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社会乡绅势力对基层社会控制的加强 被引量:13
1
作者 修朋月 宁波 《北方论丛》 2003年第1期43-47,共5页
 在清代不同的历史时期,乡绅势力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呈现出逐渐加强的趋势,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绅权大张之势。在清王朝精心设置的基层社会控制组织中,乡绅阶层由原来的控制对象变成控制主体,这个历史性变动是随着清代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形成...  在清代不同的历史时期,乡绅势力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呈现出逐渐加强的趋势,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绅权大张之势。在清王朝精心设置的基层社会控制组织中,乡绅阶层由原来的控制对象变成控制主体,这个历史性变动是随着清代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形成的,是清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历史特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绅 基层社会 控制作用 清代
下载PDF
草根情结的异化:底层社会传播生态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春雷 易小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2-37,共6页
本文以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为基础,以底层社会为视角,通过分析草根情结在底层社会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中的异化表象,考察媒介化社会视域下底层社会传播生态对草根情结异化的深刻影响,揭示出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底层社... 本文以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为基础,以底层社会为视角,通过分析草根情结在底层社会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中的异化表象,考察媒介化社会视域下底层社会传播生态对草根情结异化的深刻影响,揭示出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底层社会传播生态对于纾解阶层情绪、应对风险社会的重要性。文章认为社会转型时期结构断裂、功能落魄的底层社会传播生态成为草根情结异化的重要场域,这一生态中的大众传媒则起到了直接的催化作用。因此建构良好的底层社会传播生态成为规避草根情结异化的重要保证,而媒介作为"社会公器"理应在纾解草根负面情绪、草根理性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根情结 异化 底层社会 传播生态
下载PDF
底层镜像的诗意呈现——解读贾樟柯的《三峡好人》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永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08-111,共4页
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冷静的镜头,演绎了底层叙事的原生态图景。同时,《三峡好人》并不停留在底层生存的还原层面,在冗长的底层叙事中,还不断地溢出诗意的细节。废墟上的婚姻故事带有"倾城之恋"的情调,旁逸斜出的"臃余... 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冷静的镜头,演绎了底层叙事的原生态图景。同时,《三峡好人》并不停留在底层生存的还原层面,在冗长的底层叙事中,还不断地溢出诗意的细节。废墟上的婚姻故事带有"倾城之恋"的情调,旁逸斜出的"臃余"诗意增添了影片的趣味性和主题的丰富性,自然浑成的潜在意义结构使得影片的底层故事具有理性思辨的深度。《三峡好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苦心孤诣编排的一部经典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好人》 贾樟柯 底层 诗意
下载PDF
社会底层青年群体:概念、背景情绪及话语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春雷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45-48,共4页
在高风险社会和高媒介化社会叠加的时代,底层群体尤其是底层青年群体越来越成为学界和社会不能忽视的问题。不仅因为社会底层青年群体开始更多地介入社会公共事件,更在于长期以来其信息需求与信息的提供机制、情感诉求与信息的表达机制... 在高风险社会和高媒介化社会叠加的时代,底层群体尤其是底层青年群体越来越成为学界和社会不能忽视的问题。不仅因为社会底层青年群体开始更多地介入社会公共事件,更在于长期以来其信息需求与信息的提供机制、情感诉求与信息的表达机制,造就了这一群体在介入社会伊始,便有着浓重的背景情绪。而话语表达的现状和取向更与底层青年群体的自我认知和社会定位不无关联。从概念的界定和背景情绪再进一步分析这一群体的话语表达取向也因之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社会 背景情绪 话语表达
下载PDF
渴望书写人在历史中的巨大隐喻——论班宇铁西小说的美学魅力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学谦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0-218,236,共10页
班宇小说最突出的美学特征,首先是一种现实主义精神,小说体现出厚重而深沉地介入社会现实的历史责任感。他以沈阳铁西区工人生活为题材,写出了历史变革过程中底层人的伤痛。其次,他的小说以细节叙事取胜,具有强烈的微观叙事美感,在平凡... 班宇小说最突出的美学特征,首先是一种现实主义精神,小说体现出厚重而深沉地介入社会现实的历史责任感。他以沈阳铁西区工人生活为题材,写出了历史变革过程中底层人的伤痛。其次,他的小说以细节叙事取胜,具有强烈的微观叙事美感,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一系列细枝末节的琐碎生活片段中,显出一种丰富、深厚之美。再次,他的小说善于塑造人物性格,刻画出了一批底层者形象。这些人物性格饱满、丰富、鲜明,使他的小说饱含着一种深切的人性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宇 “底层” 现实主义 东北文学
原文传递
社会底层尊严的书写——王安忆小说伦理观解读 被引量:3
6
作者 柴平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5-159,共5页
