风转变——以西晋诗人刘琨为例
13
作者 张爱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70,共8页
西晋是一个速盛骤衰、战乱频仍、思想动荡的时代。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西晋诗坛却群星闪耀,形成了“太康中兴”的局面。特别是刘琨,以其诗歌“悲壮”之风,迥别于当时诗坛“轻绮”之气。刘琨一生以永嘉之乱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作为风流... 西晋是一个速盛骤衰、战乱频仍、思想动荡的时代。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西晋诗坛却群星闪耀,形成了“太康中兴”的局面。特别是刘琨,以其诗歌“悲壮”之风,迥别于当时诗坛“轻绮”之气。刘琨一生以永嘉之乱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作为风流名士跻身“二十四友”;后期作为民族英雄驰骋疆场。虽然由于时代和自身原因,刘琨最终失败被杀,但从风流名士到末路英雄的人生遭际使得刘琨诗风巨变,在现实锤炼中形成“悲壮”风格,成为西晋诗坛上的一面旗帜,更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 刘琨 人生遭际 诗风转变
下载PDF
精神恪守与诗风转变——文天祥诗中的“南”与“北”
14
作者 朱春洁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3-97,共5页
在创作中,文天祥的气节和精神主要是通过诗中的"南"与"北"来表现的。在他的心理区域中,"南"指代大宋江山,"北"则代表蒙元政权。一方面,他通过描写北方的恶劣环境和如豺狼般的北人,表现出对&qu... 在创作中,文天祥的气节和精神主要是通过诗中的"南"与"北"来表现的。在他的心理区域中,"南"指代大宋江山,"北"则代表蒙元政权。一方面,他通过描写北方的恶劣环境和如豺狼般的北人,表现出对"北"的强烈恐惧和排斥;另一方面,他赞美和认同南方,以表达对"南"的深深依恋,并在南北对比中凸显其选择"南"的精神恪守。而文天祥由南入北的经历,也在客观上促使其诗日臻醇熟,从前期的题咏应酬和写景之作变为后期的慨慷悲歌,完成了诗风的转变,并为南宋文坛注入刚健之气。这种"南"与"北"的对抗融合,使文天祥在精神品格和诗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而能写下千古绝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天祥 北方 南方 认同 诗风转变
下载PDF
浅析初唐四杰文论
15
作者 董楠楠 李银 王颖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8-19,共2页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不仅对六朝文学遗风进行了批判,而且在实践创作中进行了文学变革,并形成了自己的创作论,发唐诗之始音。
关键词 初唐四杰 诗歌创作 诗风变革 文论
下载PDF
论汉魏六朝娱乐歌辞的传播特点
16
作者 吴大顺 《河池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8-23,共6页
在汉魏六朝娱乐歌辞中,相和三调歌辞和吴歌西曲歌辞对中国诗歌发展影响最大。相比仪式歌辞,汉魏六朝娱乐歌辞的传播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往往伴随娱乐音乐活动展开,歌辞内容的娱乐性和世俗性特征鲜明;二是在民间乡邑、贵族文人和宫廷游宴... 在汉魏六朝娱乐歌辞中,相和三调歌辞和吴歌西曲歌辞对中国诗歌发展影响最大。相比仪式歌辞,汉魏六朝娱乐歌辞的传播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往往伴随娱乐音乐活动展开,歌辞内容的娱乐性和世俗性特征鲜明;二是在民间乡邑、贵族文人和宫廷游宴等娱乐场合普遍传播,范围广泛;三是从民间到宫廷的传播过程,促使娱乐歌辞的雅俗交流。这些传播特点对汉魏六朝诗体演进及诗风嬗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娱乐歌辞 传播 诗风嬗变
下载PDF
论成山时期王苹诗歌作品的创作倾向与诗风
17
作者 周洁 韦春喜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71-75,96,共6页
王苹是清代山左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思想活跃,且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任职成山时期王苹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文学思想也发生了改变。这一时期,王苹诗歌的题材以咏物诗和咏怀诗为主,并且在诗歌中巧妙运用了用典、象征、比喻等艺术手法... 王苹是清代山左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思想活跃,且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任职成山时期王苹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文学思想也发生了改变。这一时期,王苹诗歌的题材以咏物诗和咏怀诗为主,并且在诗歌中巧妙运用了用典、象征、比喻等艺术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艺术特色;同时王苹诗歌的风格也完成了由来成山之前的"神韵之悟"向之后"幽咽惨淡"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苹 诗歌 艺术成就 诗风嬗变
下载PDF
论叶梦得《石林诗话》对王安石的评价
18
作者 李香麟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62-67,共6页
叶梦得《石林诗话》对王安石有颇多论述,后人对这些论述褒贬不一。今以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石林诗话》中主要谈到两个问题:一是王安石诗歌的精工;二是王安石诗风的转变,即由早年的"以意气自许"转向晚年的"深婉不迫之趣&... 叶梦得《石林诗话》对王安石有颇多论述,后人对这些论述褒贬不一。今以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石林诗话》中主要谈到两个问题:一是王安石诗歌的精工;二是王安石诗风的转变,即由早年的"以意气自许"转向晚年的"深婉不迫之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梦得 《石林诗话》 王安石 精工 诗风转变
下载PDF
李銮宣谪戍新疆与其诗风转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向奎 党文静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5-100,共6页
李銮宣是清代中叶亦官亦诗的杰出人物,诗作数量可观。对其谪戍新疆期间创作的二百余首诗进行研究,发现其在戍地的诗歌异于前作,风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呈现出汪洋恣肆、怪奇多变、豪迈激荡的特点;多采用歌行体进行创作。究其变化的原... 李銮宣是清代中叶亦官亦诗的杰出人物,诗作数量可观。对其谪戍新疆期间创作的二百余首诗进行研究,发现其在戍地的诗歌异于前作,风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呈现出汪洋恣肆、怪奇多变、豪迈激荡的特点;多采用歌行体进行创作。究其变化的原因有创作空间的变迁、西域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固有的诗歌传统等几个方面。谪戍新疆,成就了李銮宣诗歌创作的提升,丰富了诗人的创作内容和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銮宣 谪戍新疆 诗风转变 创作空间 西域景观 诗歌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