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徽州民居美学特征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永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0-82,共3页
文章以徽州民居为审美客体,分析了徽州民居具有群体律动美、单体构成美和时空模糊美的美学特点,探讨和总结出徽州民居典型的美学特征和独特的审美意象,有助于建筑师确定现代建筑创作的审美取向。
关键词 律动美 构成美 模糊美 微州民居 审美客体 美学 建筑创作
下载PDF
论英汉广告语言的模糊修辞美 被引量:5
2
作者 廖东红 《新余高专学报》 2005年第4期94-96,共3页
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语言是广告所采取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形式之一,因而模糊性在广告语言中同样存在,它借助于不确定语义的模糊词语和在特定语境下表达模糊语义的精确词语等方式,赋予并传达出广告语言的和谐美、朦胧美、含蓄美... 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语言是广告所采取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形式之一,因而模糊性在广告语言中同样存在,它借助于不确定语义的模糊词语和在特定语境下表达模糊语义的精确词语等方式,赋予并传达出广告语言的和谐美、朦胧美、含蓄美、意象美等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语言 模糊修辞 构成形式 美学特征
下载PDF
文学作品的语篇层模糊美与直译 被引量:3
3
作者 马玉红 王桂芝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57-160,共4页
语言具有模糊性,文学作品在语篇层上往往具有模糊美。这种美是读者对语篇层中某些内容的逻辑关系及形象有几种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模糊朦胧的审美感受。语言的共性决定这种模糊美是可译的。译者针对这种模糊美的翻译策略应以直译为首选,... 语言具有模糊性,文学作品在语篇层上往往具有模糊美。这种美是读者对语篇层中某些内容的逻辑关系及形象有几种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模糊朦胧的审美感受。语言的共性决定这种模糊美是可译的。译者针对这种模糊美的翻译策略应以直译为首选,从而把原作的这种模糊性所承载的美学价值传递给译语读者。英汉文学翻译涉及的典型的语篇层模糊美包括意合模糊美、比喻模糊美和意识流模糊美。这些模糊美可以用直译的方法在译作中最大程度的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语篇层 模糊美 直译 语篇层模糊美
下载PDF
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及其美学功能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宝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67-71,共5页
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是一种"艺术性的语言"。语言的局限性、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及读者理解的差异性是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产生的主要原因。"接受美学"和"格式塔心理学"从文艺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为文学作... 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是一种"艺术性的语言"。语言的局限性、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及读者理解的差异性是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产生的主要原因。"接受美学"和"格式塔心理学"从文艺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为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生成机制提供了美学依据。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有各种表现形式,包括语音模糊、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借助这些模糊手段能创造"艺术空白"和产生"完形压强",留给读者审美再创作的广阔空间,并产生模糊艺术中意象美、意境美、含蓄美、朦胧美及修辞美等独特的美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 模糊语言 模糊性 模糊美 美学功能
下载PDF
论《野草》的模糊美 被引量:1
5
作者 蓝鲜凤 《柳州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33-36,共4页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具有引人入胜的模糊美。其措词的"含糊"使之语言含蓄而又耐人寻味,象征手法的运用及时空背景的模糊使散文暧昧,朦胧,空灵,玄远,意象的模糊又使散文的意象内涵具有丰富性和不确定性,这些都使《野草》呈...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具有引人入胜的模糊美。其措词的"含糊"使之语言含蓄而又耐人寻味,象征手法的运用及时空背景的模糊使散文暧昧,朦胧,空灵,玄远,意象的模糊又使散文的意象内涵具有丰富性和不确定性,这些都使《野草》呈现出模糊美的特征。作者追求模糊美既是内因的需要又有外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模糊 模糊美
下载PDF
论模糊修辞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
6
作者 罗之慧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1-93,共3页
广告是一门浓缩的、综合的、商业性的艺术。广告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通常借助于模糊修辞的恰当使用来赋予并传达出广告语言的音韵美、意象美,以此来吸引受众,最终达到广告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 广告语言 模糊修辞 受众 美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