当下的文坛以富人形象塑造为中心,文学创作的底层意识十分稀薄,而王安忆作为当代著名海派女作家,却以其社会底层尊严的书写,显示出了当下文坛的重要伦理意义。在王安忆的底层形象书写中,底层突破了物质力量、社会偏见的束缚,通过个体劳... 当下的文坛以富人形象塑造为中心,文学创作的底层意识十分稀薄,而王安忆作为当代著名海派女作家,却以其社会底层尊严的书写,显示出了当下文坛的重要伦理意义。在王安忆的底层形象书写中,底层突破了物质力量、社会偏见的束缚,通过个体劳动来积极建构的自我价值,充分展示出贫民尊严的力量。她的关怀底层大众的写作有助于改变当下文学对于底层人物关注不够的现状,大大提高文学的精神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底层 尊严 伦理观
下载PDF
文学描述中的社会底层精神状态——以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玲玲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9,共3页
刘震云的力作《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以"追寻"为主题的小说,通过跨越半个世纪的两次"寻找"活动,反映了中国底层百姓真实的生存感受。在其层层叠叠展开的描述中彰显着底层大众的需要和追求、欢乐和痛苦、认同和取向... 刘震云的力作《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以"追寻"为主题的小说,通过跨越半个世纪的两次"寻找"活动,反映了中国底层百姓真实的生存感受。在其层层叠叠展开的描述中彰显着底层大众的需要和追求、欢乐和痛苦、认同和取向。透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中国社会底层百姓贫瘠、朴拙却又错综复杂的精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社会底层 精神状态
下载PDF
当代知识分子如何表述底层——从打工文学透视底层写作
8
作者 唐虹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80-82,共3页
无论从政治、经济层面,打工阶层都属于社会底层。学术界纷纷认为当今的底层是一个被知识分子表述出来的底层,应该让底层发出自己的声音。当前由底层自己向社会发出声音仍需要一个过程。知识分子在一段时间内为底层代言无疑是构建底层文... 无论从政治、经济层面,打工阶层都属于社会底层。学术界纷纷认为当今的底层是一个被知识分子表述出来的底层,应该让底层发出自己的声音。当前由底层自己向社会发出声音仍需要一个过程。知识分子在一段时间内为底层代言无疑是构建底层文学最可能的路径。知识分子应以真诚的姿态,平视、介入、设身处地的写作去观照和表现底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 打工文学 真诚 平视 介入
下载PDF
乡野变异与底层书写——论新乡土散文 被引量:2
9
作者 凤群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8-602,共5页
新乡土散文最早出现在一批从农村到现代都市打工作家的笔下,用带有忧伤的话语,给读者书写那些遥远而沉重的乡村纪事,对传统的乡土散文而言,是一种颠覆性的写作。新乡土散文以原生态的方式,真实地展示了在工业文明语境下古老的农业文明... 新乡土散文最早出现在一批从农村到现代都市打工作家的笔下,用带有忧伤的话语,给读者书写那些遥远而沉重的乡村纪事,对传统的乡土散文而言,是一种颠覆性的写作。新乡土散文以原生态的方式,真实地展示了在工业文明语境下古老的农业文明的渐次萎缩,乡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与污染,以及卑微人物的人性扭曲等各种触目惊心的乡村变异景象,打破了传统乡土散文永恒不变的田园牧歌的神话,带给读者不再是美文的艺术享受,而是对乡村未来命运的忧思与更深层次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土散文 古典 诗意 底层 苦难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双重建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荣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88-95,共8页
作为整个国家治理体系末梢的底层社会,是社会关系最为复杂多变的领域,也是最为敏感的环节。伴随着中国社会步入转型时期,底层社会的治理与社会治理转型、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社会善治等相互交织。底层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活... 作为整个国家治理体系末梢的底层社会,是社会关系最为复杂多变的领域,也是最为敏感的环节。伴随着中国社会步入转型时期,底层社会的治理与社会治理转型、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社会善治等相互交织。底层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活动交融相生。推动底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建构,既是对已有理论研究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底层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底层社会 弱势群体 治理体系 现代建构
下载PDF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底层伦理之善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婷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9-12,共4页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中贫富悬殊和利益失衡的问题不断加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建设和谐社会最关键的内容其实就是协调利益关系,使整个社会成员得到公平的发展机会,使每个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各尽其能。蕴藏在底层...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中贫富悬殊和利益失衡的问题不断加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建设和谐社会最关键的内容其实就是协调利益关系,使整个社会成员得到公平的发展机会,使每个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各尽其能。蕴藏在底层社会成员思想深处的是每个平凡个体都具有的真善美,是道德的闪光点,道德之善不仅能净化人的身心,还能启发他们向更纯洁健康的生活迈进,而底层之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社会 伦理 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清初传记文人物底层化倾向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学松 《琼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5-69,共5页
