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学勤 《邯郸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5-18,共4页
赵文化的兴起与草原文化有关。在古代,赵氏作为一个宗族,他活动的地点始终与草原上的戎狄联系在一起。正是华夏文化和草原文化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互相冲突的结果,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有两重性格的赵文化。赵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可以概... 赵文化的兴起与草原文化有关。在古代,赵氏作为一个宗族,他活动的地点始终与草原上的戎狄联系在一起。正是华夏文化和草原文化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互相冲突的结果,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有两重性格的赵文化。赵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可以概括为三点:首先,它是开放的文化,是通过不同的区域文化接触的结果;第二,它是进取的文化,是不同文化之间汲取的结果;第三,它是包容、融合的文化,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戎狄文化结合形成的结果。赵文化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区域文化之一,对赵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文化 戎狄文化 赵氏 赵国
下载PDF
《史记·扁鹊传》所见“扁鹊”事迹及“春秋笔法”论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峨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12,共14页
《史记·扁鹊传》所载有三种“扁鹊”:“秦越人”之扁鹊、“良医公名”之扁鹊、“借医喻政”之扁鹊。三则医案,所涉及者不皆为秦越人:“诊断赵简子”当出自后世之说,其中提及的“扁鹊”,乃良医之泛称;“救治虢太子”者,方为秦越人,... 《史记·扁鹊传》所载有三种“扁鹊”:“秦越人”之扁鹊、“良医公名”之扁鹊、“借医喻政”之扁鹊。三则医案,所涉及者不皆为秦越人:“诊断赵简子”当出自后世之说,其中提及的“扁鹊”,乃良医之泛称;“救治虢太子”者,方为秦越人,其时在虢国未灭之前;“望诊齐桓侯”一则,病主当为“蔡桓侯”,其中提及的“扁鹊”存在是秦越人的可能。三则医案之记叙,非依据事件发生时间之先后,而是依据其背后之事“义”:抚脉知病、起死回生、论病及国,渐次深入。文中“六不治”之说来自司马迁对“借医喻政”之扁鹊故事的归纳总结,篇末行迹遍布各地、治病随俗为变的“扁鹊”即此一种“扁鹊”。司马迁将三种“扁鹊”合而为一,以“疑以传疑”“推见至隐”的笔法写作此传,乃欲寄寓其治国亦如诊疾、当有见微知著之智的微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鹊传 秦越人 赵简子 虢国 齐桓侯
原文传递
燕下都东城隔墙辨析及城市格局的新认识 被引量:1
3
作者 段宏振 《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2,共11页
东周燕国都城之一的燕下都,由东西双城构成,其中东城北部近五分之一处又修建有一道东西向的隔墙,将东城分割为南北不对称的两个区域(图一)。这一布局一般被认为是燕下都城市格局的重要特征之一,但隔墙的具体年代并无确切的考古证据,因... 东周燕国都城之一的燕下都,由东西双城构成,其中东城北部近五分之一处又修建有一道东西向的隔墙,将东城分割为南北不对称的两个区域(图一)。这一布局一般被认为是燕下都城市格局的重要特征之一,但隔墙的具体年代并无确切的考古证据,因此曾受到一些质疑。事实上,无论以宏观角度观察,还是从考古遗存相对关系的细节方面探究,燕下都东城隔墙在整个城区格局中都显得有些突兀,与城区诸多建筑元素显得不够协调。因此,燕下都东城隔墙的确切年代和建筑性质,以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等问题,均需要作进一步的考证与辨析。更为重要的是,这一问题的探索将直接影响到对燕下都城市格局已有的判定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下都 东城隔墙 燕国 赵国 战国晚期
原文传递
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学勤 《邯郸学院学报》 2013年第S1期6-9,共4页
赵文化的兴起与草原文化有关。在古代,赵氏作为一个宗族,他活动的地点始终与草原上的戎狄联系在一起。正是华夏文化和草原文化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互相冲突的结果,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有两重性格的赵文化。赵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可以概... 赵文化的兴起与草原文化有关。在古代,赵氏作为一个宗族,他活动的地点始终与草原上的戎狄联系在一起。正是华夏文化和草原文化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互相冲突的结果,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有两重性格的赵文化。赵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可以概括为三点:首先,它是开放的文化,是通过不同的区域文化接触的结果;第二,它是进取的文化,是不同文化之间汲取的结果;第三,它是包容、融合的文化,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戎狄文化结合形成的结果。赵文化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区域文化之一,对赵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文化 戎狄文化 赵氏 赵国
下载PDF
略论战国时期赵国对代地之经营 被引量:4
5
作者 雷鹄宇 《邯郸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3-46,共4页
代地原本是代戎活动的区域,战国时期一直处于赵国的治下。赵国对代地先后采用了设立封君、设置郡县、归边将统领以及流亡后成立代王国等统治方式,各种统治方式下赵国都给予代地相当大的自主权。这种策略总体上是成功的,使得代地为赵国... 代地原本是代戎活动的区域,战国时期一直处于赵国的治下。赵国对代地先后采用了设立封君、设置郡县、归边将统领以及流亡后成立代王国等统治方式,各种统治方式下赵国都给予代地相当大的自主权。这种策略总体上是成功的,使得代地为赵国成为军事强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国 代地 代郡 统治方式
下载PDF
荀子故里考辨 被引量:4
6
作者 沈长云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7,共3页
荀子故里应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并在很大程度上应是赵国的都城邯郸。荀子的祖上可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卿族荀氏,但荀氏封地于战国时期并不属赵,因而指今山西南部的临猗、新绛或安泽几个地方为荀子生地都是没有根据的。不能因为《史记》仅... 荀子故里应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并在很大程度上应是赵国的都城邯郸。荀子的祖上可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卿族荀氏,但荀氏封地于战国时期并不属赵,因而指今山西南部的临猗、新绛或安泽几个地方为荀子生地都是没有根据的。不能因为《史记》仅仅记载荀子为"赵人"而未给出其生地在某个具体的县邑,便对荀子故里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猜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国 荀子故里 考辨
下载PDF
试论赵树理现象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德东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91-95,共5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赵树理的成功是个独特的文学现象。他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把农民和农村生活题材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并且在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做出了独特的成绩 ,因此 ,对赵树理现象的探讨对今天的社...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赵树理的成功是个独特的文学现象。他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把农民和农村生活题材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并且在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做出了独特的成绩 ,因此 ,对赵树理现象的探讨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建设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文化现象 大众化 现代文学史 文学现象 文学创作 思想内容 艺术手法 语言 人物形象 艺术形式
下载PDF
冯亭献上党与赵国实为诈降辨 被引量:2
8
作者 郝良真 侯廷生 《河北学刊》 2003年第1期201-203,共3页
本文通过对诸多史料的辨析认为,战国后期,冯亭献上党与赵国是其暗降秦国的诈降,冯亭的华阳君封号非赵国所封,冯亭后人在长平战后留潞和迁赵反映了冯氏家族在献上党问题上的分裂。
关键词 战国 冯亭 献上党 赵国 伪诈
下载PDF
论胡服骑射促使赵国逐渐走向衰亡 被引量:3
9
作者 孙乾博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8-91,共4页
胡服骑射是赵国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的一次重大事件,公论极高。凡事有利必有弊,胡服骑射其实并未使赵国的国力得到根本的提升,并且由此产生的"古典军国主义"及其弊端反倒促使或推动赵国逐步走向衰亡。
关键词 赵国 胡服骑射 古典军国主义 国力 衰亡
下载PDF
论战国赵都中牟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久昌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7,共6页
战国初期,赵国都城由晋阳迁往中牟。以迁都中牟为契机,赵国很快完成了政治改革,加快了在中原的扩张,最终实现了由封闭到开放,由卿士到诸侯的战略转折和跃进,由此奠定了赵国前期历史文化发展的格局。
关键词 赵国 都城中牟 历史地位
下载PDF
安徽六安出土“廿三年东阳”戈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龙俊 秦让平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89,共4页
安徽六安出土一件铭文铜戈,上有"廿三年东阳"等十二字铭文。通过对铭文内容和辞例的研究,可知其为赵兵,铸造于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此戈的发现,再次证明齿突与魏器并无绝对关联,亦说明赵国兵器铸造制度在赵惠文王... 安徽六安出土一件铭文铜戈,上有"廿三年东阳"等十二字铭文。通过对铭文内容和辞例的研究,可知其为赵兵,铸造于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此戈的发现,再次证明齿突与魏器并无绝对关联,亦说明赵国兵器铸造制度在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转变,"东阳"建置之始则至迟发生在赵惠文王二十三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阳 赵国 廿三年 赵惠文王
原文传递
赵本夫《即将消失的村庄》中城市魅惑下的“乡土坍塌”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54-256,共3页
赵本夫的文学创作深受乡土文化的影响,通过分析现实家园的失陷、村民价值观的裂变和乡村权力的衰落三方面来揭示他的小说《即将消失的村庄》中城市化对乡土社会的巨大冲击,以引起研究者对当下乡村生存状态的思考。
关键词 赵本夫 《即将消失的村庄》 城市化 乡土社会 生存状态
下载PDF
林胡、楼烦地理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雷鹄宇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8-81,共4页
战国时期赵国所统治的"胡地"部族主要以林胡、楼烦为代表,其活动地域基本相当于后来所设的雁门、云中、九原三郡之地。其中林胡主要的活动范围是从山西西部吕梁山的离石地区向西至陕北,再北至鄂尔多斯一带。楼烦除早期曾有部... 战国时期赵国所统治的"胡地"部族主要以林胡、楼烦为代表,其活动地域基本相当于后来所设的雁门、云中、九原三郡之地。其中林胡主要的活动范围是从山西西部吕梁山的离石地区向西至陕北,再北至鄂尔多斯一带。楼烦除早期曾有部分活动于燕国北部外,主要的活动范围是从山西西北部的宁武、神池向西北绵延至河套地区。赵国对胡地完全统治的时期主要在赵武灵王时及稍后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赵国 胡地 林胡 楼烦