清初传记文出现传记人物底层化倾向,大量社会底层人物如底层知识分子、底层女性、艺人、异士等入传。其原因与史传文学关注底层杰出人物的传统、社会动乱逼迫知识分子走出象牙塔走向下层社会、底层人物的人格力量感染士大夫阶层以及底... 清初传记文出现传记人物底层化倾向,大量社会底层人物如底层知识分子、底层女性、艺人、异士等入传。其原因与史传文学关注底层杰出人物的传统、社会动乱逼迫知识分子走出象牙塔走向下层社会、底层人物的人格力量感染士大夫阶层以及底层人物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 传记 清初
下载PDF
维权行动中的弱抵抗现象分析——对《弱者的武器》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灵敏 《太原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98-101,共4页
斯科特的《弱者的武器》一书为研究维权行动提供了一个新向度,当前国内诸多学者多关注烈度大的、强硬的维权行动,但中国底层社会的维权行动大多为斯科特意义上的弱抵抗性维权行动,这些弱抵抗方式的维权行动是受熟人社会、权力网路及宗... 斯科特的《弱者的武器》一书为研究维权行动提供了一个新向度,当前国内诸多学者多关注烈度大的、强硬的维权行动,但中国底层社会的维权行动大多为斯科特意义上的弱抵抗性维权行动,这些弱抵抗方式的维权行动是受熟人社会、权力网路及宗教文化等逻辑制约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社会 维权行动 弱抵抗
下载PDF
农村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解析与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樊泽民 陈怡琴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5年第20期49-53,共5页
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面临着身份上是"双弱"群体,这是由我国经济社会的"双重二元结构"和农村大学生的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本文认为,政府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结果公平,加大援助帮扶力度,多方位拓... 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面临着身份上是"双弱"群体,这是由我国经济社会的"双重二元结构"和农村大学生的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本文认为,政府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结果公平,加大援助帮扶力度,多方位拓宽就业渠道;高校则要转变办学定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农村大学生及其家长也应主动调整观念,自觉增强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大学生 社会底层群体 知识性失业
原文传递
中国底层群体的社会上升之路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卫军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635-638,共4页
从公平和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出发,探讨底层群体向上流动的社会机制.认为底层群体的上升既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制度层面的改革.从制度上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的户籍制度,给农民工提供真正的国民待遇,加快城市产业化调整,增... 从公平和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出发,探讨底层群体向上流动的社会机制.认为底层群体的上升既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制度层面的改革.从制度上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的户籍制度,给农民工提供真正的国民待遇,加快城市产业化调整,增加教育公平的机会,是提升底层社会群体上升机会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群体 流动机制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时代之“局”与青年之“殇”——论《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维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84-87,共4页
方方作为一个具有深重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的作家,以青年作为观察社会的视角,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短视的现实,抒发了对中国未来的忧虑。方方的叙述平静而忧伤,人物的境遇悲惨又凄凉,方方不是在哀怨抑或控诉,她立意警示,似乎在告诫人... 方方作为一个具有深重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的作家,以青年作为观察社会的视角,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短视的现实,抒发了对中国未来的忧虑。方方的叙述平静而忧伤,人物的境遇悲惨又凄凉,方方不是在哀怨抑或控诉,她立意警示,似乎在告诫人们不要被眼下的利益裹挟而忘记社会真正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底层 教育 社会理想
下载PDF
三十年一场国企梦——从《乔厂长上任记》到《那儿》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红芳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7-119,共3页
从《乔厂长上任记》历经《烦恼人生》、《大厂》到《那儿》,完整地表现了一个国有企业从振兴到彻底衰败的轨迹,工业题材的创作也完成了从改革文学、新写实小说、现实主义冲击波到底层文学的演变,这其实也是一部当代思想史。在这一过程中... 从《乔厂长上任记》历经《烦恼人生》、《大厂》到《那儿》,完整地表现了一个国有企业从振兴到彻底衰败的轨迹,工业题材的创作也完成了从改革文学、新写实小说、现实主义冲击波到底层文学的演变,这其实也是一部当代思想史。在这一过程中,价值的转移,苦难的演变,都体现了作家们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对人的不断思考,因此,底层写作的意义不仅在于作家们对底层苦难的叙述,更在于作家们由此重新获得了批判社会现实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企 苦难 底层