下载PDF
四年上成氏府假令铍考
14
作者 徐俊刚 《出土文献》 CSSCI 2022年第1期50-55,155,共7页
本文对《有铭青铜兵器图录》收录的一件赵国"四年上成氏府"铜铍的铭文内容、铸造制度、铸造地地望、铸造年代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考订。"上成氏"应即"上成",可能就是赵国直刀币文中的"成",其地可... 本文对《有铭青铜兵器图录》收录的一件赵国"四年上成氏府"铜铍的铭文内容、铸造制度、铸造地地望、铸造年代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考订。"上成氏"应即"上成",可能就是赵国直刀币文中的"成",其地可能与西汉涿郡的成侯国或广平国下属的"城乡"有关。其纪年"四年"可能是赵悼襄王四年(前241)或赵王迁四年(前232),尤以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成氏 铸造制度 赵国
下载PDF
论“报剂”
15
作者 余淼淼 《文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78,共6页
本文通过字形的类比和字义的分析,论证了赵国兵器末尾的■字,无论释作“执”或“挞”,都于形不合,非是,应释为“报”字,意义可解释为“报告”;“报”字后的字形“斋”可以省简作“齐”,而读为“剂”。“报剂”意为“报告冶金时参兑的金... 本文通过字形的类比和字义的分析,论证了赵国兵器末尾的■字,无论释作“执”或“挞”,都于形不合,非是,应释为“报”字,意义可解释为“报告”;“报”字后的字形“斋”可以省简作“齐”,而读为“剂”。“报剂”意为“报告冶金时参兑的金锡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国 兵器 报剂
下载PDF
新见阳曲矛考
16
作者 刘秋瑞 《出土文献》 CSSCI 2022年第3期52-55,155,共5页
本文据新见兵器“阳曲矛”,纠正原来古文字工具书中著录的“合阳矛”的铭文,并根据铭辞格式及铭文中的“阳曲”,确定这两件铜矛的国别为三晋之赵国;又结合铭文特征字的写法及铜矛的形制特点,确定铜戈年代不会晚于赵惠文王二十八年(前271)。
关键词 阳曲矛 考释 赵国
下载PDF
多维叙述与自在状态——赵树理小说叙述主体分化问题探析
17
作者 王黎明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67-70,共4页
文学研究者们通常认为,赵树理的小说是全知式的“说书人”形式,但结合叙事学的一些理论进行研究发现,赵氏小说中的叙述者并非只有一个,进而使他的小说形成了叙述的分层和叙述者权力的分化。在这些叙述中,画面和声音的交织使赵树理的小... 文学研究者们通常认为,赵树理的小说是全知式的“说书人”形式,但结合叙事学的一些理论进行研究发现,赵氏小说中的叙述者并非只有一个,进而使他的小说形成了叙述的分层和叙述者权力的分化。在这些叙述中,画面和声音的交织使赵树理的小说形成了多维的叙事空间。但无论其叙述者的权力如何分化以及其叙述呈现何种方式,这些次叙述者始终呈现为一种自在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也恰恰是赵树理文学独特性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多维叙述 叙述主体分化 自在状态
下载PDF
解读赵国成语典故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雁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7-21,共5页
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赵地成语典故高度浓缩了赵文化的内涵、精神、特质和风格,是赵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本文从先秦赵国成语典故中选取了“安然无恙”、“董狐直笔”、“完璧归赵”、“刎颈之交”四个颇具典型意义且流传广泛、影响... 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赵地成语典故高度浓缩了赵文化的内涵、精神、特质和风格,是赵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本文从先秦赵国成语典故中选取了“安然无恙”、“董狐直笔”、“完璧归赵”、“刎颈之交”四个颇具典型意义且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成语典故作了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国 成语典故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先秦两汉时期赵国的舞蹈风格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0-223,共4页
赵国处于"四达之国"的地理位置,在进行兼并战争的同时,亦促进了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造就了赵国这一区域特殊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风民俗及审美情趣。综观赵国舞蹈发展历程,并运用舞蹈动作形态分析的相关理论对其展开分析... 赵国处于"四达之国"的地理位置,在进行兼并战争的同时,亦促进了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造就了赵国这一区域特殊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风民俗及审美情趣。综观赵国舞蹈发展历程,并运用舞蹈动作形态分析的相关理论对其展开分析与研究,可以看出赵地舞蹈具有雄浑豪放、刚柔相济的鲜明的地域性舞蹈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国 舞蹈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天津卫屯垦条款》的作者及其史料价值
20
作者 张磊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0年第3期70-72,共3页
国家图书馆藏有明代天启刻本《天津卫屯垦条款》残卷,对研究当时天津官方的屯垦活动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其作者并不明确,本文在此对作者进行考证,认为作者是当时任天津屯田经历的赵鉴,并简单阐述其史料价值。
关键词 天津卫屯垦条款 赵鉴 屯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