下载PDF
清代童试中普遍存在的“夹带”现象与考试的公正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立刚 《教育与考试》 2013年第6期33-39,共7页
童试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体系中最低一级的考试。由于处在社会底层,物质条件简陋,考生夹带资料所需成本很低,但是要想根除夹带所需投入却很高,政府可以担负的物质投入十分有限。有些地区连专门的考场都没有,有些地区缺乏搜检人员,有些地... 童试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体系中最低一级的考试。由于处在社会底层,物质条件简陋,考生夹带资料所需成本很低,但是要想根除夹带所需投入却很高,政府可以担负的物质投入十分有限。有些地区连专门的考场都没有,有些地区缺乏搜检人员,有些地区搜检人员素质低、不负责任,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着夹带现象。但是考生将资料带入考场的行为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考试的录取结果。以四书义为主要内容的考题设计决定了考生不仅需要知道考题的出处,而且需要通过刻苦的练习掌握较好的古语言的表达能力。童试的公正性没有因为夹带的普遍存在而改变,所以童试才能在底层社会稳定的存在数百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试 夹带 作弊 底层 考生
下载PDF
Expanding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Integrating Triple Bottom Line Factors into Knowledge Economy Index Models and Methodologies 被引量:1
19
作者 Denise A. D. Bedford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13年第2期278-286,共9页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is a primary source of growth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The World Bank Group has developed a rigorous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a country's ability to access and use knowledge ...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is a primary source of growth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The World Bank Group has developed a rigorous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a country's ability to access and use knowledge to become more competitive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World Bank's annual knowledge economy index is grounded on a four-pillar model: (1) economic incentives and institutional regime; (2) education and skills; (3)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4) innovation systems. An argument can be made that the model lacks coverage of some key factors that pertain to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knowledge. The model's heavy focus on economic incentives and open institutional regimes comes at a societal cost.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knowledge economy index which is grounded in a more holistic and balanced view of a knowledge society. Adopting the perspective of triple bottom line shifts the purpose and design of a knowledge economy from one of aggregation and reporting to action and involvement. The World Bank's scorecard and indexing methodology are adaptable to this new perspective and a new set of indica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 economy index triple bottom line natural capital indicators human capital indicators societal regime intellectual capital economic indexes knowledge society
下载PDF
现代都市中的女性成长——论萧红创作中的哈尔滨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钢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0-64,共5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是一座交缠着"现代化""都市化"与民族苦难的新兴大都市。在这座城市里,萧红接受了新潮教育,获得了知识启蒙,也是在这座城市,萧红初次大量接触、亲身经历社会底层的种种苦痛与悲凉;这里是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是一座交缠着"现代化""都市化"与民族苦难的新兴大都市。在这座城市里,萧红接受了新潮教育,获得了知识启蒙,也是在这座城市,萧红初次大量接触、亲身经历社会底层的种种苦痛与悲凉;这里是她逃亡的起点,也是她不断回望、反思之地。对萧红来说,哈尔滨这座城市无论是在作品内还是在作品外,都充满了复杂、深沉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哈尔滨 启蒙 底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